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在《荡寇志》中,宋江李逵被凌迟处死,蔡京童贯高衙内下场如何?

在《荡寇志》中,宋江李逵被凌迟处死,蔡京童贯高衙内下场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叶秋故事专刊 访问量:139 更新时间:2023/12/22 1:57:30

《水浒传》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张士诚谋士施耐庵或罗贯中,《荡寇志》的作者是清朝秀才出身的黄牛道人俞万春。所处时代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所以有人说《荡寇志》就是清廷鹰犬对梁山好汉的抹黑。

但是我们细看《荡寇志》,却发现这本书并非一无是处,而且也不完全是为了抹黑梁山好汉而写。俞万春还是有一些正义感的:宋江李逵蔡京童贯高衙内等五人的下场和结局,实在是大快人心令人极度舒适。

别看宋江在《水浒传》中恶贯满盈却逍遥半生,宋徽宗赵佶还为宋江之死感到惋惜,《荡寇志》可不惯着那毛病:仅看他勾结梁山强盗、灭口杀掉阎婆惜、屠戮青州城数千百姓这几条,就是凌迟一百次都不足以慰藉无辜的冤魂。

读者诸君都知道,宋江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还没有上梁山当强盗,而是在畏罪潜逃的途中,他的终极目标,还是得到朝廷赦免,保住性命之后再花钱买回押司职务。

宋江自己不上梁山,却向梁山输送了大批人员,这其实是两手准备:如果朝廷赦免,他可以继续行走在大宋的阳光下,做一些暗室欺心的勾当;如果走投无路,可以轻松夺取梁山头把交椅,把众好汉的头颅,变成自己招安求官的投名状。

《水浒传》里的宋江死得太舒服,《荡寇志》给他安排了另一个结局:被船夫(做的是张横一样的买卖)贾忠贾义生擒活捉,被送到张叔夜军营,最后在法场上凌迟处死。

被凌迟处死之前,宋江发出了人生最后的感叹:“原来我宋江死于假忠假义之手。罢了,天色已明,你们送我去罢。”

宋江被凌迟处死,他的帮凶李逵,下场更是凄惨而又大快人心:被斩断手脚筋脉后生擒活捉,跟宋江一起被绑缚刑场万剐凌迟。

李逵跟宋江一起挨刀,这倒正应了他那句话:“罢,罢,罢!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

如果只是宋江李逵死状凄惨而又令人舒适,而蔡京童贯高衙内等人逍遥一生,那么《荡寇志》无疑是一本黑白不分的鹰犬之作。

事实上俞万春不但给了宋江李逵应有的惩罚,他也没放过蔡京童贯和高衙内。

有些读者只看到《荡寇志》“抹黑”梁山好汉,却没看到这本书对朝中奸臣的描写也是相当令人舒适的。

长胡子的宦官童贯,在正史中是被宋钦宗派人杀掉的,北宋六贼之首蔡京,在正史中贫病而死,《荡寇志》根本就没让他们活到靖康年间,而是在宣和年间就被明正典刑了。

按照《荡寇志》的描述,蔡京童贯跟梁山都有勾搭,蔡京不愿意大动干戈,是因为女儿女婿都被梁山抓去了。

投鼠忌器的蔡京还亲笔给梁山写了一封信,让梁山联络官神行太保送给宋江:“(阻止朝廷出兵攻打梁山)力不从心,抱愧无涯,小女、狗婿蒙留贵寨,诸承照应,图报有日。”

蔡京写给宋江的这封信,也成了他自己的催命符。

蔡京勾结梁山之事,被老种经略相公种师道察觉并捅到宋徽宗赵佶那里,这个糊涂皇帝难得地发了一回火:“一面将蔡京拿交刑部,一面便敕种师道督领锦衣卫抄扎蔡京家私,一面敕提仪封县盗案,交三法司会审。”

种师道抄了蔡京的家,搜出了一个书信匣子。宋徽宗打开匣子一看,鼻子都气歪了:“里面除陷害忠贤,鬻卖官爵,私通关节等信不计外,却有梁山书信七封。便将书信发下三法司,教蔡京质对……至第三日,天子降旨,将蔡京绑赴市曹……朝中坐蔡党,发军州编管者二十三人,削职者四十六人,贬级者八十五人。”

蔡京垮了,童贯也没好到哪儿去,没过多久,他收受宋江金银东窗事发,宋徽宗赵佶气歪的鼻子又被气得歪向了另一边:“怪道这厮时常谏阻征讨梁山!”

