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论齐桓公灭遂所用时间

论齐桓公灭遂所用时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八卦爱豆秀 访问量:593 更新时间:2024/1/9 5:15:36

公元前681年,鲁庄公十三年,春秋记载“夏六月,齐人灭遂”。《左传》记载,“夏,齐人灭遂而戍之”。终于,遂国的灾难降临了!显然,这是齐桓公亲自率领兵马,借口遂国不参加北杏会盟发起的一场灭国之战!遂国,是齐桓公当政三年来,第二个被灭的国家。第一个是谭国,灭国之祸的原因是怠慢过齐桓公,曾经的公子小白!

遂国位置

遂国,按照谭其骧先生标注位置,大概位于今天的肥城市安临路镇附近,但是在东平县东北至今有上遂城,不知是否就是遂国故址。由于遂国被灭,族人有可能外迁。不论这两处的那一处,从山川形势上看,遂国所居之地都是交通要道,是出入肥城盆地的重要门户!

灭遂

这次灭遂,《春秋》没有记载“齐师灭遂”,而是蔑称为“齐人灭遂”!这反过来说明,一定是齐桓公亲自领兵征伐,而且兵力动用,必定超过了“师”的编制,是大军前来。即“兴大师曰灭”!应该说,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北杏,是谋定而后动,所以从临淄一出发,必定是大军随身,威风八面!

并不是“灭遂”就一定需要这么大的动静,而是诸侯会盟,尤其作为牵牛耳的盟主齐桓公,一定会以强大的武装力量作为会盟成功的军事基础!这是称霸的需要,也是动用盟主权力的需要,当然更是明白无误的武力恫吓!所以,在这次会盟中,遂国受到邀请而没有参会,那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一定会在北杏会议上作为一个重要议题被提出来,提出后的结果就是遂国必须以严惩!所谓严惩,就是灭国!即毁其宗庙,戮其国君。唯其如此,才能彰显霸权之威!

除此之外,齐桓公灭遂,也是对鲁国进行的一次战略威慑!只有灭遂,才能彻底把齐国的军事威慑能力摆在鲁国面前,这会让鲁国君臣食不甘味,寝不安席。也只有这样,才能让鲁国重新回到齐、鲁联盟的战略框架之中。

阅读《春秋》《左传》可知,北杏之会在春,不知具体月份,而灭遂之战结束在夏六月。这就存在一个问题,齐桓公是在会盟之后立即着手灭遂,还是先班师临淄,等到入夏再出兵灭遂?从军事上讲,夏季出兵,雨水泛滥,不利行军,兵家所忌。加之正值农忙,有害农时,如果不是万不得已,多半不会入夏兴兵。其二,齐桓公如果返回临淄,再来灭遂,则显然劳师费力,非但浪费时间,也会增加战争风险。第三,鉴于本次会议主题是国的问题,必定要等待宋国国君能够前来。考虑宋国内乱结束于上年冬天,公子御说即位后不可能立即出席北杏会盟。而且与会各国,在接到邀请后,需要驿使往来,沟通会盟事项,期间准备繁杂,如果加上鲁国从中博弈,时间必然不会在春初,更大的可能应是春末方可。

这样一来,通过北杏会盟,齐桓公兴伐遂之师应该就在会盟之后!值得注意的是,北杏会盟之地,在今天的山东东县,位于东平县西北,距离今天上遂城只有44公里,距安临路镇也不过53公里。因此,齐桓公灭遂,可从东阿县东去平阴县,走平阴古道,南下就来到肥城盆地,如此灭遂,最为近便!

灭遂之战示意图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齐桓公灭遂国时间应该是始于春末。但是战事并非一蹴而就,双方打到夏六月才真正结束,期间大约用了一到两个月。一场灭国之战,在春秋时期,用如此长时间的可能有多大?按照齐襄公率五国之师送卫惠公入卫,所用时间长达半年的情况来看,并非没有可能。而齐桓公灭遂,如果遭遇到遂国人的顽强抵抗,尤其考虑鲁国人会出兵参战,则灭遂之战,也许真就不容易!尤其齐国灭遂,从事后要派兵戍守来看,战争过程残酷,遇到抵抗的可能性很大!

可巧的是,作为鲁国参战的佐证,就在《史记》刺客列传中,原是“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犹复以为将”。按照这段记载,那么曹沫为将,被齐三败之地,应该就是遂国。因为,从后文“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说明,遂国是在齐国三败鲁国之后,不得已被鲁国放弃,遂国由此灭亡。

这样,就能解释为什么齐桓公灭遂会用这么长时间,因为是鲁国参战。由于鲁国参战保卫遂国,伐遂之役出现了胶着。正是因为遂国出现了顽强抵抗,所以对于齐桓公而言,必灭之而后快!这也就能解释此后的柯之盟上,曹沫为力主索回汶阳之田!因为,是曹沫为将,丢了遂国!

到此,曹沫在柯之盟上的离奇表现,才能让人恍然大悟!

但是,读者会问,如果真有这齐国三败鲁国之事,为何不见于鲁史《春秋》,而《左传》也只字不提。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鲁国人有一个特点,即“內不言战”。也就是说,在鲁国境内如果被战败,那是不会说的,因为太丢人!要讳言失败!

