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仓颉造字世人皆知,但仓颉造完字后,为何鬼怪都哭泣,你知道吗?

仓颉造字世人皆知,但仓颉造完字后,为何鬼怪都哭泣,你知道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宋岚说生活 访问量:3019 更新时间:2024/1/15 12:02:54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经历了上万年的改革才形成现在的简化文字。汉字之美,美在结构,美在形态,美在内涵。

仓颉作书,后稷作稼。

仓颉造字是我们从小就学到的知识,我们只知道皮毛,并没有了解过里面的故事。

仓颉造字经历了哪些坎坷呢?文字没有出现之前我们是如何记录事情的?仓颉造字后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我们闻而生畏呢?

01结绳记事

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知多少,其物众寡。

在没有文字记录事情之前,人们都是有绳子打结的方式来记录事情。

绳子的颜色、打结方式、粗细都有不同,结绳记事在当时非常流行,能够帮助人们解决很大的问题。

但是这种方式也有弊端,时间长了慢慢就忘记了这个结记得什么事情。

仓颉造字之前都是用结绳记事的办法来帮助自己工作,仓颉原本是黄帝手下的一名官员,受到黄帝重用后让他管理的事情也越来越多了。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黄帝和炎帝是华夏文明的始祖。

黄帝自领导部落以来,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改革发展。农耕业、冶金业、畜牧业等都得到了质的飞跃,产出自然就变多了。

仓颉作为黄帝的手下,具体是什么职位我们无从考证了,大概就是管理牛羊、仓库粮食之类的官员。可以说仓颉掌握着整个部落的财产记录。

仓颉一开始管理部落的物件很轻松,结绳记事用起来很顺手,重要的物品大大结,小东西大小结,还搭配贝壳一起来使用。

同一件东西在下面挂贝壳代表数量。

起初部落的东西少结绳记事自然很方便,可是随着东西越来越多仓颉发现有点力不从心了。仓颉开始想其他办法,通过绳子的颜色、粗细来代表不同的事件,暂且度过了一段时间。

后来黄帝给仓颉安排的事越来越多,连部落人口的增减都让仓颉负责。仓颉一个人记录着部落大大小小的事情,再聪明的人也有脑子转不过来的时候。

仓颉偏偏在黄帝和炎帝谈判时出了差错。双方谈判争夺土地资源,仓颉却因物品记不清楚数量让黄帝谈判失败。

黄帝知道后非常震怒,直接把仓颉罢免了。

仓颉被黄帝罢免后郁郁寡欢,下定决心要找出一个更方便更简单的记事办法。仓颉便开始外出游历,走遍山河大川就为了寻找简便的记事方式。

02仓颉造字

仓颉造字的过程听起来还是挺容易的,艺术来源于生活,仓颉能想出来造字也是受到了日常生活的发。

仓颉有一天走在路上,遇上了两位打猎的老人正在发生争吵。

两人因为向左向右走吵得不可开交,一位说向左走,有好多鹿;另一位说向右走,有两只老虎,错过了就没了。

仓颉看着两人吵得脸红脖子粗,上去劝架,问道:你们是怎么知道左边有鹿,右边有虎的呢?老人笑嘻嘻地说:看地上的脚印就知道了,鹿和虎的手印是不一样的。

仓颉一听这话瞬间茅塞顿开:对啊,既然不同的脚印能够代表不一样的动物,那么我为何不能用符合来代表不同的东西呢!

仓颉受到了启发,立马回去就开始了对符号的研究,看着不同的物件,创造出不同的字符。字符非常形象易懂,时间再长也能记得,不需要费大量的脑力记录。

仓颉有了新的记事方法后立马去黄帝面前说明了这件事,黄帝一听此法确实可行,实行了一段时间后管理物品果真没有出过任何问题。

黄帝便让仓颉将这些字符在部落大肆宣传使用,这就是最初文字的形成。

最初的文字比较形象,是和事物本身的形态有直接关系的,仓颉通过简单地讲解人们就可以熟练运用了。

造字成功后各个部落的人都非常高兴,能够抛弃繁杂的结绳记事,这是我国文明的又一大进步。不过仓颉造字的事情可不是谁都欢喜的,可谓有人欢喜有人愁。

03天雨粟鬼夜哭

仓颉创造文字的事情不仅在部落之间传播,这么伟大的创举人神鬼三界全都知道了。人们自然是欢喜,可是鬼却夜夜哭泣。

这造字一事和鬼怪有什么关系呢?

