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初年,刘邦正在为群臣谋反的事情头疼。他问计张良,张良问他:“陛下平时最痛恨谁?”刘邦不假思索的回答道:“除了雍齿还能有谁?”张良说道:“请陛下重赏雍齿。”刘邦是个聪明人,立刻明白了张良的用意
在西汉建国初期,刘邦大肆封赏侯爵,犒劳那些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勇士。毕竟他能从一个出身平凡的农民儿子成为如今的帝王,他们可是功不可没的。
这天,刘邦刚刚举办了一个赏功宴,大家有说有笑,饮酒作乐,好不快活。宴罢,他醉眼朦胧之中看见一群大臣聚在一起窃窃私语,于是他问张良:“这些人在做什么?”
张良回答说:“他们在讨论封赏之事,他们看您封赏时大多封的都是自己的亲信、同乡和关系近的人。所以认为您应该不会册封他们这些和您关系不好的人,因此在谋划着造反。”
刘邦听了吃了一惊,认为自己册封这些和他关系好的人并无不妥,因为这些人都是从他举兵之初就陪着他的,所以他想优待他们,却不曾想冷落了这些后来收服的军臣。
于是他忙问张良:“的确是朕的疏忽,如今天下初定,万万不可动乱。先生可有办法?”张良略微沉思了一会儿问道:“陛下最恨的人是谁?”
刘邦答道“自是那雍齿。”刘邦建立西汉之前,可是经历了艰难的楚汉争霸之战,按理来说,刘邦最痛恨的人应该和他争夺天下的项羽。
但是在张良问他,谁是他最痛恨的人?他却是回答说是雍齿。这是怎么一回事?刘邦口中的雍齿是谁?为什么会让他如此的痛恨呢?
雍齿,是刘邦建国封的一位侯爷,不仅如此,他还与刘邦是同乡,但是他们当时的身份却是天差地别的,那时候的刘邦还只是一个小混混,而雍齿是当时丰县的豪强。
他们之间认识的契机是因为一个叫王陵的人,当时的刘邦和王陵是好兄弟。而王陵和雍齿也是十分的要好。所以刘邦通过王陵的缘故认识了雍齿,并且在刚开始的时候与雍齿关系也不错。
后来刘邦再也忍受不了当朝的统治,在丰县起义,于是想要带上他的好兄弟们一起享福,可王陵却先一步离开了,联系不上。,于是他转而拉上了雍齿。
刘邦通过不懈努力,招揽人才,组建军队,势力一步步扩大,随后在丰县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他的大半军力都在这里。
有一次,他外出征战,便将这里交由雍齿管理。由此也可以看出当时的刘邦十分信任雍齿,可雍齿却在不久之后背叛了他。
在刘邦走后没多久,魏军攻打丰县。其实雍齿打心眼里本就看不起刘邦,认为他们的身份悬殊,所以一直不愿意在刘邦手下做事,替他留守丰县也只是为了大局着想。
如今魏军攻打到门前并给出丰厚的条件来劝降他,他便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刘邦知道后勃然大怒,十分气愤,不理解为什么自己如此信任雍齿,雍齿却要背叛他。
于是他急忙赶回丰县,想夺回领地。数次攻打却没有成功,他不得不灰溜溜的离开。之后他又向项梁借了5000兵马,加上在占领砀郡得到的兵马五六千,共计1万多兵马,这才攻下了丰县。
而雍齿也被当场捕获。可令人惊讶的是,刘邦并没有杀掉雍齿,而是放了他,可能是惦念着以前的兄弟之情吧。
但雍齿却并不领情,他在离开丰县后,又归到了项羽麾下。在他心目中,出身贵族的项羽比刘邦更有才能。
却不想后来楚汉之争,项羽败在了刘邦手下。于是兜兜转转多年,雍齿最终还是在刘邦手下为他做事。
当时他去投靠刘邦时,哭的一把鼻涕一把,装出十分真诚的模样,刘邦身边铜像的人也在为雍齿求情,于是雍齿又回到了刘邦手下。
这次的雍齿并没有再背叛刘邦,而是看到了刘邦的不平凡之处,彻底臣服了,他跟着刘邦征战沙场,出生入死,为西汉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是刘邦说他最恨之人竟是雍齿,不过这在朝中也并非什么秘密,众人皆知刘邦与雍齿有过节,惊讶了一下之后也马上理解了。
于是张良回道:“既然如此,那烦清陛下先行册封雍齿。”刘邦看向张良,稍微思索一下,顿时明了他的用意,这是要“赏鸡儆猴”啊。
第二日,刘邦大办筵席,与满朝文武共庆,并当廷夸张了雍齿的战功,册封了他为什方肃侯,并赐赏食邑2500户,封地为今什邡雍城。
这次封赏堵住了悠悠众口,使许多朝臣都安了心,认为雍齿都能被册封,那他们的高官厚禄、锦绣前程也便不远了。
刘邦此人心胸虽不十分宽广,但对于雍齿这种“墙头草”却也没有一杀了之,即使他的心中也十分气愤,但为了瓦解敌方阵营,赢取战争的胜利。
当时又正值用人之际,诸多原因之下,刘邦于是留下了雍齿。后来雍齿果然不负众望,成为了他稳定大臣心思的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刘邦能在楚汉之争中赢得胜利,也是因为他有广阔的胸襟,并且任人唯贤,礼贤下士。遇事认真请教张良,让张良为他出谋划策。
作者:奶油杏仁
编辑:小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