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未来的中医:人人超越张仲景的水平

未来的中医:人人超越张仲景的水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怀疑探索者 访问量:3733 更新时间:2024/1/21 23:48:05

作者:怀疑探索者

仲景

弘扬中医化,义不容辞。

我是传统中医文化弘扬群的群主,自打创立中医群以来,已经有中医专业接近30位职业医生加入(其中中西医结合医生6位)。讨论热烈,气氛大致融洽。只要不是太过分,我一般不会干涉。我也偶有发言,主要是涉及如提升中医“维度”的一些构想,也在一些组方的合理性提出了全新的阐述。

昨天,我在群里面又提出了一个问题:

我有一个思考,请问现代人学习中医,能不能超过张仲景?

对于这个问题,群里面的朋友有人说“万不可能”“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无人能及,不要说超过,能用好仲景方子的也没几人”,也有人表达了自信:“我觉得是能的,张圣的时代,除了临床观察了文字记录,没有双盲没有其他检测工具方法”“在科技方法和科研思路高度发展,至少比东汉水平要高的今天,还是有可能超越张圣的”“虽然用屠呦呦老的医学事业成功做例子都快用烂了,但确实是一个现代医学在临床应用方面超越了古代医术的真实案例”“个人认为,如果论知识,论可以解决的疾病,早就超过了,但是论创造知识,目前没有。或者看成是创立电磁学的法拉第,现代对电磁学应用早就超越法拉第对电磁的理解,但能够像法拉第那样创立一个完整体系电磁学的人,怕是没有”“张仲景是述而不作,我们未必低于他”。

关于网红倪某某的方子,南京的中医药大学的一位教授则指出:就是他的方子,“毒性远超正范畴”。也就是说,倪某某的用药剂量比较猛,假设安全剂量是100,他经常达到500~800,甚至更高。这就导致致癌率激增,给患者增加了健康隐患。可能用某一种药压制住了一种疾病,却不幸诱发了更大的疾病,可谓是得不偿失。

这个问题,就为我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中医的标准化。而未来中医能够“升维”到哪一个程度,就看标准化的程度怎么样。一旦实现这个目标,诸如毒性过高的问题就可以彻底解决了,而且还有更多的好处。

众所周知,中医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标准答案。至少有三个中医教授告诉我,中医没有标准解释,连教科书也没有统一标准。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张洪林研究员表示,医者意也。就是怎么样看病,完全由中医医生自己用想象力和个人经验决定。而这种随心所欲,造成各路民间野路子大师有了生存的空间,各种流派良莠不齐,貌似“百花齐放”,实则混乱不堪,中医爱好者也莫衷一是。

对此,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构想:建立一个最高权威级别的数据库。

比如,世面上有几千万个不同的组方形式,有的有用,有的无用,有的毒性过大,可以将所有的方子都予以实践,每验证一条成功,则输入数据库系统。而这个数据库,不能由任何一国、一组织、一民族控制,必须是超脱于一切行政、意识形态的人类最高权威,它不受任何干扰,具有完全的独立性。

当然,现在的技术是做不到的。但在科学理论上不反对这种可能性。有两种技术将推动这种数据库的建立。第一个是量子计算机,第二个是人工智能。

在未来,人体的所有生理数据将被计算机扫描,所有的静态和动态的生理数据将被精确到分子水平,甚至是原子水平。人其实就是由量子比特组成的,是可以数字化的。只要运算力足够,所有人都可以被数字化,也就是在“元宇宙”中重新构造一个与现实世界一模一样的人。这个人的身上的每一个原子将和本体是一样的。量子计算机可以利用这些数字化的人体,进行海量的生理医学实验,不管有几千万几亿种组方,都可以一一完全验证,且不用担忧有伦理问题或者毒性问题。

而计算机每验证成功一条方子,就放进这个人类最权威的数据库。而数据库是免费和公开的,面所有人。届时,所有的人都可以自由的从数据库选择自己需要的治疗方案。

国产的超级计算机

而管理数据库的不是人类,是被全球共同严密监管的人工智能系统。人工智能不需要金钱,不需要医疗服务,没有意识形态,没有文化属性,所以它们是绝对公正的。你无法去贿赂和威胁它们。

未来的人类具体怎么样看病呢?比如,小崔患有梅毒,他来到医院就诊,计算机给他扫描全身(符合整体统筹的中医理念),数据上传到诊疗系统。列入数据库中的已经被确认有效的方子,都是一组组数字模型和公式,会按照上传的生理指标,自动进行微调。有的人,附子可以用100克。而另外的人,附子则用120克。那个人,直接不用。完全由计算机和人工智能进行判断,彻底避免了误诊和用药失误。

