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他从一个无名小卒到大汉的皇帝,他一路作战,一路成长,他的故事中值得人们启示的事情太多。今天知常容想和大家聊一个话题:刘邦为什么杀了救自己的丁公,却封了背叛自己的雍齿。
雍齿
我们先来看一下刘邦对雍齿的评价:
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史记·三十世家·留侯世家》
雍齿到底干了什么事情呢,让刘邦如此之恨呢?在《史记》有一处就明确记载雍齿这个家伙就是刘邦的仇人。
以善雍齿,雍齿,高帝之仇,而陵本无意从高帝,以故晚封,为安国侯。——《史记·三十世家·陈丞相世家》
这是说王陵跟雍齿关系很好,因为两个人关系好,所以王陵立下大功却晚封,显然被雍齿连累了。
雍齿到底干了什么事情?
刘邦当时遇到十分重大的困难,雍齿守丰县。魏国的周市跟雍齿说你要是跟了我,我封你为侯,继续守丰县,如果你不跟我,我就屠了丰县。雍齿早就不想跟着刘邦干了,因为他一开始就看不起刘邦,在他眼中刘邦只是小弟。周市稍一诱惑,雍齿就投降了。
刘邦回来攻打丰县,结果攻打不下,急火攻心当时就病了。
雍齿雅不欲属沛公,及魏招之,即反为魏守丰——《史记·十二本纪·高祖本纪》
没有办法的刘邦只好带着一百多人去投奔项梁,最后项梁给了他五千人马,刘邦又去攻打丰县。
任何一个人都会恨一个在自己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插自己一刀的人。
后来雍齿又跟着赵王投降刘邦,这样又成了刘邦的手下,当时还是处在楚汉相争之时。
丁公
丁公是季布的同母异父的兄弟,当然也有认为丁公是季布的舅舅。季布和丁公估计熟悉的朋友比较少。一诺千金这句话就是跟季布有关,曾经有这么一句话: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里可见季布的为人。丁公和季布都是项羽手下得力的干将。
刘邦对丁公的评价:
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史记·七十列传·季布栾布列传》
丁公到底是怎么对项羽不忠了。原来在楚汉相争的时候,丁公追击刘邦,差不多就要把刘邦拿下了,当时《史记》记载不详细,因为刘邦只说了一句话:两贤岂相厄哉!
知常容觉得光凭这一句话,怎么可能就让一个到手的胜利机会放弃呢?要知道杀死汉王这是大功劳。但是丁公放弃了。
《史记》中也没有详细记载,按道理应该将整件事情讲清楚,这样才是合情合理的。
结果就是丁公放了刘邦一马,刘邦算是逃了性命。
所以刘邦认定丁公不忠,理由很简单因为丁公在战场上放了他一马,但问题是丁公这样不是变相救了刘邦一命,这是刘邦的恩人啊。
刘邦的神逻辑是什么?
为什么封雍齿。
当时天下大定,开始封功臣,大家都觉得自己能封一个好官位。所有人都知道论功封赏很容易出问题,因为很难摆平。大家都聚在一起商议,看到这种情况的刘邦问张良,他们聚在一起做什么?
张良说他们想谋反,因为你迟迟不肯封官。刘邦问该怎么办?
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三》
刘邦想也不想就报出雍齿的名字。
当雍齿一受封,大家就不再议论了,因为连刘邦最讨厌的人都可以封侯,那自己肯定也逃不了好处,所以效果很好。
为什么杀丁公。
当时天下大定,项羽死后,丁公去找刘邦,但司马迁记载得太简单,根本不知道他们两个人之间聊了什么,但可以猜测的是丁公去找刘邦,显然就是要刘邦还当年放他一马的情。不知道丁公有没有提要求,但刘邦说丁公当年放自己一马是对项羽的不忠,所以就杀了丁公。
真相
真正的真相就是封雍齿有用,杀丁公同样有用。封雍齿有什么用?安抚众将之心,如果当时众将一切平稳,那雍齿自然不可能封侯,杀丁公有什么用呢?
丁公是一个吃里扒外之人,刘邦此时是皇帝,任何皇帝都不喜欢不忠之人。
曰:使後世为人臣者无效丁公!——《史记·七十列传·季布栾布列传》
杀丁公还有一个好处,可以安抚鲁地之人,江东父老,所以丁公必须死,雍齿必须封,这就是帝王心思。
站在雍齿和丁公的角度看,那就是做人必须要顺势而为,清楚地知道自己对别人的价值,而不是仅仅因为觉得自己有价值就去索取,丁公就是最好的例子。
这样的例子在后世屡有发生。比如三国时期曹丕可以重用投降过来的孟达,却不放过为了三万士卒投降关羽的于禁,活活羞辱他至死。因为做了皇帝的曹丕需要的是忠于魏国之人,凡不忠之人必要除去,这就是帝王的价值观。
再比如刘备对待许靖的态度也是一样。
许靖当时在刘备围困成都之时,想从墙上爬下去投奔刘备,结果被发现抓了关牢里。但刘备对他的看法却是这样:
璋既稽服,先主以此薄靖不用也——《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
刘备认为许靖是不忠的,为什么刘备不认为法正和张松是不忠呢?这两个家伙是最早背叛刘璋的。同样是背叛为什么会收到两种不同的评价呢?
这依旧还是帝王心思,那就是有用和无用之别。
张松,法正投靠之时,帮助刘备占领蜀地,刘备视为忠。许靖在刘备围城之时想到投降,此时刘备已经胜券在握,许靖投不投降是没有任何作用,自然就会视其为不忠。
但后来为什么又重用许靖呢?
靖之浮称,播流四海,若其不礼,天下之人以是谓主公为贱贤也。宜加敬重,以眩远近,追昔燕王之待郭隗。——《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
法正跟刘备说,许靖还有用,因为他有名声,用了可以招贤,不用会危害名声。所以刘备最后还是用了许靖。
自封汉中王的时候,上汉献帝书时,许靖就排在马超的后面,居第二位。
结语:
看似反常的背后,其实就是帝王心思,也就是你想要功名利禄必须要付出的代价。对于古代帝王来说,没有情可言,有的只有有用无用之别。但对于帝王来说,只取有用。给你高官也因为对他有用,杀了也因为对他有用。帝王为什么会疑心功臣,会杀功臣的原因也不言而明。
当掀开名利这层靓丽的布后,看到的才是名利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