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鲁智深、林冲跟着童贯高俅征讨梁山,哪些梁山好汉是他们的对手?

鲁智深、林冲跟着童贯高俅征讨梁山,哪些梁山好汉是他们的对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 访问量:123 更新时间:2024/1/15 3:28:28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不但打没了郑屠的性命,也打丢了自己的前程。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鲁大侠还留在渭州,并晋升为兵马都监,是完全有可能带着本州人马去征讨梁山的。

大家已经习惯了称鲁达为鲁智深,为了读起来方便,咱们还是把不出家的鲁提辖或鲁都监也成为鲁智深——不出家的人叫智深也没啥奇怪的,我们完全可以认为他姓鲁名达字智深,李渊和万贵妃生的楚哀王,一天和尚都没当,也取了个名字叫李智云。李智云大排行第五,他还有个九弟叫李元方。

古人的名和字意思相近互补或相反,鲁达字智深并不违和,所以咱们把没有打死郑屠或打死郑屠没出逃的鲁提辖叫鲁智深,一点问题都没有。

其实鲁智深打死镇关西之后根本就无需逃跑,因为面对持刀歹徒郑屠,身穿六品绿色战袍(在宋朝,能穿绿色战袍的,最低是六品官,最高是四品,七品以下穿青,三品以上穿紫)的兵马提辖鲁达,挺身出手将其击毙,既是正当防卫,也是执行公务,这并没有超出《宋史·职官志》所规定的提辖权限:“提辖兵甲者,掌统治军旅、训练教阅,以督捕盗贼而肃清治境。凡诸营名籍、赏罚之事,皆掌之。”

鲁智深能从经略安抚使种师道麾下调往渭州,可不是给小种经略相公当警卫副官,而是当助手,这一点小种跟渭州知府说得很清楚:“鲁达这人,原是我父亲老经略处军官。为因俺这里无人帮护,拨他来做提辖。”

从与西夏作战前线调往渭州,老种经略相公对鲁智深真是不错。有丰富实战经验的鲁智深,到了渭州,也会脱颖而出,再加上靠山强硬,从六品晋升五品四品都是有可能的——在后方,只要熬够年头就会普调,不像在前线,晋升是很快,但很多人都等不到晋升就牺牲了。

按照宋朝官制,提辖一般由州官兼任,鲁智深这个专职兵马提辖比知府低不了多少,提升为“路分都监”或“州都监”,就跟东平府兵马都监双枪将董平、青州兵马都监镇三山黄信平级或比他们高一级了:“路分都监掌本路禁旅屯戍、边防、训练之政令,以肃清所部。州府以下都监,皆掌其本城屯驻、兵甲、训练、差使之事,资浅者为监押。”

都监和提辖的职责有交叉重合之处,互换职务也完全有可能,种师道把鲁智深派到渭州,自然是想让自己这个信得过的部下镀金升官,所以鲁提辖变成鲁都监并非难事——正规军的日子过得比较艰苦,当地方保安司令,安全而且油水较多。

如果鲁智深当了渭州兵马提辖,对他本人和梁山好汉来说,还真很难说是好事还是坏事:童贯带领的,就是睢州兵马都监段鹏举、郑州兵马都监陈翥、陈州兵马都监吴秉彝、唐州兵马都监韩天麟、许州兵马都监李明、邓州兵马都监王义、洳州兵马都监马万里、嵩州兵马都监周信等八支厢军,高俅征讨梁山,中军大将就是八十万禁军的正副都教头,操刀鬼曹正说林冲也是都教头,如果不被高俅陷害,林冲也可能出现在征讨梁山的大军之中。

高俅为了保命,给自己管辖的两个教头升了官:“一个是八十万禁军都教头,官带左义卫亲军指挥使,护驾将军丘岳;一个是八十万禁军副教头,官带右义卫亲军指挥使,车骑将军周昂。”

林冲原本是很受高俅器重的,虞候陆谦看得很清楚:“如今禁军中虽有几个教头,谁人及得兄长的本事,太尉又看承得好。”

升平时期,林冲或许不太受重视,但是战端一开,能打的林冲肯定也会被火线提拔——高俅是坏但不是傻,在枪林箭雨中,还是豹子头林冲那样有本事的人吃得开。如果高俅知道自己日后征讨梁山需要林冲这样的猛将,肯定会痛揍高衙内一顿,让他断了非非之想。

