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齐桓公能成为天下诸侯的霸主,这三件事足以说明了一切

齐桓公能成为天下诸侯的霸主,这三件事足以说明了一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每日看点啥 访问量:4380 更新时间:2024/1/29 21:35:26

齐桓公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齐国逐渐强盛。

齐桓公于前681年在北杏同宋、陈、蔡、邾四国诸侯会见,是为平定宋国的动乱。后宋国违背盟约,齐桓公便以周天子的名义率几国诸侯伐宋,迫使宋国求和,此即为“九合诸侯”的第一次。公元前679年,各诸侯与齐桓公在鄄地盟会,齐桓公从此成为天下诸侯的霸主。

曹沫靠自己的勇气和智慧要挟齐桓公,帮助鲁国夺回了自己的领土的故事,很多人都听说过。其实,在春秋战国时期,刺客特别常见,聂政荆轲等人就是当时最著名的刺客。但是,在春秋战国初期,就已经有了刺客突袭敌国,获得利益的事情,曹沫和齐桓公的故事,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话说,齐桓公上位之前,先帝齐襄公去世后齐国大乱。当时,齐桓公与兄弟公子纠争夺王位,公子纠那时候在鲁国,齐桓公登基之后想要报复他,于是,就出兵攻打鲁国。曹沫是鲁国的一员大将,当时的鲁庄公非常器重他。在齐军进攻的时候,鲁庄公就派曹沫出兵与其对战,结果三次出兵均以失败告终。

鲁庄公知道后非常害怕,就把遂邑送给了齐国,以此换来和平。尽管,曹沫多次战败,但是,毕竟齐国远比鲁国强大战败也在情理之中,所以,鲁庄公依然非常重视他。鲁庄公割地后,齐桓公答应与鲁庄公签订同盟协议,但是,在签约的时候,曹沫却用匕首抵住齐桓公的脖子威胁他。

齐桓公周围的人都怕国君有危险,所以,不敢自作主张。他们问曹沫:“你想做什么?”曹沫说:“齐国一直比鲁国厉害得多,还处处打压鲁国,现如今,鲁国和齐国的利益关系很大。鲁国的城墙一旦倒下,就会危及齐国的领地,还望王上三思!”齐桓公虽然特别害怕,因为,自己的性命现在就在曹沫手里。

所以,他只能答应把之前霸占的鲁国土地还给鲁庄公。齐桓公答应后,曹沫便放下匕首回到了自己的座位。齐桓公非常生气,准备出尔反尔,管仲赶紧上前阻拦说道:“王上三思,要是因为几座城池就背信弃义,以后齐国将会失去更多的利益。贪图小利不仅会让我们失去信用,还会失去其它国家的帮助。”

听到了管仲的话后,齐桓公只好作罢,归还了之前侵占的鲁国领土。

那么,齐桓公为何要放弃攻打楚国呢?

齐桓公攻打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件大事,这件事直接严重影响了当时的中原格局。但是,这件事却不是流血战争,而是两国之间的外交博弈。从这件事中,也可以看出古人们的外交智慧。

话说,在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领各国联军打败了蔡国,然后,开始进攻楚国。当时,楚国是楚成王执政,楚成王看到齐军队伍浩浩荡荡、千军万马,他知道自己寡不敌众,于是,就带着军队去跟齐国求和。同时,还派遣使者去和齐军交流,想要用和平的方法解决问题。

不久,楚国使者到了齐军的军队之中,问道:“齐国离楚国这么远,几乎一个在南一个在北,为什么你们齐国要攻打我们呢?”管仲回答说:“昭康公给了我国与诸侯作战的权利,我们就通过作战来协助周朝,但是,现在你们的贡品不足,上供的祭祀用品也不够。而且,昭康王南伐的时候,到了你们楚国就没有回去,我们倒想来问问你们。”

