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民国年间的“屈原保卫战”,胡适:屈原不存在;郭沫若:胡适胡说

民国年间的“屈原保卫战”,胡适:屈原不存在;郭沫若:胡适胡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脑袋大历史 访问量:207 更新时间:2024/3/5 7:45:25

屈原的影视形象

每年阴历的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据说这一节日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但是在民国时期,有的学者却怀疑屈原可能并不存在,这似乎也给端午节存在的合理性蒙上了一层阴影。

一、《史记》中所载的屈原生平

关于屈原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与楚国王族同姓,曾担任楚怀王的左徒,他非常有才华却遭到小人嫉妒诋毁,楚怀王受这些谗言蒙蔽,于是亲近小人,罢免并疏远了屈原。

司马迁雕像

屈原被罢免后的不久,秦国准备攻打齐国,齐国便与楚国约为合纵联盟,一起对抗强秦。但效忠于秦国的张仪假装脱秦投楚,以厚礼蒙蔽楚怀王,他对怀王说:“秦国非常痛恨齐国,如果楚国能与齐断交,秦国愿意献上六百里土地。”贪心的楚怀王同意了,但他派使臣去秦国接受土地时,张仪却诡辩说当时约定好的是六里土地。楚怀王大怒,派兵讨伐秦国,结果兵败如山倒。后来,秦国拿汉中之地与楚国讲和,楚怀王恨极张仪,于是对亲国国君说他不要这些土地而要张仪,张仪到楚国之后,重金贿赂楚国的权臣靳尚和宠姬郑袖。二人在楚怀王说尽了张仪的好话,而楚怀王居然也被二人蒙蔽,放走了张仪。此时的屈原已经被疏远,出使在齐国,回来后劝谏楚怀王说为什么要放走张仪,放走之后必有大患,楚怀王这才醒悟过来慌忙派人去追,但也于事无补。

战国地图

再后来,各国诸侯联合攻打楚国,楚军大败。这时秦昭王与楚国通婚,希望怀王可以到秦国共商大事,屈原劝谏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可信任,不如不去”。但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却力劝怀王前往秦国。楚怀王最终决定入秦,但一入秦境,秦楚怀王便被扣留了,秦国一次威胁怀王,强求他割让土地。怀王十分愤怒,不愿听秦国的威胁,最终死在了秦国。项羽的谋士范增曾言:“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返,楚人怜之至今,”说的便是这桩往事。楚人如此痛恨秦国,所以便有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一语的流传,项羽以楚国大将后人名义起义,也因此得到了众多楚人的支持。

楚怀王死后,他的长子顷襄王继位,任用子兰为令尹。屈原因子兰劝怀王入秦而十分怨恨他,子兰得知后,令大臣们在顷襄王面前说尽了屈原的坏话,于是屈原被放逐。在这样“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坏境下,屈原不肯随波逐流,最终怀抱石头,自投汨罗江而死。百姓十分敬佩屈原,为了不让河里的鱼、虾吃掉他的尸体,就把米团投入江中,后来便演化成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屈原画像

二、民国时候的“屈原否定论”

现在的我们,大多认为屈原是真实存在于战国的一个人物,但在民国时期,受疑古思潮的影响,一些学术大家却十分怀疑屈原是否存在,比如说胡适。

最早否定屈原存在的是叫廖平的一个经学家,他师从张之洞,在经学上造诣极深,甚至有一种说法是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便是剽窃他的文章。廖平1912年所著的《楚辞讲义》中提出《楚辞》并非屈原所作,“《楚辞》“辞意重复,非一人之著述,乃七十博士为始皇所作仙真人诗,采风雅之微言,以应时君命。”他还认为司马迁所作的《屈原列传》也非原文。

电视剧《思美人》中马可所饰演的屈原

胡适在廖平基础上继续质疑屈原的存在。1922年胡适在《努力周刊》上发表了《读<楚辞>》一文。首先,他对最早记载屈原事迹的《史记》产生怀疑,他认为,“《史记》本来不可靠,而屈原、贾生列传尤其不可靠”。其次,他认为传说中的屈原,若真有其人,必不曾生在秦汉以前,因为屈原是一个理想的忠臣,但是战国时代不会有这种奇怪的君臣观念。依胡适所见,屈原是一种复合物,是一种“箭垛式”的人物,与黄帝周公同类,也就是说有关屈原的事迹是被后人“发明”出来的。

胡适先生

不过也有学术大家是极力批判“屈原否定论”的,比如说郭沫若。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学术界掀起了一场“屈原保卫战”。和郭沫若一样坚信屈原存在的,还有陆侃如、游国恩、周而复、姚雪垠等人。为了反驳“屈原否定论,”郭沫若根据《离骚》、《哀郢》考证出屈原生卒时间,还确认了屈原的诞生地。郭沫若的文章,论证了屈原不仅是一位热爱人民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有远大抱负的政治家,而以胡适为代表的怀疑派的思想基础是唯心主义哲学,是非常不科学的。

郭沫若先生

三、“屈原否定论”的起因

“屈原否定论”的出现也并非是空穴来风。关于屈原,最早的记载是在汉代的《史记》之上,而屈原所在的战国中晚期的作品中皆不曾见有关于屈原的记载。如《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公孙龙子》等一系列书籍皆无屈原名字的出现。而《史记》又有后人增补、窜入之嫌,《屈原列传》一篇中也有前后矛盾之处,所以上面关于屈原的记载不可全信。

但是仅凭以上原因就否定屈原是非常主观的,白起、蒙恬与屈原同处战国,他们也不见于战国的图书典籍,而始见于汉代图书,难道也要否认他们的存在?这种现象其实在先秦史中是比较常见的,有学者将之称为“先秦人物史料的‘年代隔越’”问题(详见参考文献1)。

