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齐桓公:春秋五霸领头羊,最终结局挺凄凉,一切皆因没听管仲的话

齐桓公:春秋五霸领头羊,最终结局挺凄凉,一切皆因没听管仲的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多角镜头 访问量:2418 更新时间:2023/12/10 1:19:04

春秋时期,齐桓公凭借他知人善用的能力广纳天下贤才成就了自己的一番霸业,被后人称之为“春秋五霸之首”。不仅如此,他的身世也是让很多人望尘莫及。他是姜太公吕尚的第12代孙,也就是我们经常在影视电视剧当中看到的姜子牙齐僖公的第3子,妥妥的名门之后帝王之家。

然而,即便是如此声名显赫的君王,最后却落了一个非常凄凉的下场,这其中发生了哪些事情?我们今天的故事就来说说这个事。

其实要说齐桓公他初期摄政的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当时齐襄公治国时期齐国的政治环境非常混乱,作为齐襄公的堂兄弟,公孙无知一直想要谋害齐襄公自己当君王。没承想这愿望刚实现没多久,这大王的椅子还没有焐热,公孙无知就被雍林人给斩杀了。

对于“雍林人”这个 概念,在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论,一方认为雍林人就是雍廪;一方认为雍林人是雍林这个地方的人。总之这个概念一直有些模糊不清,我们今天也暂且搁置,重点讨论齐桓公的故事。

公孙无知被杀,这时候王位再次空出来,雍林人倒是也会来事。知道自己擅自杀君是有罪的,但是也仗着当时的齐国朝廷不敢对他们怎么样,便找个台阶让自己下,他们对齐国的各位士大夫承诺:“我们将继续效忠你们新选出来的君王。”

此时,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就该出场了,当时的齐桓公还叫作齐小白,人称“小白”。早期由于齐国内部动乱,被管仲、召忽分别将小白和他的哥哥公子纠送往了鲁国和莒国。

这次新选君王对这二位王子来说显然是个机会,然而鲁国方面倒是优先嗅到了商机,台面上对外宣称作为公子纠的母国自然会支持公子纠继承王位,其实他更深层的意义不言而喻,这样多少对鲁国还是有些好处。

他们事先暗地派遣管仲半路上拦截公子小白,让他“回不了齐国”,你懂得。只可惜鲁国的君主机关算尽也没想到自己派出的管仲却是一个胳膊往外拐的“负心汉”。管仲认为小白相对公子纠更适合当君主,在此期间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管仲半路上确实遇到小白了,出于自己的想法他不能杀死小白;但是鲁国君主的托付又不能不做,于是管仲一箭射中小白的带扣,小白也应声倒地装死(这个细节具体是提前商量好的还是两个人心有灵犀我们不得而知),事后管仲派人回鲁国报捷小白被自己杀死了。

听到这话,鲁国人认为既然公子小白已经死了,也就没必要着急了,慢慢悠悠的将公子纠送回国,走了7天才回到齐国,这个时候的小白早已赶回齐国多时,并且继承王位是为齐桓公。

看完上面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会认为管仲在齐桓公夺得王位的道路上功不可没。

事实也是的确如此,即便在齐桓公执政期间,管仲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让齐国成了春秋时期实力相当雄厚的国家。管仲的名声也享誉天下,甚至当时有人传出“管仲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是强国”的说法。

公元前643年,管仲病重,齐桓公到他的病榻前探望并询问国家的未来的大事。管仲交代说开方、竖刁易牙这三个人绝不能亲近和信任。然而此时的齐桓公却十分不解,在他的认知里这几个人对他都是有大恩大惠的人,怎么到管仲这里就变成不能亲近的小人了呢。

管仲也挨个的做出了自己的评判:现实中的表现确实没错,他们舍得烹制自己的儿子给你、割下自己的血肉给你、抛弃自己的王位追随你,但是这些事情也正是他们没有人情味的表现啊,人世间最珍贵的无非是骨肉至亲,他连骨肉之情都不在乎,会在乎你这个金主吗?

此时的齐桓公虽然表面上敷衍着管仲说的言之有理,口头上也应承了管仲,但是在后来的行动上并没有遵从他在管仲面前的允诺,还是亲近这三个小人还是把他们当做自己的亲信。

直到自己病重的时候,这三个人的狐狸尾巴就终于露出来了。他们纷纷认为机会来了,便大肆使用齐桓公的名义在外招摇撞骗,首先贴了一张诏令,禁止任何人入宫面见大王,在大门前竖起高墙不准任何人进出。

作为一国之君的齐桓公,最后在病床上孤苦宁定连口水都没有。而在宫门之外,竖刁和易牙也在各自忙着自己的“争权大计”,卫国公子开方也带领着愿意跟随他的齐国子民投奔了自己的母国卫国。最后,这位曾经的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竟然活活被饿死在深宫之中。

不仅如此,在他死后他的儿子们忙于争夺权位,根本顾不上父亲的丧葬事宜,最后导致齐桓公的的尸体一直在宫中搁置了67天之久,尸体生了蛆都没能过问。

齐桓公的晚年悲剧也给我们后人做出了警醒,要时刻注意身边的小人,不能因为一些人的谗言献媚就判定此人能为自己所用,要多考察多思量。

更多文章

  • 古文观止:齐桓公伐楚盟屈完——没有把握之时,要互相体面地成全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

