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公元前202年,刘邦最讨厌同乡的雍齿,却在张良的建议下重赏了他

公元前202年,刘邦最讨厌同乡的雍齿,却在张良的建议下重赏了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冯文说史 访问量:3507 更新时间:2023/12/13 13:53:34

西汉初年,刘邦正在为群臣谋反的事情头疼。他问计张良,张良问他:“陛下平时最痛恨谁?”刘邦不假思索的回答道:“除了雍齿还能有谁?”张良说道:“请陛下重赏雍齿。”刘邦是个聪明人,立刻明白了张良的用意

在西汉建国初期,刘邦大肆封赏侯爵,犒劳那些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勇士。毕竟他能从一个出身平凡的农民儿子成为如今的帝王,他们可是功不可没的。

这天,刘邦刚刚举办了一个赏功宴,大家有说有笑,饮酒作乐,好不快活。宴罢,他醉眼朦胧之中看见一群大臣聚在一起窃窃私语,于是他问张良:“这些人在做什么?”

张良回答说:“他们在讨论封赏之事,他们看您封赏时大多封的都是自己的亲信、同乡和关系近的人。所以认为您应该不会册封他们这些和您关系不好的人,因此在谋划着造反。”

刘邦听了吃了一惊,认为自己册封这些和他关系好的人并无不妥,因为这些人都是从他举兵之初就陪着他的,所以他想优待他们,却不曾想冷落了这些后来收服的军臣。

于是他忙问张良:“的确是朕的疏忽,如今天下初定,万万不可动乱。先生可有办法?”张良略微沉思了一会儿问道:“陛下最恨的人是谁?”

刘邦答道“自是那雍齿。”刘邦建立西汉之前,可是经历了艰难的楚汉争霸之战,按理来说,刘邦最痛恨的人应该和他争夺天下的项羽

但是在张良问他,谁是他最痛恨的人?他却是回答说是雍齿。这是怎么一回事?刘邦口中的雍齿是谁?为什么会让他如此的痛恨呢?

雍齿,是刘邦建国封的一位侯爷,不仅如此,他还与刘邦是同乡,但是他们当时的身份却是天差地别的,那时候的刘邦还只是一个小混混,而雍齿是当时丰县的豪强。

他们之间认识的契机是因为一个叫王陵的人,当时的刘邦和王陵是好兄弟。而王陵和雍齿也是十分的要好。所以刘邦通过王陵的缘故认识了雍齿,并且在刚开始的时候与雍齿关系也不错。

后来刘邦再也忍受不了当朝的统治,在丰县起义,于是想要带上他的好兄弟们一起享福,可王陵却先一步离开了,联系不上。,于是他转而拉上了雍齿。

刘邦通过不懈努力,招揽人才,组建军队,势力一步步扩大,随后在丰县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他的大半军力都在这里。

有一次,他外出征战,便将这里交由雍齿管理。由此也可以看出当时的刘邦十分信任雍齿,可雍齿却在不久之后背叛了他。

在刘邦走后没多久,魏军攻打丰县。其实雍齿打心眼里本就看不起刘邦,认为他们的身份悬殊,所以一直不愿意在刘邦手下做事,替他留守丰县也只是为了大局着想。

如今魏军攻打到门前并给出丰厚的条件来劝降他,他便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刘邦知道后勃然大怒,十分气愤,不理解为什么自己如此信任雍齿,雍齿却要背叛他。

于是他急忙赶回丰县,想夺回领地。数次攻打却没有成功,他不得不灰溜溜的离开。之后他又向项梁借了5000兵马,加上在占领砀郡得到的兵马五六千,共计1万多兵马,这才攻下了丰县。

