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范蠡身世之谜,晋国一段历史揭开端倪:范蠡或是楚国高级特工

范蠡身世之谜,晋国一段历史揭开端倪:范蠡或是楚国高级特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吉吉嗑普 访问量:4222 更新时间:2024/2/20 7:51:41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风云人物,范蠡一生充满了传奇,但也留下无数谜团,其中之一就是范蠡身世之谜。在知识代表阶层的时代,学富五车的楚人范蠡与文种,必然不是等闲平民,以他们学识与贵族身份可以无数诸侯国谋取高位,为何两人偏偏来到越国?晋国一段历史揭开端倪,范蠡与文种或是楚国派出的高级特工,活跃在隐蔽战线上为楚国服务!

范蠡,楚人,出生宛地(河南南阳)三户邑。文种,楚人,楚之郢(今湖北江陵)人。根据史书记载,公元前516年,宛地县令文种见范蠡,一番交谈之后,两人惺惺相惜,五年之后范蠡邀请文种到越国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对于文种而言,这是抛弃眼前光明前途,投向前途未卜的未来。

但范蠡与文种投靠勾践之初二十余年,一直没有得到勾践重用,直到公元前494年,在夫椒之战中,吴王夫差大败勾践,越国差一点就此灭亡,在此之后勾践才重视范蠡与文种,《史记》记载“勾践兵败西于会稽山,始重用范蠡、文种等”。之后,在范蠡等帮助之下,越国慢慢复兴,还灭亡掉了吴国。

勾践灭吴五年之后,北渡淮水,兵逼齐晋两国,与齐鲁诸侯会于徐州,并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人赐勾践胙肉,承认越是华夏诸侯的“伯”(霸主),一时之间勾践风头无两,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而范蠡称上将军,文种为越国为丞相,三人都达到了人生巅峰。

返回国内之后,范蠡辗转反侧,认为勾践“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于是上书请辞,勾践告诉范蠡,“留下来一起坐江山,不然的话,我就杀了你”。最终,范蠡偷偷逃走,“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

随即,范蠡泛舟五湖,但在临行之前,还给好友文种留信一封,上书:“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范蠡认为勾践为人不可信,只可共患难,却不能共富贵,所以赶快离开,否则必有杀身之祸。文种见信之后,称病不朝,有人谗言文种或将作乱,勾践赐剑让文种自杀。

文种的结局,第一次证实了鸟尽弓藏的残酷现实。

但范蠡在越国的这一段历史,却至少存在二个逻辑问题:

既然勾践起初并未重视范蠡,范蠡对勾践还为何不离不弃,从前511年到前494年一直坐冷板凳?

既然勾践人品存疑,可共患难不能共富贵,为何范蠡还数十年全心全力的帮助勾践?

春秋时代社会规则是良禽折木而栖,并非后世只能“货卖帝王家”,数十上百个诸侯国,总有一款君主能够让自己发挥才华,实现人生价值升华。因此,既然勾践为人刻薄,既然勾践不重视,范蠡完全可以早日离开勾践,选择其他诸侯王效忠。那么,范蠡为何没有早日离开越国?

范蠡之所以效力勾践数十年,正常来说无非以下四个原因。

1,范蠡为了名或利,借助越国这一舞台,实现人生价值与扬名的目的。或者,范蠡就是很俗气的为了金钱。但与上述理由一样,范蠡在其他诸侯国一样可以达到这两个目的。

2,勾践蒙骗了范蠡,直到勾践称霸之后,范蠡才幡然醒悟,认识到勾践“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于是才仓促而走。但以范蠡之才,与勾践相处数十年,应该很早就认识了勾践真面目才对。

3,勾践对范蠡有知遇之恩,由于存在报恩想法,所以知道勾践人品存疑,却还是无怨无悔的帮助勾践。但“勾践兵败西于会稽山,始重用范蠡、文种等”,可见勾践起初对范蠡没有什么知遇之恩。

4,范蠡与文种爱国,不忍看到吴国压力楚国,于是自告奋勇的来到越国,扶持越国对抗吴国,减轻楚国的战略压力。关于这一点的历史背景,下面会详述。

总得来说,除了第四个,前三个理由都存在违背常理之处。既然如此,范蠡为何数十年效力一个人品存疑之人呢?晋国一段历史揭开端倪,范蠡与文种更可能是楚国的高级特工!

