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施与范蠡携手泛舟五湖?真实的情况可能并没有那么美好

西施与范蠡携手泛舟五湖?真实的情况可能并没有那么美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二哥谈事 访问量:1436 更新时间:2024/1/16 23:11:14

西施,古代“四大美女”中的第一位。关于她最有名的除了绝世的美貌之外,那就是为了越国复国,到吴国去用美色蛊惑吴王夫差,最终帮助越国消灭吴国。越王勾践也因此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而西施牺牲小我的爱国主义精神两千多年来也一直为人津津乐道。

西施结局

作为中国古代最为有名的女间谍,西施的美貌在当时的越国那是第一位的,这是成为女谍的必要条件。传说当中关于西施的美貌有正面描写的“沉鱼”的故事,也有侧面描写的“东施效颦”的故事。对于这样一位爱国的美女她的结局两千多年来也是一直争论不休,总结一下,有这几种情况:一是衣锦还乡,二是泛舟五湖,三是水中沉杀。

衣锦还乡

泛舟五湖

水中沉杀

唐朝宋之问《浣纱篇赠陆上人》:“越女颜如花,越王闻浣纱。国微不自宠,献作吴宫娃。山薮半潜匿,苎萝更蒙遮。一行霸句践,再笑倾夫差。艳色夺人目,斅嚬亦相夸。一朝还旧都,靓妆寻若耶。鸟惊入松网,鱼畏沉荷花。”

宋之问是唐朝著名诗人,他的观点是西施在帮助越国消灭吴国后,功成身退,衣锦还乡,回到了家乡会稽。宋之问曾被贬到岭南,到会稽游览过,应该是做过考察。不过因为宋之问的人品太渣,他的观点几乎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只有宋朝的姚宽在《西溪丛语》里提到过。

支持这一观点的人很少,也没有其他的史料可以证明。有功之臣衣锦还乡这是很多人的愿望,也是大多数老百姓的美好期望,但是纵观古今中外,间谍能功成身退的不多,能成功完成任务就不错了,毕竟工作的危险性很高,况且有功之人被杀的也不在少数。

总之,除了宋之问有这个说法,其他地方也不见有记载,可信度不高。

相对于衣锦还乡,西施与范蠡携手泛舟五湖更显得温馨和浪漫,也更符合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唐朝杜牧《杜秋娘诗》:“夏姬灭两国,逃作巫臣姬。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宋朝柳永《瑞鹧鸪·二之二》:“全吴嘉会古风流。渭南往岁忆来游。西子方来、越相功成去,千里沧江一叶舟。”宋朝苏轼《水龙吟·黄州梦过栖霞楼》:“推枕惘然不见,但空江、月明千里。五湖闻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

从唐、宋著名诗人的著作中都能看到对于西施泛舟五湖的说法。同是泛舟五湖,南宋的罗大经在他的《鹤林玉露》里提出了不同于浪漫温馨的泛舟原因,说范蠡带走西施不是贪图西施的美色,而是意识到以西施蛊惑夫差致使吴国灭亡的能力,极有可能蛊惑越国。范蠡虽然离开了越国,但是他还是很爱国的,绝不允许有人颠覆越国,所以就把西施带在身边自己亲自看管。对于西施这样的危险分子,范蠡是要对她进行“终身监禁”。

这种说法虽然有其合理的地方,但是毕竟是小说之言,罗大经主要还是为了美化渲染范蠡的高尚品质。不管怎么说他也是认同泛舟五湖的说法的。

对于这一说法主要是来自唐朝陆广微撰写的一本地方志《吴地记》。《吴地记》里引用了《越绝书》中的说法:

“西施亡吴国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五湖”在《国语》和《史记》当中是专指太湖。太湖在春秋时期属吴、越中心区域,本身是越王勾践的政治中心和势力范围。以勾践“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个性,以及《史记》中越国大夫文种的结局,相信勾践是不可能放过范蠡和西施的,所以他们泛舟五湖,安静隐居过二人世界的可能性就值得商榷了。

除此之外,我们在其他的史料中并没有找到关于这一说法更多的记载,所以这一说法至今也有争议。

《墨子·亲士》:“西施之沉,其美也。”

墨子是和西施同时代的人,他的这一说法可信度还是很高的。至于为什么沉杀西施,墨子说的很明确,是因为西施的美。真是成也美艳,败也美艳。

宋朝人姚宽是最早提及西施归宿存在疑问的。他在《西溪丛语》中引用《吴越春秋》的说法:

“ 吴国亡,西子被杀。”

而明朝的杨慎也引用《吴越春秋·逸篇》中的一条记载:

“ 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

来证明西施被杀。

杨慎的说法基本上和墨子一致,都是西施被沉江而亡。明朝冯梦龙所写的历史演义小说《东周列国志》也采用西施被沉江而亡的说法,只不过具体到是勾践夫人安排人将西施负上大石,沉入江中。这妥妥的是宫斗剧的套路啊!

