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经常腿凉、腿麻,小心是“腿梗”,张仲景一方,温阳活血

经常腿凉、腿麻,小心是“腿梗”,张仲景一方,温阳活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水大叔叔 访问量:1470 更新时间:2024/1/22 17:38:18

如果你经腿发麻,发凉,特别是天了以后加重,这就要小心是腿梗了,听说过脑梗、心梗,可从来没听说过腿也会梗塞!

其实下肢血管也会阻塞,如果我们经常不注意腿部的保暖,血液受寒以后,也会流不动,慢慢地形成瘀血,瘀血堵在小腿肚上,上面的血液通下不来,下面的血液又回流不上去,越堵越严重。再一个,人的这个血脉管道本来是松软的,是很有韧性的,被寒气这么一冻,它就僵硬了,就没有弹力了。两者一结合,从而引起下肢动脉缺血,严重时发生肢体坏死,这就叫做“腿梗”。“腿梗”的专业说法叫“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跟脑梗、心梗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血管不通,堵塞造成的症状体征。其实腿梗的发病率、危害程度,都不亚于“心梗”“脑梗”。心梗和脑梗如果救治不及时,多数情况下是直接要命;而腿梗处理不及时是“要腿",再放任不管就会“要命”。

如果你经常腿发凉,发麻,而且足部颜色变白或变紫暗;摸一下背动脉也很弱;这时候你就要去调和下肢气血了。怎么调和呢?

我们可以从古方中得到发,比如,仲景先生的当归四逆,当归四逆汤既能散寒,又能加强血液流动,双管齐下,调理因寒邪侵袭导致的腿部气血流通不畅,十分契合。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看它的成分,大家就会理解了,

首先加了当归,当归活血补血,淤血不去心血不生,所以活血就是把瘀血化掉,把瘀血赶出去;补血就是把新血生出来,去濡养病灶部位。

然后加了桂枝,桂枝是阳气非常足的,可以温阳散寒,把寒气散掉,把阳气提升起来,让人浑身上下都暖和。最主要是可以强心阳,心脏强大了,就可以将气血推动至腰脚,使血气回流顺畅,这样就不会有瘀血了。

不过,桂枝药性偏散,所以仲景这里又加了白芍,白芍酸收,它是往回收的一味药。

同时还加上了细辛。细辛的药性更深入,就是说它可以一直往里走。

然后又加上了通草,通草就像它的名字一样,一个字通。可以把瘀堵的打通。

最后用甘草和大枣来调和。

是不是十分精妙的组合呢?

那除了腿麻、腿凉,像手脚冰凉,冻疮,腰腿疼痛,女性月经量少,都可以参考。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到这里了,谢谢大家。

标签: 张仲景温阳活血当归瘀血桂枝

更多文章

  • 张仲景“启动阳气”的方子!突发性耳聋,被它通开了,请学习

    历史解密编辑:老柯讲标签:张仲景,阳虚,风寒,耳聋,阳气

    昨天,有一位中医前辈跟我讲,说我的中医科普专栏办得好,把原汁原味的中医,呈现给读者。如果继续这样做下去,一定会为中医的传播、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其实,产生多大的作用,我不敢奢望。我只是自私地,想让更多人感受中医的魅力。这样,我们这些中医人,好能有一口饭吃。初衷,仅此而已。现在,我要给你说的这个故事,

  • 经脉不通,百病丛生,张仲景“通脉方”通脉散寒,治肢体冷痛抽筋

    历史解密编辑:有史标签:张仲景,经脉,当归,温经散,通脉

    大家好,我是屈医生。中医上有句话叫做“脉通一寸,延寿一年”,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张仲景独传的“通脉方”,专治肢体冷痛、抽筋。经脉是我们人体气血运行的重要通道,道路畅通气血运行才能畅通,我们身体才会无病无痛,身体好了心情好,寿命自然长久;可一旦我们的经脉气血不通了,就会腿疼腰疼,还特别怕冷,特别是如果天

  • 张仲景治疗腿抽筋,只用了一个2味药的方子!