而雍齿也被当场捕获。可令人惊讶的是,刘邦并没有杀掉雍齿,而是放了他,可能是惦念着以前的兄弟之情吧。

但雍齿却并不领情,他在离开丰县后,又归到了项羽麾下。在他心目中,出身贵族的项羽比刘邦更有才能。

却不想后来楚汉之争,项羽败在了刘邦手下。于是兜兜转转多年,雍齿最终还是在刘邦手下为他做事。

当时他去投靠刘邦时,哭的一把鼻涕一把,装出十分真诚的模样,刘邦身边铜像的人也在为雍齿求情,于是雍齿又回到了刘邦手下。

这次的雍齿并没有再背叛刘邦,而是看到了刘邦的不平凡之处,彻底臣服了,他跟着刘邦征战沙场,出生入死,为西汉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是刘邦说他最恨之人竟是雍齿,不过这在朝中也并非什么秘密,众人皆知刘邦与雍齿有过节,惊讶了一下之后也马上理解了。

于是张良回道:“既然如此,那烦清陛下先行册封雍齿。”刘邦看向张良,稍微思索一下,顿时明了他的用意,这是要“赏鸡儆猴”啊。

第二日,刘邦大办筵席,与满朝文武共庆,并当廷夸张了雍齿的战功,册封了他为什方肃侯,并赐赏食邑2500户,封地为今什邡雍城。

这次封赏堵住了悠悠众口,使许多朝臣都安了心,认为雍齿都能被册封,那他们的高官厚禄、锦绣前程也便不远了。

刘邦此人心胸虽不十分宽广,但对于雍齿这种“墙头草”却也没有一杀了之,即使他的心中也十分气愤,但为了瓦解敌方阵营,赢取战争的胜利。

当时又正值用人之际,诸多原因之下,刘邦于是留下了雍齿。后来雍齿果然不负众望,成为了他稳定大臣心思的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刘邦能在楚汉之争中赢得胜利,也是因为他有广阔的胸襟,并且任人唯贤,礼贤下士。遇事认真请教张良,让张良为他出谋划策。

作者:奶油杏仁

编辑:小冯

标签: 刘邦张良雍齿项羽王陵楚汉之争

更多文章

  • 刘邦杀了放过自己的丁公,封了背叛自己的雍齿,反常背后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小林动物说标签:刘邦,雍齿,刘备,项羽,曹丕,项梁,高帝,汉朝

    刘邦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他从一个无名小卒到大汉的皇帝,他一路作战,一路成长,他的故事中值得人们启示的事情太多。今天知常容想和大家聊一个话题:刘邦为什么杀了救自己的丁公,却封了背叛自己的雍齿。雍齿我们先来看一下刘邦对雍齿的评价: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史记·三十世家·留

  • 雍齿早年曾折辱刘邦,后来又背叛刘邦,为何仍然能被封为侯?

    历史解密编辑:香茗史馆标签:刘邦,雍齿,魏国,张良,汉朝,霸王项羽

    汉六年(前201年),汉高祖刘邦做了一个令人大吃一惊的举动,在大家都在积极期盼封侯之际,刘邦却选择了先行将曾经背叛过自己的雍齿加封为侯。那么,雍齿到底是什么人,为何在背叛刘邦之后,还能被封为侯呢?雍齿本为沛县豪强,刘邦起兵时被迫追随雍齿本是秦朝泗水郡沛县豪强,在当地极有势力,且与同为豪族的王陵关系很

  • 马云回国,或上演现代版的“雍齿封侯”

    历史解密编辑:燕梳楼2021标签:马云,刘强东,邵晓峰,雍齿封侯,阿里巴巴集团

    作者 | 燕梳楼今天下午,多家媒体确认,马云已回国。有网友在杭州偶遇马云,马老师乘坐一辆丰田考斯特,同行的还有阿里张勇及副总裁邵晓峰。几乎同时,阿里投资的云谷教育也发布了“马云来云谷学校,和校园长讨论了未来教育”的视频和文章,多个信源都证实,云游一年多的马老师确已回到杭州。在云谷学校,马云在谈及Ch