    读《古文观止》,品文言之美。吸古今之精华,学人生之智慧。今天为大家带来第九篇——《齐桓公伐楚盟屈完》。此文选自《左传》,行文起伏跌宕、文辞渊懿雅丽;其中所记之行人辞令委婉含蓄、刚柔得体而言简意深,为春秋时期行人辞令典范之一。更重要的是,它记录了齐桓公于公元前657年亲自率领齐、鲁、宋、陈、卫、郑、许

  • 齐桓公能成为天下诸侯的霸主,这三件事足以说明了一切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齐桓公,齐国,宋国,管仲,荆轲,鲁国

    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齐国逐渐强盛。齐桓公于前681年在北杏同宋、陈、蔡、邾四国诸侯会见,是为平定宋国的动乱。后宋国违背盟约,齐桓公便以周天子的名义率几国诸侯伐宋,迫使宋国求和,此即为“九合诸侯”的第一次。公元前679年,各诸侯与齐桓公在鄄地盟会,齐桓公从此成为

  • 行远征暴、弃德不祥——齐桓公的远略和郑文公的选择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齐桓公,郑文公,齐国,楚文王,叔詹,郑国

    周惠王十一年(前666年),是郑文公继承郑伯之位的第七年,郑国南边的楚国,经过楚武王、楚文王、楚成王三代国君的大力开拓,已经兼并了江汉平原周边的大多数姬姓诸侯国,并且通过向周天子进贡而获得了天子所赐的祭祀胙肉,以及‘镇守南方、平定夷乱、无侵中原’的王命;楚国也据此名正言顺地吞并江汉各地,扩张国土上千

  • 齐桓公结盟江国黄国,管仲却竭力反对,能以结果判定对错吗?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齐桓公,管仲,黄国,齐国,郑国,诸侯国

    齐桓公称霸江湖期间,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楚国。从齐桓公称霸江湖的那一刻起,楚国就从没向齐国臣服过:齐桓公因为郑厉公背盟而伐郑,楚文王随后也带兵入侵郑国栎地;齐桓公率领诸侯大军前往伐楚,楚国在召陵向齐国低头,隔年就背盟,将齐国盟友弦国灭了;齐桓公要定周襄王太子之位,楚国就与周惠王、郑文公一起与齐桓公对抗

  • 齐桓公称霸之路的开始

    历史解密编辑:月亮迷路了标签:齐桓公,齐国,楚文王,诸侯国,管仲,郑国

    以下是个人读书笔记,若是喜欢可关注“弘毅斋味”或收藏此文,本号专做文化类节目,望共同学习和探讨。在郑厉公复辟登位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79年,齐桓公相邀各诸侯国在卫国的鄄地举行会盟,还邀请了周王室的代表单伯参加了会议,郑厉公也参加此次会盟。在这众诸侯当中就是郑厉公最瞧不上齐桓公的,更重要的是这次会

  • 齐桓公问管仲:怎么打败楚国兵马?管仲回道:买鹿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镜说古今标签:管仲,齐桓公,楚国,齐国

    齐桓公问管仲:“打败强大的楚国,得用多少军队?”管仲道:“不用军队,去楚国买鹿,就能置其于死地。”齐桓公非常信任管仲,就让他着手安排此事,齐桓公要看看,怎么靠买鹿,打败强大的楚国。管仲先修了一个超大规模的鹿苑,然后就派人去楚国买鹿。由于管仲的故意炒作,鹿的价钱一路飙涨。楚王听说此事以后,非常高兴,他

  • 齐桓公身为春秋第一霸主,为什么会被人活活饿死呢?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齐桓公,齐国,管仲,国君,君主

    齐桓公,在内励精图治,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促使齐国逐渐强盛;在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位于春秋五霸之首。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强势的君主,老年却被人活活饿死,死的时候几个月都没人为其收尸,下场却是春秋五霸中死得最惨的一个。齐桓公身为春秋第一霸主,为什么最终会被人活活饿死呢?其实直接原因

  • 霸主手册:齐桓公的绝对规则

    历史解密编辑:海叔说春秋标签:齐桓公,齐国,郑国,周天子,郑庄公

    周平王东迁都城之前,周天子的命令还是基本管用的。只要周天子的命令一下,大部分的诸侯还是要听话的。那时候的周天子们,权威还是在的。而在周平王东迁都城之后,以前那些远离都城的诸侯们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周天子除了会命令,一无是处。周天子的命令要靠诸侯们传达,周天子的宫殿也要诸侯们出钱出力修筑,周天

  • 春秋五霸之齐桓公-从九合诸侯跌落到被幽禁饿死的凄惨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齐遇念别离标签:齐桓公,齐国,管仲,春秋五霸,周天子,诸侯

    序言在这三百多年时间里,大大小小一百多个诸侯上演着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好戏,在这场群雄逐鹿的纷争中,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在这五大诸侯中,最跌宕最具有悲剧色彩的当属齐桓公,他从号令诸侯、称霸中原的盟主到晚年被软禁饿死的凄凉下场让人扼腕叹息。姜小白的逆袭之旅齐桓

  • 齐桓公称霸天下,除了武力,他还依靠了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齐桓公,齐国,诸侯国,周王室,管仲,周天子

    春秋五霸当中,真正称霸诸侯的,只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其中,齐桓公是第一个称霸的人。跟晋文公和楚庄王不同的是,齐桓公称霸靠的不仅仅是武力,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这是什么呢?《史记》载:“ 桓公能宣其德,故诸侯宾会。”也就是说,齐桓公靠的还有德行。这个听起来有点虚,毕竟一个道德品质高的人是不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