使者回答:“供奉不足,这的确是我们的错,以后这样的事不会发生了。至于昭王,他并不在楚国。”之后,双方僵持了几个月,都不想轻易挑事,于是,准备和平解决。楚成王便派人到齐国军队之中谈判,齐桓公带领使者参观了他们的军营,并向使者展示了齐国军队的强大。之后,齐桓公说:“我们两国和解吧?”楚国使者不语。齐桓公又说:“我们的军队这么厉害,怕是没有我们攻打不下来的城池吧。”

然而,使者却上前反驳道:“如果,你用仁义,那么,世上没有不服从你们的诸侯国。如果,你动用武力,楚地险峻,再加上,有汉河护城,你们攻打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齐桓公听了,觉得不无道理,于是,双方签订了合同,和平解决了问题。

因为,齐桓公热衷于穿紫色的衣服,大家纷纷效仿,都穿紫色,所以,齐国境内紫色的布料变得极其昂贵。一段时间以后,齐桓公终于不那么喜欢紫色了,于是,他问管仲:“我之前喜欢穿紫色的衣服,所以,紫色布料变贵了,但是,大家还是喜欢穿紫色衣服,这该怎么办才好?”

管仲明白了齐桓公的意思,他对齐桓公说:“您可以尽量不穿紫色衣服,对身边的人说你不喜欢紫色,这样就好了。”齐桓公照他说的做了,效果很好,很快就没有人再穿紫色衣服了。这件事情也让我们明白,领导者具有公众效应,公众人物的喜好会对大众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作为现在的领导人物或公众人物,必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一言一行都要注意,否则,就会造成很多不良的影响。

纵观整个春秋时期,齐桓公能够成为一代霸主,与他的才能,与他的言行,与他任用贤才,是分不开的。试想一下,如果,齐桓公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也没有什么才能,那么,齐国的百姓怎么会对他信服;如果他没有任用管仲,齐国怎么会实行改革,怎么会强盛,怎么会战胜其它小国,成为一代强国?

所以,要想成就一代霸业,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要具备一切的天时、地利、人和,才能最终成就自己,成就国家。

参考资料:

【《史记·齐太公世家》、《史记·刺客列传》、《史记·卷六十二·管晏列传第二》】

标签: 齐桓公齐国宋国管仲荆轲鲁国

更多文章

  • 行远征暴、弃德不祥——齐桓公的远略和郑文公的选择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齐桓公,郑文公,齐国,楚文王,叔詹,郑国

    周惠王十一年(前666年),是郑文公继承郑伯之位的第七年,郑国南边的楚国,经过楚武王、楚文王、楚成王三代国君的大力开拓,已经兼并了江汉平原周边的大多数姬姓诸侯国,并且通过向周天子进贡而获得了天子所赐的祭祀胙肉,以及‘镇守南方、平定夷乱、无侵中原’的王命;楚国也据此名正言顺地吞并江汉各地,扩张国土上千

  • 齐桓公结盟江国黄国,管仲却竭力反对,能以结果判定对错吗?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齐桓公,管仲,黄国,齐国,郑国,诸侯国

    齐桓公称霸江湖期间,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楚国。从齐桓公称霸江湖的那一刻起,楚国就从没向齐国臣服过:齐桓公因为郑厉公背盟而伐郑,楚文王随后也带兵入侵郑国栎地;齐桓公率领诸侯大军前往伐楚,楚国在召陵向齐国低头,隔年就背盟,将齐国盟友弦国灭了;齐桓公要定周襄王太子之位,楚国就与周惠王、郑文公一起与齐桓公对抗

  • 齐桓公称霸之路的开始

    历史解密编辑:月亮迷路了标签:齐桓公,齐国,楚文王,诸侯国,管仲,郑国

    以下是个人读书笔记,若是喜欢可关注“弘毅斋味”或收藏此文,本号专做文化类节目,望共同学习和探讨。在郑厉公复辟登位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79年,齐桓公相邀各诸侯国在卫国的鄄地举行会盟,还邀请了周王室的代表单伯参加了会议,郑厉公也参加此次会盟。在这众诸侯当中就是郑厉公最瞧不上齐桓公的,更重要的是这次会

