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朝名臣朱买臣发迹后,接前妻过来享福,他前妻为何羞愧自杀了?

汉朝名臣朱买臣发迹后,接前妻过来享福,他前妻为何羞愧自杀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娱乐小武哥 访问量:3795 更新时间:2023/12/25 22:20:01

古人总说“糟糠之妻,何以不弃”,一个男人在发迹之后如果能够不抛弃跟自己同甘共苦的发妻,那便是美德。而朱买臣的人生却不同,在他贫瘠穷困的岁月中,他的发妻离他而去,嫁给了别人,在朱买臣衣锦还乡后,也没有对前妻落井下石,依然选择了善待。

所以朱买臣这也是一种美德,只是有些另类罢了。

西汉时期的朱买臣乃是一位奇人,家庭贫困,但却热爱读书,他运用自己的才华来对抗卑微的命运,在市井中坚信会有自己的人生。

吴县一儒生,低调朱买臣。

朱买臣的家世背景具体如何,祖上有没有富户,甚至是当官的,历史都没有详细记载,不过朱买臣平时能够接触到很多的“书籍”,特别是儒学化,这是朱买臣的精神食粮,他靠此吃到了中年,亦不觉人生无趣。

在西汉初,能够接触到书籍的人,家世曾经肯定都是不普通的,不说别的,那时候的书籍不是纸张做的,乃是“竹简”,光是搬运和携带,这里面的重量就不可小觑,再加上朱买臣乃是“博览群书”,可见家中的书籍用“汗牛充栋”来形容是不为过的。

不过朱买臣的生活很苦也是真的。

他和他的妻子成亲后,二人没有务农的生活,维持日常生计的方法就是“拾柴鬻柴”,捡到了柴枝拿去卖,然后拿微薄的利润作为家用,所以朱买臣夫妻的日子很苦。

在吴楚七国之乱中,朱买臣还被迫“逃难”。

吴楚七国之乱在汉景帝前元三年爆发,居住在江苏的朱买臣被战乱波及,只能带着妻子逃到浙江杭州一带(当时乃是会稽郡富春县)生活,来到了这里后,朱买臣自觉空气清新,山清水秀,于是带着妻子上山搭着捡漏的茅屋,开始了新的生活。

但这新的生活,却没有给朱买臣带来好的结果。

朱买臣很喜欢读书,已经喜欢到了出言便是背书的境界,熟读圣贤书的他,即便是每天捡柴为生,也可以怡然自乐,因此在山林之间,每天都能看到他拾柴的身影,还有他读书的声音。

这个时候,旁边就有人笑他了,说他是一个书呆子,一事无成的书呆子。

细细想来,可不是嘛,一个落魄到拾柴为生的中年人,还天天三言两语离不开书本,别人是仰慕读书人,但大家的价值观真正喜欢的是“有钱有权”的读书人,而不是朱买臣这种穷书生。

时间久了,朱买臣的妻子也被人指指点点,只是一个妇人的她,哪里经受得住别人的议论,于是乎她和朱买臣起了争执,让朱买臣不要再这样下去,谁知道朱买臣不以为意,反而是更加大声地读书、背书,偶尔还唱了出来。

正是因为这个争执,朱买臣的妻子和他提出“和离”(古代的离婚),朱买臣百般挽留,却是没有留住,二人因此分道扬镳。

往后山林间,多一陌路人。

和妻子在商量离婚这件事的时候,朱买臣还很开朗地说,他是一个到了五十岁就能注定大富大贵的人,而他现在已经四十多岁了,好日子马上就要来了。

然而他的妻子哪里听得进去这些,狠心地一定要离婚,并且告诉朱买臣,像他这样的人,最终只可能是饿死在山林的沟壑之中,不可能有出头之日。

眼见无法挽留,朱买臣也无能为力,自此成为了孤家寡人。

他的生活好像变了,也好像没变,依旧是每天拾柴读书,但是没人给他洗衣做饭了,一切都只能靠自己。

偶尔在山林间,他能看到一对夫妻时常来一处坟地祭拜,这对夫妻中的女方,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前妻。

