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苗、欢兜、共工、鲧:上古四罪,因犯下罪行被尧舜禹流放四地!

三苗、欢兜、共工、鲧:上古四罪,因犯下罪行被尧舜禹流放四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梦归秋辰 访问量:1604 更新时间:2023/12/9 20:09:52

梦归陇原东,文史尽辰

(梦归秋辰:第390期)

很多读过《史记》的小伙伴想必都了解上古四罪,他们因为犯下滔天罪行被舜禹发配到四个地方。在《史书·五帝本纪》里是这样记载的:

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欢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卫,以变西戎;殛于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

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上古“四罪”:

一、鲧(gun)。

鲧是黄帝的后裔,又是大禹的父亲。当时有一句话: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为鲧。当时水患泛滥,于是舜帝任命鲧治理水患,于是鲧用堵水的方式治理。结果水患泛滥成灾,于是舜帝就把其发配到羽山,但当时有另一种说法:舜帝在排斥异己。

而《山海经》里是这么记载的:鲧窃帝之息壤以湮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之于羽郊。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天帝手里有一种会无限生长的土壤,于是鲧就偷了治理水患。天地非常震怒,于是派遣火神祝融在羽山近郊杀死了鲧。

二、驩(huan)兜。

驩兜有另一个称呼欢兜,于是为了便于称呼我们就叫他欢兜。关于欢兜的身份是众说纷纭的,一种说法是欢兜为颛顼的儿子,另一种说法是其为鲧的孙子。然后舜帝时期因为反叛被流放到崇山,当然我更愿意相信这是第一种。

而驩这个字,一般都是指水里的鸟,反正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等同于鹮鸟。在《山海经》里面记载:驩兜是在南方大荒里的一种鸟,它有和人一样的面相但却有着和鸟一样的嘴,然后以吃鱼为生并靠着翅膀飞行。

三、共工。

提到共工大家想必都会想到女娲补天:相传火神祝融(一说颛顼争帝位)与水神共工相斗然后输了,然后就耍起了小脾气撞到了不周山。于是为了拯救天地万物,女娲用五彩神石补天,因为我们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都得对女娲有感恩的心。

而在历史上说共工这个人表面和和气气,但其实内心奸诈,我们有一个词叫两面三刀就是形容这样的人。但俗话说得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共工受到驩兜的赏识并想让他做水师,尧不同意但欢兜还是任用他做共师,最终果然为非作歹被流放到幽陵。

四、三苗。

黄帝时期,三苗曾加入九黎的部落联盟,因此有人说其是九黎族的后裔。后来三苗的首领欢兜发动叛乱,于是他们一部分被流放到西北的三危山,尧帝时三苗不服,于是尧帝与其大战70天,从此三苗一蹶不振。而在历史的记载里,三苗就位于今天的南方地区,他们有可能是苗人的祖先。

在四罪里,前两个是个人,而后两个却是部落。但人们心中往往有一种偏差认为共工是一个人,但其实是一个部落。而在山海经里面,他们都无疑与上帝作对,于是被上帝惩罚。同时,他们也被赋予了神话色彩,毕竟山海经本来就是一部带有神话色彩的史书。

对于夏朝的历史为什么记载少,原因无非这几个方面:一来当时知识还没有普及,因此并未形成专门的史官。同时当时生产力低下,很多人都吃不饱,谁还会去记载呢?但不管怎样,我们还是通过壁画和祭司图案大体了解了这一段历史。其实夏朝本质和游牧民族一样都是部落制度,只不过一个是打猎放牧,而另一个是农耕狩猎。

用文化点亮生活,用历史回顾人生。我是梦归秋辰,谢谢大家的阅读和鼓励。如果大家喜欢,请给个关注,谢谢大家!

标签: 共工颛顼欢兜祝融舜帝

更多文章

  • 比秦始皇更“劳民伤财”的“暴君”-夏鲧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颛顼,大禹,帝喾,嬴政,夏鲧,黄帝

    司马迁的《史记·夏本纪》记载:“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这就是说,尧帝根据当时的“四岳”的建议,让夏鲧去治水。结果,夏鲧治了九年,还

  • 息壤并非神物,鲧也没有窃取,却搞了破坏,舜才是杀死鲧的元凶

    历史解密编辑:史学听讲堂标签:大禹,祝融,五帝本纪,帝尧,息壤,神物

    图片来自网络在《山海经.海内经》中有这样一条记载:“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于羽郊”。无独有偶,在最早记载鲧、禹治水的文献《尚书·洪范》中,也有一条类似的记载。箕子:“我闻,在昔,鲧堙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其洪范玖畴,彝伦攸斁。这段话的意思是:鲧在治水的过程中,没有按照帝

  • 帝舜杀了鲧,为何还传位大禹?考古发现改写认知!

