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为何不受儒家待见?班固只赞其文治不提其武功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为何不受儒家待见?班固只赞其文治不提其武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云晓观历史 访问量:2833 更新时间:2023/12/7 14:17:27

如果说汉武帝是“千古一帝”,基本没有人反对。

作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皇帝,人们提起汉武帝首先想起的就是他的“武功”:

反击匈奴,夺取河西走廊,设立敦煌等四郡;开通西域;沟通西南夷;设郡于朝鲜半岛等。

汉武帝塑像

汉武帝时期不断开疆拓土,对中国版图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今天的人提到汉武帝尊称一声“汉武大帝”的原因。

然而出身儒学世家的班固撰写《汉书》对汉武的评价却一反常态,只提汉武的“文治”,丝毫不提“武功”。

班固在《汉书·武帝纪赞》是这样评价汉武帝的:

“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举封禅,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焉可述,后嗣得遵洪业,有三代之风。以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虽《诗》《书》所称,何以加焉?”

班固对汉武帝的赞扬和今天人们的赞扬完全是相反的,他“专赞武帝之文事,而武功则不置一词”,绝口不提汉武帝的开疆拓土的武功,甚至连一个字都吝啬不给。

然而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恰恰是他的武功。

班固的评价让人很不忿

清代史学家赵翼曾经不忿道:

“因匈奴屡入寇,则使卫青七出塞,击,收入河南地,置朔方郡。公孙敖筑受降城,徐自为筑五原塞,千余里列亭障,至卢朐,徙贫民实之。又使霍去病六出塞,击匈奴右地,降浑邪王,筑令居以西,置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

又使李广利伐大宛,斩其王母寡。自敦煌西至盐泽,起亭障,屯田于轮台、渠黎。此开境于西与北者也;

使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等取南粤,以其地为儋耳、珠崖、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九郡。此开境于极南者也。

又使杨仆及横海将军韩说等击东越,东越人杀其王余善降,遂徙东越之民于江淮而空其地。此开境于东境者也;

又使唐蒙、司马相如讽谕西南诸夷,继遣中郎郭昌、卫平等平南夷为柯郡,邛都为越隽郡莋都为沈黎郡,冉駹为文山郡,白马为武都郡。夜郎、滇王先后入朝,以滇地为益州郡。此开境于西南者也;

又使杨仆及左将军荀彘击朝鲜,以其地为真番、临屯、乐浪、元菟四郡。此开境于东北者也;

又使张骞等通西域,而三十六国君长皆慕化入贡。此开境于极西者也。”

汉武帝四方开境,大大拓展了版图,“开境于西与北”、“开境于极南”、“开境于东境”、“开境于西南”、“开境于极西”等等,使得汉朝的疆域空前辽阔。

其中一些地方是秦代有的汉武帝重新收复并直接管辖的,“有秦所本有,已沦入外国而武帝恢复之者,如朔方、朝鲜、南越、闽越,秦时虽已内属,然不过羁縻附隶,至武帝始郡县其地也。”

还有更多的地方是汉武帝新打下来的,“并有秦所本无而新辟之者,西北则酒泉、敦煌等郡,南则九真、日南等郡,西南则益州等郡,而西域三十六国,又秦时所未尝闻也。”

汉初版图

汉武帝时汉朝的疆域,“视高、惠、文、景时几至一倍”,这福泽万代,至今中国都受益于此。

就如赵翼所说的那样,是“所增地永为中国四至,千万年皆食其利。”

也正因为如此,汉宣帝时下诏“孝武皇帝躬仁谊,厉威武,北征匈奴,单于远循,南平氐羌、昆明、瓯骆两越,东定 薉、貉、朝鲜,廓地斥境,立郡县,百蛮率服,款塞自至”,尊汉武帝为世宗,“立庙,如高祖、太宗焉”,且“永为不毁之庙。”

但班固就不提偏偏汉武帝的这些功绩。

这是儒家的成见

其实这并不是班固的错,而是儒家主导了国家统治思想后形成的必然。

当初汉宣帝尊汉武帝为世宗时,群臣中只有一个人反对,这人是研究《尚书》的大儒夏侯胜。

夏侯胜是这样评价汉武帝的:

“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或人民相食,畜积至今未复。亡德泽于民,不宜为立庙乐。”

夏侯胜批评汉武帝穷兵黩武使得国力疲弱,这的确是客观的,但“亡德泽于民”这套说辞明显是儒家的仁政观点。

汉武帝时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家渐渐成为统治思想,但这也是有个过程的,汉宣帝时奉行“汉家治天下,霸王道杂之”,所以夏侯胜批评汉武帝此举被大臣们弹劾,“毁先帝,不道”,被下狱治罪。

后来儒家的统治地位愈发稳固,一家独大,儒家理论渗透治国的各个方面,到班固时,人们对汉武帝的穷兵黩武愈发批评,“论者犹以为戒。”

汉武帝塑像

他们更赞同的是汉光武帝那样打着“不欲疲惫中国”的理由实行“弃西域、闭玉门关”的政策。

儒家可能忘记了,正是因为汉武帝当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才在各学派的较量中取得独尊的优势,是汉武帝把他们捧到朝堂的。

标签: 刘彻班固匈奴高祖武帝

更多文章

  • 他骂皇帝断子绝孙,历史对他不公允,班固欠他一声“对不起”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皇帝,班固,孝成皇帝,王凤,汉书,外戚,历史学家,科学家,汉朝,东汉

    海瑞因一封痛斥朱厚熜的《治安疏》而名垂千古,而在西汉有一位大臣,骂皇帝比海瑞狠一万倍,却一直默默无闻,甚至历史对他的评价还很不公平。他就是汉成帝时期的大臣谷永。谷永是烈士后代,他父亲谷吉出使匈奴的时候,被郅支单于杀害。年轻的时候,作为朝廷低阶官员,谷永就以敢言直谏而著称,因为他学识渊博,通晓经术,汉