只不过这世上所有的狠心都不是彻底的,朱买臣的前妻也陪伴了他那么多年的艰苦岁月,所以朱买臣不一定是恨她的,同样的,他的前妻也未必是痛恨他的,痛恨的只是贫困的日子,因此当朱买臣与她前妻在路上相遇见时,他的前妻还会拿出一些食物来分给他。

这对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覆体的朱买臣来说,算得上是很大的帮助了,而朱买臣也没有迫于面子不接受,只要是前妻愿意伸出援手,他都不会拒绝,所幸前妻的丈夫也是一个明事理的人,而且非常善良,也接受了朱买臣的存在。

生活的变迁改变了朱买臣许多,唯一没有改变的,就是朱买臣的“初心”,他依旧在山林间背着柴木,咏读着书篇,这样的生活让他沉醉其中,他知道的是,他会一直以这样的爱好这样活下去,直至死亡,他不知道的是,他的坚持即将要化为胜利的硕果,瓜熟蒂落。

赤子心不变,此诚可动天。

公元前141年,经历了“削藩”和“吴楚七国之乱”的汉景帝驾崩,他给他的太子刘彻留下一个最好的时代,后世称为“文景之治”的盛世,这个盛世中,百姓们安居乐业,粮食充足,人人都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只不过对于年轻的刘彻来说,这个最好的时代里面,还有些不好的事情,比如他母亲和他祖母老喜欢掺和他当皇帝的事。

外戚干政严重,这是汉武帝朝初期很明显的一个问题,以太后、窦太皇太后为主的两支外戚势力严重地干扰了汉武帝的执政,这让汉武帝很不满,而且窦太皇太后十分反对儒家,一直推崇道家,恰好汉武帝就想用儒家统一思想和政治,有着祖母这座大山,汉武帝郁郁寡欢。

为了摆脱朝廷固化的政治集团,汉武帝开始了“向下”搜索人才,这也是历代君主改变政治局面的一个常用手段,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这是一个打破阶级固化的最好办法。

于是汉武帝加大了对“举贤”制度的重视(当时每一个郡级单位都有义务向朝廷推荐人才的制度),在一次“对策”(相当于对人才的面试)中,汉武帝认识了严助,觉得严助的思想和策论都非常不错,因此开始重用严助。

那么严助和朱买臣又有什么关联呢?

在这场汉武帝的“人才选拔”中,朱买臣没有第一时间成为朝廷官员,而是稍微地被改变了命运,成为了会稽郡的一名差役。

真正让朱买臣改变命运的,乃是他和已经成为了“中大夫”的严助的相遇。

虽然工作改变了,但好像“饥贫”是一直咬着朱买臣不放的命运,在一次朱买臣跟着会稽郡押送物资前往京城的时候,朱买臣又碰到了没东西吃的困境,到了京城,只有靠人接济才勉强度日,也是这次进京之旅中,朱买臣遇到了同乡人严助。

严助对朱买臣的谈吐和知识惊为天人,于是便起了提携之心,而严格来讲,严助乃是朱买臣做人将近五十年以来,第一个真的“懂他”的人,严助随即将朱买臣推荐到汉武帝面前,面对着汉武帝,朱买臣将这数十年来都不曾有一日断绝念诵的圣贤书说给汉武帝听,汉武帝顿时大喜。

有些时候,一个人改变命运的方法、时机、地点,看起来就是那么简单,不值一提,但也许背后也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和代价,而这些事情,才是不为人知的东西。

经过这次机遇,朱买臣成为了汉武帝身边重要的言官,当时汉武帝已经有了组建“内朝”的心思,朱买臣这样的人,就是汉武帝急切需要的。

官路也坎坷,衣锦需还乡。

对于汉武帝来说,朱买臣这个人更是传奇,因为他和那些世家大族出来的文人不一样,朱买臣在成为中大夫的前一刻都还在挨饿,他的人生记录若是有着一本册子,那么不用怀疑,每一页都写满了苦难。