文史君说: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的才华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他的一生,“濯清涟而不妖,出淤泥而不染,”在举世皆醉的世界里,屈原孤独而又痛苦,唯有死亡可以带给他解脱。出生在一个错误的时代或许是屈原最大的悲哀。

参考文献:

1、熊贤品:《“屈原否定论”的史料学思考》,《陕西理工大学学报》,2018年12月。

2、墨青:《上世纪80年代关于屈原问题的大论争》,《文史杂志》。

3、胡适:《读<楚辞>》,《胡适文存二集》,1922年。

(作者:浩然文史·投稿作者少年何愁)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标签: 胡适郭沫若屈原楚怀王张仪

更多文章

  • 傅抱石笔下的屈原

    历史解密编辑:文艺天下标签:傅抱石,屈原,屈子行吟图,人物画,山水画,画家

    傅抱石 屈子行吟图“端午节”一直都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存在的一个节日。因此“端午节”又叫“屈原日”。今天就给大家带来几幅国画大家傅抱石笔下的屈原像!傅抱石 屈原傅抱石与屈原有着很深的渊源,中学时期就对屈原着迷,在日本留学期间,他曾临摹过老师横山大观的《屈原》,除了受老师的影响,他对屈原的热爱究其原因是对

  • 屈原与端午节

    历史解密编辑:静颖讲故事标签:屈原,秦国,离骚,楚辞,诗人,楚怀王,司马迁,端午节,春秋战国

    屈原投江后,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人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尸体免遭伤害。从此,每年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

  • 绝版连环画《屈原》,不可不看!

    历史解密编辑:散文诗歌诗词悦读标签:屈原,诗文,古诗文,连环画

    赏析古典诗文,聆听先贤心声,感受如画意境!古诗文赏析,与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编辑整理:盛唐辉煌.......................................................................................................

  • 中国人关于屈原的5大误解

    历史解密编辑:学术星球标签:屈原,楚辞,离骚,诗经,班固,天问

    作者 | 龚鹏程 来源 | 龚鹏程大学堂(ID:cjcsmjlgpc),已获授权原题《关于屈原的糊涂帐》01其实吃粽子划龙舟本来都跟屈原无关其实端午跟重阳一样是避灾。五月五日这一天,乃春夏交会,阴阳两气交冲之时,故曰午。午者,啎逆之啎也。人在这时最容易生病,所以要喝雄黄酒,挂菖蒲艾草、煮水洗浴、佩

  • 屈原:一个值得仰望的文化高度!

    历史解密编辑:散文诗歌诗词悦读标签:屈原,司马迁,离骚,孔子,楚怀王,张仪

    赏析古典诗文,聆听先贤心声,感受如画意境!古诗文赏析,与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编辑整理:盛唐辉煌作者:刘汉俊来源:光明日报屈原,是中华民族的一滴眼泪。又逢端午,遥祭屈原。一个人与一个节日、一种民俗关系如此之紧密,中国历史上唯此一人。屈原,一位让世代中华儿女年年记起的先祖,一个让历代文人仕子朝诵夜吟的巨

  • “粽”是情、庆端午、过端午、赛龙舟 、忆屈原

    历史解密编辑:通化发布标签:屈原,汨罗江,怀沙,雄黄酒,龙舟

    端午节传说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

  • 五月初五,屈原投江了

    历史解密编辑:民言民语标签:屈原,岳飞,赵构,司马迁,商鞅,李斯

    本文1700字 | 阅读时间大约5分钟还有三天,就是我们传统的端午节。屈原,这个战国时期楚国曾经的“二把手”,因为在端午节那天投江,后来统治者为了某种需要,就把端午当成纪念屈原的节日。虽然据考证,早在屈原年代以前,端午节已经存在。忧楚而投江的屈原,是不是辜负了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

  • 历史荒原中的屈原

    历史解密编辑:齐遇念别离标签:屈原,离骚,楚辞,天问,司马迁,招魂

    郭汉闵楚顷襄王六年(公元前293年),屈原第二次被楚王室流放。这一次流放地不是汉北,而是江南——洞庭湖以南的荒蛮之地,并在这里过完了他的最后人生岁月。让屈原没有想到的是,他投身汨罗江时激起的阵阵涟漪,一直牵动着无数中国文人的神经。这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根最敏感的神经。随着屈原孤独身影在沮漳原野上的渐行

  • 说不尽的屈原

    历史解密编辑:聊聊身边的法律标签:屈原,楚怀王,岳飞,李煜,秦桧,海瑞

    据说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屈原是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纪念屈原目的就是弘扬正能量,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一个诗人,屈原完全可以在诗歌方面有更大的造诣,然而时代却把他推到了政治的风头浪尖上,一个不适合搞政治的人去从政,注定会被处处碰壁。屈原对当时天下大势看得很明白,他主张联齐抗秦的

  • 历史上的秦宣太后既是陪嫁滕女,她是谁的陪嫁?

    历史解密编辑:遂令天下父母心PLUS标签:秦宣太后,芈月,秦国,秦武王,楚威王

    相信看过《芈月传》的都应该很清楚,这一对号称姐妹的女人是如何在秦国宫廷里掀起了一场又一场风波。其中,秦宣太后名为芈月,是楚威王的庶女,在战国时期楚国通过联姻的方式与秦国结盟时,楚怀王将自己的亲妹妹嫡公主芈姝嫁与秦王,而芈月被作为芈姝的陪嫁媵女一同入秦。(一)何为滕女?在古代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中,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