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人们选范蠡当财神?

为什么人们选范蠡当财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晏凌羊 访问量:1879 更新时间:2024/1/3 19:31:09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8分钟

为什么人们选当范蠡当财神?

文/晏凌羊

01

为什么人们选择了范蠡作为财神?

我觉得这里头有好多道道可以讲。

范蠡出身贫寒却博学多才。

早年,他跟随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振兴越国。

等勾践成就霸业之后,他选择激流勇退,只给老友文种留下了一封信,其中有著名的那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范蠡走后不久,文种便被赐死。

而离开越国的范蠡已年过花甲、六十多岁了,他化名从商,结果一不小心就成为巨富。

为此,他三次散尽家财,救济贫困,可每次散尽家财之后,又很快赚到比以前还要多的财产。

所谓财神,不是财产多的人,而是能驾驭财富的人。

财富就像水,它是会流动的。

范蠡能聚财,但不守财。财富遵循它本身的规律,流向了他,归顺了他。

范蠡想聚财时,就能聚财;

想用财时,财就能为他所用;

想散财时,财又很听话地分散四处.....

别人追财追得很辛苦,而财富在他手里就像是他养的鸽子。

对财富,他收放自如,不会为之所困。

什么样的人能当财神?不是财产多的人,而是这种能驾驭财富的人。

很多财产多的人得到财富后,骨子里是不自信的,所以,他们会成为守财奴。

而真正有驾驭财富能力的人,对待财富的状态是松弛的,因为TA相信自己的能力、早已经掌握了财富流淌的规律,笃信“千金散尽还复来”。

现在,我们当中有好多人拜财神、求财神,都是在求财神爷给自己散一点的财,可这种拜求,本质上是与财富规律相悖的。

财真的不是你求来的,而是你“吸”来的。

我们真正应该发力的“点”,不在于财本身,而是探究财富背后的规律。

只可惜,这种人在人群中是极少数,所以,被财神爷眷顾的人也是极少数。

我很喜欢看个人传记、政商界人物故事、娱乐八卦.......然后,早早发现了一点:

人想要搞钱,还是得靠创造。

所有你创造出来的“作品”,几乎都能给你带来钱,钱是创造的结果和附加值。

现在好多人都知道搞钱的重要性,但却不知道要怎么搞钱,绝大多数人赚不来的钱的核心原因是:把搞钱的逻辑搞反了。

很多人追求的是“钱”本身而不是“创造”,结果,越搞越搞不出来钱,自己得辛辛苦苦追着钱跑。

而懂“创造”的人,他们先贡献出来的是“作品”。“作品”搞出来了,钱就会追着他们跑。

文字作品、绘画作品、影视剧作品等等,都是“作品”。

厨师做出来的“菜”,是“作品”。

企业家做出来的某个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也是“作品”。

创造一种新的模式、新的渠道、新的服务、新的产品、新的技术等等,都是“作品”.......甚至于,把孩子培养成才,孩子有出息了,也算是父母的“半作品”。

直接向财神爷要钱的,财神爷一般懒得搭理你;你拿创造出来的“作品”跟财神爷交换财富的,财神爷才能注意到你。

02

司马迁在《史记》里记载了范蠡的一个小故事:

范蠡晚年的时候定居在陶丘。

他有三个儿子,二儿子在楚国犯罪被抓,他准备把小儿子派去“捞人”,但大儿子和老婆都反对,说是“长子为大”,而且大儿子还说不派自己去就自杀。

范蠡没办法,只好让大儿子去,并告诉他应该找的线人的名字、特征。

这个线人名叫庄生,他收了范蠡大儿子的钱,就开始帮着运作。

见了楚王,庄生就说: 我们马上就有自然灾害,现在需要未雨绸缪,然后楚王就封了府库( 古代收藏文书财物和兵器的地方 )。府库被封,老百姓的理解是要大赦天下、释放人丁。

这个消息就被传开来。庄生就是想用“集体大赦”的方式营救范蠡的二儿子。

结果呢?范蠡的大儿子听到这个消息,就开始心疼自己给出去的钱,他跑到庄生家里说: “这个事已经解决了,我们家现在不需要你再帮忙了,但你能不能把我给你的钱给我退回来。”

庄生一听,特别恼火,他嘴上不说,把钱退给了范蠡的大儿子,接着就跑去找楚王,说是街上的老百姓都在传你要大赦天下,而你之所以干,是因为范蠡的儿子犯了死罪,他们花了很多钱疏通官员。

楚王一听,很是生气:这还有没有王法?