当然有关,文字不仅仅是我们在使用,天庭地府都涉及到文字的运用,之前没有文字鬼死后生前的事情自然是无法记录的。

但是现在文字产生了,人死后所有的恶行善行都会被记录下来,流传世间千万年。

这些鬼怪作恶多端,做了鬼后也搅得人间不得安宁,他们生怕人们会上书弹劾他们,得不偿失。

所以鬼怪夜夜晚上啼哭,生怕自己会被人弹劾坠入阿鼻地狱,永世不得超生。鬼也有怕的东西,阎王看到他们的恶行,肯定不会轻易放他们的。

除了鬼怪夜夜哭泣,还有一件怪事。

仓颉造字后天降大米,老天爷下的雨都是米,让人们把粮仓都堆得满满的。

原来上天知道仓颉造字的事迹后,害怕人们学会了文字就会放弃农耕生活,都去从事商业,怕忘记了耕种,这一年没有粮食吃。

上天考虑到这一点,便给人们下了粟米,支撑人们的日常粮食生活,生怕造成大面积饥荒。可见仓颉造字的影响力有多大。

除了鬼怪哭这一说法外,还有一种说法是兔子哭泣。

兔子怕人们学会了汉字就要用兔子毛制造毛笔写字,这样他们的生命就危在旦夕了。

仓颉造字的使得人神鬼三界都有了不小的影响,再加上人们纷纷向仓颉求教汉字的写法,让仓颉变得目中无人,眼睛长到头顶上去了。

幸好受到老人教育及时改正错误,态度谦卑有礼,继续为中华民族的造字做出贡献。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04结语

仓颉造字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带动了当时社会的发展,更是让我国历史文明进步了一大步。

汉字的出现让中国的历史有了追溯的依据,让我国历史记录得更加完整。

仓颉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英雄,我国到处可见仓颉庙和雕塑,这都是人们对仓颉造字贡献的认可,以及对仓颉的祭奠。

标签: 仓颉黄帝神农氏汉字结绳

更多文章

  • 据说全国有几十处仓颉庙,但白水县的这座名气最大,故事最多

    历史解密编辑:云水终南标签:天帝,谷雨,白水县,黄帝陵,仓颉庙

    接着上篇,转一圈看完古柏,就开始参观建筑,祭拜仓颉。据说全国有四十多处仓颉庙,但是渭南白水县的仓颉庙,是名气最大的,这里有原因,第一原因是仓颉就是白水县阳武村人。仓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传为轩辕黄帝左史官。传说他仰观天象,俯察万物,首创了“鸟迹书”,一时间,“神鬼泣,天谷雨”。被人们尊为“文字

  • 造字的仓颉,为啥叫“仓颉”?甲骨文揭开了颠覆性的一幕

    历史解密编辑:丹宝说文史标签:仓颉,甲骨文,黄帝,淮南子,史官

    我们今天之所以能够了解千百年前的古代历史,就是因为有文字的记载。文字,既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符号,又承载着教育职能和各种社会职能,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我们今天的社会,虽然科技十分发达,传递信息十分方便,但前提是有传递信息的载体,即文字。没有文字,一切都是妄谈。但是我们学习古书典籍的时候,会

  • 【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濮阳市南乐县仓颉文化博物馆:字圣故里讲好汉字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南阳网标签:字圣,南乐县,濮阳市,汉字起源,仓颉文化博物馆