可也是这样的人,头脑和思想却那么新颖。

公元前111年,此前因为一些政治错误而导致“罢官”的朱买臣再次被朝廷提名重用,但也是这一次的回归,才是朱买臣人生的真正蜕变。

时值东越王队朝廷不忠,汉武帝向朱买臣讨要讨伐东越的策论,朱买臣欣然作答,得到了答案的汉武帝十分开心,于是乎让朱买臣去担任会稽郡的太守,而后还对朱买臣说,假如一个人富贵了之后不返回家乡,穿着锦衣华服却在夜里行走,那人生是没有意义的。

汉武帝的言外之意就是,他知道朱买臣曾经在会稽郡受过苦,挨过饿,他相信朱买臣的内心里也是为了争一口气,才不愿意放弃读圣贤书,他给朱买臣封会稽郡守的官职,就是希望朱买臣能以一个让众人目瞪口呆的姿态归来。

朱买臣连连磕了几个响头,不得不说,汉武帝此举对他的恩情非常之大。

回去会稽郡的时候,朱买臣却起了作弄人的“小心思”。

回到会稽郡的时候,朱买臣没让随从一直跟着,而自己则是穿上了以前过苦日子时候的破衣裳裤子,他来到了郡守办公和居住所在的“郡邸”,一言不发地开始“蹭吃蹭喝”,而旁边不认识他的人,都有些看不起他。

吃了吃够了,玩也玩够了,朱买臣也不装了,直接把自己的“太守印章”亮了出来,这个时候有郡邸的小吏看到了,起初他们还不相信,再揉一揉眼睛,发现真的没有看错,朱买臣带着的,正是专属于郡守的印章,于是乎郡邸之中从上而下纷纷“坐立不安”。

众人才知道,这个看起来落魄之人,竟然是新任太守,于是纷纷行礼拜见朱买臣,朱买臣也没有在意,就以这种方式宣告了他的回归,也宣告了他的到来。

此时城外的“郡守仪驾”缓缓进城,在百姓的目光中,把这个“衣衫褴褛”的中年人给接走了,整个过程宛如天方夜谭一般,而会稽郡的官员动作也非常迅速,让人立即组织百姓打扫“道路”,目的就是为了给朱买臣一个好印象。

很巧的是,朱买臣的前妻和她的现任丈夫也在“清扫”道路的行列,朱买臣记得二人的恩情,于是乎让人带着他们一同前往郡守府居住,给予他们富贵的住处,还给他们丰富的吃食。

只是朱买臣没想到,没过多久,他的前妻就上吊自尽了。

君非昨日君,妻已他人妻。

前妻上吊,还在自己的郡守府,这件事传出去总会不好听,不过朱买臣没有太在意这些虚名的东西,他曾经在会稽郡混得跟乞丐差不多,会稽郡几乎无人不晓,所以他的糟糠之妻弃他而去,这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让朱买臣感触最大的,或许是他前妻这种决然的态度。

她或许是因为“羞愧”而自尽,羞愧于自己的目光短浅,而朱买臣如此大方,也或许是因为自己的内心不甘而自尽,这样一位高高在上的男人,乃是她陪同了多年,如何贫困都不曾离弃的人,她却在最后关头放弃了,而且再也不能挽回了。

所以她自尽了,在她自尽后,朱买臣给了他前妻的丈夫一些钱财,让他厚葬这个女人。

而后在会稽郡,朱买臣一一报答了曾经帮助过他的人,整一个会稽郡都知道了曾经山林里的一个卖柴书生,如今成为了一郡之父母官,位高权重。

从后世的历史来看,朱买臣乃是一个很注重“报恩”的人,他从不拖欠对自己所欠下的人情,只是朱买臣无法偿还的,乃是他的前妻这么多年的“陪伴之情”。

有的人会觉得,他的前妻抛弃他而去,二人早已经没有了瓜葛,更没有了谁欠谁的,只是夫妻多年,且共患难那么久,要说一丝感情都没有,那是不现实的,对于朱买臣而言,前妻早已经是亲人的角色了,不然也不至于在与他和离之后,还经常给他一口饭吃。

