我们中国的汉字,一撇一捺都是故事。故事的起源还是仓颉造字。
在神话传说当中,伏羲创造结绳记事,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结绳记事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黄帝就让史官仓颉创造一种字体,仓颉造字的历史连小学生都知道。
仓颉在成为黄帝史官之前,曾自立为帝拜受洛书,生来又是“龙颜四目”,意思就是说他长有四只眼睛,这在古人眼中属于“圣人”的象征,轩辕黄帝崛起之后,就对他委以重任,希望他能够创造汉字。
《黄氏逸书考》记载:仓地生而能书。及受河图录字,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纹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
仓颉在创造字体的过程当中,走遍了大山深谷,观察虫鱼鸟兽、日月星辰,大概经过几十年的收录和整理,终于创造汉字。
《说文解字》同样也沿用了这种说法: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爪之迹,知今之可相别异也,构造书契。
仓颉成功造出了原始汉字,推动了人类的发展。文字的出现也奠定了文字的根基,不过在造出汉字之后,天地之间又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故: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
“天雨粟”是古代的一种神话传说,相传天下饥荒时,上天就会降下一场雨粟,以此来拯救饥荒。
对仓颉来讲,他创造了汉字,将人类带出了莽荒社会,进入了文明社会,上天也被感动了,于是下了一场雨粟。
从我们的角度来讲,这场“雨粟”可能就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谷雨,谷雨是春节的最后一个节气,这个节气一到,降雨量就明显了增加了,田地里面的秧苗刚刚插进去,也需要雨水滋润,有着了这场大雨,谷类作物都能茁壮成长,因此也有“雨生百谷”一说。
“鬼为夜哭”从字面意思来讲,就是“鬼”在半夜哀嚎。
远古时期,人们注重祭祀,认为人死后会化为“鬼”,鬼怪们担心有了文字之后,人们就会荒废祭祀,于是在半夜啼哭。
还有一种说法是远古时期的巫师,在西周金文“鬼”的形象是带着面具的人,这些带着吓人面具的人就是巫师,在没有文字之前,他们主要通过口述来传达消息,因此这些巫师能够杜撰出一些鬼神。
当文字出现之后,人们就能将发生的事记载下来,通过这些文字,人们就能意识到鬼怪不是真的,巫师怕自己失去了权威,于是在半夜哭泣。
“龙乃潜藏”看字面意思就是龙藏了起来,这也进一步说明仓颉造字的影响力。在远古人们的观念当中,龙都是生活在地下,伯益在地上打了一口水井,见到了地下的龙,它们无从躲藏,于是飞入空中,栖息在昆仑山上。
“龙乃潜藏”还有另外一个意思,“龙”其实代表着大自然的神秘事件,当文字出现之后,就能寻得真理,让万物无所遁形。
仓颉是神话人物,它到底造没造字,始终都是一个历史谜团,汉字的起源在学术界依旧难以确认,但可以确认的是,汉字成型并非一蹴而就,它经过的成百上千的演化和传播,才形成了一种特定的字体。
根据目前的考古研究,最早的一种汉字为殷商甲骨文、随后便是西周金文,西周晚期,出现了大篆,春秋战国时期,七分天下,文字异形,各有各的文字。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命丞相李斯创造一种通用汉字,秦国取消了七国的异形字,演化出了一种小篆,从小篆又到隶书、楷书以及今天使用的简化体汉字,光是这一过程就用了三千多年的时间。
在这三千多年里面,汉字也是同样出现过废与存的危机,民国时期最为显著,因提出了废除汉字的言论,诞生了《施氏食狮史》一文,从这篇文章的发音,我们也认识到了中国汉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