    字圣牌坊 摄影 张雨晴国际在线河南频道消息(张雨晴):2月19日下午,“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濮阳南乐县仓颉文化博物馆,探访字圣故里,寻觅汉字起源。据了解,仓颉文化博物馆占地3.6万平方米,地上有始建于东汉永兴二年的仓颉陵及仓颉庙,地下是仰韶、龙山时期的古文化遗址。仰圣

  • 何谓仓颉造字,考古揭开端倪,难怪仓颉造字会流传了下来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仓颉,黄帝,考古,甲骨文,刻符

    相传,在“结绳”、“八卦”、“图画”等之后,黄帝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开启了中国的文字时代,将中华文明推向一个新阶段。汉朝《淮南子》等记载,仓颉造字之后,“天雨粟,鬼夜哭”,显示出中国人对文化极为崇敬,认为有了文字、文化,人才更有能力,更能得到上天的眷顾,这一点与西方崇神大不相同。不过,现代学者普遍认

  • 【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探访南乐仓颉庙 找寻中华汉字源

    历史解密编辑:央广网标签:黄帝,南乐县,仓颉庙,写意中国,汉字起源,中华汉字源

    央广网濮阳2月20日消息(记者 王勇生)中华的文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人数最多的文字,文字的创造和应用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传说中最早的汉字是由黄帝时期的仓颉造出来的。2月19日,“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上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前往汉字创造者仓颉的老家——濮阳市南乐县仓颉文化博物馆,在仓颉故里,

  • 仓颉造字之谜,江苏教师称发现新证据,“黄帝”二字暗藏造字信息

    历史解密编辑:丫丫女神穿搭标签:仓颉,五帝,上古,蚩尤,黄帝,甲骨文,神农氏,江苏省,神话传说

    三皇五帝的传说在我国上古时期流传甚为广泛,但是其中的五帝原本指的是“五方上帝”,后人又根据上古流传的故事将黄帝等五位帝王补录了上去。不过《礼记》、《史记》、《尚书序》等古籍中所记载的五帝都不相同,经过漫长的历史洗礼,黄帝才逐渐被确认起“五帝之首”的地位,但是有关于他的谜团仍然扑朔迷离。相较于其他的三

  • 濮阳南乐举行癸卯年谷雨祭拜仓颉大典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企业报中企融媒标签:仓颉,寇准,庙会,大典,南乐县,癸卯年谷雨

    中国企业报讯 4月20日,今年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濮阳市南乐县在梁村乡史官村的仓颉庙,举行癸卯年谷雨祭拜仓颉大典活动。来自全国的史氏宗亲代表,以及市县宣传文化部门的代表约千余人参加了这一文化盛典。仓颉是创造中华文字之祖,在南乐仓颉庙主殿,有中国知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的“中华文祖”四个大字。南乐

  • 民间故事:大禹伐共工

    历史解密编辑:暗地着迷PLUS标签:大禹,共工,防风氏,大禹治水,应龙

    天神鲧被杀死后,因为他窃取“息壤”想治洪水的志愿最终没能实现,所以他的精魂久久不散,他的尸体三年都没有腐烂。不仅如此,他的肚子里还孕育着个新的生命一一那就是他的儿子禹。禹出生以后,鲧便沉到附近一条叫羽渊的河里,变做一条玄鱼游走了。大禹治水洪水仍然肆虐天下,天庭也为此不得安宁。在大臣们的一致推荐下,天

  • 共工为何怒触不周山?

    历史解密编辑:学术那些事儿标签:共工,上古,颛顼,洪水,周山,大禹治水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文 | 郑渝川说起女娲补天,首先就要谈起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淮南子·天文训》有云,“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淮南子·兵略训》说,“颛顼尝与共工争矣……共工为水害,故颛顼诛之”。《淮南子·原

  • 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

    历史解密编辑:听风月满佳人标签:颛顼,祝融,黄帝,左彻,神农氏,共工氏,神话传说

    《淮南子》:昔者,共工(炎帝的后裔)与颛顼(黄帝的后裔)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释义:从前,共工与颛顼争作部落首领,共工愤怒地撞击不周之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挂地的绳子断了。天空朝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向移动;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