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主父偃贪财手段太特殊太阴损,官场人人自危,汉武帝不得不杀了他

主父偃贪财手段太特殊太阴损,官场人人自危,汉武帝不得不杀了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青家東山 访问量:2303 更新时间:2024/1/28 13:58:31

主父偃六十岁了才当上官,给汉武帝献上削藩之计,被汉武帝采纳。汉武帝颁发了《推恩令》,解决了诸侯王坐大的问题。

主父偃因此而得到汉武帝格外重用,对他宠信有加。

仗着汉武帝的信任,主父偃用自己的生花妙笔,告大臣,告诸侯王。而他告发的都是大臣诸侯王见不得光的隐秘私事,搞得整个官场人人自危,恨不得生啖其肉。

主父偃的铁棍不知会落在谁的头上

他揭发燕王与父亲的姬妾私通,又与兄弟的姬妾有染。逼得燕王自尽,燕国被收回,成为汉朝一个郡。

齐国是汉朝最大的一个封国,按照《推恩令》的办法,齐王应该把封国拆开封给各个儿子。但齐王没有儿子,《推恩令》在齐国就行不通了。

主父偃就上书汉武帝,说齐国太富裕了,齐王不遵法令,听说齐王还和他亲姐姐乱伦。

汉武帝就派主父偃去齐国任国相。

主父偃本来是齐国人,他的亲朋好友千里来相迎。

见到这些亲朋好友,主父偃非常感慨地说:我以前落魄时,你们个个都看不起我,我饿得连饭都没有吃,向你们借钱,你们一分都没有借给我。今天看我富贵了,就大老远跑来接我,这些金子你们拿去用吧,以后请不要再来找我了。

说完,掏出五百金,撒到地下,让他的亲朋好友去捡,自己蹬上马车扬长而去,看都不看他们一眼。

这是他回到到齐国做的第一件事,与自己所有的亲朋好友断交。

第二件事就是找齐王府的丫鬟和杂役拷问,要拿到齐厉王与姐姐乱伦的证据。

第三件事,就是拿齐王乱伦的事情要胁齐王。

结果齐王害怕,自杀了,封国被除。

赵王怕了,如果任由主父偃这样搞下去,说不定哪一天就要搞到他赵王头上了。

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奋起一搏。于是赵王上书汉武帝,告发主父偃大肆受贿,逼死齐王。

主父偃不承认自己逼死齐王,只承认自己受贿。

原来主父偃不光是揭发诸侯王的隐私,连带京城很多官员的私生活也被他揭发出来。

还没有被揭发的官员们瑟瑟发抖,赶忙给主父偃送上金子。主父偃全部照收,一年之内收受贿赂高达一千金。

看来当时的官员没有哪个屁股是干净的。

看到赵王首先发难,京中官员也纷纷上书参劾主父偃,大有不把他收拾就不罢休之意。

主父偃提出推恩的削藩之策,是有大功于朝廷的,汉武帝不忍心杀他。

丞相公孙弘发话了

当朝丞相公孙弘发话了:齐王自杀,没有留下儿子,封国被除,主父偃是罪魁,不杀他就无法向天下人交待。

公孙弘的意思是,汉武帝如果不杀主父偃,天下人会认为是汉武帝指使主父偃逼死齐王,好收回齐国改成郡县。

这个黑锅汉武帝绝对不会背的,于是下令诛杀主父偃三族。

主父偃何以对这些诸侯王的腐烂生活这么清楚,一抓一个准?

主父曾苦学纵横之术,但人缘非常差,他父母都愿理他。他想在齐国当官,做一番事业,却屡遭排挤。他就跑到燕国赵国等诸侯国。却无一例外遭到排挤。他在这几个封国游历四十多年,别说当官了,就连一份差事都找不到,经常挨饿。