赵佶把证据摔到童贯脸上,吓得童贯“魂不附体,俯伏金阶,一言不发。”

赵佶舍得杀蔡京,当然也不会放过童贯:“三法司汇奏童贯罪状,天子便传旨,将童贯绑赴市曹正法。”

因为篇幅所限,咱们只说五个人的下场,所以那个陷害林冲高俅,咱们有时间再说,且把笔墨留给高衙内,因为高衙内的结局,实在是大快人心,要是不分享出来,还真对不起俞万春的一片苦心。

在《水浒传》中,高衙内是没有名字的,俞万春在《荡寇志》中给他取了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名字,叫做高世德。

缺了八辈子大德的高世德,被陈丽卿用旧弓弦抽得满身豹纹,等到高俅见到自己“宝贝儿子”的时候,已经是“耳鼻俱无”。

如果高衙内只是丢了耳朵鼻子,是难以消除林冲胸中恶气的,读者诸君也不会感到舒适,于是俞万春把高衙内送到了林冲手里。

《荡寇志》的文字,难得地轻松幽默了了一回:在生擒高衙内之后,林冲先找来高衙内的厨子,问其主人平时怎么吃猪肉羊肉。

那厨子倒也老实:“猪耳卷如饺,羊眼热油炒,羊肉做羊膏,猪肉做烧烤。”

林冲问厨子,是因为他这个八十万禁军教头不是江湖中人,还真不知道怎么料理这个害得自己家破人亡的恶贼,现在有了菜单子,就可以如法炮制了:“林冲方命用羊眼熟炒之法,一个喽啰便把尖刀向衙内眼眶一挖,鲜血满面。又命取耳朵,只见喽啰持刀复向衙内去割,不知这耳朵不消割得,一扯便落。喽啰持着笑道:‘禀头领:这耳朵是假的。’林冲笑道:‘怎么假的,敢是那个先割过了?’众头领哄堂大笑。”

在梁山好汉的哄堂大笑中,高衙内流干了罪恶之血,一命呜呼了。

宋江李逵被凌迟处死,蔡京童贯被明正典刑,看到这里,读者诸君还以为俞万春的《荡寇志》,仅仅是为了抹黑梁山好汉而写的吗?

正所谓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看完《荡寇志》,再回过头来看《水浒传》,我们就会发现蔡京童贯高衙内固然死有余辜,就是梁山一百单八将,杀掉七八十个,里面可能连一个冤枉的都没有……

更多文章

  • 汉初贯高刺杀刘邦事件,“主忧臣辱、主辱臣死”的典型代表

    历史解密编辑:香茗史馆标签:刘邦,赵王,贯高,匈奴,韩信,汉初,汉朝,韩王信,白登之围,历史故事

    汉八年(前200年)冬,刘邦于东垣剿灭韩王信叛军残部后,南下经赵国回京,赵相贯高却埋伏刺客于柏人县馆舍壁中,意图趁机刺杀刘邦,然而最终失败,且导致赵王张敖被废。而这一切的原因,还要从“白登之围”说起。“白登之围”后刘邦撤军,途经赵国对张敖无礼汉七年(前201年)秋,匈奴冒顿单于率领十万大军南下攻打马

  • 故事:大侠郭解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曹操,方元,门客,行侠仗义,郭解之死

    我叫郭解,是河内郡轵县人。小的时候,特别想成为一名大侠,身高八尺,腰间挂一把三尺长的铁剑,一人一马,哪有不平事,哪里就有我那种。听说大侠喜欢吃阳春面,我也去吃了一碗,发现不合胃口,看来想当大侠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侠是什么?我问了许多人,有人说大侠就是行侠仗义、除暴安良,也有人说大侠就是逍遥天地间

  • 老赵聊二郎花钱中的郭牙直2:郭舍人为什么又叫郭压直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乐艺会标签:神兵,二郎神,猪八戒,孙悟空,郭牙直,郭舍人,郭压直,观音菩萨

    西夏《内宿待命》铜牌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藏 乐艺会资料牙门卒花钱 王帆供图辽壁画中执骨朵武士那么,为什么郭舍人又叫郭压直呢?其实,元明戏剧宝卷作品中的“郭压直”,在元明的其他文本中,有的地方叫郭压直,有的称为 “郭牙直”,也有称“各牙治”的(比如《二郎宝卷》),《西游记》中在描述二郎神的随从时说:这

  • 老赵聊二郎花钱中的郭牙直1:郭牙直为什么又叫郭舍人?