春秋时代,诸侯争霸,其中晋楚争霸最为激烈、持续时间最长。

晋文公时,通过城濮之战击败楚国取代齐国成为霸主,由此也拉开了晋楚争霸战争序幕。在之后百余年中,晋楚为争夺霸主地位经常爆发大战,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晋国主动上阵,晋楚双方直接对抗,第二阶段是晋国寻找盟友战略包围楚国,由于晋国国内六卿专权,互相争斗,国力有所下滑,于是制定了从“北—东北—东”三方形成对楚国的包围网战略。

《左传》记载:“冬十有一月,叔孙侨如会晋士燮、齐高无咎、宋华元、卫孙林父、郑公子、邾人会吴于钟离。”简单的说,就是公元前563年(晋悼公九年),晋、吴国君历史性的第一次会面,双方联合围剿楚国,对抗秦楚联盟。史书记载,楚人申公巫臣全家被灭,内心愤恨不已,决心与楚国决裂,逃到晋国之后献计“联吴疲楚”,亲自前往吴国,教会吴国驾驶战车,成为楚国衰落、吴国崛起的序幕,奠定了吴国走向争霸的舞台。

需要说明的是,吴国是泰伯之后,而泰伯是古公亶父之子,周文王的大伯,周武王的大爷,古公亶父定下剪商战略之后,让泰伯奔吴在江淮地区建立周人力量,以期择机从背后给予商朝致命一击。当然,这一战略后来没有用上,但说明吴国与晋国(周武王二子建立)有着深厚血缘关系。晋吴能够结盟,不仅是血缘亲戚关系,还因为存在楚国这一共同敌人。

晋吴结盟让楚国压力倍增,那么楚国该如何应对呢?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吴越两国冲突不断,楚国最佳的破局盟友应该是越国,扶持越国对抗吴国,即“联越制吴”,消弭东方的战略压力。

前519年,吴楚爆发鸡父之战,吴国大胜楚国大败,楚国在战略上居于守势。第二年,吴国为大举讨伐楚国,阖闾灭了巢与钟离,控制了淮河中游地区。之后几年,吴国一直剪除楚国外围附属势力,包括前510年击败越国,总之吴军步步紧逼,时刻准备给予越国致命一击。《左传·定公四年》记载:“楚自昭王即位(前516年),无岁不有吴师。”可见,吴军几乎连年出动骚扰,楚国应接不暇,疲于奔命。

前506年,晋国率19国诸侯联军入侵楚国,消耗与吸引了大量楚军之后,吴国从东方发动袭楚,吴王阖闾、夫概孙武、伍子胥等都参与了这一战,吴军势如破竹,攻破楚都,楚国大败。随后,楚国联合秦国反击吴军,与此同时向来与楚亲善的越国派兵击吴,迫使“吴使别兵击越”。

就在晋国帮助下,吴国让楚国疲于奔命之时,楚人范蠡与文种非常巧合的来到了越国,要说两者没有一定联系,估计很难让人相信。笔者认为,范蠡与文种的身份,要么是爱国分子,私下助越制吴,要么楚人特意派遣范蠡与文种来到越国,提升越国国力,以更好的压制吴国,当然也有收集情报、破坏吴越和解的特工身份。

如果范蠡是楚国特工,那么范蠡身上的很多谜团就容易揭开了。

勾践17年内冷待范蠡文种,但范蠡身负特殊使命,所以一直没有离开越国。直到范蠡帮助越国灭吴称霸,实现了楚国战略目的,于是才考虑抽身而走。但范蠡与文种这一独特身份,勾践肯定比较清楚,所以不准范蠡离开,说出否则“将加诛于子”的话,因为范蠡掌握越国大量情报,勾践不可能放他回去。关于范蠡下落,历史上还有一些说法,比如认为范蠡是被勾践沉入湖底,所谓范蠡泛舟五湖只是一种美好传说。

至于文种,之后或许不愿回国了,范蠡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勾践不可信为由劝说他之后,文种心生犹豫称病不朝时,勾践认为文种不会真心效忠他,而文种掌握越国大量情报,又不可能放他出去,于是只能将文种赐死。

总而言之,范蠡究竟是何身份,如今已经无法100%还原,但就时代背景而言,范蠡与文种的楚国特工身份应该更接近历史真相。另一方面,勾践可能并非史书记载的那么老奸巨猾,卸磨杀驴过河拆桥的逼走范蠡杀死文种等,可能还存在不得已的苦衷。

参考资料:《左传》、《史记》等

标签:

更多文章

  • 智者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识人,范蠡利用勾践干掉了文种,为西施报仇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范蠡,西施,勾践,文种,吴国

    勾践绝对是一个狠人,他做了一件遭人非议的事情。范蠡和文种帮助他,打败了吴国。他撵走了范蠡,逼死了文种。卸磨杀驴!能够同患难,不能同富贵!各种标签打在了他的身上!当然,也有正面评价!蒲松龄就是勾践的铁粉,曾经写下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 范蠡身份之谜,晋国一段历史揭开端倪:范蠡或是楚国高级特工

    历史解密编辑:黄昏细雨醉红尘标签:范蠡,楚国,吴国,晋国,小说家,越王勾践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风云人物,范蠡一生充满了传奇,但也留下无数谜团,其中之一就是范蠡身份之谜。在知识代表阶层的时代,学富五车的楚人范蠡与文种,必然不是等闲平民,以他们学识与贵族身份可以无数诸侯国谋取高位,为何两人偏偏来到越国?晋国一段历史揭开端倪,范蠡与文种或是楚国派出的高级特工,扶持越国对抗吴国以为楚

