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孔子对管仲的评价说起,聊聊管仲的“不仁”之仁

从孔子对管仲的评价说起,聊聊管仲的“不仁”之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灰脸娱乐说 访问量:4247 更新时间:2024/1/22 4:14:18

管仲的“仁”。

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论语·宪问篇》

对于管仲“仁”的评价较早的是春秋晚期的孔子,正如上述孔子所说,他认为管仲的“仁”表现为辅佐齐桓公建立了霸业,也明确地表示,齐桓公不用武力就可以多次召集各诸侯国的盟会,这都是管仲的力量,是他仁德的表现。

而对于管仲辅佐齐桓公建立霸业的功绩,历来也有很多论述,不少人更是认为齐桓公开创了一个霸政的新时代,正如《齐文化通论》一书中所说:霸政是与夏、商、周三代时期的“王政”及秦汉以后的“专制”时代相对应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特殊的政治体制。

齐桓公作为春秋五霸之首,其实并不是单单说的他称霸的时间早,也说明了他创造的霸业最为显赫,影响力也极为深远,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管仲辅佐之功。

孔子雕像

此外,《论语·宪问篇》亦记载了孔子对于管仲的另外一个评价,即: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意思是孔子认为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了天下,老百姓到了今天还享受到他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恐怕我们也要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开了,如果像普通百姓那样恪守小节,或许死在小山沟里,也没人知道。

这个评价则是说,管仲辅佐齐桓公见了的霸业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原民众免受了蛮夷入侵带来的伤害,当然也保护了中原文明免受游牧民族的破坏,更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利益,这点也是做到了“仁”。

《论语》

孔子对于管仲“仁”的评价,也是被后世所认可的,那么孔子为何还会认为管仲“不仁”,而他的不仁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我们接着说。

管仲的“不仁”。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论语·八佾篇》

上述记载是孔子在说管仲的“不仁”,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管仲这个人器量很小,还不节俭,此外还不懂的君臣之礼,毕竟管仲的所用的器具和国君那是一个级别,这明显是违背儒家倡导的“礼”,自然也属于“不仁之行”的范畴。

而对于管仲的“不仁之行”,管仲自己也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说到这点,我们就要先说说管鲍之交这则千古美谈的故事了。

管鲍之交

鲍叔牙是齐国的大夫,管仲发迹之前,异常贫困,但是鲍叔牙并没有嫌弃管仲的贫穷,而是每次都尽心尽力的帮助管仲,而正是和鲍叔牙的交往,让我们进一步地认识到了管仲的“不仁”,而在《史记·管晏列传》中,就记载了管仲的“自我检讨:

1.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

意思是管仲曾经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分财利时管仲总是多要一些。

2.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意思是管仲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结果却使他更加困顿不堪,陷于窘境。

3.吾尝三仕三见逐於君

意思是管仲曾经多次作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

4.吾尝三战三走。

意思是管仲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

5.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

意思是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之殉难,我被囚禁遭受屈辱。

齐桓公与管仲

这五点是管仲的自我检讨,不得不说,这也是后世人认为管仲“不仁之行”的五个方面,总结起来就是贪心、不智、不忠、软弱、不羞耻,这些够了吗,当然够了,在古代仅凭其中的一个不能忠君,几乎在仕途上判了“死刑”,更何况管仲一下有五条。

不过管仲的这些“不仁之行”,在鲍叔牙那里根本都不是事,因为鲍叔牙“知其贤”,而这个“贤”并不是一般的“有才”,而是一种不拘小节,考虑国家大义的“大仁”,正如《史记·管晏列传》中太史公司马迁的评价一般: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意思是孔子小看了管仲,他是无可争议的贤臣。

对此,您怎么看?

参考文献:《史记》、《战国策》、《管子》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管仲孔子鲍叔牙齐国齐桓公

更多文章

  • 管仲:保护中华文明的华夏第一相

    历史解密编辑:时拾史事标签:管仲,齐国,周王室,鲍叔牙,齐桓公,鲁国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陈华他有许多雅号,其中最霸气的就是“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和“华夏第一相”。他本是周天子的同宗,从父亲那一辈就落魄的跟个三孙子似的,不得不走上经商的道路。要不是遇上中国最善解人意的合伙人,他早就提前出局了。他曾是干嘛嘛不行,吃嘛嘛都香。好不容易截胡公子小

