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战后美国彻底崛起,成为主导世界秩序的超级大国至今。
其以另一种完全不同于人类历史上其他西方列强的方式和手段来控制世界,不断利用手中的金融、货币武器来“薅羊毛”。
到处推行经济霸权,并利用各种制裁手段对自己认为有威胁的国家出手打击。
其实这种方式世界各国都明白,但由于美国之前的布局做得比较完备,且在执行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炮弹外的糖衣越来越甜,让各国对其产生了严重依赖,不得不看似“心甘情愿”实则无可奈何地接受美国的剥削。
很多人认为,美国非常有战略思想,执行能力也很强,但实际上,美国的这种兵不血刃、利用经济战、贸易战去打垮其他对手国家的方式,中国早期历史中,就已经有人用过,那就是著名的政治家管仲。
管仲是当时齐国的宰相,他如何当上宰相的这件事,要从公子小白说起,我们在这里就不去赘述了。
齐桓公是一个明君,而当时的齐国周边并不安定,不断有小国想要联合起来,对付齐国,他们看不惯也不能接受齐国强大。
这其中,让齐桓公最为头疼的就是楚国。
楚国与齐国的实力基本相当,虽然在经济上可能稍微比楚国强一些,但是在军事能力,特别是战略战术方面,齐国比不过楚国。
楚国总是在齐国的边境上闹事,让齐桓公非常头疼。
于是,他把大臣召集起来,想要商讨一个解决办法。齐桓公自己主张出兵攻打楚国,以此强硬的手段让他们退让。
但是,管仲认为,齐国不是仅有楚国一个威胁因素,而且一个国家最忌讳的就是出兵,军事打击的方式应该是解决问题的最后的手段,也是一个下策。
况且,齐国与楚国之间一旦兵戎相见,两国最终都会是输家,在战争过程中,还有可能让其他国家占到便宜。
所以,管仲并不认为齐桓公的想法,他不主张出兵攻打楚国。但是,管仲却也给出了自己的一套办法。
楚国最主要的自然资源就是动植物,因此,管仲让齐桓公发布命令,高价收购楚国境内的鹿。
看到齐桓公发布这条命令之后,楚国上下都非常高兴。
对于上层的人来说,他们认为齐桓公贪图享乐,高价购买鹿应该是用于自己狩猎玩耍使用。所以,他们认为齐国未来堪忧。
对于底层的百姓和中间层的商人来说,这是一个极好的赚钱机会。所以,很多商人都开始聘用百姓去狩猎,并把抓到的鹿储存起来,准备卖给齐国。
然而,楚国抓鹿的人手不足,最终很多种地,特别是种粮食的人也参与到捕猎行动中来。
楚国国君也非常支持民众的这种做法,因为这样一来,人民赚得钱多了,自然给他们上缴的税费总额就会提高,国家未来可期。
于是,楚国国君颁布命令,允许人们在劳作之余也去捕猎。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很多人发现,捕鹿所获得的收益远超过种粮食。于是,他们开始不再耕种,全心全意去捕鹿。
这样一来,很多庄稼地都荒废了。但是,这并没有引起楚国国君的重视。
与此同时,齐国这边,齐桓公派出大批商人,开始悄悄地收购各国手中的粮食。
楚国国君认为,粮食产量减少,并没有什么,他们可以用赚到的钱去其他国家购买,所以,也就放任这种行为继续进行。
又过了一段时间,齐桓公按照管仲的要求,下令,停止收购鹿,封锁边境,并且陈兵准备攻打楚国。
这个时候,楚国国君发现,国家没有粮食储备,不足以支撑军队的作战计划,同时,其他国家的粮食也都被齐国收走了,于是只能选择投降。
最终,管仲用计策,不费一并一卒就控制了楚国。
类似的例子还有两个,都是同样的道路。齐国周边的鲁国和梁国两个国家团结起来,夹击齐国。
这让齐桓公非常担心,国家军队如果两头作战,这场仗赢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对于他咨询管仲,让其想个办法。
管仲采用了同样的方式。首先,他让齐桓公穿上非常雍容华贵的服饰,并且让大臣也都效仿。
这样一来,百姓就开始学习齐桓公的穿衣方式。与此同时,管仲开始向鲁国和梁国的商人大量、高价购买服饰。
两个国家的商人将这个消息带回国内之后,国内相关行业开始加足马力生产,很多其他行业,特别是种粮食的人开始参与其中,想要捞一笔。
最后,齐国说自己不买了,并且也不给鲁国和梁国粮食。
这两个国家的人发现,他们国内的粮食价格已经上涨到齐国的百倍以上,即便这样,也不一定能够买到粮食。
与此同时,齐国国内的粮价很便宜,于是,很多饥饿难耐的鲁国和梁国的民众纷纷开始涌入齐国。至此,两个国家的战斗力彻底被瓦解。
另一个例子就是著名的武器制造国——衡山国。
这个国家在当时由于很有矿产的自然禀赋,于是承接了各个国家各种武器的制造工作。
这样一个兵工厂式的国家对于当时的齐国来说非常重要,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重要。
因此,齐桓公认为衡山国最终必须被完全纳入齐国,以后只为齐国生产武器,这样一来,其他国家的兵器数量自然就不会大幅度增长。
同时,齐国的武器装备数量、质量也都会大幅度提升,购置武器的价格也会大幅降低。
因此,他听从了管仲的意见。先是突然大幅增加向衡山国购买武器装备的订单,让这个国家对外出售武器的价格飙升,让很多民众参与其中,同时齐国收购各国粮食。随后,放弃订单,并且直接出兵衡山国。