而他发现诸侯国的子弟们却过着毫无节制奢侈淫秽的生活,乱伦事情屡见不鲜。

四十多年,他对这些王公贵族的生活之放纵无度,可是了如指掌。

一边是奢侈无度,一边是穷困潦倒,主父偃心里产生了极大的落差。

所以他有一句名言: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烹。

意思是大丈夫生时过不上用五鼎陈列食物的生活,还不如受五鼎烹的刑法而死。

于是为了过上五鼎食的生活,他一直没有放弃求官之路。

他西入函谷关,找到卫青。卫青也曾几次推荐,而他人缘实在太差,没有人愿意用他。

直到他六十岁了,恰逢汉武帝求才若渴,到处招揽天下文学之士。

主父偃的文章写得好,通过测试,入朝为官。主父偃一年内给汉武帝连上四次奏章,大合汉武帝之意,一年内迁他四次官。

而他给汉武帝上的削藩之计,让汉武帝心花怒放。

汉武帝剧照

诸侯王日益坐大,始终是汉朝皇帝的一块心病。你硬来的话,诸侯王就会联合反叛,如汉景帝时强行消藩,就发生了“七国之乱”。不管他的话,诸侯王坐大就会动摇朝廷的统治。

而主父偃的消藩之策用仁孝的名义,让诸侯国王将封国内的土地分给自己的所有儿子。

原本诸侯国的土地和爵位是由嫡长子一人继承的,现在改由嫡长子继承爵位外,其它嫡子和庶子都封为列侯,分得土地继承权。

而诸侯国的土地是有限的,儿子孙子会越来越多,代代相传,代代分封,诸侯国势力就会越来越小,土地越分越少。

经过若干代人后,土地都分光了,如刘备只能去靠卖草鞋为生了。

这个计谋无懈可击。但也有例外,像齐历王没有儿子,就无法分封。

简单,主父偃就干脆直接出面,挖掘齐厉王的隐私,让他担惊受怕,不得不自尽。这样朝廷就可以名正言顺把齐国的土地全部收归国有。

而主父偃通过不光彩的手段将燕国齐国的土地收归国有,吃相太难看。其它诸侯国王未免兔死狐悲,为避免自己被主父偃抓到把柄,朝廷将自己的封国除了,自然要出手狙击,要置主父偃于死地。

赵王的儿子们生活也不检点,于是赵王率先出手。

而主父偃过了四十多年的困厄日子,一朝权为在手,他要过五鼎食的日子了。

因为他揭发隐私这一手太阴损,王公大臣在赵王反击之前,无不纷纷送钱给他,以求自保。

从侧面也反映了汉武帝时期,王公大臣的生活有多靡烂。

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一个贪官被查处后说了这样一句话:

反贪就像隔着墙扔砖头,不知砸到那个人头上。这次砸到我头上,我只不过是那个倒霉蛋罢了。

这句话细思极恐。

而汉武帝时王公大臣的生活奢侈靡烂已形成蔓延之势。要不然主父偃也收不到那么多的金子。大家都害怕主父偃不知什么时候会丢一块砖头出来。

主父偃当官的目的虽然不纯,敛财的手段太阴损,但社会效果却是杠杠滴。那些个王公大臣为避免自己丢官或封国被除,生活不得收敛,不得不督促自己的子弟生活要检点,社会风气会逐渐好转。

可惜,汉武帝抗不住舆论压力,又不愿背锅,不得不把主父偃杀了。

更可惜可恨的是,主父偃自己也贪得无厌,为千夫所指。

更多文章

  • 主父偃帮汉武帝开创盛世,堪称首功之臣,为何最终会被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主父偃,刘彻,齐国,王娡,公孙弘,刘彭祖

    主父偃确实有才华,但说他是首功之臣过于夸张了。事实上,主父偃对汉武帝的帮助,正是将自己推向灭亡的原因。主父偃被杀,起因源自于个人的贪欲。汉武帝的母亲王娡,想给自己的外孙女找一门好亲事,她相中了齐王刘次昌。王娡本人又拉不下脸去求亲,身边一名叫徐甲的太监看穿了她的心思,他一拍胸脯:我是齐国人,这件事包在

  • 穷兵汉武(十一)主父偃提出推恩令立下奇功,为何被刘彻下令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刘彻,主父偃,公孙弘,丞相,王太后

    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被很多网友称为天下第一阳谋,认为这是西汉解决诸侯王尾大不掉隐患的终极法宝。而提出推恩令的官员主父偃也受到很多网友的推崇,在很多历史爱好者眼里是顶级谋士的存在。然而让这些粉丝们失望的是,主父偃除了推恩令外,在汉武帝时期立下的功劳并不大。反而因为受贿诸侯王黄金的罪名受到追究,最终被刘彻

  • 最后的纵横家主父偃,父母不相认,尝尽人间寒凉,以极端方式自毁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主父偃,刘彻,齐国,齐王,张仪,苏秦,纵横家主

    主父偃被杀的时候,估计满朝官员多少有点吃惊。这位俸禄只有比千石的太中大夫,虽然职位不高,但实际权势盖过三公,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朝中大事,汉武帝不去找丞相商议,而是找主父偃。当初,主父偃一封奏疏达到汉武帝案前,早上到,晚上他就得到汉武帝召见。一番详谈后,汉武帝感慨相见太晚,立刻任命他为谒者,一年四迁