    历史解密编辑:古文人物坛标签:大禹,大禹治水,洪水,考古发现,黄河,舜的

    大禹治水的传说流传了几千年,随便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大禹治水的时候非常用功,连家人也顾不上,就算是自己新出生的孩子,他都没有时间看,这也有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但是在大禹治水之前,是大禹的父亲鲧奉舜的命令在治理泛滥的黄河,但是因为多久治水无果,最后鲧被舜杀死了,随后子承父志,大禹才接了父亲的

  • 鲧治水9年,遭到杀害,为什么大禹治水13年,反而还能家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昴日星官标签:伯益,东夷,水患,先秦,夏朝,大禹治水

    禹太太呆了一会,就把双眉一扬,一面回转身,一面嚷叫道:“这杀千刀的!奔什么丧!走过自家的门口,看也不进来看一下,就奔你的丧!做官做官,做官有什么好处,仔细像你的老子,做到充军,还掉在池子里变大忘八!这没良心的杀千刀!……”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和这位禹太太的性格十分相似,脾气都很暴躁。动不动就要发脾

  • 大禹的父亲鲧,为何死后尸体三年不腐?这其中有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江山社标签:大禹,唐尧,大禹治水,虞舜,水患

    在远古传说中,鲧是地位仅在唐尧之下的部落首领,鲧是标准的贵族出身,属于“高干子弟”,所以他深受唐尧重用。当时的人对水灾束手无措,哪怕是被后世奉为英明君主的唐尧,也对各地频发的水患望之兴叹。作为领导人,唐尧怎能看百姓活在水深火热中?对此他立刻召开了联盟会议,各部落首领都投了鲧一票,认为以他的能力定能平

  • 帝舜杀了鲧,为何还传位大禹?考古发现改写认知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大禹,大禹治水,洪水,考古发现,黄河

    大禹治水的传说流传了几千年,随便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大禹治水的时候非常用功,连家人也顾不上,就算是自己新出生的孩子,他都没有时间看,这也有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但是在大禹治水之前,是大禹的父亲鲧奉舜的命令在治理泛滥的黄河,但是因为多久治水无果,最后鲧被舜杀死了,随后子承父志,大禹才接了父亲的

  • 民间故事:后羿射日之后,六只妖怪作恶,还嘲笑后羿只剩一支神箭

    历史解密编辑:陌笑已徒然PLUS标签:后羿,后羿射日,九婴,妖兽,天神

    后羿射日之后,天底下的山精海怪都老实了起来。因为它们听说后羿共有十支射日神箭,只射出了九支,还剩一支神箭,震慑着天下的妖兽。太阳是三足金乌所化,一生不落地,是天下最强大的妖兽之一,连太阳都被射死了九个,其它妖兽自然不敢尝试神箭的力量。然而时间久了,总有些脾气暴躁的妖兽,会忍不住出来作恶。六只妖兽开始

  • 寒浞勾结后羿的爱妃,杀后羿、灭夏朝,最终的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于你爱音乐标签:后羿,寒浞,黄帝,爱妃,族长,寒国,后羿(夏朝)

    后羿十九年,后羿的宝贝义子寒浞和他的爱妃纯狐联合起来把后羿杀死在寝宫的床上。接着寒浞升殿召集群臣宣布后羿的罪状,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寒。寒浞把后羿的这名妃子纯狐据为己有,立为正妃,从此开启了自己的帝王之路。寒浞的祖先是在黄帝身边管理作坊内工匠的工官,后来黄帝将其封于寒(今山东潍坊市一带),其属地称为寒

  • 后羿徒弟为何遭人唾弃?嫦娥奔月、后羿枉死都由他一手造成

    历史解密编辑:漂江孤影标签:后羿,成仙,嫦娥,仙丹,射日

    我国是个礼仪之邦,自古以来,习武之人非常讲究武德——“武”,止戈也。古代的师父在传授武艺给徒弟之前,都会教徒弟要明辨是非善恶、信爱他人、通晓仁义、惩善扬恶。习武之人最看不起那些欺师灭祖的小人,他们或因嫉妒、或为利益而背信弃义、大逆不道,最终一定会遭到世人的谩骂和唾弃。上古时期,为解决民间疾苦而射下九

  • 破解后羿射日密码:后羿为何射日?竟被误解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后羿,射日,后羿射日,山海经,大羿,帝俊

    破解后羿射日密码:后羿为何射日?竟被误解千年!今天笔者就尝试来谈谈这个历史问题。似乎应该再重申一遍:华夏神话本不发达,又被儒家历史化篡改,必要的神话考证,因无奈而显得意义贫乏,至少打了折。从文化潜意识角度认识神话,倒反而更真实一些。看官明白,本文又要大放厥词了。关于羿是何人,有三种说法。第一个羿,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