  • 历史冷知识-范蠡、文种和越之灭吴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范蠡,勾践,吴国,越王

    范蠡,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相传,范蠡早年倜傥不群,不为人所知。文种,为宛令,遣吏奉谒。吏还,说范蠡是当地狂人,生有此病。文种笑,说,吾闻士有贤俊之姿,必有佯狂之讥,内怀独见之明,外有不知之毁。文种亲自往见,抵掌而谈。后来,他们都到了越国,在越王勾践最困难的时期,通力合作,复兴了越国,灭了

  • 范蠡为何不愿做齐相国,而要把财产分给众人后,去过隐居的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杰哥侃史标签:范蠡,齐国,吴国,越国,相国,小说家,越王勾践

    就在越灭掉吴国以后,越国的谋士范蠡,辞去了自己的职务,跑到齐国做生意去了。由于经营得当,过了没多久,范蠡便积累了几十万的家产。齐国人觉得范蠡很贤能,想请他当齐的相国。这对普通人来说,是天大的好事!但,范蠡却不愿意了。不单这样,范蠡还把财产分给了众人,然后到别的地方去。大家觉得,范蠡为何要这样做?在我

  • 范蠡救子失败:其中蕴含的道理你悟了几多重?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范蠡,勾践,庄生,楚王

    范蠡是我国历史上十分著名的谋士,他和文种一起辅佐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最终兴越灭吴,成就霸业,一雪国耻。范蠡深知勾践可同患难,不可共富贵,在功成名就之后随即归隐而去,靠经商富甲天下,一心做他的陶朱公。范蠡退隐十多年后,他的二儿子在楚国杀人犯了死罪,被关在监狱里。作为父亲,面对犯了死罪的儿子如果

  • “长颈鸟喙”是什么面相?范蠡这样说勾践,多少有些过分

    历史解密编辑:邀得一夜星河标签:勾践,范蠡,司马懿,吴国,陈寿,夫差

    相面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民间学术。若说它是学术,似乎又有抬高它的嫌疑,因为它没有正规的科学理论;若说它不是学术,它又有着很系统完备的理论体系,在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很受民间欢迎。关于相面领域的经典话有很多,比如“两腮无肉不可交,满脸横肉是凶相”,“女人颧骨高,杀夫不用刀”等等,似乎民间大众对它深信不疑

  • 【上金谷文集】范蠡买马

    历史解密编辑:上金谷景区标签:范蠡,勾践,吴国,夫差

    范蠡临危受命吴越交战,越国失利,越王勾践被迫到吴国给吴王夫差当奴仆。三年后,受尽屈辱的勾践回国,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发誓要一雪前耻。经过五年的精心准备,越国上下齐心,硬是在吴国的监视下,偷偷积攒了一些钱财,招募了一批士卒,打造了上千兵器,就等买马备战。战马,是古代的战争利器,骑兵一冲,以一当百,所向

  • 商圣范蠡:千金散去还复来中国古代商业人物系列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范蠡,中国古代商业人物,商圣,刘邦,勾践

    导语:商业一直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也有着很多杰出的商业人物,但较少被世人了解。为了归纳这些源自古代先人的商业智慧,以启示当下,『砺石商业评论』专门策划了《中国古代商业人物》系列,以飨读者。本期人物是被誉为千古商圣的范蠡。西汉的国都在哪里?当然是长安。但是刘邦称帝是在哪里?如果你回答是

  • 范蠡的次子入狱,大儿子要去救,范蠡说:你若去,你弟弟必死

    历史解密编辑:奇闻局社标签:范蠡,勾践,齐国,吴国,庄生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斗数年,除了诞生“卧薪尝胆”之外,还诞生一个著名的成语,叫“鸟尽弓藏”。而说出这个成语的人,就是著名的“商圣”范蠡当年,范蠡和文种一起辅佐越王勾践,越国被吴国打败之后,勾践被俘,在范蠡的帮助下,勾践骗得吴王夫差信任,被放回越国,勾践卧薪尝胆,东山再起。这期间,范蠡制定了著名的“灭

  • 范蠡智谋可灭吴国,却为何救不了儿子?你看看他是如何对待西施的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范蠡,西施,勾践,夫差,吴国

    一、范蠡和陶朱公对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打败夫差,灭掉强大吴国的典故,人们都知道。因而也都认识了一位叫范蠡的越国大臣!他在勾践的复国计划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历史上著名的“美人计”,便是他的杰作,同时也使得西施,成为中国“四大美女”之首。范蠡在帮助勾践复国后,再一次展现出惊人的智慧,看出了勾践只可同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