  • 五分钟了解《班昭》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又号曹大家

    历史解密编辑:骑着蜗牛追飞机标签:班彪,班昭,班超,班固,汉书,东征赋

    概述班昭(约49年—约120年),一名姬 ,字惠班,扶风安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人,东汉时期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又号“曹大家”。班昭博学高才,十四岁嫁给曹世叔为妻。她爱好历史,完成班固未竟的《汉书》。汉和帝即位后,多次召班昭入宫,并让皇后和贵人们视为老师,号“大家”。邓

  • 浅谈班固对灾异的神秘主义阐释

    历史解密编辑:泽钟谈科技标签:班固,司马迁,五行志,史记,汉书

    对于灾异的认识,班固和司马迁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别。与司马迁充满自然主义的理解不同,班固《汉书》对灾异的阐释体现出浓郁的神秘主义色彩,这集中体现在《五行志》中。翻检《汉书·五行志》,自然灾异预示国家治乱诸如此类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对于史籍中记载的“史记秦二世元年,天无云而雷”,班固赞同刘向的说法,认为

  • 班固班超班昭三兄妹为何这么成功,看一下班家的发展史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班超,班昭,班固,班婕妤,孝成皇帝,汉书,光武帝,王莽,班昭三兄妹

    班氏三兄妹名气很大,不仅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且《汉书》就是他们家写的,这三兄妹个个人中龙凤,到底得益于什么,他们生长于一个什么样的家庭,从小受到了什么样的教育?我们从班家的祖先说起,根据班固的记载,他们祖先是楚国王族,姓芈,就是跟芈月一个姓。楚国第一位政治军事的最高长官(令尹)叫斗伯比,斗

  • 班固《燕然山铭》|| 进入东汉史的书法

    历史解密编辑:黔艺空间标签:班固,燕然山铭,窦宪,匈奴,东方朔,霍去病

    蒙古国成吉思汗大学于2017年8月15日宣布,在蒙古国中戈壁省发现的一处摩崖石刻,被中蒙两国联合考察队确认为班固所作《封燕然山铭》。东方朔称‘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前几年在蒙古发现的《燕然山铭》摩崖碑刻,在《后汉书-窦宪传》中全文刊载,于是又重读此铭。《燕然山铭》为《汉书》作者班固所书。其铭文讲

  • 班固称司马迁“是非颇谬于圣人”表现出其严重的正统思维

    历史解密编辑:讲不完故事标签:司马迁,班固,史记,汉书,董仲舒,孔子

    班固《汉书》称司马迁:“自古书契之作而有史官,其载籍博矣。至孔氏撰之,上断唐尧,下迄秦缪。唐虞以前虽有遗文,其语不经,故言黄帝、颛顼之事未可明也。及孔子因鲁史记而作《春秋》,而左丘明论辑其本事以为之传,又撰异同为《国语》。又有《世本》,录黄帝以来至春秋时帝王公侯卿大夫祖世所出。春秋之后,七国并争,秦

  • 班固其人其事,以及是何时定稿《汉书》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班固,汉书,史记,汉明帝,司马迁,窦宪

    班彪于54年东汉建武三十年去世时,班固(32年-92年)年仅22岁。史书载:班固“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后汉书·班固传》)即,班固在扶风乡里独立治《汉书》约8年之后,大约是在东汉明帝刘庄

  • 班固以德论"文" 彰显文士道义与文学的社会价值

    历史解密编辑:中新社华舆标签:班固,汉书,孔子,文士,诗人,东汉,汉朝,司马迁,董仲舒,司马相如,历史学家,儒家思想

    班固论“文”的文字,既见于《汉书》等专书,又见于《离骚赞序》《两都赋序》等文章。在《汉书》中,班固虽然还没有专门列“文苑传”,但从其《叙传》可见,他为一些人物立传,目的就在于文学的贡献。同样是为司马相如作传,而且班书之传基本照抄迁史,甚至赞语亦近似,但其作意却似同而有异。《史记·太史公自序》称:“子

  • 生性仁厚的汉文帝刘恒,为何要杀死母亲薄姬唯一的弟弟薄昭?

    历史解密编辑:乡野的小宋标签:刘恒,薄昭,薄姬,周勃,皇帝,汉朝,汉文帝,中国古文献

    薄昭会死,是刘恒纵容的结果,也是自己作死的结果。薄昭,文帝之母薄姬唯一的弟弟。前196年,刘恒前往代地时,薄昭随其入代地。对于文帝而言,薄昭最大的功绩,无疑就是从龙之功。前180年,诸吕之乱爆发,由吕雉扶持上位的汉少帝刘弘被忠于汉室的大臣所废,周勃、陈平等人欲立远在代地,素有贤名的刘恒为帝。而被推举

  • 薄昭身为国舅却杀死汉文帝的使者,汉文帝便让群臣到其府上哭丧

    历史解密编辑:阴雨天讲故事标签:刘恒,薄昭,刘邦,薄太后,周勃,薄姬,汉文帝,军事政策,国防政策,军事制度

    汉文帝刘恒登基以来实行无为而治,开创了文景之治,素来以宽厚仁慈、躬俭省约著称,但他却逼着自己唯一的舅舅、薄姬的弟弟薄昭自杀。虽说薄昭该死,但汉文帝的做法也并非完美,可以这样说:于理合理,于情无情,本可避免,却已纵容。下面就来好好说说这件事。汉文帝刘恒是比较幸运的一位皇帝,他是汉高帝刘邦的第四子,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