这种标准化的中医体系,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比如,中医是经验医学,而学习中医的人,每一个的智力和天赋都是不一样的,学习热情也不尽相同,这导致中医医生之间水平差距很大。比如,假设张仲景的医学水平是100,现代少数中医大师的医学水平是120,绝大多数中医药大学的教授水平是105,民间中医大师的水平是80,还有一些水货,可能水平不到10。一个中医药大学毕业的研究生,没有经历30年以上的临床实践,都不敢自称自己是真正的出师了。这说明中医本身就非常难学,远超西医。不是看了几本古书,就敢于坐诊的。水平的参差不齐,学习医术进程的缓慢和困难,都制约了中医的快速发展,以至于在中医被创造2000年以后,绝大多数的中医医生都不敢说自己已经超越了先贤。当然,自古中医界能人辈出,超越张仲景的肯定是有的,但是绝大多数人不行。

南京名中医黄煌教授,医术已经接近天花板

而中医的标准化革命一旦完成,将直接让所有的医生水平对标张仲景。

标准化之后,对医生的自身智力和天赋的要求不高,只要按照规定模式操作就行。也就是说,假设一开始设定张仲景的水平100为初始水平,计算机智能系统会自动把所有的治疗都达到齐平张仲景甚至超过他的程度。因为没有误诊了,经验都用最好的、最安全的、最没有隐患的。什么医疗事故,通通都没有了。计算机会按照每一个人的不同生理数据,自动分配不一样的治疗方案,组方上的用药量会经过精确的计算,自动做出调节。

旧的中医为什么难以与现代医学竞争呢?我打一个比方,就像针灸,老中医和徒弟一起做,是不是感觉不一样?患者有胖子,也有瘦子,他们的脂肪厚度不一样,穴位位置也不是完全一样,老中医和学徒的经验也不一样。银针扎几寸?是50毫米还是55毫米,角度和力度怎么样,都会导致不一样的结果。针灸还是一个细工慢活,不能一下子完成,得医生全神注忙活老半天。

针灸

而在标准化后,就极大提升了效率。计算机扫描患者的身体组织,匹配自动化的针灸方案。未来的中医针灸师,很可能是机器人。机器人手不会抖颤,没有心理波动,它会严格按照程序运作,自动调整用针的角度、力度、深度、时间。还能自动加热消毒。过去一针扎一个人,要老半天,现在机器人可以扎一波人,而且永远不会造成医疗事故,百分之百可靠。

手术机器人

还有五运六气,也是这个道理。智能系统自动把错误的去掉,精华则保留下来,按照精华组合成最佳治疗方案。此外,人工智能系统还能自动的逻辑升级,即不断对中医进行整合、创新、提升。人工智能不但自动组方,还能创造更好的方子。

如果做到这一步,那么未来每一个中医医生的水平,哪怕是仅仅学习5年,都至少不亚于张仲景,甚至全面超越张仲景。

现在看,这些就是一个幻想,但是在理论上是完全成立的。可能未来数十年就可以达到这种技术储备。

让所有人都超越张仲景,未来不是梦。

标签: 张仲景中医针灸仲景组方医学

更多文章

  • 张仲景名方,只为治疗脑梗后遗症,四味药化解反应慢、流口水

    历史解密编辑:老李三农种菜标签:茯苓,甘草,党参,白术,脑梗,张仲景,后遗症,医学家,老中医,金匮要略,中国古文献

    脑梗后遗症是令很多人头疼的问题,但早在两千年前,名医张仲景就已经攻克这个难题了,不得不感叹中医的奇妙啊。看到患者这个样子,我想到了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里面记载的苓桂术甘汤,具体方子是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白术燥湿健脾,茯苓健脾利湿,桂枝温阳化湿,炙甘草健脾和中。但我给患者加了三味药,泽泻、干姜和

  • 咽喉疼痛难忍,买不到药怎么办?医圣张仲景的这个办法,或有良效

    历史解密编辑:神希园标签:张仲景,医圣张仲景,神农本草经,中药,甘草,半夏

    人们常说,“病从口入”,而疾病从口传入体内,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隘”,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位,这个位置就是“咽喉”,所以,“咽喉之地”,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无论是攻城拔寨的将军,还是救死扶伤的医生,对于人体健康的“咽喉之地”,也是十分重视的。无论是细菌、还是病毒,抑或者其他不明微生物,它们如果