如果高俅拎着高衙内的耳朵给林冲赔不是,那么在征讨梁山的时候,林冲肯定会殊死作战以为报答。

如果林冲和鲁智深出现在征讨梁山的大军中,那乐子可就大了:马上林冲,步下武松,在步军十大头领中鲁智深居首,武松位居其下,真打起来谁胜谁负还真难以预料,就是玉麒麟卢俊义亲自出马,也未必能打赢林冲和鲁智深。

水浒原著中的玉麒麟卢俊义并没有当过朝廷军官,更没给童贯当过部将,他就是个当铺(解库)大老板,一直是个守法商人:“卢某生于北京,长在豪富之家,祖宗无犯法之男,亲族无再婚之女;更兼俊义作事谨慎,非理不为,非财不取,又无寸男为盗,亦无只女为非。”

卢俊义的“棍棒天下无对”,前几年也有一位大商人做到了:别看他只练过几天太极,身材可能也不如宋江王英,但却能有攻有守,把一大帮宗师、掌门、大侠、保镖打得连滚带爬——武功再高,也怕菜刀,钞票就是砍倒顶尖高手的菜刀。

鲁智深跟卢俊义交手三合,嘻嘻哈哈走掉,连头都没回,林冲带着铁甲骑兵一出现,卢俊义马上吓得“走投没路”。

久经沙场的战将、军队中传授必杀技的教官,跟只会“以武(钱)会友”的大财主是不一样的,让卢俊义跟林冲鲁智深拼命,谁胜谁负,顶多是五五开,而且输的可能性会更大。

鲁智深步下格斗不输青面兽杨志,骑着大白马战平双鞭呼延灼,这两场打斗,说明鲁智深的战斗经验极其丰富——在真正的战场上,战马被撂倒,近身格斗是常事儿。

鲁智深与梁山两位顶尖高手的马上步下对决,骑的不是真正战马,用的也不是制式兵器,而他的对手,用的双鞭与长刀,都占了很大便宜,如果鲁智深拿的是他在种家军中惯用的柯黎棒,呼延灼和杨志能不能支撑过五十回合,那还真不好说——他会把杨志的长刀打成曲尺,把呼延灼的短鞭撩上天。

造化弄人,鲁智深和林冲都因为不同的原因丢了六品以上才可以穿的绿色战袍,成了梁山三十六天罡中马军五虎将第二位和步军十大头领第一位,我们甚至可以说是这两个人改写了梁山的历史:如果没有鲁智深野猪林救林冲,也就没有后来的火并王伦,梁山还会在柴进的资助下悄悄发展,熬到靖康年间,一切都会出现转机和改变。

在梁山十几股势力中,鲁智深那一派是很强大的,强大到宋江对他们也得客客气气,如果林冲和鲁智深站在一起,把宋江拉下头把交椅也不是不可能。

林冲鲁智深跟着童贯高俅征讨梁山,半壶老酒不知道哪两位好汉组合,能打赢林冲和鲁智深的联手,所以只好麻烦读者诸君来解读:如果林冲鲁智深没有被高俅挤兑得无处容身,还会上梁山落草为寇吗?如果鲁智深和林冲以军官身份出现在梁山脚下,宋江会派谁去迎战?

更多文章

  • 在《荡寇志》中,宋江李逵被凌迟处死,蔡京童贯高衙内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宋江,李逵,蔡京,童贯,唐朝,高衙内,梁山好汉,荡寇志(1975年电影)

    《水浒传》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张士诚谋士施耐庵或罗贯中,《荡寇志》的作者是清朝秀才出身的黄牛道人俞万春。所处时代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所以有人说《荡寇志》就是清廷鹰犬对梁山好汉的抹黑。但是我们细看《荡寇志》,却发现这本书并非一无是处,而且也不完全是为了抹黑梁山好汉而写。俞万春还是有一些正义感的:宋

  • 汉初贯高刺杀刘邦事件,“主忧臣辱、主辱臣死”的典型代表

    历史解密编辑:香茗史馆标签:刘邦,赵王,贯高,匈奴,韩信,汉初,汉朝,韩王信,白登之围,历史故事

    汉八年(前200年)冬,刘邦于东垣剿灭韩王信叛军残部后,南下经赵国回京,赵相贯高却埋伏刺客于柏人县馆舍壁中,意图趁机刺杀刘邦,然而最终失败,且导致赵王张敖被废。而这一切的原因,还要从“白登之围”说起。“白登之围”后刘邦撤军,途经赵国对张敖无礼汉七年(前201年)秋,匈奴冒顿单于率领十万大军南下攻打马

