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仲景在华夏百位名人榜单上排第15位,他后人都有谁,现在都干啥

张仲景在华夏百位名人榜单上排第15位,他后人都有谁,现在都干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金牌娱乐酱酱 访问量:2874 更新时间:2024/2/17 20:31:21

近年来,学界专家们按照贡献大小,对古代的名人做了一个排序,其中东汉医圣张仲景也位列其中,因此也吸引了人对张仲景的关注。不过令人感到疑惑的,张仲景是伟大的医学家,但是他的后人在历史上却都默默无名,甚至有人怀疑他有没有后人……究竟张仲景是后人怎么样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您从头揭秘吧。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史料记载,张仲景祖籍涅阳(今河南省邓州市),祖上三代都是郎中,虽然其父姓名不详,但可知他曾在东汉朝廷担任御医,后来因得罪了权贵被流放贬为庶民,因此可以确定张仲景的家族世代行医。张仲景生活年代正是东汉末年,此时诸侯割据,天下大乱,再加上连年灾害,导致全国百姓都生活在水火之中。《汉书》记载,在汉桓帝和汉灵帝时期,中原地区多次爆发大规模的瘟疫和传染病,数百万人因病去世,以至于只能用“十室九空”来形容。就拿张仲景家族来说,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原本两百多口人的大家族只剩下了三十多口人,其中大部分死于瘟疫和伤寒病。这一切,都让张仲景备受煎熬,于是他觉得克服瘟疫。

建安年间,张仲景独自一人游历天下,研究古方,采集草药,经过不断尝试和改进,最终他的药方果然有效遏制了瘟疫的传播,还在进一步的实践中丰富了自己的理论和经验,并对伤寒病也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了解。经过长达十多年的努力,张仲景将自己的理论和实践写成煌煌著作《伤寒杂病论》,也是秦汉以来我国医学发展的集大成之作,直到今天都依然是一部伟大的医学典籍。除此之外,张仲景的著作还有《辨伤寒》,《五藏论》和《评病药方》等等,而这些也成就了他“医圣”的头衔,时至今日也依然被人们祭奠。

张仲景生活在乱世之中,追名逐利是时代的主旋律,但是张仲景却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初心,几十年如一日全心投入医学中为百姓解除痛苦。专家们表示,张仲景的精神也是其家族精神的体现,虽然张仲景的后人情况不详,但是近年来历史学家们在浩如烟海的史料典籍中,也整理出了一份张仲景的家族族谱,比如第23代子孙张世春和第26代子孙张天佑都曾是隋朝的御医,第45代子孙张中山和第48代子孙张中冕也都是宋代的医学家,然后一直在明清两代,张仲景的子孙也基本都在行医,时至今日也有子孙活跃在医学界。

虽然张仲景子孙人丁兴旺,而且大都继承家族传统从事医学,但客观的来说的确没有很知名的,也就更别说能达到张仲景一般的成就了,因此令人感到惋惜。或许,人才是千年一遇的,像张仲景这样的伟大医学家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也屈指可数,如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另外在家乡方面也有值得探讨的地方。

上文中提到,张仲景的祖籍在今天的河南邓州,是南阳市管辖范围内的县级市,因此很多人或许都没听过。一直以来,我国有“四大药都”,“七大药都”,“十大药都”之说,即全国著名的中药材交易市场。比如,最大的是安徽亳州,甚至是全球最大的药材市场,因为亳州是神医华佗的故乡,自汉代以来就形成了中药材交易市场,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所以也凭借着华佗的名号享誉全球;还有江西樟树,因为汉代的道家炼丹而闻名,所以逐渐成为了著名的“药都”;还有河南禹州,神医扁鹊和药王孙思邈都曾在此行医采药,也逐渐成为“中华药城”。此外,还有河北安国,湖北蕲春,山东鄄城和广西玉林等,都以“药都”闻名,但唯独张仲景故乡河南邓州榜上无名。

由此也说明了,在张仲景的故乡人们对药材不重视,或者说重视力度不够,没有很好的利用张仲景这块金字招牌,否则也能成为一大“药都”,再不济也能成为历史文化名城,发展旅游业,但实际上这几方面都没有做好,以至于“医圣”的故乡如今都鲜有人知。因此,仁人志士还仍需继续努力,让故乡得到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资料:

《张仲景传世名方》作者:钟相根,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更多文章

  • “建安三神医”张仲景、华佗、董奉,个个医术非凡!