  • 西汉南越王赵眜:其实我是个收藏家

    历史解密编辑:新快报新闻标签:南越王,玉器,收藏家,玉佩,秦汉

    ■8月20日,“探秘岭南文化瑰宝——西汉南越王墓”亮相央视《中国考古大会》。■虎头金钩扣龙形玉佩,南越王墓出土。■玉盒由青玉雕成, 南越王墓出土。■《考古中国:15位考古学家说上下五千年》曾入选“新华荐书2021年度十大好书”。■收藏周刊记者 潘玮倩 通讯员 黄巧好从《中国考古大会》第十三期“探秘西

  • 建元革新:年轻汉武帝的初次改革,却以赵绾、王臧的死落下了帷幕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赵绾,刘彻,王臧,丞相,郎中令

    “奶奶老了,还是养养老的好!”得到了汉武帝的这个口谕,赵绾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作为建元革新的主要推动者,此刻的御史大夫赵绾当仁不让,折子可是早就写好的,老太太也该休息休息了,在御史大夫赵绾和郎中令王臧看来,只要折子递上去,获得了皇帝的首肯,权倾一世的窦太后就完蛋了,但情况可没有那么简单。建元革新的

  • 儒生赵绾和王臧,为武帝出力颇多,却遭到残忍对待

    历史解密编辑:风雨同度嘟嘟标签:赵绾,武帝,王臧,刘彻,儒生

    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其术。汉武帝是西汉的第七位皇帝,也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君王。自高祖建立汉朝以来,后来的继位者皆选择用道家的黄老之术来治理国家,由于黄老之术轻政府,重民生,所以使得汉朝快速走出秦末战火的阴霾,得到了充分的休养生息,所以无论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都对道

  • 卜昭信:书法永存 纪念老先生

    历史解密编辑:影响力聚焦标签:卜昭信,书法,书法家,韩复榘,魏碑,巨野县

    卜昭信,山东巨野独山乡卜庄人。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读书习字,曾上私塾20余年。后在家教书2年;在关外教书2年;在绥化当县录事7年,并代理过国民党绥化县县长;又在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榘部当书写4年。1950年被选为巨野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1954年——1957年被选为巨野县第一、二届人民委员会委员

  • 昭信皇后李祖娥,生在一个“禽兽”王朝的温婉女子,结局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李祖娥,皇后,高湛,高演,皇位,宫女

    中国古代封建历史时期的女子,哪里有什么地位可言。即便是高管大户家里长大的女孩子,也是随时会沦为权力的牺牲品。对此,她们永远没有“say no”的权力。就连皇后,天底下地位最尊贵的女子,也很少有能够幸福过完一生的。历史上下场凄惨的皇后可不少,像是汉国皇帝刘渊的单皇后,汉国昭武皇帝刘聪的皇后靳月华,就连

  • 代表说|刘少群:加快开通香海大桥昭信互通出入口,便利出行

    历史解密编辑:南方Plus标签:高铁,广珠,刘少群,香海大桥,改扩建工程

    “香海大桥建成后,并没有开通昭信互通出入口,近在咫尺的高速出入口却无法使用,周边群众意见较大。”2月9日,珠海市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珠海市人大代表、珠海市珈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少群接受南方+记者采访时直言。刘少群说,香海大桥于2022年11月6日正式通车,北起西部沿海高速坦洲枢纽互通立交,路线

  • 郅都一到雁门,匈奴兵望风却退,不敢相逼

    历史解密编辑:岛未晴心未眠标签:梁王,郅都,景帝,匈奴,太后,邹阳,高帝,雁门,韩安国,汉高祖刘邦

    郅都一到雁门,匈奴兵望风却退,不敢相逼话说窦婴入谒太后,报称临江王冤死情形,窦太后究属婆心,不免泣下,且召入景帝,命将郅都斩首,俾得雪冤。景帝含糊答应,及退出外殿,又不忍将郅都加诛,但令免官归家。未几又想出一法,潜调郅都为雁门太守。雁门为北方要塞,景帝调他出去,一是使他离开都邑,免得母后闻知,二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