然后,当天就把范蠡的二儿子杀了,第二天才宣布大赦。

范蠡的大儿子第二天只好拿着钱财、领着弟弟的尸首回家。

范蠡看到这结局,感慨说: 我早就知道可能会是这结局。

范蠡当时想派小儿子去,不是没原因的。

大儿子小时候,范蠡还比较穷困,大儿子备尝艰辛,知道钱财来之不易,会很怜惜钱财。

而小儿子出生时,范蠡已经致富了,小儿子办事情时,能够舍弃千金之财,进而办成事情;大儿子则太在乎钱,就办不成这件事。

03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好多人都明白,但最终做到的人,好像只有范蠡一个。

早些年,马云宣布退休时,我也以为它是这种高人,毕竟,他一直很喜欢用“风清扬”做自己的“花名”。

但后来我想了想,风清扬本身也不是真能隐退的人,对“气宗剑宗之争”,他有他的意难平,不然也就不会冒出来教导令狐冲,字里行间还对岳不群多有贬抑。

马云退休,只是“身退但心不退”。

尽管他不再担任董事局 主 席,可他的合伙人委员会可以任免董事局主席,而且来钱最快的“蚂蚁金服”他还是主要控股人 (现在好像真退了) 。

然后,陆家嘴的一声炮响,把自己半生建立的名誉炸得稀碎。

张良做到了功成身退吗?也没有。

张良是韩国贵族,是韩王被项羽杀了以后,他才转投刘邦,可此时的刘邦已经不是当初的亭长了,他已经有做强做大的倾向。

张良自己也知道,自己不是刘邦的嫡系,所以功成后,他退居幕后。

但是,他退是退了,但还是关注着朝廷的一举一动。

刘邦要改立太子,吕后急了,找张良求助,还真给她找着了,而且张良还真给了建议。

刘邦死后,张良在吕后的劝说下还是留在京城。

张良的儿子还继承了爵位,结果犯事儿要被杀头,张良只好拿出所有家产捞人。

若是他当初拿着家产全身而退,也不会“财来财去一场空”不是?

还有那个刘伯温,也不是真的功成身退。

你要真退隐,那就像《鹿鼎记》里的韦小宝一样,找一个让皇D根本找你不着的地方隐居,但刘伯温不,他就戳在朱 元 璋 跟前。

朱 元 璋 想要废立宰相,问他意见,结果他回答得非常君子。

别人说了他坏话,他凹大度造型,坚决不打对方的小报告。

朱 元 璋 看中其他几个,包括与刘伯温关系好的,也全部被他否决.......

然后,刘伯温也死了。具体是自然死亡,还是别人把他搞死的, 史学界现在也搞不清楚。

只能说,人真的很难放弃自己亲手创下的基业,“功成身退”本身就是反人性的,只有极少人能做到。

范蠡做到了,后来就被拜成了神。

ps:至于怎么搞钱,我也不知道,但次条我们有一个小小的搞钱计划(分销),欢迎有兴趣的朋友移步去看并参与。

全文完

欢迎分享或转发

这是最好的鼓励

一点碎碎念

老遇到网友问我,我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请你给我开个书单。

而我想说的是,别老让人开书单,某些知识也不是看一本书就能掌握的。别老等着别人把知识喂到你嘴上,而是要主动去寻找知识。也别指望看一本书就吃成个胖子。

再者,爱看书的人已经看起来了,不爱看书的人才会——等到书单=读了;买了书=读了。实在不爱看书,加入我们的读书会也行 。

听到自己感兴趣的书再买来精读也不迟呀。

ps:有人说,读得时间短能有用吗?

呃,其实哪怕5分钟,只要看到让你触动的东西,也能让你有所收获。只要坚持下去,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总能产生质变。

在【晏凌羊私享会】里,我将每周为你精读两本经典好书,每次不到30分钟的时间,读懂一本书的精华内容。

让你在碎片化的时间中,也能有所收获。

如遇售后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微信号:17612147226)。

春节期间,还会还有一份红包送给大家!现在只要加入或续费晏凌羊读书会,就可以领取52元超值红包,用超低的价格开自己的读书之旅!

速速扫描下方二维码

抓住活动的小尾巴!

标签: 范蠡张良刘邦刘伯温吕雉

更多文章

  • ​野史:范蠡送西施入吴走了三年,后来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汉江忆史标签:范蠡,西施,吴国,夫差,勾践

    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倾国倾城的美女,古人根据她们的事迹,选出了其中人生经历最精彩、容貌也最出色的四位,称其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她们就是西施、杨玉环、貂蝉和王昭君。四大美人以西施为首,这不仅是因为她有“沉鱼”之貌,还是因为她留下了“一女灭一国”的传说,她凭借美貌得到了吴王夫差的恩宠,并将吴宫之中

  • 范蠡并非商人,为何下海经商后却能屡获成功呢?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范蠡,吴国,齐国,司马迁,小说家,越王勾践,金庸笔下角色