  • 齐桓公问管仲:怎么打败楚国兵马?管仲回道:买鹿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镜说古今标签:管仲,齐桓公,楚国,齐国

    齐桓公问管仲:“打败强大的楚国,得用多少军队?”管仲道:“不用军队,去楚国买鹿,就能置其于死地。”齐桓公非常信任管仲,就让他着手安排此事,齐桓公要看看,怎么靠买鹿,打败强大的楚国。管仲先修了一个超大规模的鹿苑,然后就派人去楚国买鹿。由于管仲的故意炒作,鹿的价钱一路飙涨。楚王听说此事以后,非常高兴,他

  • 齐桓公身为春秋第一霸主,为什么会被人活活饿死呢?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齐桓公,齐国,管仲,国君,君主

    齐桓公,在内励精图治,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促使齐国逐渐强盛;在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位于春秋五霸之首。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强势的君主,老年却被人活活饿死,死的时候几个月都没人为其收尸,下场却是春秋五霸中死得最惨的一个。齐桓公身为春秋第一霸主,为什么最终会被人活活饿死呢?其实直接原因

  • 霸主手册:齐桓公的绝对规则

    历史解密编辑:海叔说春秋标签:齐桓公,齐国,郑国,周天子,郑庄公

    周平王东迁都城之前,周天子的命令还是基本管用的。只要周天子的命令一下,大部分的诸侯还是要听话的。那时候的周天子们,权威还是在的。而在周平王东迁都城之后,以前那些远离都城的诸侯们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周天子除了会命令,一无是处。周天子的命令要靠诸侯们传达,周天子的宫殿也要诸侯们出钱出力修筑,周天

  • 春秋五霸之齐桓公-从九合诸侯跌落到被幽禁饿死的凄惨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齐遇念别离标签:齐桓公,齐国,管仲,春秋五霸,周天子,诸侯

    序言在这三百多年时间里,大大小小一百多个诸侯上演着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好戏,在这场群雄逐鹿的纷争中,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在这五大诸侯中,最跌宕最具有悲剧色彩的当属齐桓公,他从号令诸侯、称霸中原的盟主到晚年被软禁饿死的凄凉下场让人扼腕叹息。姜小白的逆袭之旅齐桓

  • 齐桓公称霸天下,除了武力,他还依靠了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齐桓公,齐国,诸侯国,周王室,管仲,周天子

    春秋五霸当中,真正称霸诸侯的,只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其中,齐桓公是第一个称霸的人。跟晋文公和楚庄王不同的是,齐桓公称霸靠的不仅仅是武力,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这是什么呢?《史记》载:“ 桓公能宣其德,故诸侯宾会。”也就是说,齐桓公靠的还有德行。这个听起来有点虚,毕竟一个道德品质高的人是不适合

  • 齐桓公晚年齐国内乱,冷血特工谍影重重,其中恐有异族巨大阴谋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齐桓公,齐国,管仲,竖貂,鲍叔牙,宋襄公

    春秋时代的带头大哥之齐桓公篇(28)主笔:闲乐生公元前645年某夜,齐国圣人管仲静静的走了,正如他静静的来,挥一挥衣袖,带走无数的遗憾与牵挂。据《公羊传》记载,就在这一年夏五月,天空再次发生了日食。仲父去了,齐桓公顿时觉得心里像被挖了一块,痛楚遍及全身,他失去了内心强大的支撑,也失去了仅存的勇敢与力

  • 九合诸侯,尊王攘夷——齐桓公的传奇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齐桓公,齐国,管仲,鲍叔牙,鲁国,诸侯

    齐襄公在位时,齐国比较混乱。管仲保护公子纠逃到鲁国,鲍叔牙保护公子小白逃到莒国。公元前686年,公孙无知杀了齐襄公,自立为君。次年,齐国大夫雍林杀公孙无知。得到消息的小白立刻启程回国,鲁国知道后也急忙发兵送公子纠回国。管仲知道纠落后小白一步,就带兵在即墨附近截击,亲自射中小白的铜带钩,小白急中生智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