先秦文献中除了《墨子》关于西施结局的记载,其他的都只是简单提及了西施的美。虽然说墨子的记载可能较为准确,但是因为更多史料的缺乏,人们还是宁愿相信西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所以就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和戏曲演义,但是这些并不能代表真实的历史。

范蠡结局

对于范蠡的最终结局大部分人遵循的是《史记》的记载:

“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

“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

范蠡在齐国从商十九年,累积家财千万,号“陶朱公”,最后终老于陶地。

总之就是范蠡在帮助越王勾践消灭吴国后,隐姓埋名,在齐国经商,还成为后世景仰的财神。

然而我们不仅要问作为越国有名的上将军,在齐国隐居时就没有人认出来吗?齐国人还让范蠡做丞相,他们的政府官员里也没有人认识范蠡吗?范蠡在齐国那么有名,又做生意,又做官,越国人没人听说?没人告诉勾践吗?要知道勾践当时可是天下诸侯的霸主,他都逼死了文种,如果知道了范蠡的下落,不可能就很大度的任其逍遥自在。对于知道他过去“黑历史”的人他可是不会手软的。

况且司马迁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说:

而后又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

“乃乘扁舟浮於江湖,变名易姓,適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硃公。”

一个是“浮海”,一个是“浮于江湖”,对于范蠡的隐居路线本身就记载矛盾,所以对于司马迁关于范蠡的这部分记载还是存在疑问的。

春秋时期的左丘明在《国语》中对于范蠡的去向是这么说的:

“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终极。”

从记载时间上来说,我们更愿意相信《国语》上的说法。东汉赵晔撰写的《吴越春秋》就采用《国语》的说法:

“乃乘扁舟,出三江,入五湖,人莫知其所适。”

不只是因为《国语》的记载时间接近越国灭亡吴国的时间,还因为“莫知其所终极”这更符合范蠡急流勇退,一心退隐藏身的想法,更符合情理。

既然范蠡都不知去向,那与西施泛舟五湖的说法就更不可能了。

西施与范蠡的关系

对于越王勾践使用美人计对付吴国,虽然在《国语》和《史记》中都有记载,但是都没有提到美女的具体名字,《史记》中记载这一计划的执行人还是文种,而不是范蠡。《越绝书》中倒是提到了西施的名字,但是执行计划的人也是文种。

一直到了东汉,《吴越春秋》中才将美人计具体的执行人改成了范蠡。范蠡在苎萝山找到了西施、郑旦二人,对二人进行了间谍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西施与范蠡两人偷偷相爱,坠入了情网,但是为了复国大业,两人只能忍痛割爱,为国做出牺牲。

到了《吴地记》里那就更传奇了,说范蠡为了和西施有更多地时间在一块儿,就借口要进行进一步训练,从而放慢了去吴国的行程。从会稽到苏州,短短两三百里的路程,他们竟然走了三年,还生了一个儿子。到了今嘉兴南部100里处时,儿子刚好满周岁,能够开口说话,所以这个地方路边的亭子就被叫做“语儿亭”。

这种说法完全属于演义传奇,不足为信。旅游景点的包装,古今有之,为了提升旅游业绩,增加地方财政,将文学人物当成历史人物的不是大有人在吗。那个孙悟空家乡的笑话就是典型的例子。

所以东汉以前基本上没有西施与范蠡直接关系的记载,他们之间能发生关系也是因为人们对美好事物向往的结果和文学创作的需要。

慕容说

总之,范蠡的最终去向不明,与西施携手泛舟五湖的可能性很小。西施的最终结局很有可能被沉入水中而亡。勾践逼死文种,又以范蠡家人做威胁,不许范蠡离开越国,那他怎么可能放过美人计的主角西施呢。

所以不管是勾践要诛杀功臣,还是为了越国不会像吴国那样受美色蛊惑遭到颠覆,西施肯定是难逃一死。与范蠡携手泛舟五湖这只是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而不是真实的历史事件。

参考资料

更多文章

  • 为什么人们选范蠡当财神?

