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接上回,汉景帝如愿以偿地把刘彻送上了皇帝宝座,刘彻的答卷如何呢?是优等生还是糊涂生?山人选取其中一段公议辩论的精彩片断,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据《史记》记述和电视剧《汉武大帝》36-37集描述:元光三年,窦婴的好基友灌夫因在酒席中对田蚡出言不逊,醉酒骂座,被田蚡以罪逮捕下狱,并被判处死刑。窦婴倾全力搭救灌夫,并在朝会上就此事与田蚡辩论。因王太后施压,灌夫仍被判为族诛。窦婴乃称曾受景帝遗诏,请求武帝再度召见。但未发现遗诏副本,于是以“伪造诏书罪”弹劾窦婴;元光四年初窦婴被处死。打破政治均势的田蚡因汉武帝设置内朝而失势,突发疯病而丧命,两大政治集团在相互攻讦中败亡而灰飞烟灭,汉武帝终于理顺内政,专心对付匈奴,开疆拓土,建立功盖日月,泽被后世的文治武功!绝大多数中国人以汉族称谓的由来从此诞生!
汉武帝像
景帝为刘彻扫清继位路上的障碍后,16岁接过汉家天下,登上皇位,史称汉武帝。因祖母窦太后手握兵符,承袭前朝黄老学说,无为而治,休养生息,因循守旧。汉武帝欲更化改制而不得!只能在上林苑练兵,以图将来有所作为。
直到公元前135年,窦太后去世,皇权回归,汉武帝刘彻意气风发,加强中央集权,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一位旷古未有的大有为之君向我们款款走来,他开彊拓土,张掖,武威,酒泉,敦煌这此耳熟能详的地名正在无声诉说着他的文治武功,独尊儒术,孔孟之道统领中国几千年,朝代更迭,孔孟之道从未变过,古丝绸之路在新时代又焕发出新的活力,…这些人和事都和千古一帝刘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01治水良臣窦婴
《汉武大帝》电视剧第36集,故事情节精彩纷呈,迭宕起伏,扣人心弦。元光三年,连日暴雨,黄河涨水而决堤,下流一片泽国,汉武帝派10万将士随水务专家治水,可是专家只在黄河边转了一圈,就称病告假,水灾难治!连卫青的边防急报都只得靠后!救民于水患,刻不容缓,火烧眉毛,汉武帝心急如焚,找来魏其侯窦婴商讨沾沾水对策,可是窦婴却退避三舍,欲言又止,且看汉武帝如果打消窦婴的内心顾虑,愉快地上任治水钦差。
窦婴像
汉武帝问:为什么三万将士堵不住决口?为什么每次决口都在北岸?窦婴无言以对,三缄其口,回说听着呢,汉武帝耐着性子说:不是要你听,要你说原因!窦婴回说:不好说!这不是白说吗?说了等于没有说!
汉武帝采用亲情感化:引窦婴为知己,推心置腹,是治国良臣,一直是知无不言,今天是怎么啦,水患猛于匈奴啊!到底是啥原因,朝中大臣都首鼠两端,唯恐避之不及!是天灾还是人祸?
感动了一把的窦婴敞开心扉,全面剖析黄河水患原委:南岸肥田沃土主要由皇亲国戚,王公大臣和地方豪强拥有,每次加固都极力夯巩南岸堤坝,南岸越巩越高,而北岸贫脊薄田是老百姓的土地,年久失修,所以每次涨大水都淹没北岸下游,泽国千里,哀鸿遍野!
弄清楚了原因,汉武帝命窦婴持节为治水钦差,请示拨哪段河堤时,汉武帝知人善任,放权下去,只有有刮风治水,就是天王老子的地该淹还得淹!窦婴雷厉风行,很快就堵住决口,治水初见成效,可也因王太后一千亩和国舅田蚡六千亩地肥田被淹没,而引来杀身之祸!
当好基友灌夫提着酒肉,兴高采烈地来到大将军府,祝贺窦婴治水大功时,窦婴是忧心忡忡,说灌夫不懂啊,治水有功国家和黎民百姓,但却损害了强权人物的切身利益,恐怕会永无宁日啊!(未完待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