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齐桓公北伐山戎,束马悬车登太行

齐桓公北伐山戎,束马悬车登太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每日看点啥 访问量:2811 更新时间:2024/1/9 5:15:39

齐桓公打着“尊王”的旗号,荣登中原诸国盟主之时,遥远北方的山戎和狄人开始壮大起来,并且屡屡进犯中原,给中原各国造成了严重威胁。

面对险峻的形势,管知道以一国之力不能抗衡蛮夷,中原诸国必须团结一致,因此在“尊王”的同时他又马上提出了“攘夷”,号召中原诸侯团结一心,把入侵的夷族赶出自己的家园。

从此齐桓公的内政、外交方略确定,美其名曰继承太公遗志,高擎“尊王攘夷 ”伟大旗帜,扫荡蛮夷,卫护华夏。

尊王攘夷(配图)

残酷的战争很快来临,公元前664年,山戎部族聚集万骑精兵开始攻打燕国,燕国抵挡不住,几近亡国,燕庄公向齐桓公紧急求助。

燕国是当初周公东征,为了防备殷商后裔所建立的箕子朝鲜,由召公奭的后人建立的国家,得失对中原诸侯震动巨大。

接到消息后,齐桓公第一时间以王子成父为大将,亲自率领诸侯联军发兵救燕。刚一接触,山戎大军感受到齐军的凌厉威势,不敢正面抗争,掳掠了大量财物后向北退去。

山戎形势图(配图)

为了彻底扫除山戎的威胁,齐军与燕军合兵一处,向太行、燕山深处追击。太行山高路陡,为了防止滑下深渊,齐桓公下令大军把马蹄包起来,把战车用钩子钩牢,在崎岖险峻的太行山中勇往无前,后世称此次出击为“束马悬车登太行”,可以说是一次百死一生的进军。

山戎自以为躲在深山里,敌人畏难自然会退去,哪里料到齐军取胜的决心如此之大,结果根据地被端。

山戎(配图)

扫荡完山戎的老家,齐军越过燕山,开始攻击山戎中最为强大的部落令支(今河北唐山北部)。

令支首领带领大军向北部荒漠暂避,王子成父率军紧紧尾随,令支始终摆脱不了齐军,很快双方形成拉锯的局面。

这对远道而来的齐军非常不利,不光是带的干粮不够,更要命的是由于不了解荒漠环境,喝不上了水。

放眼望去只见天地一片茫茫,热浪卷地而来,齐军上下舔着干裂的嘴唇,饱受煎熬。眼看再等下去,军队就有崩溃的风险,但是荒山野岭、漫漫黄沙,从哪儿才能得到水呢。

这时候,经验老道的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蚁封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现在是夏天,只要在北山坡上寻到蚁穴,便可找到水源。”

按照这个方法,齐军很快挖到了水源,士气顿时高昂,吃饱喝足后,王子成父踏上战车,亲自带领齐军发起了冲锋。

齐军决战

车声隆隆作响,战马萧萧嘶鸣,战车上的士兵们弯弓搭箭,箭矢如雨点般飞向敌人阵地,顷刻间人仰马翻,令支阵地瞬间就被突破。

王子成父冲锋在前,带着齐军一路追击,杀得令支鬼哭狼嚎,令支灭亡,令支首领带着为数不多的随从逃亡孤竹(今河北唐山附近)。

虽然取得大胜,但是齐军又找不到了回去的路,一望无际的荒漠难辨方向。管仲听说过老马识途,于是令人挑选数匹老马放行,军队紧随其后,终于走出险地。

老马识途

齐军并未就此罢休,他们渡过滦河,继续向孤竹挺进,以期彻底消灭北方的疾患。

孤竹国历史悠久,商朝建立之初,一部分贵族就来到这里,建立方国,为商王朝拱卫北方,当时非常强大,和商王朝的主力军队一起征服了异常强大的鬼方。殷商灭亡后,孤竹国君伯夷和叔齐不吃周粟,绝食而亡,因为靠近边塞,孤竹国和山戎杂居接触,已经渐渐被戎狄化,成为了山戎的附庸,经常跟着山戎抢掠中原诸侯。

齐军一鼓作气,兵临孤竹国,孤竹军队节节败退,孤竹国君没有办法,派人杀了令支首领,纳了投名状,想要向齐国求和。

齐桓公早已有覆灭孤竹的意向,也知道孤竹国投降是权宜之计,不允许孤竹投降,大骂孤竹是殷商余孽,和蛮族一起祸乱华夏,命令齐军三路攻包围孤竹都城,只留下北门让敌军逃跑。

当天夜里城中到处起火,齐军兵马攻入城中。孤竹国国君见势不妙,马上从北门突围,却不知道王子成父率领的一队精兵正埋伏在北门之外,王子成父迎头痛击,最终将孤竹国君斩杀于乱军之中。