  • 管仲的治国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观测者的资格标签:管仲,治国,耻辱

    何如用贫与富?曰:甚富不可使,甚贫不知耻。怎样使用贫穷的人和富贵的人?管仲说,人太富了,就不好利用,人太穷了,就不知道耻辱。

  • 管仲用一条毒计,兵不血刃灭掉四国,如今成为美国对外贸易杀手锏

    历史解密编辑:枕猫标签:管仲,齐国,鲍叔牙,丞相,楚庄王,齐桓公

    美国为了让智利总统阿连德在国际上的影响变弱,不再危及到美国的经济利益,偷学了齐国名相管仲当年兵不血刃灭掉四国的一条毒计。最终美国成功让智利全国上下陷入了虚假繁荣的情况,导致了智利政府破产,百姓失去了原有的工作,再也没有办法在经济贸易上制裁美国。智利美国对外贸易杀手锏二战结束后,美国通过各种手段打击对

  • 管仲有一条毒计,兵不血刃打垮一国,如今却成了美国的“杀手锏”

    历史解密编辑:珺瑶婉史标签:管仲,齐国,美国,宰相,齐桓公,梁国

    从二战后美国彻底崛起,成为主导世界秩序的超级大国至今。其以另一种完全不同于人类历史上其他西方列强的方式和手段来控制世界,不断利用手中的金融、货币武器来“薅羊毛”。到处推行经济霸权,并利用各种制裁手段对自己认为有威胁的国家出手打击。其实这种方式世界各国都明白,但由于美国之前的布局做得比较完备,且在执行

  • 读懂了管仲买鹿的故事,你就明白了美国贸易战的打法

    历史解密编辑:揉碎夏的诗标签:齐国,楚王,诸侯国,齐桓公,管仲买鹿,美国贸易战

    春秋时期,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中原,征服了许多诸侯国。但是,有一个国家一直不服从齐国的号令,那就是楚国。楚国地大人多,经济富庶,军事强悍,是齐国最大的对手。管仲为了打败楚国,没有采用直接用兵的方式,而是设计了一个巧妙的计策,利用经济手段削弱楚国的实力,最终使楚国屈服于齐国。这个计策,就是著名的“买鹿之

  • 管仲的神预言,齐桓公到死才领悟!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标签:管仲,齐国,竖刁,卫国,先秦,周朝,齐桓公,鲍叔牙,历史故事

    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名小白。是齐僖公最小的三儿子,其母为卫国人。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其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内乱后,姜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为齐桓公。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

  • 行远征暴、弃德不祥-齐桓公的远略和郑文公的选择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齐桓公,郑文公,齐国,楚文王,叔詹,郑国

    ——————————————————接上篇周惠王十一年(前666年),是郑文公继承郑伯之位的第七年,郑国南边的楚国,经过楚武王、楚文王、楚成王三代国君的大力开拓,已经兼并了江汉平原周边的大多数姬姓诸侯国,并且通过向周天子进贡而获得了天子所赐的祭祀胙肉,以及‘镇守南方、平定夷乱、无侵中原’的王命;楚国

  • 面对异族倾轧 霸主齐桓公如何化解这来自外部的威胁?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齐国,管仲,周室,楚国,周朝,先秦,齐桓公,周王室

    南方的威胁上一篇文章我们把关注点聚焦在了中原列国与周王室之间的关系;此时南部与北部地区的部落我们也不能忽视。异族壮大了起来,逐步染指中原,对列国产生了不小的威胁。早在齐桓公在鄄[juàn]地当上盟主的时候,南边的楚国就已经灭掉了息、邓两国,洞穿了通往中原的道路。在郑厉公复位时,楚文王又率领楚人对蔡、

  • 大名鼎鼎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主,为何结局却落得无人收尸?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齐桓公,齐国,管仲,鲍叔牙,春秋五霸,鲁国

    前言在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分崩离析,各路诸侯将相各怀鬼胎,国局一片混乱,百姓四处逃难避战,然此时的齐国在经历内乱后,齐桓公终于顺利登上了王位,接着大力招揽人才,并且不计前嫌任管仲为丞相,这等胸襟着实无人能及,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不管是普通官员还是皇帝,在刚上任期间,为了使得手下执行命令以及心服口服

  • 一代霸主齐桓公,为何都说他是饿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浅意时光标签:齐国,管仲,鲁国,君主,先秦,周朝,齐桓公,鲍叔牙

    读到中国古代史的春秋时期,不得不提的就是齐桓公,他可是当时风头正盛的一代霸主。自其年少时,齐桓公就立志要称霸天下。在齐襄公时期,齐襄公杀死鲁国君主一事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和愤怒,之后,公孙无知谋反杀死齐襄公,齐桓公遂之继任,准备大干一场,称霸天下,完成他多年来的夙愿。即位后的齐桓公迅速烧起了三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