  • 皮肤瘙痒,中医认为有4个病因,张仲景开一“奇方”,仅仅一味药

    历史解密编辑:顶牌故事会标签:瘙痒,张仲景,湿疹,过敏,症状,肛周

    在过去,人们都认为痒,其实是一种是较浅的痛觉。很多人一到晚上,就容易浑身瘙痒,不仅难受,还影响了自己的睡眠,而其实”痒“也反映了身体的健康状况,那么中医又是如何看待”痒“呢?又该怎么治疗?且听小妙跟你娓娓道来。70%的人都有“痒痒病”“痒”的感觉比“疼”更加让人难以忍受,有时瘙痒不适感持续数个小时让

  • 李可:一生用掉5吨附子,证明中医不比西医差,被誉为当代张仲景

    历史解密编辑:护士笔记标签:中药,张仲景,中医药,中西医,医学家,英格兰足球,一个中医世家,李可(足球运动员)

    李可:一生用掉5吨附子,证明中医不比西医差,被誉为当代张仲景中国有很多让人称赞的技术,例如中医,这项技术自原始社会便存在了。直到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了。而在古代,在中医这个领域上也涌现出许多厉害的医生,例如“望闻问切”的扁鹊神医,以及药王孙思邈,总结了“八法”的张仲景等。但随着时代的发

  • 张仲景在华夏百位名人榜单上排第15位,他后人都有谁,现在都干啥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张仲景,华佗,孙十常,伤寒杂病论,医圣

    近年来,学界专家们按照贡献大小,对古代的名人做了一个排序,其中东汉医圣张仲景也位列其中,因此也吸引了人对张仲景的关注。不过令人感到疑惑的,张仲景是伟大的医学家,但是他的后人在历史上却都默默无名,甚至有人怀疑他有没有后人……究竟张仲景是后人怎么样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您从头揭秘吧。(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

  • “建安三神医”张仲景、华佗、董奉,个个医术非凡!

    历史解密编辑:言语者标签:张仲景,华佗,董奉,神医,伤寒杂病论

    东汉末年在我国诞生了三位杰出的医学家,史称“建安三神医”。其中,董奉隐居庐山,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杏林佳话;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理法谨严,被后世誉为“医圣” ;而华佗则深入民间,足迹遍于中原大地和江淮平原,在内、外、妇、儿各科的临证诊治中,曾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尤其以创麻沸散(临床麻醉药)、行剖腹

  • 9月上新日:《张仲景》与《鸽》邮品上线

    历史解密编辑:邮票暗记标签:张仲景,邮品,新日,集邮,邮票

    自从中国集邮2020年3月设立“上新日”以来将,每个月的20日设立为“上新日”。随着2022年9月20日的临近,又一个“上新日”来临。随着2022年9月20日来临,一个中国集邮被玩坏的“上新日”又要来了,那么在这个“上新日”,中国集邮准备了哪些产品?首先就是将在10月22日发行的《张仲景》的邮品——

  • 「医圣汉张仲景先生之碑」

    历史解密编辑:京师书苑标签:进士,撰述,颜平原,医学家,中国古文献,张仲景先生之碑

    听说转发文章会给你带来好运碑文刻有中国明末清初进士桑芸撰述的祠墓记,文体采用唐代名书法家颜真卿之字体,约一千二百字。该碑由日本医家泷清于日本文政十年(1827年)募集百余名汉方医家出资而建立。

  • 脾肾阳虚百病生,张仲景一个神奇的药方,上能温脾,下能温肾

    历史解密编辑:医承有道标签:温脾,茯苓,脾肾阳虚,肾阳虚,医宗金鉴,真武汤,张仲景,温肾,中国古文献,医学家

    真武汤是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所记载的。真武,又名玄武,为四方宿名之一,是北方七宿的台称,因其虚危两宿形似龟(玄)、蛇(武),故称玄武。《医宗金鉴》记载,“真武者,北方司水之神,以之名汤者,赖以镇水之义也。”《汉方精义》记载:“名真武者,全在镇定坎水,以潜其龙也。”真武汤有温肾行水之

  • 经常腿凉、腿麻,小心是“腿梗”,张仲景一方,温阳活血

    历史解密编辑:水大叔叔标签:张仲景,温阳,活血,当归,瘀血,桂枝

    如果你经常腿发麻,发凉,特别是天冷了以后加重,这就要小心是腿梗了,听说过脑梗、心梗,可从来没听说过腿也会梗塞!其实下肢血管也会阻塞,如果我们经常不注意腿部的保暖,血液受寒以后,也会流不动,慢慢地形成瘀血,瘀血堵在小腿肚上,上面的血液通下不来,下面的血液又回流不上去,越堵越严重。再一个,人的这个血脉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