衡山国国内民众都去制作武器装备了,没有人种地了,当对方打过来的时候,他们想要重新种地,但是任何作物的生长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显然远水救不了近火,最终直接被齐国灭掉了。
从上述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管仲的战略才能。这里面的道理,如果以今天的角度去分析,那就是粮食、能源等战略物资以及一个国家的创收产业多元化对于该国生存与发展起到的关键性作用。
具体来讲,任何国家,想要生存和发展,首先要保证粮食、能源安全。
这些不仅会在平时影响到国内的政治稳定、成为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而且还会对战时作战效果和战斗力产生直接的关键性、决定性影响。
另外,一个国家如果依赖于出口来创造国内就业机会,或者说创造经济财富,那么出口产品的结构就不能太过单一。
像衡山国这样,全都依靠武器装备出口创收的国家,非常容易让其他国家抓住命脉进行致命打击。
话说回来,如我们一开头所说,美国现在所采取的对外政策和对内发展政策,以及国家利益都是建立在管仲当年的思想之上的。与他有异曲同工之妙。
只不过美国人太过心急,他的手段已经让其他国家看得十分明白了。
我们都知道,美国是一个非常好战的国家,其建国至今,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时候是没有发动战争的。
本来,美国人一贯认为,对外使用武力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有效手段,但进入现代以来,这一手段变得有些尴尬。
一方面,美国想要打击的国家中,有一部分对其未来战略有着重要作用,为了方便日后“使用”这些国家为自己做事,所以下手不能太狠。
另一方面,对于美国十分痛恨的敌对国家来说,如果对方拥有核武器,或者背后拥有核国家的支持,那么美国也不敢轻易动武。
还有一点,对美国动武的牵制比较大,那就是时代背景。
我们都知道,二战后,美国让英国交出了自己的全部海外军事基地,开始到处驻防。
但与此同时,其他国家也已经受够了英国之前的殖民统治行为,所以,美国不能再步英国后尘。
于是,美国就采取了经济霸权的方式,通过主导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和金融体系来达到控制其他国家经济命脉、提升本国经济实力、确保美元核心地位的目的。
这样一来,其他国家一开始就不会有太大的抗议。而一旦体系建立,世界各国都必须要依赖美国。
举一个很实际的例子——日本。
日本是二战的战败国,是一个不完整的国家,美国战后怕日本军国主义复苏,又怕苏联抢占自己的地盘,所以率先驻军日本,把这里打造成了其在亚洲地区最大的军事基地。
本来,美国是想要彻底打服日本,然后盯死日本,不让它有任何喘息的机会。
然而,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发现,自己不可能长期从本土运送补给物资到前线,所以就把部分生产线搬到了日本,让其负责部分武器装备的制造工作。
没想到,这样一来,直接让日本的工业体系得到了快速的恢复,基于此,日本在二战后很短的时间内,经济就开始快速复苏,并且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成为了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看到日本快速崛起,美国心里非常不爽,于是就开始利用管仲的办法限制日本。
首先,大量美元进入日本进行投资,推升日本房地产业,让日元大幅度升值;然后,开始通过贸易杠杆、让大量美元撤资;最后,签订《广场协议》,让日元大幅贬值,戳破日本经济泡沫,让其至今都无法恢复元气。
美国所采用的方式就如同当年的管仲一样,通过增大美元货币的流入量,大量投资目标国,让其被虚假的繁荣麻痹,而后通过加息的方式,让美元回流国内,让目标国资金链断裂,经济泡沫破裂,从而被美国收割。
为了确保在实施这个策略的过程中,自身货币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美国政府不仅让美元成为世界金融体系中心,而且还将其与最为重要的战略物资——石油进行挂钩,从而确保美元在收割世界的过程中自身不会出现问题。
如今,美国又开始用同样的方式企图对付中国。
美国很清楚,中美之间如果爆发全面军事冲突,那将会造成美国无法承受的痛苦,所以也只能对中国采用贸易战的方式,希望借此,让中国崛起受阻。
目前,美国正在尝试一个又一个组合方式,正在试探哪一个组合能够打疼中国。
但是,到今天为止,美国也没有尝到甜头。原因很简单,中国拥有庞大的国内市场,所以中国不是一个完全依赖于出口的国家。
而且,中国出口的商品种类十分丰富,美国想要全面遏制中国是不可能的。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制造所有工业产品的国家,所以,中国手握制造业和市场两张王牌,美国再想模仿管仲,用他的那套办法对付如今的中国,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