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名鼎鼎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主,为何结局却落得无人收尸?

大名鼎鼎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主,为何结局却落得无人收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体验娱乐说 访问量:3741 更新时间:2024/2/11 19:39:13

前言

在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分崩离析,各路诸侯将相各怀鬼胎,国局一片混乱,百姓四处逃难避战,然此时的齐国在经历内乱后,齐桓公终于顺利登上了王位,接着大力招揽人才,并且不计前嫌任管仲为丞相,这等胸襟着实无人能及,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不管是普通官员还是皇帝,在刚上任期间,为了使得手下执行命令以及心服口服,必然是需要作出一些成就的。

所以齐桓公在管仲的提倡下进行了制度的改革,施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渐渐的齐国开始了转变,甚至一度达到鼎盛之际。为了平定宋国动乱,齐国联合九国诸侯一起讨伐宋国,接着伐楚击外侵,才创造了春秋霸主这一称号。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齐桓公晚年之时因听信小人,用人错失过当,导致结局异常凄惨。

艰险继位,顾全大局

话说齐襄公在位时,朝政就处于混乱时期。所以这才引起很多人的觊觎和反叛,公孙无知就是杀害齐襄公的罪魁祸首,之后自立国君,之后又有人不满公孙无知意欲杀之重新立君。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动荡之不稳,且是以武力拼的年代。然就在这时蒙管仲在保护的公子纠和鲍叔牙保护的小白纷纷得知消息,就想法设法阻挡对方先行。

聪明的小白将计就计,故意大摇大摆的回齐国,而这势必会遭管仲拦截杀害,就此以假死之像瞒过了公子纠人马,在管仲回程报捷时,小白日夜星辰的赶路回到齐国,被高溪立为国君,名齐桓公。这一路的继位路程,简直可以称得上胆战心惊,步步惊心,但小白整个过程可以顺利实施,离不开得力之人鲍叔牙的精心布局和谋划。

小白继位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攻打鲁国,以此瓦解公子纠的余党,防止卷土重来,不论是战斗力还是国家经济实力,鲁国都不是对手,所以很快鲁军就吃了败阵急忙撤退,鲍叔牙为了不让齐桓公落得一个手足相残的罪名,就以杀公子纠为由交换才方可使得鲁国太平。

齐桓公本意欲杀管仲来解当日之仇,却被鲍叔牙劝解,成就千秋霸业非管仲不可,但只是单纯的治理国家鲍叔牙和高溪足矣,从这看出其实鲍叔牙也是一个不拘小节,谦虚受教,顾全大局的高人。就这样,齐桓公听取建议后,在与管仲论帝王之驾驭之术时,才方恨相见甚晚,从此任管仲为相,君臣同心,齐力整顿,对内进行制度改革,对外尊王攘夷,也就此用了一批尽忠职守专业人才,方才开创了繁盛之景象。

南征北战,纵横万里

话说这个齐桓公也是个睚眦必报之人,就单从路过逃亡一事在他路过谭国之际,国人对他不好,他就埋怨在心,直接攻灭取之,接着北杏会盟,出尽了风头,势如劈竹一路攻破其他小国,此时因鲁国惧怕齐,便以割地会盟暂时平息了暂时平息了战乱,但好景不长,鲁国其神在曹营心在汉,以退为进的攻击方式来保护国家。

为此劫持了齐桓公要求归还国土,虽然口头已然同意,齐桓公却只是应付了事,转眼就意欲斩杀鲁国朝臣,被管仲劝解到,不要因一时之快,失信于天下人,要说管仲这个人看问题果然是一语中的,视野远阔,这样一来有更多诸侯齐力加入这个会盟,比如鄄地会盟、幽地会盟、救援燕国、柽之会与重建邢卫等,就此齐国的威望越来越高,而这离不开管仲的谋划和指点。

据《吕氏春秋》记载:“齐桓公良车三百乘,教卒万人,以为兵首……更立卫于楚丘。”

论心胸宽阔,其实齐桓公完全不具备国君的能力,比如齐桓公与蔡姬的一次水上游玩,因齐桓公胆小害怕落水,阻止蔡姬摇晃,为此大发雷霆送回蔡国,然蔡国直接将蔡姬转嫁,这让齐桓公面子上有点下不来,就立马兴兵讨伐。从这件事乃至以上所有事,就可以看出齐桓公这个人胆小怕事,自私自利,毫无怜悯之心,心胸狭隘,小肚鸡肠,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成就,完全是倚仗管仲这个丞相。

