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郅都一到雁门,匈奴兵望风却退,不敢相逼

郅都一到雁门,匈奴兵望风却退,不敢相逼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岛未晴心未眠 访问量:4203 更新时间:2023/12/26 5:42:39

郅都一到雁门,匈奴兵望风却退,不敢相逼

话说窦婴入谒太后,报称临江王冤死情形,窦太后究属婆心,不免泣下,且召入景帝,命将郅都斩首,俾得雪冤。景帝含糊答应,及退出外殿,又不忍将郅都加诛,但令免官归家。未几又想出一法,潜调郅都为雁门太守。

雁门为北方要塞,景帝调他出去,一是使他离开都邑,免得母后闻知,二是使他镇守边疆,好令匈奴夺气。果然,郅都一到雁门,匈奴兵望风却退,不敢相逼。甚至匈奴国王,刻一木偶状似郅都,令部众用箭射像,部众尚觉手颤,迭射不中。这可想见郅都声威,得未曾有哩!匈奴本与汉朝和亲,景帝五年,也曾仿祖宗遗制,将宗室女充作公主,遣嫁出去,但番众总不肯守静,往往出没汉边时思侵掠。自从郅都出守,举国相戒,便由中行说等定计,遣使入汉,只说郅都虐待番众,有背和约。景帝也知匈奴逞刁置诸不问。偏被窦太后得知,大发慈威,怒责景帝敢违母命,仍用郅都,内扰不足还要叫他虐待外人,真正岂有此理!今惟速诛郅都,方足免患。

景帝见母后动怒,慌忙长跪谢过,并向太后哀求道:“郅都实是忠臣,外言不足轻信,还乞母后贷他一死,以后再不轻用了!”太后厉声道:“临江王独非忠臣么?为何死在他手中,汝若再不杀郅都,我怎肯轻让汝!”这数句怒话,说得景帝担当不起,只好勉依慈命,遣人传旨出去,把郅都置诸死刑。郅都为人颇有奇节,居官廉正不受馈遗,就使亲若妻孥,也所不顾,但气太急,心太忍,终落得身首两分,史家称为酷吏首领,实是为此。持平之论。

景帝得使臣还报,尚是叹惜不已。忽闻太常袁盎被人刺死安陵门外,还有大臣数人亦皆遇害。景帝不待详查,便顾语左右道:“这定是梁王所为,朕忆被害诸人,统是前次与议诸人,不肯赞成梁王,所以梁王挟恨,遣人刺死;否则袁盎有他仇,袁盎死便足了事,何故牵连多人呢!”说着,即令有司严捕刺客,好几日不得拿获。惟经有司悉心钩考,查得袁盎尸旁遗有一剑,此剑柄旧锋新,料经工匠磨洗方得如此,当下派干吏取剑过市,问明工匠,果有一匠承认,谓由梁国郎官,曾令磨擦生新。干吏遂复报有司,有司复转达景帝,景帝立遣田叔、吕季主两人,往梁索犯,田叔曾为赵王张敖故吏,经高祖特别赏识,令为汉中郡太守。在任十余年,方免职还乡。景帝因他老成练达,复召令入朝,命与吕季主同赴梁都。

田叔明知刺袁盎首谋,就是梁王,但梁王系太后爱子,皇上介弟,如何叫他抵罪?因此,降格相求,姑把梁王撇去,唯将梁王幸臣公孙诡、羊胜,当作案中首犯,先派随员飞驰入梁,叫他拿交公孙诡、羊胜两人。公孙诡、羊胜是梁王的左右手,此次遣贼行刺,原是两人教唆出来,梁王方嘉他有功,待遇从隆,怎肯将他交出?反令他匿居王宫,免得汉使再来捕拿。田叔闻梁王不肯交犯,乃持诏入梁,责令梁相轩邱豹及内史韩安国等,拿缉公孙诡、羊胜两犯,不得稽延。轩邱豹是个庸材碌碌无能,那里捕得到两犯?只有韩安国材识远过轩邱豹,却是有些能耐,从前吴楚攻梁,幸赖韩安国善守,才得保全。还有,梁王僭拟无度,曾遭母兄诘责,也亏韩安国入都斡旋,求长公主代为洗刷,梁王方得无事。

后来韩安国为公孙诡、羊胜所忌,构陷下狱,狱吏田甲,多方凌辱,韩安国慨然道:“君不闻死灰复燃么?”田甲道:“死灰复燃,我当撒尿浇灰!”那知过了数旬,竟来了煌煌诏旨,说是梁内史出缺,应用韩安国为内史。梁王不敢违诏,只好释他出狱授内史职,慌得田甲不知所措私下逃去。韩安国却下令道:“田甲敢弃职私逃应该灭族!”田甲闻令益惧,没奈何出见韩安国,肉袒叩头俯伏谢罪。韩安国道:“何必出此!请来撒尿!”田甲头如捣蒜,自称该死。韩安国复笑道:“我岂同汝等见识,徒知侮人?汝幸遇我,此后休得自夸!”田甲惶愧无地,说出许多感恩悔过的话儿,安国不复与较,但令退去,仍复原职。田甲始拜谢而出。

