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渔夫救下落难的伍子胥,收到赠送的宝剑,却当即拔剑自刎,为何?

渔夫救下落难的伍子胥,收到赠送的宝剑,却当即拔剑自刎,为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非遗守艺人 访问量:1414 更新时间:2023/12/20 8:40:29

荆楚大地,人杰地灵,伍子胥的故事和屈原的故事一样,成为江汉平原上千古流传的经典。

今天,我给大家讲几个关于伍子胥的小故事。

1,“倒插槐树”与“后悔池”

伍子胥于公元前559年,出生于湖北省监利市黄歇口镇的伍场村。

伍子胥的父亲叫伍奢,在楚国任太子太傅,也就是楚平王大儿子的老师。

但楚平王听信奸佞谗言,将伍奢满门抄斩,伍子胥得到清息,悲愤不已。

其时伍子胥已成婚并育有一子,他赶回家中,要妻子马上收拾一下,和自己逃亡。

伍子胥的妻子是个贤惠之人,立刻抱出儿子,用丝带将儿子绑在伍子胥的背上,然后说:“你们先走,等我收拾好之后再去与你会合。”

“不,不用收拾了,咱们一家人一起逃。”伍子胥急切催促妻子。

妻子用力将伍子胥推出门,要他快逃,别担心,她会想方法逃走的。

见妻子决意暂留,伍子胥只得背着儿子先行一步。

走了很久,伍子胥仍没见妻子赶来会合,他实在放心不下,转头向家中奔去。

然而,令伍子胥悲痛的是,妻子为了不连累他,已经跳入门前的池塘溺亡。

伍子胥悲愤交加,更后悔不该丢下妻子逃走。

他一边落泪,一边将妻子的尸体打捞上来,那悔恨的泪水落入池中,悲伤仿佛也将池水禁锢。

后来,当地人为了纪念伍子胥对妻子的愧疚,就将这座池塘叫做“后悔池”。

伍子胥埋葬好妻子后,想到楚平王昏庸无道,弄得自己家破人亡,不由义愤填膺。看到旁边有一棵槐树,一步上前折断槐枝,将其倒插于地。

伍子胥临走时立下重誓:“如果此枝能生根发青,我必定报仇雪恨。”

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和孙武带兵攻占楚国都城,掘开楚平王墓穴,将楚平王尸首掏出,亲自鞭尸三百下,终报大仇。

伍子胥回到家乡时,看到当年自己倒插的柳枝,长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如今,伍子胥“倒插槐枝”和“后悔池”的传说,依然在湖北监利一带流传,它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伍子胥故事”的一部分。

2,伍子胥与“金砂鳝鱼”

伍子胥是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除了能治国安邦平天下外,也在机缘巧合下,与美食结缘,并留下千古美食,流传至今。

其中,“金砂鳝鱼”就是与他密切相关的一道美食。

相传伍子胥带兵攻入楚都后,将沉入湖底的楚平王墓穴的湖水抽干,从棺椁中掏出楚平王尸首,亲自动手鞭尸。

谁知第二天,抽干了水的湖底冒出很多大黄鳝。听到士兵的禀报,伍子胥认为是楚平王的阴魂在捣鬼,于是他命令将所有的黄鳝捉来杀了吃了。

那些士兵将一条条肥硕的黄鳝抓来,杀了洗净切成长条拌上佐料,放入有粟米的甑内蒸,蒸熟后鱼片上沾满了粟米粒。

士兵们一吃,味道好极了,不但有鳝鱼的味道,还有粟米的香气,立刻风靡当地。

由于鱼片上沾满的粟米粒,颜色金黄似砂,所以这道菜被叫为“金砂鳝鱼”。

传承至今,“金砂鳝鱼”已成湖北名菜,享誉长江湘鄂一带。

经过千年传承,如今的“金砂鳝鱼”与过去的做法略有不同。

现代的“金砂鳝鱼”将粟米改为籼米粉,其做法是先将鳝鱼宰杀,去骨洗净切成6厘米长、2厘米宽的鱼片,用精盐、姜未稍加腌渍,再拌入籼米粉、猪油、酱油、醋等佐料和匀,将鳝片整齐码入碗中。