  • 故事:大侠郭解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曹操,方元,门客,行侠仗义,郭解之死

    我叫郭解,是河内郡轵县人。小的时候,特别想成为一名大侠,身高八尺,腰间挂一把三尺长的铁剑,一人一马,哪有不平事,哪里就有我那种。听说大侠喜欢吃阳春面,我也去吃了一碗,发现不合胃口,看来想当大侠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侠是什么?我问了许多人,有人说大侠就是行侠仗义、除暴安良,也有人说大侠就是逍遥天地间

  • 老赵聊二郎花钱中的郭牙直2:郭舍人为什么又叫郭压直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乐艺会标签:神兵,二郎神,猪八戒,孙悟空,郭牙直,郭舍人,郭压直,观音菩萨

    西夏《内宿待命》铜牌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藏 乐艺会资料牙门卒花钱 王帆供图辽壁画中执骨朵武士那么,为什么郭舍人又叫郭压直呢?其实,元明戏剧宝卷作品中的“郭压直”,在元明的其他文本中,有的地方叫郭压直,有的称为 “郭牙直”,也有称“各牙治”的(比如《二郎宝卷》),《西游记》中在描述二郎神的随从时说:这

  • 老赵聊二郎花钱中的郭牙直1:郭牙直为什么又叫郭舍人?

    历史解密编辑:我乐艺会标签:配祀,二郎神,郭舍人,范成大,郭牙直

    呈现六要素的二郎花钱 胡坚藏品呈现六要素的二郎铜镜 李宇涛藏品杂剧宝卷文本中的二郎也存在六要素在二郎花钱探索的第一篇文章中,我们梳理了二郎艺术图像的要素问题,参见:老赵聊二郎花钱系列1:从艺术图像史见证二郎花钱的观念变迁也总结了二郎艺术图像中的完备六要素,不仅存在于《搜山图》长卷等绘画作品中,也存在

  • 从韩安国说到李广:请善待每一个落魄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标签:李广,韩安国,太守

    文:董辉(读史特约作家)西汉有一个著名的政治家韩安国,有一年因犯法入狱,大概是因为没有给狱卒贿赂,有个名叫田甲的狱卒对韩安国非常苛刻。(西汉狱吏的威猛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当年绛侯周勃出狱后曾叹言:我曾指挥百万大军,哪知道狱吏如此尊贵呀。)韩安国忍无可忍,说:“难道死灰不能复燃吗?”田甲狂妄地说:“如果

  • 《汉武大帝》中的韩安国,表现得亦正亦邪,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韩安国,汉武大帝,刘彻,刘启,司马迁,周亚夫

    韩安国是法家代表人物,同时又兼具儒墨之风。法家人物基本有两个共性:一是有能力;二是品行受质疑。韩安国大体也是如此,他的能力主要体现识别人才的能力、看穿时局的能力、危机公关的能力和统兵御边的能力。与一般法家人物尖刻寡恩不一样,韩安国具备君子之风,为人宽厚,但是也没有逃脱人品遭到质疑的下场。韩安国的“四

  • 死灰复燃,原来是讲述西汉名臣韩安国的反转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倾城一夜雪PLUS标签:韩安国,安国,司马迁,刘启,梁孝王,太后

    “死灰复燃”是一个成语,我们现在常用它来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然而,它最早出自司马迁《史记·韩长孺列传》,用来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是个颇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故事的男主角是西汉名臣韩安国,他原先在汉景帝之弟梁孝王刘武幕下任中大夫,深得梁王信任,后来因罪被捕,关押在蒙地监狱中。当时有个狱

  • 韩安国才华无双,为何却在大时代陨落?解读汉武时代的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勃然大怒标签:汉武,刘彻,汉朝,韩安国,大时代,司马迁,东方朔

    韩安国才华无双,为何却在大时代陨落?解读汉武时代的无奈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曾经有一个非常厉害的大臣,他纵横于汉景帝和汉武帝两个时代,这个人曾被认为是官场老油条,可以与东方朔相媲美,而且认为他有大智慧,可以与晁错等人不相上下,这个具有多方面优势的官场老油条名字叫做韩安国。或许大家听到他名字的时候会觉得比

  • 西汉名臣韩安国,其能力究竟如何呢?我们又该怎么评价他?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韩安国,刘彻,刘启,梁孝王,匈奴,汉书

    作为西汉的名臣,韩安国虽然因为在和平年间,所以名声在一般人的眼中并没有那么大,但是在《汉书》当中,却对韩安国有着很高的评价。在书中,他被史官评价为见识高,气量大,善于处理事情和揣测人心。而且在七王之乱当中,韩安国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说是在专业人士之中非常有名的人物。但是悲剧的事情就在于,这位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