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圣范蠡:千金散去还复来中国古代商业人物系列

商圣范蠡:千金散去还复来中国古代商业人物系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循迹故事汇 访问量:3395 更新时间:2024/1/27 0:57:19

导语:商业一直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也有着很多杰出的商业人物,但较少被世人了解。为了归纳这些源自古代先人的商业智慧,以示当下,『砺石商业评论』专门策划了《中国古代商业人物》系列,以飨读者。本期人物是被誉为千古商圣的范蠡

西汉的国都在哪里?

当然是长安。

但是刘邦称帝是在哪里?如果你回答是长安,那肯定是错了。

公元前202年,刚刚歼灭楚军的刘邦,在汜水之北称帝,具体而言,他的称帝之处就是陶,即今天的定陶。之后,他把国都暂时定在洛阳,刘邦表扬汉初三杰的讲话,就是在洛阳。后来听取娄敬的建议,才决定建都长安。

这里的重点并非刘邦,也不是洛阳,西汉三杰和长安,而是一个地名:陶。

当我们看楚汉演义的时候,记住了咸阳、彭城、荥阳、成皋、沛县等诸多地名,却没能多关注一下陶这个地名,殊不知,在春秋战国乃至于汉朝,陶都是一个具有强烈存在感的城市。

而这座城市,和一个春秋时代的首富紧紧维系在一起,此人就是:

范蠡。

商圣范蠡。

越国首席军师下海经商成首富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得偿所愿,灭吴报仇。

然而,勾践最得力的助手范蠡不开心了,他深谙人心,知道那个鹰钩鼻子老大的德行,这种人一块搬砖可以,一块喝酒吃肉就不行,所谓能共患难不能共享乐的那种,于是辞职下海,干起了买卖活。

范蠡的下海不是没有把握的,一来他有理论储备,二来他有实践准备。

理论上,他曾经听过春秋首席经济学家计然的课,计然有七策,基本上都是经济上的,只用了五策,越国就复仇成功,还剩下两策,范蠡就捡个现成的,拿去经商。

关于智库资源被用掉多少,还剩多少的说法,不只是在计然这里,在文种那里也有。

文种也是辅佐勾践的天花板级别的军师,他制定了九术,只用了三术就成功,成功后,勾践就送了他一程,送他到越国历代先王那里去运用还没来得及派上用场的六术。

不管版本怎样,说明一个事实:越国的复仇灭吴计划,只是当时经济战略理论当中的一部分,计然和文种的战略思想,覆盖了战争和经济的方方面面。

实践上,计然的经济理论运用在越国身上,已经取得明显的成效,范蠡也是这些经济战略的执行者,好不好用,怎么用,他都知道,毕竟是练过手的。

因此,范蠡胸有成竹地说:“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

既然已经在国家大事上见效,我打算用在发家致富上。

范蠡经商,足迹在东部,在齐国,他换了一个马甲,名为“鸱夷子皮”。

先是在海边经营农业,创业是艰苦的,“苦身戮力”,迎着苦咸的海风,在海滨贫瘠的土地上耕耘,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都用不着怎样脑补。

没花多少时间,就富起来了,“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也就是大富。

跻身富豪榜,知名度再次爆棚,烦恼也来了,诸侯们又在向他招手,“齐人闻其贤,以为相。”

因为善于经营而被聘用为齐相,这说明在春秋时期,诸侯国还是重商的。

但范蠡对自己的身份界定很明显:纯粹的商人,不再和诸侯搅合。

他转身就跑,而且是裸捐之后再跑,从决绝的态度来看,他分明不想和任何一个诸侯国捆绑在一起。

春秋时第一大商业中心在定陶

第二次创业,范蠡选择了一个商业制高点,而当时的制高点不在洛阳,不在临淄,而是在陶。

为什么是陶?

范蠡的解释是:“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陶居于天下的中心位置,各地都在这里交流,货物集中进行交易的地方。

也就是说,陶是一个商业大都市。

司马迁也认为陶是一大中心城市,“陶、睢阳亦一都会也。”

从西周开始,就有洛阳是天下之中的说法,周的国都在丰镐,但又设洛阳为东都,按照周公的版图,洛阳是诸侯进贡上缴财物的地方,因为关中偏西,而洛阳居天下之中,四方的财物运输里程到洛阳最适中。