从此,韩安国大度,称颂一方。惟至刺袁盎狱起,公孙诡、羊胜二人,匿居王宫,安国不便入捕,又无从卸责。踌躇数日,乃入白梁王道:“臣闻主辱臣死,今大王不得良臣,竟遭摧辱,臣情愿辞官就死!”说着,泪下数行,梁王诧异道:“君何为至此?”韩安国道:“大王原系皇帝亲弟,但与太上皇对着高帝,与今上对着临江王究竟谁亲?”梁王应声道:“我却勿如。”安国道:“高帝尝谓提三尺剑,自取天下,所以太上皇不便相制,坐老抵阳。临江王无罪被废,又为了侵地一案,自杀中尉府。父子至亲尚且如此,俗语有云,虽有亲父,安知不为虎?虽有亲兄,安知不为狼?今大王列在诸侯,听信邪臣,违禁犯法,天子为着太后一人,不忍加罪,使交出公孙诡、羊胜二人,大王尚力为袒护,未肯遵诏,恐天子一怒,太后亦难挽回。况太后亦连日涕泣,惟望大王改过,大王尚不觉悟,一旦太后晏驾,大王将攀援何人呢?”怵以利害,语婉而切。梁王不待说毕,已是泪下,乃入嘱公孙诡、羊胜,令他自图。公孙诡、羊胜无法求免,只得仰药毕命。

梁王命将两人尸首,取示田叔、吕季主,田叔、吕季主乐得留情,好言劝慰。但尚未别去,还要探刺案情,梁王不免加忧,意欲选派一人,入都转圜,免得意外受罪。想来想去,只有邹阳可派,乃嘱令入都,并取给千金,由他使用,邹阳受金即行。这位邹阳的性格,却是忠直豪爽,与公孙诡、羊胜不同,从前为了公孙诡、羊胜不法,屡次谏诤,几被他构成大罪,下狱论死。亏得才华敏赡,下笔千言,自就狱中缮成一书,呈入梁王,梁王见他词旨悱恻也为动情,因命释出狱中,照常看待。邹阳却不愿与公孙诡、羊胜同事,自甘恬退,厌闻国政。至公孙诡、羊胜伏法,梁王始知邹阳有先见之明,再三慰勉,派他入都调护,邹阳无可推诿,不得不勉为一行

(本篇完)

发布于:广东

更多文章

  • 汉初风云:景帝阻止兄终弟及,郅都铁面济南大治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景帝,太后,刘荣,郅都,刘武,刘彻

    汉初风云:景帝阻止兄终弟及,郅都铁面济南大治从太子刘荣被废,至胶东王刘彻得为太子,中间也经过了两月有余,生出一种波折,几乎把两亲家母的秘谋,平空打断。还亏王氏母子生就多福,任凭他人觊觎,究竟不为所夺,仍得暗地斡旋。这位觊觎储位的人物就是景帝胞弟梁王刘武。梁王刘武前次入朝,景帝曾有将来传位的戏言,被窦

  • 西汉的郅都公正廉洁、刚直不阿,却被史家称为“酷吏”,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同学趣谈小段子标签:郅都,皇帝,西汉,史家,窦太后,汉景帝刘启

    汉代是个酷吏辈出的时代,历史上有记载的就多达十几名。其中有个叫郅都的,也被列入了“酷吏”之列。他是西汉时期的河东郡杨县(山西省洪洞县)人,是西汉早期的以严刑峻法打压不法豪强、皇亲国戚的所谓“酷吏”。但是,他和其他的酷吏有很大的不同,因为他执法的出发点和别的酷吏是不一样的。他敢于向朝廷直言进谏,并常常

  • 司马迁笔下的酷吏郅都,为何比李广更强,更让匈奴人畏惧?

