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因一封痛斥朱厚熜的《治安疏》而名垂千古,而在西汉有一位大臣,骂皇帝比海瑞狠一万倍,却一直默默无闻,甚至历史对他的评价还很不公平。他就是汉成帝时期的大臣谷永。
谷永是烈士后代,他父亲谷吉出使匈奴的时候,被郅支单于杀害。年轻的时候,作为朝廷低阶官员,谷永就以敢言直谏而著称,因为他学识渊博,通晓经术,汉成帝既恨他,又不得不经常向他请教。
汉成帝刘骜是历史上有名的荒淫无度的皇帝,他宠幸李婕妤、赵飞燕姐妹,后来又跟男宠张放厮混,导致死后没有留下子嗣。这些受宠之人,全家鸡犬升天,猖狂到私设公堂,残害百姓的地步,汉成帝不但不制止,反而想方设法帮他们开脱。
大概是老天对汉成帝很不满意,汉成帝在位期间,各种灾异不断(很多是自然现象,古人迷信,认为是灾难,如日食),汉成帝很害怕,每当发生这种情况就要请人帮他分析提意见(可笑的是,汉成帝最终还是死在天象变异上,详见笔者《堂堂丞相,竟被皇帝当成祭祀品》一文)。
谷永就多次被征召咨询,他指出,灾异根源就在皇帝身上,是皇帝过分宠幸后宫,还奢侈享乐,小人充斥,轻慢贤才。他很严肃地警告汉成帝,灾异已经很显著,很严重,你要赶紧改!把皇帝批得跟三孙子似的。
类似的谏言,汉成帝多次咨询,谷永自己都唠叨烦了,他说:“建议早就提过,你又不采纳,老弄些不痛不痒的话题,企图抹杀天意,老天都要发怒了!”接着他给汉成帝的后宫如下建议:“让所有女子平均恩宠,要多接纳宜子的妃嫔,不论美丑,不管是否嫁过人,也不看年龄大小,甚至从卑贱的人群中寻找,这样子孙就会繁衍,灾异自然断绝!”有点雷人,好在汉成帝脾气好,没跟他计较。
大概觉得汉成帝太“滚刀肉”,切不动,必须下猛药。终于又赶上灾异:东莱郡冬季出现黑龙。汉成帝再次下诏说事,谷永开骂了,原文太长,把核心内容白话列出来,如下:
“灾异日益严重,国家即将倾覆,你却毫无觉察;你既有夏商周三代的荒淫,又有秦朝奢侈;你宠信后宫过盛,放纵他们残害人命,民怨沸腾;你自甘堕落,成天跟卑贱小人鬼混;你不顾百姓死活,修建昌陵,把老百姓逼上绝路;你悖天理纵私欲,轻贱妄行;你丧君德,不合天意;你活该断子绝孙;你对得起祖宗吗?”
几乎把汉成帝骂成了自古以来第一昏君,连诅咒都用上了。实话实说,汉成帝待人还是比较宽厚的,但这一次,再宽厚的人都做不到无动于衷,何况他是皇帝。汉成帝气疯了,派侍御史追捕谷永。侍御史一直追了六十里,没追上。等侍御史回来,汉成帝也后悔自己的莽撞了,气也消了。
第二年还调任谷永为太中大夫,又升迁为光禄大夫给事中。这件事放在任何一个皇帝头上,谷永都得被活剐了,但汉成帝没有,汉成帝总的说来还是很有雅量的一个人,所以,说他昏君是不妥的,他很明白事理,就是不作为。
谷永不光能谏,他行政能力也很强,在他做各地郡守时,政声很好,是个办实事的能人。西汉自汉元帝开始,一直重用儒生,这些儒生大多重经术,办事能力低下,这也是西汉衰弱的很重要原因。像谷永这样德才兼备之人,没能被重用实在是大汉的悲哀。
但历史上对于谷永的评价并不高,当时就有人讥讽谷永投靠外戚王凤兄弟。最有名的就是他和刘向关于灾异缘由之争,谷永认为根源就是汉成帝自己不检点,跟外戚无关,刘向认为灾异就是外戚弄权导致皇权旁落引起。朝中有人指责谷永的谏言明显“夹带私货”——借机投靠王凤。
王凤一门兄弟子侄把持朝政是事实,不过,当时的西汉,即便没有王氏,也会有后来的丁氏傅氏,这都是他老祖宗刘彻遗留下来的政治遗产,怪谁呢?仔细想想,其实如果不是王氏外戚替刘氏看门护院,恐怕大汉江山早就散了架。不否认刘向所谓外戚专权,但是刘向不也是本位主义吗?他本人就是宗室,宗室强难道对皇权就没有威胁?当年七国之乱不就是刘氏宗室内部的狗咬狗吗?所以谁都不要装出一脸正义,还是要看谁在为大汉朝廷实实在在地做事。
后来王凤举荐谷永为光禄大夫,于是谷永给王凤写了一封感谢信,发誓以豫让为榜样,像报效智氏(以豫让自比,以智氏比王凤)一样报效大将军。
这件事明明白白写在班固的《汉书》中,但笔者认为这事纯粹扯淡。这么私密的信是怎么流传出来,要知道这个比喻极不恰当,或者说这话等于自寻死路。智氏就是指智伯,当年差一点篡了晋国的位,是个狠角色,豫让是他的门客,对智氏忠心耿耿,智氏死后,为了替他报仇,不惜毁容吞炭,让别人认不出自己,最后尽节而死。问题是,你谷永自比豫让,把王凤比作智氏,那大汉就是智氏要替代的晋国呗。你这不是要造反吗?
所以,谷永不可能说出这样的蠢话,即便说了,也不会有人知道,假设被人知道了,肯定会有人以此弹劾谷永。这是假得不能再假的编排。看起来班固始终是戴着有色眼镜撰写《汉书》的,甚至不惜编造事实,不能全信。读历史,真得需要一双慧眼,瞎话太多,陷阱无数。
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谷永再次外放,做了北地太守。史学家评论,谷永实际上始终未得到汉成帝的信任,这样的人只有皇帝遇到困难才会被想起,完事就会被抛得远远的。
王根接任大司马后,推荐谷永回朝为大司农。实事求是讲,如果这个任命早十年,也许谷永可以做到帮西汉延寿。可惜仅仅一年多,谷永病倒了。病了两个月,有司奏请免掉谷永的职务。按惯例,皇帝应该赐病假,但令人寒心的是,汉成帝没有赐假,直接免了谷永的职。几个月之后,谷永病逝。
笔者管见,历史对谷永的评价太不公允,尤其是对他依附王凤,充满鄙视。但如果没有王氏兄弟,这样一位具有正义感和实干能力的大才,他还能做啥?人不能尽其才,既是他个人的不幸,更是这个国家的悲哀。历史更不应该编造谎言给他泼污水,班固欠他一声“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