    历史解密编辑:言语者标签:张仲景,华佗,董奉,神医,伤寒杂病论

    东汉末年在我国诞生了三位杰出的医学家,史称“建安三神医”。其中,董奉隐居庐山,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杏林佳话;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理法谨严,被后世誉为“医圣” ;而华佗则深入民间,足迹遍于中原大地和江淮平原,在内、外、妇、儿各科的临证诊治中,曾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尤其以创麻沸散(临床麻醉药)、行剖腹

  • 9月上新日:《张仲景》与《鸽》邮品上线

    历史解密编辑:邮票暗记标签:张仲景,邮品,新日,集邮,邮票

    自从中国集邮2020年3月设立“上新日”以来将,每个月的20日设立为“上新日”。随着2022年9月20日的临近,又一个“上新日”来临。随着2022年9月20日来临,一个中国集邮被玩坏的“上新日”又要来了,那么在这个“上新日”,中国集邮准备了哪些产品?首先就是将在10月22日发行的《张仲景》的邮品——

  • 「医圣汉张仲景先生之碑」

    历史解密编辑:京师书苑标签:进士,撰述,颜平原,医学家,中国古文献,张仲景先生之碑

    听说转发文章会给你带来好运碑文刻有中国明末清初进士桑芸撰述的祠墓记,文体采用唐代名书法家颜真卿之字体,约一千二百字。该碑由日本医家泷清于日本文政十年(1827年)募集百余名汉方医家出资而建立。

  • 脾肾阳虚百病生,张仲景一个神奇的药方,上能温脾,下能温肾

    历史解密编辑:医承有道标签:温脾,茯苓,脾肾阳虚,肾阳虚,医宗金鉴,真武汤,张仲景,温肾,中国古文献,医学家

    真武汤是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所记载的。真武,又名玄武,为四方宿名之一,是北方七宿的台称,因其虚危两宿形似龟(玄)、蛇(武),故称玄武。《医宗金鉴》记载,“真武者,北方司水之神,以之名汤者,赖以镇水之义也。”《汉方精义》记载:“名真武者,全在镇定坎水,以潜其龙也。”真武汤有温肾行水之

  • 经常腿凉、腿麻,小心是“腿梗”,张仲景一方,温阳活血

    历史解密编辑:水大叔叔标签:张仲景,温阳,活血,当归,瘀血,桂枝

    如果你经常腿发麻,发凉,特别是天冷了以后加重,这就要小心是腿梗了,听说过脑梗、心梗,可从来没听说过腿也会梗塞!其实下肢血管也会阻塞,如果我们经常不注意腿部的保暖,血液受寒以后,也会流不动,慢慢地形成瘀血,瘀血堵在小腿肚上,上面的血液通下不来,下面的血液又回流不上去,越堵越严重。再一个,人的这个血脉管

  • 张仲景“启动阳气”的方子!突发性耳聋,被它通开了,请学习

    历史解密编辑:老柯讲标签:张仲景,阳虚,风寒,耳聋,阳气

    昨天,有一位中医前辈跟我讲,说我的中医科普专栏办得好,把原汁原味的中医,呈现给读者。如果继续这样做下去,一定会为中医的传播、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其实,产生多大的作用,我不敢奢望。我只是自私地,想让更多人感受中医的魅力。这样,我们这些中医人,好能有一口饭吃。初衷,仅此而已。现在,我要给你说的这个故事,

  • 经脉不通,百病丛生,张仲景“通脉方”通脉散寒,治肢体冷痛抽筋

    历史解密编辑:有史标签:张仲景,经脉,当归,温经散,通脉

    大家好,我是屈医生。中医上有句话叫做“脉通一寸,延寿一年”,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张仲景独传的“通脉方”,专治肢体冷痛、抽筋。经脉是我们人体气血运行的重要通道,道路畅通气血运行才能畅通,我们身体才会无病无痛,身体好了心情好,寿命自然长久;可一旦我们的经脉气血不通了,就会腿疼腰疼,还特别怕冷,特别是如果天

  • 张仲景治疗腿抽筋,只用了一个2味药的方子!

    历史解密编辑:医承有道标签:芍药,张仲景,痛性痉挛,老中医,医学家,朱氏集验方,中国古文献,白芍,甘草,腿抽筋

    一个朋友,从去年冬天开始,夜间睡觉的时候经常发生“腿转筋”,几次痛得他从睡梦中醒来……去看医生,医生说缺钙,于是,我的这位朋友天天喝牛奶、晒太阳,腿转筋现象并没有缓解,反而趋向严重。一些人,特别是一些中老年人,腰酸了,背痛了,腿抽筋了,就开始吃钙片了。但是吃了真那么有效吗?我且不评判,从中医的角度来

  • 含冤而逝的著名中医陈慎吾,一生专学张仲景,人称“伤寒论大家”

    历史解密编辑:老程健康谈标签:伤寒论,陈慎吾,中医,金匮要略,张仲景

    陈慎吾先生,1897年出生于福建闽侯一个儒学世家,是清代医学家陈念祖的后代。他的原名为租望,号慎吾。陈慎吾自幼家学严格,从小就饱读诗书,精于儒学,又旁通岐黄。后来因为其亲族被庸医所误,所以立下了学医之志,开始发奋学习中医。由于他的儒学功底深厚,学习医学来事半功倍。33岁的他跟随河南儒医朱壶山学习,学

  • 南阳张仲景健康公园开园

    历史解密编辑:扬眼逗眉标签:张仲景,公园,南阳,仲景,中医药

    6月10日,南阳张仲景健康公园开园。南阳是医圣仲景故里,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张仲景健康公园是仲景文化品牌提升工程的有机单元,也是中医药文化推介传播的重要窗口和有效载体。公园建设因地制宜,将绿化融入城市生态,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乐,让仲景品牌这张城市名片更加靓丽,成为中医药文化科普和宣传教育的前沿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