    历史解密编辑:晏凌羊标签:范蠡,张良,刘邦,刘伯温,吕雉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8分钟为什么人们选当范蠡当财神?文/晏凌羊01为什么人们选择了范蠡作为财神?我觉得这里头有好多道道可以讲。范蠡出身贫寒却博学多才。早年,他跟随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振兴越国。等勾践成就霸业之后,他选择激流勇退,只给老友文种留下了一封信,其中有著名的那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 ​野史:范蠡送西施入吴走了三年,后来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汉江忆史标签:范蠡,西施,吴国,夫差,勾践

    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倾国倾城的美女,古人根据她们的事迹,选出了其中人生经历最精彩、容貌也最出色的四位,称其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她们就是西施、杨玉环、貂蝉和王昭君。四大美人以西施为首,这不仅是因为她有“沉鱼”之貌,还是因为她留下了“一女灭一国”的传说,她凭借美貌得到了吴王夫差的恩宠,并将吴宫之中

  • 范蠡并非商人,为何下海经商后却能屡获成功呢?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范蠡,吴国,齐国,司马迁,小说家,越王勾践,金庸笔下角色

    在中国历史上“卧薪尝胆”的故事,很多人都不陌生,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为了一雪被吴国打败、被迫前往吴国为仆的耻辱,在被释放回国后,每天都要尝一尝苦胆,以不忘所遭受的痛苦。 最终,卧薪尝胆的勾践在几位重臣的辅佐下,国立日益强盛,打败了吴王,成为春秋最后一代霸主。在辅佐勾践成就霸业、为其出谋划策

  • 千古奇人范蠡,为人、做官、经商,堪为后世楷模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范蠡,勾践,吴国,夫差

    范蠡是战国之初杰出的谋略家,精通兵法,善于权谋和经商,是千古以来罕见的能臣。范蠡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为人有担当,识大体,重情义,济贫困,受到朋友和乡邻的爱戴;为臣能够高瞻远瞩,忍辱负重,在勾践为吴王夫差作奴仆时,始终相伴左右,矢志不渝,献计献策,保护越王归国。在越国苦身谋划20年,富国强兵之后兴师

  • 范蠡带着西施隐居去了哪儿?老聃、计然、范蠡有着怎样的关联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范蠡,西施,勾践,夫差,老子,老聃,计然,辛文子,小说家

    西施作为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之首,她的结局一直都是个谜,不论在民间还是史学家眼中,都有着不同的观点,其主流观点主要有以下两种。美的代名词西施西施雨范蠡远走高飞(便宜范蠡了)这种说法是西施极具诗意的一个结局,主要依据于《越绝书》的记载,“吴亡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相信大多数读者也更倾向于这一

  • 范蠡送西施入吴走了三年,在路上私通,竟然还有了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奇闻局社标签:范蠡,西施,勾践,夫差,吴国

    野史记载中的美女西施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她的容貌是不是她们之中最漂亮的呢?我认为不是。西施与王昭君、貂婵、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把西施列为四大美女之首,我认为这种排列与容貌无关,而是按年代排序,也就是说,把西施列为四大美女之首并不是说西施的容貌比另外三位美女出色,而是她出生的年代早于

  • 辅佐勾践称霸,携西施泛海归隐,经商富甲天下,看范蠡传奇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拾星船标签:西施,范蠡,吴国,齐国,夫差,周朝,先秦,越王勾践

    忠可兴国,智能保身,商以致富,名动天下。拾星船认为,这四句话很好的概括了范蠡的一生。范蠡,春秋时楚国人,虽出身微末,但立志高远,博采众长,学以致用。因为楚国当时风气看重贵族出身,不看重真才实学。范蠡郁郁不得志,最后与好友文种投奔越国,效力于勾践。当时吴国正兴兵伐越,越国国力不支,范蠡劝勾践委曲求全,

  • 急流勇退的范蠡

    历史解密编辑:琦哥讲运营标签:范蠡,夫差,吴国,吴王,小说家,越王勾践

    李白写道:“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诗中所指就是春秋末年的军事谋略家范蠡。他是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由于楚国政治腐败,他结交宛令文种,与文先后离开楚国来到越国。他拜计然为师,从计然学得七计。越王允常发现他的才干,任命他为大夫。周敬王二十四年(公元前 496年),允常病故,勾践继位。吴乘丧伐越,大

  • 冯仑:“商圣”范蠡的创业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跨界标杆研习社标签:范蠡,商圣,冯仑,勾践,吴国,夫差

    说到春秋时期的范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他扶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以及最后和西施泛舟西湖归隐。事实上,除了是杰出的政治家,范蠡也是一个优秀的商人,被称为“商圣”。本文摘编自万通集团创始人冯仑的《冯仑商业课》,讲了范蠡的两次从0到1创业成功的故事,从中能看出范蠡卓越的商业眼光和政治智慧。分享给大家。现在很

  • 越国的起源,以及范蠡西施结局新解:全都是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范蠡,西施,吴国,夫差,越国,楚国,小说家,越王勾践

    越国走向战国后的史料钩沉(1)"越王句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越中览古》这是李白在越州(今浙江绍兴)览古后留下的诗句,他那个时代,想必越国留下的遗迹也不多了。但越国在破吴以后也没歇着,而是成了春秋战国之交的一大东南霸主,虽然不免日后争霸失败,被楚国秦国日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