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走近汉朝(二)01一石三鸟,武帝公议,灌夫窦婴和田蚡身死族灭

走近汉朝(二)01一石三鸟,武帝公议,灌夫窦婴和田蚡身死族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如汝侃娱乐 访问量:2772 更新时间:2024/1/15 2:35:43

题记:接上回,汉景帝如愿以偿地把刘彻送上了皇帝宝座,刘彻的答卷如何呢?是优等生还是糊涂生?山人选取其中一段公议辩论的精彩片断,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据《史记》记述和电视剧《汉武大帝》36-37集描述:元光三年,窦婴的好基友灌夫因在酒席中对田蚡出言不逊,醉酒骂座,被田蚡以罪逮捕下狱,并被判处死刑。窦婴倾全力搭救灌夫,并在朝会上就此事与田蚡辩论。因王太后施压,灌夫仍被判为族诛。窦婴乃称曾受景帝遗诏,请求武帝再度召见。但未发现遗诏副本,于是以“伪造诏书罪”弹劾窦婴;元光四年初窦婴被处死。打破政治均势的田蚡因汉武帝设置内朝而失势,突发疯病而丧命,两大政治集团在相互攻讦中败亡而灰飞烟灭,汉武帝终于理顺内政,专心对付匈奴,开疆拓土,建立功盖日月,泽被后世的文治武功!绝大多数中国人以汉族称谓的由来从此诞生!

汉武帝像

景帝为刘彻扫清继位路上的障碍后,16岁接过汉家天下,登上皇位,史称汉武帝。因祖母窦太后手握兵符,承袭前朝黄老学说,无为而治,休养生息,因循守旧。汉武帝欲更化改制而不得!只能在上林苑练兵,以图将来有所作为。

直到公元前135年,窦太后去世,皇权回归,汉武帝刘彻意气风发,加强中央集权,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一位旷古未有的大有为之君向我们款款走来,他开彊拓土,张掖,武威,酒泉,敦煌这此耳熟能详的地名正在无声诉说着他的文治武功,独尊儒术,孔孟之道统领中国几千年,朝代更迭,孔孟之道从未变过,古丝绸之路在新时代又焕发出新的活力,…这些人和事都和千古一帝刘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01治水良臣窦婴

《汉武大帝》电视剧第36集,故事情节精彩纷呈,迭宕起伏,扣人心弦。元光三年,连日暴雨,黄河涨水而决堤,下流一片泽国,汉武帝派10万将士随水务专家治水,可是专家只在黄河边转了一圈,就称病告假,水灾难治!连卫青的边防急报都只得靠后!救民于水患,刻不容缓,火烧眉毛,汉武帝心急如焚,找来魏其侯窦婴商讨沾沾水对策,可是窦婴却退避三舍,欲言又止,且看汉武帝如果打消窦婴的内心顾虑,愉快地上任治水钦差。

窦婴像

汉武帝问:为什么三万将士堵不住决口?为什么每次决口都在北岸?窦婴无言以对,三缄其口,回说听着呢,汉武帝耐着性子说:不是要你听,要你说原因!窦婴回说:不好说!这不是白说吗?说了等于没有说!

汉武帝采用亲情感化:引窦婴为知己,推心置腹,是治国良臣,一直是知无不言,今天是怎么啦,水患猛于匈奴啊!到底是啥原因,朝中大臣都首鼠两端,唯恐避之不及!是天灾还是人祸?

感动了一把的窦婴敞开心扉,全面剖析黄河水患原委:南岸肥田沃土主要由皇亲国戚,王公大臣和地方豪强拥有,每次加固都极力夯巩南岸堤坝,南岸越巩越高,而北岸贫脊薄田是老百姓的土地,年久失修,所以每次涨大水都淹没北岸下游,泽国千里,哀鸿遍野!

弄清楚了原因,汉武帝命窦婴持节为治水钦差,请示拨哪段河堤时,汉武帝知人善任,放权下去,只有有刮风治水,就是天王老子的地该淹还得淹!窦婴雷厉风行,很快就堵住决口,治水初见成效,可也因王太后一千亩和国舅田蚡六千亩地肥田被淹没,而引来杀身之祸!

当好基友灌夫提着酒肉,兴高采烈地来到大将军府,祝贺窦婴治水大功时,窦婴是忧心忡忡,说灌夫不懂啊,治水有功国家和黎民百姓,但却损害了强权人物的切身利益,恐怕会永无宁日啊!(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标签: 窦婴武帝刘彻田蚡灌夫景帝汉朝窦太后

更多文章

  • 为替赵王出气,贯高因刺杀汉高祖刘邦入狱,被赦免后却羞愧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赵王,刘邦,贯高,皇帝,皇上,汉高祖,汉朝

    作为秦末汉初时期赵国的相国,贯高曾因汉高祖刘邦侮辱赵王,便图谋刺杀刘邦,后来事情败露被刘邦收监用刑。然而,在所有酷刑面前,贯高依然坚持维护赵王的清白。因此,刘邦被他的忠义所打动,想对他加以重用,可贯高却因为自己谋害皇帝,深感羞愧继而断颈自尽了。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公元前198年,汉高祖刘邦返回