然后将码好的鳝鱼片放入蒸锅,用旺火沸水蒸约半小时后取出,扣在凹盘中,淋上酱油、醋,撒上胡椒粉,再在锅里将适量的花生油熬到七成熟,淋在蒸好的鱼片上。

至此,一盘热气腾腾,香味扑鼻的“金砂鳝鱼”便会让你馋涎欲滴。

相信千年前的伍子胥看到如此佳肴,也会忍不住来上一筷子,一饱口福。

如果你能路过荆楚一带,千万歇息片刻,找一家当地美食店,点一盆“金砂鳝鱼”。

当你回味无穷的时候,也会勾起对伍子胥故乡传统文化的探根寻幽之念。

3,宝剑赠刎

伍子胥胸有丘壑,谋略过人。楚平王为斩草除根,加派了很多兵丁追捕伍子胥。

逃亡之路相当凶险,伍子胥随时都有性命之忧,他扮成乞丐,想方设法南逃,甚至为此一夜急白了头。

这一日,他逃到长江边,不由得凄然落泪,前有茫茫江水,后有追兵将至,伍子胥感叹,看来天欲绝我矣。

正当伍子胥听天由命的时候,从芦苇丛中荡出一只小船,一个白胡子老头驾船而来。

伍子胥叫住老人,说自己蒙冤,正遭官兵追杀,希望老人能救他一命。

老人看了看伍子胥,二话没说,载着他躲进了芦苇丛中。

官兵赶到,诺大的河面上风平浪静,没有一只船航行,那些兵士悻悻转头而去。

看到追兵走远,老人将船荡出芦苇丛,摇着橹,送伍子胥过了河。

临分别时,为感谢老人的救命之恩,伍子胥取下背上的宝剑说:“这柄宝剑是楚平王当年赐予我父亲的,值不少黄金,务必收下。”

老人一脸戚容,接过剑来说:“我救你是欣赏你的才能,不是为了你的报酬。楚王悬赏那么多的赏赐要你的头,如果我是一个图利的人,开始时我就会把你交给追兵了。”

老人叹了一气,接着说:“看来你还是不相信我,我只有以死明志。”

说完,老人抽出宝剑,横向自己的脖子,刎颈而亡。

伍子胥大惊,来不及阻拦,老人已死在自己面前。

他懊悔不已,本是一片诚心,感谢老人救命之恩,谁知却铸成大错。

事已至此,伍子胥只能将老人草草埋葬之后,继续往南逃亡。

自古荆楚出义士,老人仁义壮举的故事流传至今。

在湖北监利一带,伍子胥的故事数不胜数,人们代代口口相传,形成独特的伍子胥文化。

如今,在监利市地标建筑“宏泰”广场上,矗立着8.2米高的伍子胥塑像。

执剑沉思的伍子胥也应该感受到新时代的热火朝天,历史的烟云已隐入沧海桑田;“后悔池”的水,已融入时代的潮流中;“倒插槐枝”长成的树,已被郁郁葱葱的城乡绿化取代;“宝剑赠刎”的传说,已成戏文供人观赏;唯有“金砂鳝鱼”的美味越来越香。

伍子胥的故乡监利市黄歇口镇新建的黄歇口大桥,南来北往的车辆川流不息,一派生机。

而伍子胥的故事也将在这生机盎然中,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作者:夜的眼

编辑:剩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伍子胥

公众号:监利一家人

搜狐网:伍子胥的传说

腾讯网:关于监利非遗

标签: 伍子胥孙武黄歇鞭尸楚平王

更多文章

  • 北宋年间,温州一伙村民闲来无事给伍子胥配了个“老婆”——杜甫

    历史解密编辑:明史官标签:伍子胥,杜甫,夫差

    北宋年间,温州有一伙乡亲们闲来无事,突发奇想的要给神仙们配个对,包办婚姻,于是就把杜甫嫁给了伍子胥。这事听着确实很离谱,杜甫是唐朝人,伍子胥是春秋末期的,他们根本不是同一时期的人,前后相差千年,而且二人都是男性,根本不可能凑成一对啊。那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伍子胥是春秋时期吴国的丞相,公元484年,伍

  • 这个端午节,我们不妨纪念一下伍子胥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总在押韵标签:伍子胥,吴国,夫差,阖闾,子胥

    吴国强大了,他首先想到的是报仇。报当年楚平王杀他全家的血海深仇。经过吴楚柏举之战,吴国大败楚军,攻入楚国都城郢。与楚一战他差点灭掉了自己的祖国,并把楚平王的尸体挖出来鞭尸泄愤。要是真的能灭了楚国,也许端午节就没有屈原的故事了。而屈原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作为一个忠实的爱楚人士,才华横溢总是容易引来小人

  • 渔夫救下伍子胥一命,赠渔夫一把宝剑,渔夫收下后当即自刎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伍子胥,渔夫,司马迁,夫差,项羽,勾践