    历史解密编辑:趣故史标签:李广,郅都,汉朝,司马迁,匈奴人,窦太后,科学家,汉高祖刘邦

    谈及西汉抗匈名将,最广为人知的是李广和程不识。然而翻开西汉历史,却能惊奇的看到一个比李广、程不识更牛的边将。匈奴到底有多么害怕他呢?根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别说见到他真人了,即便见到他人偶画像,匈奴人都胆颤心惊,以至箭都射不中。这个人叫郅都,匈奴最害怕的汉代边将,可惜鲜为人知!汉武帝反击匈奴之前,

  • 文景之乱(二五)窦太后逼刘启处死郅都,朝廷给出的罪名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刘启,刘荣,郅都,王娡,窦婴,窦太后,汉景帝,文景之乱,孝文窦皇后

    郅都是汉景帝刘启时期的名臣,在历史上留下了很大的名声。他文武全才,在各地为官立下大功,被刘启所重用,被当作心腹来培养。他是西汉以严刑峻法来治理国家的典型代表,执法不畏避权贵和皇亲,被后世评价为维护封建秩序的酷吏。可是他并没有好下场,而是卷入了皇太子之争,白白的丢了性命。他奉刘启之命审查废太子刘荣侵占

  • 贾姬如厕时被野猪袭击,汉景帝命郅都营救,郅都:死一个还有别的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刘启,贾姬,郅都,刘荣,太后,丞相

    汉景帝时,宠妃贾姬在上林苑如厕,遭遇野猪袭击。汉景帝命郅都前去营救,郅都不救!无奈,汉景帝只好拔剑,亲自去救。不料,郅都却跪下来阻止道 : “死一个贾姬,还有别的姬妾,陛下岂能自轻?”令人没想到的是,见死不救的郅都不仅没有受到任何责罚,还得到了窦太后的夸赞,从此青云直上。这是怎么回事呢?郅都是杨县(

  • 苍鹰郅都,汉景帝手中的利剑,最后却因为太后护短丢了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演员你是呀标签:刘启,郅都,太后,刘恒,刘荣,匈奴

    在古代时的封建王朝,皇帝的命令谁敢不从,抗旨不遵可是要掉脑袋的大罪,但是在汉景帝时期,就有这样一位侍卫,面对皇帝要求救人的命令,不但不遵从,而且还不让皇帝自己去救。犯下这样的大罪,这个侍卫不仅没有被杀头,反而得到了太后的赏赐,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个侍卫为什么宁愿抗旨,也不去救人呢?据《史记酷吏列传

  • 晁错与郅都难道不值得被称赞么?太史公为何要给他们差评呢?

    历史解密编辑:爱读书的陕北大叔标签:晁错,郅都,刘启,酷吏,汉朝,太史公,窦太后,司马迁,历史学家

    汉景帝时期,有两位大臣是大叔颇为喜欢的,一是晁错,二是郅都,但是这两位大臣却是太史公都不大喜欢的人,评价也都不大好。在大叔看来,太史公的评价其实不够客观的,是存在偏见的,给予差评是不合适的。先来说说晁错吧!晁错是汉景帝一朝最具有政治眼光的政治家,虽然七国之乱起源于他,但是七国叛乱也是迟早都会发生的事

  • 《史记》把郅都列为酷吏,有以偏概全之嫌?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郅都,刘启,刘荣,太后,皇上,窦太后

    作者:赵心放郅都生卒年不详,西汉河东郡杨县人,在历史上不算一个著名人物,但也不是完全黙黙无闻,在司马迁的巨作《史记》中就专门有他的一篇,是放在《酷史列传》里的。读罢这篇名为《“苍鹰”郅都》的文章,笔者不敢苟同司马迁对酷史的定论,笔者管见把郅都列为酷史,有以偏概全之嫌。(一)酷史的定义何谓酷史?就是中

  • 汉景帝宠妃如厕遇野猪,郅都违令不救,太后却赏百金,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醉风文史标签:刘启,郅都,皇帝,野猪,窦太后,汉景帝

    酷吏,无论是从字面意思还是背后逻辑来看,都不是一群好相与的普通角色,这类人往往能摒弃宽仁、善心之类的道德包袱,一切都以统治者的意志行事,因此酷吏深受统治者的喜爱。话说回来,历史上但凡有点雄心的皇帝,谁又没用过酷吏呢?比如汉武帝任用主父偃逐步削减诸侯的实力,武则天使用来俊臣排除异己等等,酷吏就是皇帝手

  • 中行说投降匈奴, 14万铁骑入塞, 汉朝“和亲”的悲哀

    历史解密编辑:大北北大宝贝标签:匈奴,冒顿,刘恒,汉军,辽东,铁骑,汉朝,汉高祖刘邦

    汉朝“和亲”的悲哀,对匈奴妥协的辛酸。前174年,中行说大怒:“让我去陪嫁,我就带匈奴杀入长城”。8年后,老上单于、中行说率14万骑兵抵达甘泉宫,长安震动,汉文帝下令戒严,狼狈不堪。前200年,冒顿单于围困刘邦在白登山,32万汉军惨败,被迫“和亲”,每年还得给匈奴送去“礼物”,汉朝负担很大,也很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