  • 鲁智深、林冲跟着童贯高俅征讨梁山,哪些梁山好汉是他们的对手?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鲁智深,童贯,高俅,梁山好汉,卢俊义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不但打没了郑屠的性命,也打丢了自己的前程。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鲁大侠还留在渭州,并晋升为兵马都监,是完全有可能带着本州人马去征讨梁山的。大家已经习惯了称鲁达为鲁智深,为了读起来方便,咱们还是把不出家的鲁提辖或鲁都监也成为鲁智深——不出家的人叫智深也没啥奇怪的,我们完全可以认

  • 在《荡寇志》中,宋江李逵被凌迟处死,蔡京童贯高衙内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宋江,李逵,蔡京,童贯,唐朝,高衙内,梁山好汉,荡寇志(1975年电影)

    《水浒传》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张士诚谋士施耐庵或罗贯中,《荡寇志》的作者是清朝秀才出身的黄牛道人俞万春。所处时代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所以有人说《荡寇志》就是清廷鹰犬对梁山好汉的抹黑。但是我们细看《荡寇志》,却发现这本书并非一无是处,而且也不完全是为了抹黑梁山好汉而写。俞万春还是有一些正义感的:宋

  • 汉初贯高刺杀刘邦事件,“主忧臣辱、主辱臣死”的典型代表

    历史解密编辑:香茗史馆标签:刘邦,赵王,贯高,匈奴,韩信,汉初,汉朝,韩王信,白登之围,历史故事

    汉八年(前200年)冬,刘邦于东垣剿灭韩王信叛军残部后,南下经赵国回京,赵相贯高却埋伏刺客于柏人县馆舍壁中,意图趁机刺杀刘邦,然而最终失败,且导致赵王张敖被废。而这一切的原因,还要从“白登之围”说起。“白登之围”后刘邦撤军,途经赵国对张敖无礼汉七年(前201年)秋,匈奴冒顿单于率领十万大军南下攻打马

  • 故事:大侠郭解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曹操,方元,门客,行侠仗义,郭解之死

    我叫郭解,是河内郡轵县人。小的时候,特别想成为一名大侠,身高八尺,腰间挂一把三尺长的铁剑,一人一马,哪有不平事,哪里就有我那种。听说大侠喜欢吃阳春面,我也去吃了一碗,发现不合胃口,看来想当大侠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侠是什么?我问了许多人,有人说大侠就是行侠仗义、除暴安良,也有人说大侠就是逍遥天地间

  • 老赵聊二郎花钱中的郭牙直2:郭舍人为什么又叫郭压直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乐艺会标签:神兵,二郎神,猪八戒,孙悟空,郭牙直,郭舍人,郭压直,观音菩萨

    西夏《内宿待命》铜牌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藏 乐艺会资料牙门卒花钱 王帆供图辽壁画中执骨朵武士那么,为什么郭舍人又叫郭压直呢?其实,元明戏剧宝卷作品中的“郭压直”,在元明的其他文本中,有的地方叫郭压直,有的称为 “郭牙直”,也有称“各牙治”的(比如《二郎宝卷》),《西游记》中在描述二郎神的随从时说:这

  • 老赵聊二郎花钱中的郭牙直1:郭牙直为什么又叫郭舍人?

    历史解密编辑:我乐艺会标签:配祀,二郎神,郭舍人,范成大,郭牙直

    呈现六要素的二郎花钱 胡坚藏品呈现六要素的二郎铜镜 李宇涛藏品杂剧宝卷文本中的二郎也存在六要素在二郎花钱探索的第一篇文章中,我们梳理了二郎艺术图像的要素问题,参见:老赵聊二郎花钱系列1:从艺术图像史见证二郎花钱的观念变迁也总结了二郎艺术图像中的完备六要素,不仅存在于《搜山图》长卷等绘画作品中,也存在

  • 从韩安国说到李广:请善待每一个落魄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标签:李广,韩安国,太守

    文:董辉(读史特约作家)西汉有一个著名的政治家韩安国,有一年因犯法入狱,大概是因为没有给狱卒贿赂,有个名叫田甲的狱卒对韩安国非常苛刻。(西汉狱吏的威猛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当年绛侯周勃出狱后曾叹言:我曾指挥百万大军,哪知道狱吏如此尊贵呀。)韩安国忍无可忍,说:“难道死灰不能复燃吗?”田甲狂妄地说:“如果

  • 《汉武大帝》中的韩安国,表现得亦正亦邪,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韩安国,汉武大帝,刘彻,刘启,司马迁,周亚夫

    韩安国是法家代表人物,同时又兼具儒墨之风。法家人物基本有两个共性:一是有能力;二是品行受质疑。韩安国大体也是如此,他的能力主要体现识别人才的能力、看穿时局的能力、危机公关的能力和统兵御边的能力。与一般法家人物尖刻寡恩不一样,韩安国具备君子之风,为人宽厚,但是也没有逃脱人品遭到质疑的下场。韩安国的“四

  • 死灰复燃,原来是讲述西汉名臣韩安国的反转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倾城一夜雪PLUS标签:韩安国,安国,司马迁,刘启,梁孝王,太后

    “死灰复燃”是一个成语,我们现在常用它来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然而,它最早出自司马迁《史记·韩长孺列传》,用来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是个颇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故事的男主角是西汉名臣韩安国,他原先在汉景帝之弟梁孝王刘武幕下任中大夫,深得梁王信任,后来因罪被捕,关押在蒙地监狱中。当时有个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