  • 主父偃:汉武帝的重臣,到底得罪了什么人,才会死无葬身之地?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刘彻,齐王,晁错,卫青,主父偃,公孙弘,汉武帝,汉高祖刘邦

    主父偃,汉武帝时期名臣,他提出的“推恩令”,被誉为千古第一阳谋。曾几何时,汉武帝对他言听计从,成为横行一时的权臣,但是豪横不羁的做派,让主父偃最终走上了末路,当齐王自杀的消息传到京城的时候,主父偃的末日到了。他的结局告诉我们:做人不要太嚣张,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诸侯们群情激奋,要求必须严惩主父偃这个

  • 主父偃被满门抄斩:当你凝望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望你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主父偃,刘彻,齐国,刘启,匈奴,齐王

    很多人想必都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大多数人都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其实这句话并不是说说而已,在人性以及现实的驱使下,确实存在这种现象,有的人在最开始会十分看不惯别人的一些行为,可是后来自己却变成了最开始自己讨厌的那一类人。汉武帝时期的首功之臣主父偃,就是这样的一个角色,他明明帮助汉武帝开创盛世,做

  • 因个人性格短板而被灭族的西汉名臣主父偃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主父偃,刘彻,齐国,公孙弘,匈奴,齐王,卫青,赵王,西汉名臣,父偃

    汉武帝那个年代,不论文武,优秀人物实在是数不胜数,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汉武帝的雄才大略、知人善任并珍惜人才。但是也并非所有的人才都有受到任用的机会和机缘,因此,不少人就想法设法为自己创造机会,主父偃就是一个典型。主父偃影视剧图片01主父偃仕途主父偃(?-前126年),齐国临菑人(今山东临淄),年少好学

  • “悲夫”主父偃·倒行逆施|穷人思维,是深烙骨髓的暴虐基因

    历史解密编辑:风尚论说标签:齐王,刘彻,宦官,卫青,晁错,张仪,主父偃,公孙弘,倒行逆施

    咏史上·主父偃南宋·陈普当年齐赵倚黄昏,曾叹蒙恬灭子孙。一日上天沾五鼎,依角蜚粟度龙门。该诗是南宋著名理学家陈普所著《咏史》系列中,有关主父偃的一首诗。翻阅相关诗词文献,历代诗词作家以主父偃为题材的作品非常少见。作为西汉时期,如此重要的历史人物,单凭他“继晁错、贾谊之过往,开自家之后来”提出的“推恩

  • 帮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成就霸业的主父偃,为何落得灭族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古今中外历史说标签:主父偃,刘彻,诸侯国,齐国,刘启,刘邦

    公元前126年,主父偃去世。主父偃是被汉武帝下令处死的,而且是灭族的下场,这和后来的诛杀九族是一样的。我们都知道主父偃是汉武帝时期的重要谋臣,他提出的推恩令更是帮助汉武帝加强了中央集权,为汉武帝后期成就霸业奠定了基础。不过就是这样一个成就西汉的功臣,为何会落得灭族的下场?我们今天来看一下大致状况。先

  • 主父偃的“推恩令”是千古奇谋,理论上却有一种特殊方式可以破解

    历史解密编辑:三炮讲故事标签:诸侯国,刘彻,分封,刘恒,诸侯

    在中央朝廷的实力能够绝对压制地方诸侯的前提下,“独生子女”政策理论上确是能对付推恩令的。“推恩令”推行的核心条件,就是子嗣。以子嗣来瓜分诸侯国的土地,这就是推恩令的全部。诸侯王子嗣多,诸侯国的土地就被瓜分得多。反之,子嗣少,诸侯国的土地就被瓜分得少。因此,若是诸侯王这一辈子就生一个儿子的话,那推恩令

  • 主父偃为什么被汉武帝灭族?如何评价他的功过?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主父偃,刘彻,公孙弘,齐国,丞相,卫青

    主父偃是汉武帝时期的大臣,出身于今天山东淄博的一个贫寒人家。早年学习长短纵横之术,也就是谋术。后来才开始学习《易》《春秋》和百家之言。主父偃也是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只是一开始不被认为是主流知识分子。因此,在齐国时受到儒生排挤,后来北游燕、赵、中山等诸侯王国,也不被礼遇。我个人觉得,跟当年的孔子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