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既然有个行当,那么自然就有一个行业的祖师,俗称鼻祖。民以食为天,人们若要食,自然少不了下厨房烹饪。积年累月,厨房烹饪成了一门职业,有了专业的厨师来烹饪菜品。那么百工百业各有其祖,烹饪有没有鼻祖?
答案是有,被后世尊为厨师鼻祖的就是春秋时代齐桓公的宠臣易牙。
当然,易牙肯定不是第一个专业的厨师,只是他自己名声大,又是有载以来第一位开餐馆的人,所以成了厨师的鼻祖。既然成为鼻祖,那么他的厨艺肯定顶呱呱了!确实是这样,顶呱呱!
那么,他们是怎么获得齐桓公的信任的呢?
最先,他是因为厨艺精湛,被齐桓公偶遇,正好齐桓公饿了,那么身为厨子的易牙给齐桓公做了几道小菜,齐桓公大快朵颐,以前从来没有吃过这么美味的食物,和这一些一比,宫内的御厨那简直就是给做猪食的。
既然这样那么等什么呢,直接带回宫呗!常伴国君左右。易牙没想到,在这个君子远庖厨的时代,被国君赏识,而且是五霸之首,早就乐开了花,马不停蹄的跟着回了宫,甫一回宫,齐桓公立刻任命易牙为雍人,就是掌祭祀宰杀烹饪的官员。笔者看来,这样的任用也非常适合,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没有一点的逾越之分。
这个任命是齐桓公姜小白一个人的意思,还是说有当时其他一堆贤臣的建议。现在史料没有记载不得而知。反正是这位烹调小能手成了国家级的官员,虽然可有可无,但是国君赏识,常常出入左右,那么做事就方便多了,近水楼台先得月嘛。日后的好处肯定与日俱增。
江郎尚且有才尽的时候,厨神易牙显然不及江郎,自然有才尽的时候,当把那些当时能找到的食物吃了一遍之后,齐桓公慢慢的没有了新鲜感了,觉的易牙也就这样。于是,一次乘着易牙端来食物的时候闲聊。一本正经的说:“我吃遍了天底下的飞禽走兽,山珍海味!但是呢还没有吃过人肉,不知道人肉什么滋味,多少有些遗憾啊!”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易牙一听,自己更上一层楼的机会来了。
搁任何一个人,君王有命,自当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既然国君想吃人肉,从哪里找点人肉呢?堂堂五霸之首,总不能吃死囚的肉吧?思来想去,绞尽脑汁,一样没有好方法,先回家再想办法吧。
俗话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一回到家,就看到四岁的儿子,白白胖胖,可爱极了!心里一下有了主意。第二天一早,就给炖了,端给齐桓公,桓公吃完,真的美味可口,这汤世间在没有一道这么美的了。问易牙说着是什么做的?易牙流着泪说:“君王您说没吃过人肉,我就将我儿子炖了,给您送来!”哎,虎毒不食子。易牙自然不是老虎。他也没食。桓公一听感动的差点哭了激动的说:“没想到你这么忠心,为了我的一点小心愿,不惜杀掉自己的儿子!你简直是天下臣子的楷模啊!”说着齐桓公对易牙赏赐很多宝物,以安慰丧子之痛。此后,对他恩宠有加。
在伟大的人也有迟暮的时候,时过境迁,辅佐齐桓公的鲍叔牙、管仲、隰朋等一大批的贤臣老年迟暮,先后逝世,齐桓公也已经老态龙钟。在管仲逝世前,齐桓公询问后事,打算让易牙代替为相。管仲说:“这个人是个艰险的小人,连自己骨肉都能杀掉,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做出来的!希望立刻驱逐他。”管仲逝世以后,齐桓公也真听话,驱逐了易牙等三人。
易牙显然没有收徒弟,他走以后,整个齐宫的厨子做的饭菜一点都不好吃,齐桓公忍耐三年之后终于忍不了了,再次把易牙等人召进宫,更加宠信,高官显爵。易牙等人乘机胡作非为,招来天怒人怨。没多久,齐桓公重病,易牙等人看自己好日子即将到头了,为了日后荣华,直接发动兵变,软禁齐桓公,不让他与其他人见面,引发五公子之乱。易牙假借君命杀掉了很多人,然后拥立公子无亏。太子昭逃到宋国。
公子无亏即位时候,齐桓公死了已经六十七天,尸体上的蛆虫都爬到窗外了,才安葬。逃到宋国的公子昭在宋襄公和其他诸侯国的帮助之下回国,齐国人也痛恨易牙和竖刁,于是埋伏起来啥了竖刁和公子无亏,拥立太子昭即位。但是齐桓公的霸业也中止。
易牙发动政变失败以后逃跑,没有被齐国人抓住,一直跑到彭城,然后继续开起来饭店,最后竟然善终。后世尊为厨师的鼻祖祭祀享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