春秋霸业,惨剧收场

在与楚国订立盟约后,周王室内部发生了很大的变动,因有齐国的鼎力支持,就派大臣献上重礼封赏,以此说明了齐桓公霸业已达至巅峰时刻,这也是管仲在位时期的事情了。再后来管仲病危,齐桓公不顾反对重用小人,导致朝局动荡混乱,直至他死亡,都无人料理,以至于尸体在床上存放了六十七天,尸虫都爬出窗户,齐桓公如若知道自己最后落得如此凄惨下场,估计也懊悔不已吧!

齐桓公尽管结局不尽如意,但是在前半生管仲的协助下,还是做出了很大的成就,首先在政治方面,进行了大力的整顿和划分区域和机构,分别划分为六个工商乡和十五个士乡,其十五个士乡主要是齐国的兵力来源地,再将国政分为三个部门,制定了三官制度,这样分门别类,不仅有利于管理,还可提高整体效率质量,就这样形成了统一。

在军事方面,重点强调寓兵于农,五家为一规,每轨设一轨长,齐桓公为首、国子、高于为元帅,就这样与军队紧密联系,不仅可以提高战斗力,还可以增进战斗气势,刑罚分明;在经济方面,提倡土地税收政策,以土地的质量来征收赋税,这样不仅减轻百姓的负担,还可以提高生产积极性,大力支持发展渔业,盐业,以及与境外的贸易往来,尤其餐饮文化更为注重,所以齐国才快速发展,直至后来繁荣昌盛。

据《短歌行》记载:“齐桓之功,为霸之首……其德传称。

结语

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十全十美之人,王侯将相也不例外,齐桓公在位期间,在管仲的协助下,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不管是政治还是军事和经济,都有显著的发展,在当时被誉为春秋五霸之首,这是有目共睹的,后来朝局混乱也是遇人不淑,识人不慧造成的,所以希望功被世人所学习,过供世人所警惕。

参考文献:

《吕氏春秋》《短歌行》

更多文章

  • 一代霸主齐桓公,为何都说他是饿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浅意时光标签:齐国,管仲,鲁国,君主,先秦,周朝,齐桓公,鲍叔牙

    读到中国古代史的春秋时期,不得不提的就是齐桓公,他可是当时风头正盛的一代霸主。自其年少时,齐桓公就立志要称霸天下。在齐襄公时期,齐襄公杀死鲁国君主一事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和愤怒,之后,公孙无知谋反杀死齐襄公,齐桓公遂之继任,准备大干一场,称霸天下,完成他多年来的夙愿。即位后的齐桓公迅速烧起了三把“火”

  • 一代雄主齐桓公为什么要把一个小国给屠灭殆尽?

    历史解密编辑:蜗壳讲体育标签:齐桓公,齐国,管仲,姬发,国君,遂国

    作为历史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一切都逃不过利益两个字。这其实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差不多,很多都是建立在现实利益的基础上的。而国家之间的力量也分强弱大小,大国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掌握了较多的话语权,至于那些实力比较一般甚至弱小的国家,那只能是依托大国或者是左右逢源夹缝求生,根本没有任何说话的余地。时至今日也

  • 最窝囊的皇帝,效仿齐桓公拜大臣为仲父,结果被仲父逼死!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齐桓公,皇帝,司马睿,齐国,王导,管仲

    齐桓公是姜姓齐国的第十六任国君,姜姓齐国的开国国君便是辅佐武王伐纣的姜太公,齐桓公,姜姓,吕氏,名叫小白,是姜太公的第十二代孙。齐国在齐襄公时期,内部政治混乱,齐桓公的哥哥公子纠在管仲等人的护送下逃到鲁国,齐桓公则在鲍叔牙等人的护送下逃到莒国。公元前686年,公孙无知杀掉齐襄公自立为君,然而第二年就

