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中国古代史的春秋时期,不得不提的就是齐桓公,他可是当时风头正盛的一代霸主。
自其年少时,齐桓公就立志要称霸天下。在齐襄公时期,齐襄公杀死鲁国君主一事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和愤怒,之后,公孙无知谋反杀死齐襄公,齐桓公遂之继任,准备大干一场,称霸天下,完成他多年来的夙愿。
即位后的齐桓公迅速烧起了三把“火”,一任鲍叔牙为大夫,二向鲁国发起进攻,打败了鲁国,三除掉那些与他为敌的人。这其中就包括曾差一点儿杀死他的管仲。
但这管仲可是个颇有远见卓识和治国之道的人才,这样一个人无论到了哪个国家都必定有一番作为。而齐国大夫鲍叔牙作为管仲的故交自然对此更为了解,于是他便劝说齐桓公留下管仲。胸有大抱负的齐桓公听从了鲍叔牙的建议,不但没有杀掉管仲,更是对他礼遇有加,还封管仲为大夫,称其为“仲父”,让他和鲍叔牙一起辅佐自己管理朝政,开启了自己的霸业版图第一章。
在管仲和鲍叔牙的帮助下,齐国大力发展农业生产,鼓励百姓努力劳作,以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富国强兵。此外,齐桓公制定了一些整顿风俗的法度法规,整顿不良社会风气,还要求民众学习礼仪。
在他的带领下,齐国逐渐回到正轨,百姓的生活一天一天富足起来,经济、政治一片欣欣向荣之势,这些都使得齐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
齐桓公他自己也以身作则,十分重礼节、尊重人才。他对朝中的贤能之才向来以礼相待,毕恭毕敬,也因此众多贤臣对他心悦诚服。
在齐公统治齐国最困难的时期,管仲为齐桓公提供不少治国良计,为齐国日后的繁荣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可惜人无完人,齐桓公的英明贤德也伴随着齐国日渐强盛的威名而日渐消亡。晚年的齐桓公渐渐开始变得骄傲自大。或许是多年在诸国之中的强势,让他有所懈怠,开始追求饮酒作乐,甚至将管仲生前的劝谏忘之脑后,任用了奸佞小人易牙、开方等人为臣。
结果,桓公四十三年(前643年),齐桓公身体衰弱,重病不起,其子嗣便开始趁机肆意勾结,为夺取大权明争暗斗,朝中奸臣也开始兴风作浪。
一时间,朝野陷入一片混乱,大战一触即发。此时的齐桓公早已经自顾不暇,只一口气强撑着。人们常说一句话“腿伤好了的人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丢掉拐杖”在齐桓公这里得到了展现,曾经他宠信的奸臣们将他软禁了起来,相传最后活活将他饿死在病榻上,无人收尸的凄凉下场。直到齐国公子无诡登基,齐桓公的尸体才得以入土为安。
曾经的一代霸主,开创了齐国盛世的君主,因为晚年的追求享乐和骄傲自大,最终竟然落得了个饿死的悲惨结局,真可谓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一代王朝就此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