只是二人再也回不去,朱买臣不再是昨日那个贫困的中年人,他说他五十岁会富贵,成为了真事,而他的前妻,也不再是曾经那个跟着他四处漂泊的妻子了,她的心已经变了,两个人都不再是昨日山下的清泉水。

朱买臣蒸发成为了成为了高高在上的:天上云雨。

他的前妻则是坠入了大海,成为普遍众生的一滴。

结语:

糟糠之妻被陈世美之流抛弃的故事并不罕见,但是糟糠之妻弃丈夫而去的故事,确实自古以来鲜有,更具备戏剧性的是,成为这为数不多“幸运主角”的朱买臣最后还衣锦还乡,让他的前妻遭到了自我内心的谴责和挣扎,她或许一直觉得自己是对的,但最终结果,她是错的。

朱买臣没有怪罪于她,但越是沉默,越是大度反而是更加伤人,或许朱买臣光荣归来后,与她不见面才是一件最好的事情吧。

那些在山林间拾柴而生的日子已经要褪去了记忆的颜色,朱买臣也不再挨饿了,只是山林回响的读书声还偶尔那么清晰,朱买臣还会回到山间背着柴木大声诵读圣贤书吗?

也许那个旧的朱买臣,已经和他的前妻一同离开了这个世界。

标签: 朱买臣刘彻太守刘启严助

更多文章

  • 戏剧也能“杀人”:马前泼水讲述的朱买臣的前妻真的那么不堪么?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朱买臣,戏剧,刘彻,太守

    作者:阿赖耶识作为一个东北人,儿时的小调就是二人转,无论是包公断后,还是罗成算卦,还有王二姐思夫,黄氏女游阴等等。在小时候,这些唱段都能张口就来,其中有一个马前泼水,记忆尤其深刻。(一)戏剧:马前泼水这段戏唱的是一个叫做朱买臣的学子,娶了一个懒惰的媳妇。婚后的朱买臣一边砍柴筹钱,一边读书刻苦,一边伺

  • 朱买臣的前妻崔氏是拜金女吗?还是朱买臣是负心汉?

    历史解密编辑:邹祥爱看电影标签:崔氏,太守,朱买臣,穷书生,负心汉

    朱买臣是汉朝人,官衔是太守,在汉朝时期的太守,就相当于省长的职位,朱买臣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马前泼水的一出戏。说这朱买臣原来是一个穷书生,家里穷得叮当响,朱买臣平时只能上山砍柴,把柴卖了,才能维持基本生活,靠着卖柴,朱买臣也賺不了几个钱,日子过得也是饥一顿,饱一顿。朱买臣在砍柴的时候,也不忘记读书,

  • 民间故事:朱买臣荣归故里,马前泼水的故事到底打了谁的脸

    历史解密编辑:纪良民间故事标签:太守,富贵,书生,崔氏,朱买臣,汉武帝,民间故事

    很久以前,大约在西汉时,有一对夫妻,丈夫朱买臣,他的媳妇崔氏,朱买臣家里贫穷,却非常爱好读书,嗜书如命,穷困落魄的一个书生,家无田地、无生意,也无产业,标准的三无家庭,靠砍柴为生,家中缺粮少油,常有的事。适逢战乱,朱买臣和妻子逃到会稽郡富春县后,在人烟稀少的深山里,靠水搭了两间茅屋居住。夫妻俩一同到