  • 【齐桓公霸主一世,死后六十七天,尸体无人收殓】

    历史解密编辑:浅意时光标签:齐桓公,齐国,管仲,郑国,楚国

    公元前六五六年,齐桓公率领着齐宋鲁陈卫郑曹许八国兵马去攻打蔡国。蔡侯连夜跑到楚国,并对楚王说:他们还要打到您这里来呢!八国的军队想要悄无声息地攻打楚国。哪知在边境上,遇到一位神秘的人物,此人是楚国大夫名叫屈完。他说:“我在这里等候多时了。”又说,“齐国在北海,楚国在南海,你们的军队怎么跑到我们这里来

  • 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

    历史解密编辑:爱吐槽的特长生标签:齐桓公,春秋五霸,管仲,齐国,鲍叔牙,周王朝

    你知道春秋五霸第一个称霸的是谁吗?今天就让我带大家来了解下这个霸主——齐桓公。如果你历史没有学好的话,齐桓公这个名字你或许是陌生的,但是他的先祖你肯定是再熟悉不过的。他的先祖就是我们熟知的姜子牙,关于姜子牙我想大家都听过他的故事。不管是影视剧还是一些历史书籍对这个人都是有很多介绍的,知名度是非常高的

  • 齐桓公对麦丘老者的第三次“祝福”甚是不满,听了老者解释后顿悟

    历史解密编辑:乐观探历史标签:齐国,管仲,周朝,先秦,齐桓公,鲍叔牙,齐襄公,麦丘老者

    春秋时期,齐僖公长子齐襄公承继大业后,沉湎酒色,荒淫无道。行事全凭个人喜好,随意杀戮,朝野为之惊恐不安。齐僖公的另外两个儿子公子小白和他的哥哥公子纠见状,立即离开齐国故土,分别前往莒国、鲁国避难。公元前685年,公子小白在齐襄公及自立为君的、齐襄公的侄子公孙无知相继被杀后,做了齐国国君,是为齐桓公。

  • “自荐型”人才的鼻祖,曾怒斥齐桓公,“三步走”当上大夫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齐桓公,管仲,齐国,桓公,国君

    我们所熟悉成语毛遂自荐,但是千万不要把毛遂当成历史上第一个自我推荐的人,毛遂可不是自荐的鼻祖,在“毛遂自荐”的数百年前,其实就有一个宁戚自荐的故事,而且宁戚自荐的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谋略性质。“毛遂自荐”能够流传至今,必然有它的因素,但如果不违背历史的前提下,毛遂确实不是自荐第一人,其实每个时期的“自荐

  • 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虽吃过人肉羹,最后竟被活活饿死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管仲,君王,先秦,周朝,齐桓公,春秋战国,春秋五霸,春秋(书),中国古文献

    正所谓“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看看古往今来的圣君为什么很多最后都死的窝囊。其中固然有社会因素,可更多的还是自身问题。很多明君在雄起之时能够严于律己,可在盛世之时又会“骄奢淫逸”,亲小人远贤臣,给自己带来了人生的悲剧。今天我们来说说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原霸主——齐桓公。齐桓公以管仲和鲍子牙为相,励经图治,

  • 两大错误,导致开创一代霸业的齐桓公被活活饿死,值得你我借鉴!

    历史解密编辑:乱世意梦标签:齐桓公,管仲,齐国,佞臣,国君,大臣,先秦,周朝

    齐桓公病重期间,被他信任的易牙、开方、竖刁围困在宫中,连口水也喝不了,最终被活活饿死。五个儿子各率党羽竞争国君之位,谁也顾不上他,尸体放了整整76天,蛆虫都爬出来了。齐桓公遭遇如此悲剧,表面上看是信任佞臣,实则是没有处理好继承人的问题。齐桓公后期信任佞臣齐桓公是个标准的公子哥,爱吃、爱玩、爱女人,对

  • 齐桓公任用贤臣并以“尊王攘夷”占据大义故能成为春秋首霸

    历史解密编辑:讲不完故事标签:齐国,管仲,周朝,先秦,齐桓公,王攘夷,周天子,诸侯国,春秋(书),中国古文献

    史家说春秋,必说春秋之五霸,说五霸,则必说五霸之首齐桓公。正是齐桓公开启了春秋诸侯霸业之始,使得东周时代出现了以凌驾于其他诸侯国之上的霸业政治形态,也为后期战国时代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而齐桓公的一生可谓是传奇精彩的一生,他早年境遇坎坷,为避祸逃奔在莒国,回国途中又几乎被管仲射杀。春秋诸侯众多,他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