更多文章

  • 自以为尧舜的齐桓公,为何在霸业达到巅峰后却立刻坠落?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齐桓公,齐国,管仲,鲍叔牙,周天子,晋献公

    春秋时代的带头大哥之齐桓公篇(25)主笔:闲乐生齐桓公三十五年(也就是公元前651年)葵丘之盟,天子赐胙,正式册命齐桓公为诸侯长,齐桓公的霸业达到巅峰。但物极必反,随着这巨大荣耀同时而来的,还有齐桓公的膨胀、骄纵、老迈和空虚,于是他的人生与事业开始从巅峰滑落,阻挡不住的坠落。首先,齐桓公在葵丘之盟后

  • 齐桓公北伐山戎,束马悬车登太行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齐桓公,山戎,齐国,周天子,中原,燕国,束马悬车,先秦,周朝

    齐桓公打着“尊王”的旗号,荣登中原诸国盟主之时,遥远北方的山戎和狄人开始壮大起来,并且屡屡进犯中原,给中原各国造成了严重威胁。面对险峻的形势,管知道以一国之力不能抗衡蛮夷,中原诸国必须团结一致,因此在“尊王”的同时他又马上提出了“攘夷”,号召中原诸侯团结一心,把入侵的夷族赶出自己的家园。从此齐桓公的

  • 春秋的一个小国,因为得罪齐桓公,最终被齐国消灭!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齐桓公,春秋,齐国,宋国,管仲,诸侯国

    春秋时期,通常用来指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即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史称“春秋时期”。据说是由于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在春秋时期,众多小国相继告别了历史的大舞台,这才有了后面的战国七

  • 把自己儿子当成美味送给齐桓公的易牙,也是齐桓公饿死的凶手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齐桓公,易牙,齐国,管仲,孟子,刘禅

    齐桓公虽然是春秋时期的霸主,但是他的身上也有很多争议。不是典型的明君。在西晋时期有人将刘禅比作齐桓公,因为二者是比较相似的,都是任用贤人则国强;任用小人则势衰。齐桓公身边就有一个小人叫做易牙。易牙曾经把儿子当成美味送给齐桓公,最后也是导致齐桓公饿死的凶手。易牙烹子易牙是春秋时期有名的厨师,关于易牙的

  • 聪明的管仲在射中小白(齐桓公)后为什么没有上前检查伤势?

    历史解密编辑:鬼说历史标签:管仲,齐桓公,齐国,左传,史记

    熟悉春秋历史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齐桓公的仲父管仲本来是齐桓公的敌人。齐襄公死后,管仲为了将公子纠推上齐国君位,亲自率兵伏击公子纠的竞争对手公子小白(齐桓公)。根据《史记》的记载,管仲一箭射中了公子小白。管仲认为小白已经死了,护送公子纠回国。然而管仲这箭只是射中了小白的衣带钩,小白本人一点伤都没有(咬

  • 资粮改道、陈郑遭殃——辕涛涂和申侯所导致的齐桓公撤军风波

    历史解密编辑:阴雨天讲故事标签:齐桓公,申侯,楚文王,齐国,郑国

    ——————————————————接上篇周惠王二十一年(前656年)夏秋之交,齐国和楚国经过一系列军事对峙、外交谈判后,终于以‘召陵之盟’的形式,各自表述了己方的意愿,然后名义上达成了一致,将一场即将发生的危机暂时消弭于无形中。楚军停止了继续向召陵开进的军事行动,齐桓公也率齐军及诸侯联军从召陵撤军

  • 春秋战国两位齐桓公下场凄惨:一个被儿子饿死,一个讳疾忌医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司马读史标签:齐国,管仲,扁鹊,庄子,先秦,齐桓公,春秋战国,历史故事,周朝诸侯国君主列表

    庄子曾言:“窃国者诸,窃国者诸侯。”这样看似可笑的一句话,实则满含庄子对虚伪律法的嘲弄。而这句话,讲的就是田氏代齐的故事。因为田氏取代了姜氏和吕氏,于是,在历史上有了两位齐桓公的存在。而这两位齐桓公,下场都很凄惨,一个被活活饿死,一个最后病死在榻上。公子小白这两位齐桓公,一个是鼎鼎有名的公子小白——

  • 齐桓公一家究竟有多奇葩?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齐桓公,齐国,管仲,齐襄公,齐僖公,国君

    齐桓公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第一位霸主,在管仲的辅佐下率先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帜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让齐国成为霸主国,然而齐国的霸主地位却不过是昙花一现,随着齐桓公的去世而成为历史,这虽然和其他诸侯国尤其是晋楚的强势崛起有关系,但也有部分原因可以归于齐桓公的这个奇葩家族。当然,这其实说起来也无可厚非,春

  • 为什么齐桓公去世后,齐国就丢掉霸主宝座了?原因有3个!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齐桓公,齐国,吴国,周王室,管仲,楚庄王

    在古代历史上,关于“春秋五霸”,存在多种说法。比如《史记索隐》中,这五位霸主分别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但是,在《荀子·王霸》中,则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不过,不管是哪一种说法,齐桓公都是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公元前643年),姜姓,吕氏,名小白。姜姓齐

  • 霸主齐桓公下场凄惨,只因管仲未能留下接班人,为何会如此?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管仲,齐桓公,齐国,鲍叔牙,隰朋,诸葛亮

    春秋五霸究竟是哪五位霸主,史学界一直有争论,但齐桓公却是毫无争议的其中之一。他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而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齐桓公之所以能成为春秋第一霸,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任命管仲为相。管仲在齐国为相之后在齐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得齐国的国力蒸蒸日上,进而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对外扩张,成就了齐桓公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