    历史解密编辑:医承有道标签:芍药,张仲景,痛性痉挛,老中医,医学家,朱氏集验方,中国古文献,白芍,甘草,腿抽筋

    一个朋友,从去年冬天开始,夜间睡觉的时候经常发生“腿转筋”,几次痛得他从睡梦中醒来……去看医生,医生说缺钙,于是,我的这位朋友天天喝牛奶、晒太阳,腿转筋现象并没有缓解,反而趋向严重。一些人,特别是一些中老年人,腰酸了,背痛了,腿抽筋了,就开始吃钙片了。但是吃了真那么有效吗?我且不评判,从中医的角度来

  • 含冤而逝的著名中医陈慎吾,一生专学张仲景,人称“伤寒论大家”

    历史解密编辑:老程健康谈标签:伤寒论,陈慎吾,中医,金匮要略,张仲景

    陈慎吾先生,1897年出生于福建闽侯一个儒学世家,是清代医学家陈念祖的后代。他的原名为租望,号慎吾。陈慎吾自幼家学严格,从小就饱读诗书,精于儒学,又旁通岐黄。后来因为其亲族被庸医所误,所以立下了学医之志,开始发奋学习中医。由于他的儒学功底深厚,学习医学来事半功倍。33岁的他跟随河南儒医朱壶山学习,学

  • 南阳张仲景健康公园开园

    历史解密编辑:扬眼逗眉标签:张仲景,公园,南阳,仲景,中医药

    6月10日,南阳张仲景健康公园开园。南阳是医圣仲景故里,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张仲景健康公园是仲景文化品牌提升工程的有机单元,也是中医药文化推介传播的重要窗口和有效载体。公园建设因地制宜,将绿化融入城市生态,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乐,让仲景品牌这张城市名片更加靓丽,成为中医药文化科普和宣传教育的前沿阵

  • “细辛不过钱”?别逗了!医圣张仲景告诉你:需要用多少就用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神希园标签:配伍,中药,细辛,白芍,生用,张仲景,医学家,老中医,本草别说,中国古文献

    古人曾说,“济世之道,莫大于医;疗病之功,莫行于药”,也就是说,在大千世界中,有什么东西是比生命健康重要的呢?在中医世界里,有什么东西是比中药更重要的呢?当然,古今中医几千年,针灸与中药可以并列作为中医最独到的文化符号,不过要论使用频率最高、受众面积最大、接受度最广的,依然还是中药。在使用中药的过程

  • 湿气重,百病生,张仲景千古祛湿第一方,祛湿散寒,断湿气之源

    历史解密编辑:知心学姐说健康标签:祛湿,湿气,甘草,茯苓,健脾

    大家好,我是赵医生,湿气重,百病生,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经典的祛湿方,由医圣张仲景所创,可健脾散寒祛湿,彻底斩断湿气生成的源头,如果你也有以下症状,那就快来看看吧!现在人都知道,湿气会对人体产生很大的危害,当体内湿气严重时,我们就会头晕头重,脸上油腻,四肢困重,腰酸无力,关节肿胀,浑身发懒不想动,只想

  • 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仲景,伤寒论,医圣,金匮要略

    学过中医的都知道,在中医的历史上有一个避不开的人物—张仲景。因为他写了一本流传后世的名作《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作者:张仲景阅读历史上是否有张仲景其人?张机,字仲景,东汉末年(150-219年)人,与曹操、刘备、华佗处于同一时期。但是南宋史学家范晔所著的《后汉书》与陈寿的《三国志》里都没有专门地提

  • 医圣张仲景留下「两条龙」,专门收拾咳痰喘,给肺一个“铁布衫”

    历史解密编辑:神希园标签:甘草,小青龙,大青龙,麻黄汤,医学家,医圣张仲景,中国古文献

    要讲到武侠中的防御绝学,可能“金钟罩”和“铁布衫”是排得上号的。对于人体脏腑而言,由于肺脏在人体承担着“华盖”的作用,因此,它更需要保护,古今很多中医称肺为“娇脏”,因此,肺更需要增强防御能力。然而,对于肺的养护,其实早在医圣张仲景时期,就留下来两个千古良方,专门守护肺脏健康。医圣张仲景所留下的两个

  • 血瘀生百病,分享一个张仲景的化瘀名方,帮您打通全身气血

    历史解密编辑:李三脚标签:茯苓,桃仁,丹皮,桂枝,瘀血

    瘀血一除,百病全无,大家好,我是贾医生。今天我来跟大家分享一个中成药,可以活血通脉,帮您打通全身气血。在说这个药之前,我们要先知道,什么是瘀血?中医认为啊,这个瘀血其实就是在体内运行的速度缓慢,滞留不通的血液。这些瘀血会阻滞正常气血的运行,从而导致疼痛、麻木、肿胀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