    北方人过年都要吃饺子,而苏州地区过年一定要吃糯米年糕。这种风俗的由来,据说和春秋末期吴国军事家伍子胥有关。民间传说,伍子胥在死之前预言:自己死后,吴国将受到越国的攻击,百姓必将生灵涂炭。所以他叫来自己的心腹,对他说:“越国攻打我们的时候,你在城下挖地三尺。”伍子胥死后不久的一个年末,越国真的打到了苏

  • 春秋传奇:楚昭王国破逃随国,伍子胥不负渔丈人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楚昭王,伍子胥,楚昭,随国,囊瓦,郑国

    春秋传奇:楚昭王国破逃随国,伍子胥不负渔丈人楚昭王逃出郢都乘舟西涉沮水,又转而南渡大江,人于云中。有草寇数百人,夜劫昭王之舟,以戈击昭王。时王孙繇于在旁,以背蔽昭王,大喝道:“此楚王也,汝欲何为?”言未毕,戈中其肩,流血及脚踵,昏倒于地。草寇道:“吾辈但知有财帛,不知有楚王!且令尹大臣,尚且贪贿,况

  •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春秋时的“复仇者”伍子胥,为报私仇而戮一国

    历史解密编辑:君臣史记标签:吴国,吴王,夫差,阖闾,楚王,楚平,伍子胥,春秋战国,越王勾践,春秋(书),中国古文献

    伍子胥原本是楚国人,后来转投至吴国,是春秋末期时一位出色的军事家。因为楚国太子建遭到佞臣陷害,伍子胥的父亲因为是太子之师而受到牵连,父亲伍奢和兄长伍尚均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逃走后便立志为父兄报仇,开始了他的复仇之路。身负大仇当时楚国太子建对太师伍奢极为尊重,却厌弃少师费无忌,导致费无忌因此心中生恨,

  • 为谢救命之恩,伍子胥赠渔夫一把宝剑,为何对方收下剑当场自刎?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伍子胥,渔夫,吴国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陆游《落梅》”古有“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士可杀而不可辱。文天祥在狱中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古代文人追求气节不惜牺牲生命的代表。除了士大夫,许多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也有为了追求气节而不在惜自己的生命。明末清初江南的柳如是在清兵突破南京城后跳江而死

  • 伍子胥:鞭尸方解心头恨

    历史解密编辑:影的告白标签:楚王,秦国,吴国,平王,伍子胥,费无忌

    伍子胥本是楚国人,父亲伍奢做了太子的太傅,仕途一度被看好,却因太子少傅费无忌的离间差点人头落地。有一次,楚平王派费无忌到秦国为太子娶亲,看见准新娘长得实在漂亮,不想忠于太子的费无忌觉得巴结楚平王的机会来了,就私下报告平王,说那女子美貌绝顶,大王可自己娶过来,有空再替太子另娶。贪图美色的楚平王果然中招

  • 晋国败楚奇谋:伍子胥用之破楚,南宋吴玠学之败金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伍子胥,吴玠,晋国,阖闾,完颜宗弼,岳飞

    写下《丑陋的中国人》一书的柏杨,在美国纽约孔子大厦演讲时,将中华文明形容为酱缸文化,批判中国文化是“一个酱缸,一个污泥坑,发酸发臭”,对中华文明否定多于肯定。其实,中华文明中糟粕有之,但精华更有之,不信且看春秋晋国败楚奇谋,伍子胥用之成功破楚,后世南宋吴玠学之也曾大败金兵。晋国破楚奇谋:三驾疲楚在与

  • 渔夫救了伍子胥,他为报恩赠一把宝剑给渔夫,渔夫却立即拔剑自刎

    历史解密编辑:傻瓜历史标签:渔夫,吴国,伍子胥,司马迁,吴越春秋,春秋战国,霸王项羽

    古人有“以死明志”的思想特征在,历史上因此有不少以死明志的名人,如屈原、聂政、张自忠、文天祥,“以死明志”的思想特征又催生出了“拔剑自刎”的人物行为,如石奢、项羽、豫让、朱友贞,很多人不能理解“以死明志”的逻辑,也无法理解“拔剑自刎”的选择,而这其实与古人骨子里信奉的“气节”有关。气节是指一个人的志

  • 渔夫救下伍子胥一命,伍子胥赠渔夫一把宝剑,渔夫接过剑却自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小爱历史说说标签:伍子胥,吴国,渔夫,秦国

    记得以前曾经看过一部有趣的小说,叫做白发魔女传,这部小说及故事情节固然吸引人,但是里面的一个设定却也让人感兴趣,那就是一夜白头。当然除了这部小说以外,很多电视剧都有一夜白头的场景,似乎只要人的情绪达到极致,真的可以发生非常奇妙的生理变化。也许很多人会抨击,电视剧中的演绎根本不靠谱,然而或许我们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