    历史解密编辑:我乐艺会标签:配祀,二郎神,郭舍人,范成大,郭牙直

    呈现六要素的二郎花钱 胡坚藏品呈现六要素的二郎铜镜 李宇涛藏品杂剧宝卷文本中的二郎也存在六要素在二郎花钱探索的第一篇文章中,我们梳理了二郎艺术图像的要素问题,参见:老赵聊二郎花钱系列1:从艺术图像史见证二郎花钱的观念变迁也总结了二郎艺术图像中的完备六要素,不仅存在于《搜山图》长卷等绘画作品中,也存在

  • 从韩安国说到李广:请善待每一个落魄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标签:李广,韩安国,太守

    文:董辉(读史特约作家)西汉有一个著名的政治家韩安国,有一年因犯法入狱,大概是因为没有给狱卒贿赂,有个名叫田甲的狱卒对韩安国非常苛刻。(西汉狱吏的威猛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当年绛侯周勃出狱后曾叹言:我曾指挥百万大军,哪知道狱吏如此尊贵呀。)韩安国忍无可忍,说:“难道死灰不能复燃吗?”田甲狂妄地说:“如果

  • 《汉武大帝》中的韩安国,表现得亦正亦邪,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韩安国,汉武大帝,刘彻,刘启,司马迁,周亚夫

    韩安国是法家代表人物,同时又兼具儒墨之风。法家人物基本有两个共性:一是有能力;二是品行受质疑。韩安国大体也是如此,他的能力主要体现识别人才的能力、看穿时局的能力、危机公关的能力和统兵御边的能力。与一般法家人物尖刻寡恩不一样,韩安国具备君子之风,为人宽厚,但是也没有逃脱人品遭到质疑的下场。韩安国的“四

  • 死灰复燃,原来是讲述西汉名臣韩安国的反转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倾城一夜雪PLUS标签:韩安国,安国,司马迁,刘启,梁孝王,太后

    “死灰复燃”是一个成语,我们现在常用它来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然而,它最早出自司马迁《史记·韩长孺列传》,用来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是个颇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故事的男主角是西汉名臣韩安国,他原先在汉景帝之弟梁孝王刘武幕下任中大夫,深得梁王信任,后来因罪被捕,关押在蒙地监狱中。当时有个狱

  • 韩安国才华无双,为何却在大时代陨落?解读汉武时代的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勃然大怒标签:汉武,刘彻,汉朝,韩安国,大时代,司马迁,东方朔

    韩安国才华无双,为何却在大时代陨落?解读汉武时代的无奈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曾经有一个非常厉害的大臣,他纵横于汉景帝和汉武帝两个时代,这个人曾被认为是官场老油条,可以与东方朔相媲美,而且认为他有大智慧,可以与晁错等人不相上下,这个具有多方面优势的官场老油条名字叫做韩安国。或许大家听到他名字的时候会觉得比

  • 西汉名臣韩安国,其能力究竟如何呢?我们又该怎么评价他?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韩安国,刘彻,刘启,梁孝王,匈奴,汉书

    作为西汉的名臣,韩安国虽然因为在和平年间,所以名声在一般人的眼中并没有那么大,但是在《汉书》当中,却对韩安国有着很高的评价。在书中,他被史官评价为见识高,气量大,善于处理事情和揣测人心。而且在七王之乱当中,韩安国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说是在专业人士之中非常有名的人物。但是悲剧的事情就在于,这位知名

  • 持重:读懂了韩安国的人生底色,对于规划好我们的生活大有裨益!

    历史解密编辑:你关注的实时娱乐标签:梁王,刘武,刘启,持重,汉朝,韩安国,周亚夫,窦太后

    西汉时期能臣辈出,有天生擅长骑射,但一辈子不能封侯,最后自裁而亡的李广;有横暴倒行逆施,推行推恩令,被当做替罪羊主父偃;也有凭借资源和天赋,远征匈奴封狼居胥,英年早逝的霍去病;还有执法不二,令匈奴人谈之色变,最后被迫自裁的酷吏郅都。他们每一个人的形象都深入人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那个时代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