    在中国历史上“卧薪尝胆”的故事,很多人都不陌生,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为了一雪被吴国打败、被迫前往吴国为仆的耻辱,在被释放回国后,每天都要尝一尝苦胆,以不忘所遭受的痛苦。 最终,卧薪尝胆的勾践在几位重臣的辅佐下,国立日益强盛,打败了吴王,成为春秋最后一代霸主。在辅佐勾践成就霸业、为其出谋划策

  • 千古奇人范蠡,为人、做官、经商,堪为后世楷模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范蠡,勾践,吴国,夫差

    范蠡是战国之初杰出的谋略家,精通兵法,善于权谋和经商,是千古以来罕见的能臣。范蠡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为人有担当,识大体,重情义,济贫困,受到朋友和乡邻的爱戴;为臣能够高瞻远瞩,忍辱负重,在勾践为吴王夫差作奴仆时,始终相伴左右,矢志不渝,献计献策,保护越王归国。在越国苦身谋划20年,富国强兵之后兴师

  • 范蠡带着西施隐居去了哪儿?老聃、计然、范蠡有着怎样的关联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范蠡,西施,勾践,夫差,老子,老聃,计然,辛文子,小说家

    西施作为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之首,她的结局一直都是个谜,不论在民间还是史学家眼中,都有着不同的观点,其主流观点主要有以下两种。美的代名词西施西施雨范蠡远走高飞(便宜范蠡了)这种说法是西施极具诗意的一个结局,主要依据于《越绝书》的记载,“吴亡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相信大多数读者也更倾向于这一

  • 范蠡送西施入吴走了三年,在路上私通,竟然还有了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奇闻局社标签:范蠡,西施,勾践,夫差,吴国

    野史记载中的美女西施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她的容貌是不是她们之中最漂亮的呢?我认为不是。西施与王昭君、貂婵、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把西施列为四大美女之首,我认为这种排列与容貌无关,而是按年代排序,也就是说,把西施列为四大美女之首并不是说西施的容貌比另外三位美女出色,而是她出生的年代早于

  • 辅佐勾践称霸,携西施泛海归隐,经商富甲天下,看范蠡传奇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拾星船标签:西施,范蠡,吴国,齐国,夫差,周朝,先秦,越王勾践

    忠可兴国,智能保身,商以致富,名动天下。拾星船认为,这四句话很好的概括了范蠡的一生。范蠡,春秋时楚国人,虽出身微末,但立志高远,博采众长,学以致用。因为楚国当时风气看重贵族出身,不看重真才实学。范蠡郁郁不得志,最后与好友文种投奔越国,效力于勾践。当时吴国正兴兵伐越,越国国力不支,范蠡劝勾践委曲求全,

  • 急流勇退的范蠡

    历史解密编辑:琦哥讲运营标签:范蠡,夫差,吴国,吴王,小说家,越王勾践

    李白写道:“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诗中所指就是春秋末年的军事谋略家范蠡。他是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由于楚国政治腐败,他结交宛令文种,与文先后离开楚国来到越国。他拜计然为师,从计然学得七计。越王允常发现他的才干,任命他为大夫。周敬王二十四年(公元前 496年),允常病故,勾践继位。吴乘丧伐越,大

  • 冯仑:“商圣”范蠡的创业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跨界标杆研习社标签:范蠡,商圣,冯仑,勾践,吴国,夫差

    说到春秋时期的范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他扶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以及最后和西施泛舟西湖归隐。事实上,除了是杰出的政治家,范蠡也是一个优秀的商人,被称为“商圣”。本文摘编自万通集团创始人冯仑的《冯仑商业课》,讲了范蠡的两次从0到1创业成功的故事,从中能看出范蠡卓越的商业眼光和政治智慧。分享给大家。现在很

  • 越国的起源,以及范蠡西施结局新解:全都是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范蠡,西施,吴国,夫差,越国,楚国,小说家,越王勾践

    越国走向战国后的史料钩沉(1)"越王句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越中览古》这是李白在越州(今浙江绍兴)览古后留下的诗句,他那个时代,想必越国留下的遗迹也不多了。但越国在破吴以后也没歇着,而是成了春秋战国之交的一大东南霸主,虽然不免日后争霸失败,被楚国秦国日削月

  • 西施并非处子还为范蠡生儿子,吴王夫差不介意吗?

    历史解密编辑:米君观察局标签:西施,范蠡,夫差,吴国,勾践

    中国历史因为是男性书写的缘故几乎对女性充满了各种偏见。一个小女子为何要承担国家兴亡的责任?在春秋末年的时候,吴越大地上面从中原诸侯手中接过来了争霸的大旗,江淮之地上面尽是兵戈,没有一个家庭能够在这场战争之中幸免于难,可是最后的结果却是对成功称霸的越王勾践大加赞赏,甚至成为后世作文之中的经典题材,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