齐国灭孤竹国

对山戎的战争一直从春天厮杀到了秋天,齐桓公剿灭了山戎的老巢,又灭了令支、孤竹两国,山戎势力被追亡逐北,对中原不在具有威胁。

临走,齐桓公将令支、孤竹的土地悉数交给了燕国管理。

人家千里迢迢抗戎援燕,子弟兵死伤无数,不仅什么也不要,还附送了大片土地,把燕庄公感动的一把鼻涕一把泪。

为了表达对齐桓公的感激和尊重,在齐军回国的时候,燕庄公违逆了当时诸侯相送不出境的礼法,亲自将齐桓公送入齐境五十里。自以为做得够好了,没想到齐桓公大手一挥,将燕庄公所到的齐国土地全都割让给了燕国,说这是为了不让燕庄公失礼,并殷殷叮嘱燕庄公一定要向先辈召公看齐,做个尊王、尊礼的好臣子。

齐桓公和燕庄公

回来后,齐桓公将掳掠的山戎战利品献给周天子,并分送给华夏各国诸侯,就连空喊口号没有出兵的鲁国都收到了丰盛的礼品。

这对中原诸国震动很大,一是诸侯们莫不畏惧齐国摧枯拉朽的军威,同时又认为齐国是真正的正人君子、仁义之师,对齐国充满了信任和好感,这种矛盾的感觉让他们自己都感到困惑和迷茫。

仁义之师

山戎族大败后,退出燕山地区,向更遥远的北方、东北方迁移。新的家乡虽然气候寒冷,不过那里正是辽阔丰美的大草原,非常适合游牧民族的发展。也算是因祸得福吧,草原让他们重新发展强盛,四百多年后的秦汉之际,他们发展演变成为了强大的匈奴民族,又成为中原王朝更大的隐患。

虽说山戎的威胁暂时解除,但北方又成了狄人的天下。

在周人的“东夷、西戎、北狄、南蛮”的划分中,经历夏商周三代,东夷几乎被华夏所同化;南蛮楚荆文明自成一统,常常“不服周”;而西戎则占据了周天子的老家关中平原,把西周变成了东周。

而北狄则据说是黄帝的后裔,西周建立之初,周公封姜太公的一个儿子在狄城(今山东高青县)统治狄人,但狄人逐水草而居,并不受周天子管控,文化习俗更是和华夏文明大相径庭,渐渐地被周人视为“非我族类”的夷族。

华夏和四夷

春秋时期,各国内患外战陷入混乱,狄人渐渐渗入中原北部,在陕西、山西、河北北部一代和华夏族犬牙互邻,无数的狄人部落散布在各诸侯和方国之间的漫漫荒野中,甚至从一个城郭前往另一个城郭就要经过狄人的领地,他们和周人时而和平相处,时而兵戈相向,像牛皮癣一样让中原诸国痛痒不已,成为北方诸侯列国的噩梦,特别是晋国、燕国、魏国、邢国等国。

晋国还好,本身实力强大,在和狄人的争斗中不落下风,但苦于晋国70年的大、小宗内斗,一直腾不出手解决狄人隐患,直到齐国对鲁国发动“鲁缇”经济战期间,晋武公成功逆袭,击败了位于翼城的大宗,以小宗身份吞并大宗,晋国得以重新统一。晋献公即位后,开始对狄人进行了猛烈的军事打击,经过十多年的战争,在齐国覆亡山戎的同时,晋国也基本肃清了其腹地的戎狄部族。

晋献公

戎狄在晋国的失败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许多狄人向东翻越太行山脉,来到广阔平坦的华北大平原,他们和这里的狄人汇合,重新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开始了对中原腹地的进攻,掀起了又一场腥风血雨,成为中原诸国的灾难,华夏文明危在旦夕。

更多文章

  • 春秋的一个小国,因为得罪齐桓公,最终被齐国消灭!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齐桓公,春秋,齐国,宋国,管仲,诸侯国

    春秋时期,通常用来指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即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史称“春秋时期”。据说是由于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在春秋时期,众多小国相继告别了历史的大舞台,这才有了后面的战国七

  • 把自己儿子当成美味送给齐桓公的易牙,也是齐桓公饿死的凶手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齐桓公,易牙,齐国,管仲,孟子,刘禅

    齐桓公虽然是春秋时期的霸主,但是他的身上也有很多争议。不是典型的明君。在西晋时期有人将刘禅比作齐桓公,因为二者是比较相似的,都是任用贤人则国强;任用小人则势衰。齐桓公身边就有一个小人叫做易牙。易牙曾经把儿子当成美味送给齐桓公,最后也是导致齐桓公饿死的凶手。易牙烹子易牙是春秋时期有名的厨师,关于易牙的

  • 聪明的管仲在射中小白(齐桓公)后为什么没有上前检查伤势?

