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越灭掉吴国以后,越国的谋士范蠡,辞去了自己的职务,跑到齐国做生意去了。由于经营得当,过了没多久,范蠡便积累了几十万的家产。
齐国人觉得范蠡很贤能,想请他当齐的相国。这对普通人来说,是天大的好事!但,范蠡却不愿意了。
不单这样,范蠡还把财产分给了众人,然后到别的地方去。大家觉得,范蠡为何要这样做?
在我看来,范蠡的这个做法,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怕被越王追杀
范蠡本来是越王的臣子,在他离开越国时,越王已是春秋霸主。
所以,当时越国的势力很盛。作为霸主,越王想杀一个人,很容易!
要是此时范蠡接受了齐国的邀请,到齐国当了相国。那么,越王知道这事后,定会担心范蠡会光大齐国。
于是,如果范蠡当齐相国,越王便很可能会派人杀他。要是真出现这样的情况,范蠡的处境将很危险!
二、家产对范蠡来说并不重要
其实,以范蠡的谋略和经商才能,他根本不用忧愁家里没粮。正是因为范蠡的柴米无虑,所以,到不到齐国,对他的生活毫无影响。
既然这样,他又何需冒着可能被越王追杀的危险,到齐国去当一个小小的相国呢?
当一个自在的富翁,不香吗?
三、有家产不好“撤退”
范蠡之所以会在离开前,先分掉家产,是因为他想隐姓埋名,到另外一个没人认识自己的地方,重新开始生活。
如果在他离开时,带了很多银子。那么,无论走到那里,别人看到他带着那么多银子,定会去打听他的来历。
由于范蠡帮助越王当了霸主,名满山河。所以,只要仔细打听,别人是很容易认出他来的。那样,他便无法改变自己的身份了。
以上,就是我对这段历史典故的三点看法,不知大家是否同意,欢迎留言讨论哟~
关注我,每天讨论一个历史观点。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