  • 朱买臣:用一生的经历告诉你,人生一世,如大梦一场

    历史解密编辑:迷途行者标签:朱买臣,刘彻,大梦一场,富贵

    在浩瀚的历史星空中,朱买臣是个特别的存在,在江浙一带,他的名气很大,不是因为他的功绩,也不是因为他的才气,而是因为一个典故:覆水难收。江浙有一个地方戏曲越剧,有一系列关于这个故事剧目《风雪渔樵记》、《朱买臣休妻》等,说的就是这个朱买臣的故事。他的故事很具有戏剧性,非常符合先是历经磨难,而后扬眉吐气的

  • 妻子无法忍受清贫生活,恳请朱买臣写休书,朱发达后前妻悔恨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明史官标签:朱买臣,刘彻,太守,公孙弘,丞相

    西汉初年,有个叫朱买臣的樵夫,虽年近半百,仍穷困僚倒,家徒四壁,其妻崔氏不堪忍受和他在一起的穷苦生活,离他另嫁。没成想朱买臣做官回乡后,竟将崔氏和其丈夫接到太守府予以厚待。这个叫朱买臣的人乃会稽郡吴县人氏,今江苏苏州一带。他虽家境贫寒,却尤喜读书,平日里靠砍柴度日,四十好几了仍一无所成。朱买臣有个妻

  • 朱买臣休妻:史实中朱买臣的为人和剧中判若两人,其妻也并非恶妇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朱买臣,朱买臣休妻,马前泼水,刘彻,太守

    在传统戏里,有很多描述痴情女子负情汉的故事,对那些被遗弃的妇女寄予无限同情,而《朱买臣休妻》叙述的却是有志男子无情女的故事,为那些落魄的读书士子大大出了一口气。我们先来了解下《朱买臣休妻》的创作《朱买臣休妻》又名《烂柯山》、《渔樵记》、《马前泼水》、《崔氏逼夫》、《负薪记》,《别古寄信》等。不少剧种

  • 第一金!陈登兰,祝贺你!

    历史解密编辑:普洱广播电视台标签:陈登兰,普洱市,特奥,普洱,奥林匹克运动会

    9月6日,景谷特殊教育学校学生陈登兰为普洱代表团赢得了云南省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六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第一金!9月4日,云南省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六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玉溪举办,景谷特殊教育学校的陈登兰、韩国雯、李阳、李兆成、余东五名同学代表普洱市代表团参加此次运动会。9月6日晚,陈登兰

  • 明朝御史陈登云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陈登云,明朝,知县,张氏,御史,大名府

    明朝御史陈登云文/邢顺兴2021年5月,柏乡县小里村村民张全国,要把原第十生产队的牲口棚拆掉,建造楼房。牲口棚建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墙体外表砖,内土坯,根基用的全是石碑,当时正处于十年动乱,破四旧,立四新,地里各户的坟头全部平掉,坟地里的石碑全部推倒,此时第十生产小队,正建盖牲口棚,生产队长张二训,

  • 曹魏名臣,生鱼片战士——陈登

    历史解密编辑:中言妍施标签:曹魏,陈登,曹操,刘备,吕布,孙策

    我们今天来聊聊汉末徐州牧陶谦手下的谋士,也是在历史上陶谦死后极力主张刘备入徐州接任的领头羊,陈登陈元龙。陈登是汉末时期有名的官员,在史书中以注重民生以及农业发展闻名,单论个人能力以及主张来说他毫无疑问是一位爱惜百姓的好官,但是他的为官经历比较坎坷。从最早的跟随陶谦再到陶谦病死后主张迎来刘备,再到吕布

  • 赵氏名将:赵信、赵奢、赵破奴、赵充国,还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赵信,赵奢,赵破奴,赵充国,匈奴

    10、赵破奴,汉朝名将,骁勇善战。前109年,赵破奴出兵讨伐楼兰,攻破姑师,俘虏楼兰国王,“不破楼兰终不还”,打通了丝绸之路,威震西域。前103年,赵破奴率2万骑兵深入草原,遭遇左贤王部8万精兵伏击,全军覆没。赵破奴被俘虏后,又逃回汉朝,在“巫蛊之祸”中受到牵连,被汉武帝处死,灭族。09、赵信,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