洛阳,是王朝进贡体系的天下之中;而陶才是真正商业意义上的天下之中。

陶曾是曹国的首都,其地理位置可谓“襟带河济,扼控鲁宋”,黄河和济水是其衣襟,鲁国和宋国的必经之地。

而这个在后人心目中没有多少存在感的曹国,在史上曾经是富强之邦。

曹国是周朝的嫡亲诸侯,其始祖是周文王的嫡六子曹叔铎,春秋时期不是七雄,而是十二雄,其中就有曹国:魏、楚、齐、赵、韩、鲁、卫、曹、宋、郑、陈、许。曹国的政治使命很重大,是要和鲁国一起拱卫周王朝东边的领土。更远一点说,舜在这里捕鱼,后来又在这里建宫殿,商朝的开国国君则在这里建都。

陶一带的居民天生喜欢积蓄,哪怕是吃得差,穿得不光鲜,也要存大把现金在保险柜里面,“能恶衣食,致其蓄藏”,可见其货币存储量很大,购买力估计也很剽悍。

范蠡来到陶的时候,至少是在公元前473年之后;而曹国,在公元前487年被宋国所灭,但诸侯政权的更替,并不能影响陶的商业中心位置。

范蠡在这里,又换了个马甲,名为“陶朱公”,然后囤积货物,相时出售,他不太注重在贸易过程中的人的因素,而是注重时机,也就是说管你张三王五六麻子,我只管何时进货,何时抛出,人只是个执行的工具而已。

原文记载:“与时逐而不责于人”。

春秋首富的发家周期:六年

从《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来看,范蠡第二次创业从事的是农业和畜牧业,同时又进行贸易,准确地捕捉行情,其利润空间在十分之一左右,“逐什一之利”。

而之后战国时代洛阳一代的商人,则是将其定位在百分之二十。

纵横家苏秦早年从事政治活动未成,很困顿地回到家里,被人嘲笑,家人亲戚都劝他从事商业,在他们的口中,理想的商业利润是这样的:“逐什二以为务”,在百分之二十左右。

不知道是不是战国的商业利润比春秋时代的提高了,或者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

关于范蠡的盈利法宝,经营原则,史书并没有过多的阐述,既然范蠡听过计然的课,那么范蠡所遵循的应该是计然在会稽山课堂上所讲的“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物价高的时候就像扔粪土似地抛出去,物价低的时候就如同买珠宝似地买进来。

范蠡在陶邑再次致富,具体数额没有记载,但是他致富的节奏有记载,“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十九年时间三次登上富豪榜,平均六年左右,这和计然所说的每六年一个农业和财富轮回是相吻合的。

计然认为,当时的农业收成,六年丰收,六年干旱,十二年一次灾荒,在他的眼里,经济周期似乎就是十二进制,范蠡的发家周期正好踩在这个节奏上。

行走在计氏财富周期道路上的范蠡,很自信地把自己的财富抛出去,然后一路追上去,六年之后,扔出去的财富又稳稳地落到他手上。

范蠡既然已经看清了财富的轨迹,所以把财富裸捐出去之后,自然有把握再赚回来,因为他知道走到哪个阶段,就会在哪个阶段还回来。

范蠡生活的年代,与司马迁相去不到三百年,不算很遥远,所以其记载应该可信度比较高,史书中的范蠡也有可能是一群商人的综合体,甚至被理想化了。但至少也能看出先秦时期的商业生态:理论上遵循十二进循环制,进出上贵卖贱守,善于盈利而不贪利,善于在商人身份和诸侯身份之间做明白的切割,这一点范蠡比吕不韦清楚。

更多文章

  • 范蠡的次子入狱,大儿子要去救,范蠡说:你若去,你弟弟必死

    历史解密编辑:奇闻局社标签:范蠡,勾践,齐国,吴国,庄生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斗数年,除了诞生“卧薪尝胆”之外,还诞生一个著名的成语,叫“鸟尽弓藏”。而说出这个成语的人,就是著名的“商圣”范蠡当年,范蠡和文种一起辅佐越王勾践,越国被吴国打败之后,勾践被俘,在范蠡的帮助下,勾践骗得吴王夫差信任,被放回越国,勾践卧薪尝胆,东山再起。这期间,范蠡制定了著名的“灭

  • 范蠡智谋可灭吴国,却为何救不了儿子?你看看他是如何对待西施的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范蠡,西施,勾践,夫差,吴国

    一、范蠡和陶朱公对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打败夫差,灭掉强大吴国的典故,人们都知道。因而也都认识了一位叫范蠡的越国大臣!他在勾践的复国计划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历史上著名的“美人计”,便是他的杰作,同时也使得西施,成为中国“四大美女”之首。范蠡在帮助勾践复国后,再一次展现出惊人的智慧,看出了勾践只可同患