    历史解密编辑:鬼说历史标签:管仲,齐桓公,齐国,左传,史记

    熟悉春秋历史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齐桓公的仲父管仲本来是齐桓公的敌人。齐襄公死后,管仲为了将公子纠推上齐国君位,亲自率兵伏击公子纠的竞争对手公子小白(齐桓公)。根据《史记》的记载,管仲一箭射中了公子小白。管仲认为小白已经死了,护送公子纠回国。然而管仲这箭只是射中了小白的衣带钩,小白本人一点伤都没有(咬

  • 资粮改道、陈郑遭殃——辕涛涂和申侯所导致的齐桓公撤军风波

    历史解密编辑:阴雨天讲故事标签:齐桓公,申侯,楚文王,齐国,郑国

    ——————————————————接上篇周惠王二十一年(前656年)夏秋之交,齐国和楚国经过一系列军事对峙、外交谈判后,终于以‘召陵之盟’的形式,各自表述了己方的意愿,然后名义上达成了一致,将一场即将发生的危机暂时消弭于无形中。楚军停止了继续向召陵开进的军事行动,齐桓公也率齐军及诸侯联军从召陵撤军

  • 春秋战国两位齐桓公下场凄惨:一个被儿子饿死,一个讳疾忌医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司马读史标签:齐国,管仲,扁鹊,庄子,先秦,齐桓公,春秋战国,历史故事,周朝诸侯国君主列表

    庄子曾言:“窃国者诸,窃国者诸侯。”这样看似可笑的一句话,实则满含庄子对虚伪律法的嘲弄。而这句话,讲的就是田氏代齐的故事。因为田氏取代了姜氏和吕氏,于是,在历史上有了两位齐桓公的存在。而这两位齐桓公,下场都很凄惨,一个被活活饿死,一个最后病死在榻上。公子小白这两位齐桓公,一个是鼎鼎有名的公子小白——

  • 齐桓公一家究竟有多奇葩?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齐桓公,齐国,管仲,齐襄公,齐僖公,国君

    齐桓公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第一位霸主,在管仲的辅佐下率先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帜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让齐国成为霸主国,然而齐国的霸主地位却不过是昙花一现,随着齐桓公的去世而成为历史,这虽然和其他诸侯国尤其是晋楚的强势崛起有关系,但也有部分原因可以归于齐桓公的这个奇葩家族。当然,这其实说起来也无可厚非,春

  • 为什么齐桓公去世后,齐国就丢掉霸主宝座了?原因有3个!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齐桓公,齐国,吴国,周王室,管仲,楚庄王

    在古代历史上,关于“春秋五霸”,存在多种说法。比如《史记索隐》中,这五位霸主分别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但是,在《荀子·王霸》中,则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不过,不管是哪一种说法,齐桓公都是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公元前643年),姜姓,吕氏,名小白。姜姓齐

  • 霸主齐桓公下场凄惨,只因管仲未能留下接班人,为何会如此?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管仲,齐桓公,齐国,鲍叔牙,隰朋,诸葛亮

    春秋五霸究竟是哪五位霸主,史学界一直有争论,但齐桓公却是毫无争议的其中之一。他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而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齐桓公之所以能成为春秋第一霸,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任命管仲为相。管仲在齐国为相之后在齐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得齐国的国力蒸蒸日上,进而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对外扩张,成就了齐桓公霸

  • 齐桓公临死前,为啥会发出哀叹?

    历史解密编辑:鱼的故事标签:管仲,齐国,卫国,宰相,公子,周朝,先秦,齐桓公

    齐桓公临死前,为啥会发出哀叹?春秋时期的齐国,在齐桓公的统治与管仲的管理下,变得非常强盛,号称霸主。而此时的齐桓公身边有三个宠臣,分别是公子开方、竖刁和易牙,这三个人陪着齐桓公吃喝玩乐,非常得齐桓公的宠幸。他们除了能想着法子哄齐桓公高兴之外,还都有“感动齐桓公”的事迹。公子开方是个公子,可是并不是齐

  • 烹饪鼻祖做得一手好菜活活饿死了齐桓公本人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齐桓公,管仲,齐国,鲍叔牙,易牙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既然有个行当,那么自然就有一个行业的祖师,俗称鼻祖。民以食为天,人们若要食,自然少不了下厨房烹饪。积年累月,厨房烹饪成了一门职业,有了专业的厨师来烹饪菜品。那么百工百业各有其祖,烹饪有没有鼻祖?答案是有,被后世尊为厨师鼻祖的就是春秋时代齐桓公的宠臣易牙。当然,易牙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