  • 商圣-范蠡八字命理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铲子的厨房标签:食神,八字,天干,地支,丙火,七杀

    --【悦千相简介】--职业命理师,哲学硕士,精通相学与八字辅证式命理推演,善于风水布阵以化解改运,实战十几年,家里祖辈两代易学!范蠡简介:范字少伯,汉族,春秋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谋士和实业家。后人尊称“商圣”。他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

  • 范蠡说“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背后,原来暗藏着一个大阴谋

    历史解密编辑:百家杂评标签:范蠡,勾践,吴国,文种,司马迁

    公元前473年,勾践灭掉吴国时,范蠡正在整理行囊,临行之前给好友文种留信一封,上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根据史记描述,越王勾践“长颈鸟喙”,肯定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范蠡在越30多年,必然早已知晓勾践“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的性格,知

  • 有着沉鱼之美的西施,最后是随范蠡而去还是被沉水?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西施,范蠡,夫差,伍子胥,勾践

    一天西施的母亲正在溪边浣纱挑水,一条金色鲤鱼衔着一颗金光四射的彩珠向她游来,并将明珠射入她口中,随后滚入肚中,西施的母亲自明珠入肚后便怀孕,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一天,祥光四射,一只五彩鸟从屋顶展翅飞下落入她怀中,不一会儿,生下了白玉般的女儿,并起名夷光,因家住芋苎萝村西,后人称她为西施。古书云:“明

  • 商圣范蠡做生意有多厉害,看他3个经商小故事就懂了

    历史解密编辑:昌磊观标签:范蠡,齐国,胡雪岩,勾践,秦国

    范蠡被称为商圣,他在商业上取得的成就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因此还被尊为我国民间四大财神之一,被尊为文财神。范蠡做生意到底有多厉害,下面三个他经商的小故事就可见一斑。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了吴国之后,官拜上将军,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范蠡并没有被名利冲昏了头脑。他深刻地洞察到了,越王勾践是一个可以共

  • 今日初五,来鸿山遗址寻觅财神范蠡的归处吧~

    历史解密编辑:无锡高新区在线标签:范蠡,财神,墓葬,西施,勾践,小说家,春秋战国,鸿山遗址

    正月初五迎财神在春节里,最为热闹、鞭炮声最响的时候,往往不是除夕夜、初一朝,而是正月初五的凌晨——家家户户迎财神,期待财运临门。在中国的浩瀚历史中,财神又分文财神和武财神,武财神有赵公明、关公等;文财神为比干、范蠡等。那么,大家知道这其中的范蠡和鸿山遗址又有哪些故事吗?关于范蠡世人誉之:“忠以为国,

  • 范蠡为何逃脱了勾践的诛杀?勾践面相不善,不可与之共富贵

    历史解密编辑:漂江孤影标签:范蠡,勾践,吴国,夫差,阖闾

    只要提及“勾践”人们就会想到“卧薪尝胆”的积极意义,很少有人瞧见故事的另一面:具有正面形象的勾践,灭吴兴越后对功臣范蠡和文种起了诛杀之心。所谓的“可共患难但不能同富贵”说的大抵就是勾践与他们的关系。叹范蠡明智,惜文种自刎司马迁的《史记》中有关于“越王勾践世家”的记载,大致意思是:范蠡决定离开越国,临

  • 政商双收,探究范蠡的成功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雾里五里标签:范蠡,勾践,伍子胥,韩信,刘邦,吴国

    众所周知,春秋战国的中国古代社会是大变革时代。所谓“乱世出英雄”,这一时代出现的人才枚不胜举,范蠡便是其中之一。范蠡是楚国人,不仅是出色的政治家,还颇懂经商之道。在帮助越王勾践取得吴越战争的胜利之后,范蠡没有被眼花缭乱的功名利禄迷惑,而是选择激流勇退,泛舟西湖。从司马迁的《史记》中可以看出,像范蠡一

  • 江苏挖出“范蠡墓”,一陪葬品使专家面红耳赤,范蠡从未爱过西施

    历史解密编辑:长发爱美食呀标签:范蠡,西施,勾践,夫差,陪葬品

    2002年的一天,江苏无锡的鸿山镇外,施工人员发现大量的瓷器碎片,经过专家学者对这些瓷器碎片的鉴定,这里应该存在一片春秋时期的墓葬群。果不其然,随后发现了范蠡的坟墓,而墓中的一个陪葬品让专家面红耳赤,更宣称,范蠡从来没有喜欢过西施。琉璃釉盘蛇玲珑球范蠡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是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