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端午节,真的是在纪念屈原吗?

端午节,真的是在纪念屈原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非虚构故事 访问量:448 更新时间:2024/3/5 7:45:33

一个冷知识:屈原也过端午节。

说起端午节,大家都知道这是用来纪念屈原的。相传,屈原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当地老百姓闻讯后划船捞救,但却没有找到其尸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人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以上传言或传说流传甚广。据民俗学家的考证,端午节最早是不是纪念屈原的,其实业界并没有定论。

有学者研究指出,“端午”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晋。

据西晋名臣周处的《风土记》中记载:“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又以菰叶裹粘米煮熟,谓之角黍。” 其中“角黍”就是粽子。

而第一次把端午节跟屈原联系起来是在南北朝时南梁吴均的《续齐谐记》:

“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泪罗水,而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简贮米,投水以祭之”

要知道南北朝距离屈原所在的战国时期都过去700多年了,距离最早出现“端午”一词的西晋也有小几百年,如果一开始端午是为了纪念屈原,为什么几百年之后才把屈原和端午联系起来呢?

闻一多先生在论文《端午考》和《端午节的历史教育》中论证指出,端午节最开始是来源于古代的百越族,百越族以龙为图腾,将粽子投入江河以祭祀龙神,而赛龙舟也是五月初五那天的一项庆祝活动。

也就是说,在屈原之前,端午节就已经存在了,后来出土的文物证实了这一说法。

屈原本人也在《楚辞·涉江》中写道:“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描绘的就是赛龙舟。

2

一种更接近历史真相的说法是,认为端午节原本纪念的是春秋战国时代另一位楚国大夫:伍子胥

伍子胥是一个悲剧人物。本来伍子胥也是名门之后,伍氏家族更是楚国名门望族,家族三代官做得都挺好的。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楚平王太子建的老师,因卷入一场宫廷“乱伦”的狗血剧情,却遭奸人陷害,全家包括父亲和哥哥等100多口人被楚平王斩杀。

伍子胥含恨逃到了楚国的世仇吴国,结识吴公子光,并帮助公子光夺得王位,是为吴王阖闾。

此后伍子胥尽心尽力的辅佐阖闾,成吴霸业,并反过头来痛击自己祖国楚国,攻陷楚都郢都,城陷之后立刻刨了楚平王的坟,鞭尸三百多下才肯罢休。

但化身复仇男神的伍子胥最后也没有善终。吴王阖闾死后夫差接班,这位后主可不像吴王阖闾那般信任伍子胥,关系逐渐疏远不说,甚至开始怀疑伍子胥,老臣在新主面前稍有言语不合即招来杀身之祸。

伍子胥死前对邻居放出狠话:“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着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装在皮革里于五月初五投入大江。

就这样,伍子胥的尸身像包粽子一样被丢进了钱塘江。据说伍子胥因此冤魂不散,隔三差五的就从龙王那里借兵,要兴师灭吴,于是就有了“钱塘江上潮信起”。

因此,每年的五月初五老百姓往钱塘江丢粽子实际上是在纪念伍子胥。这个说法在江浙一带颇为流行,相比于屈原的传说,似乎更加靠谱一些。

3

可是,端午节这个超级“文化IP”最后怎么被屈原抢了呢?这个道理也不难想。你想想屈原是为谁而死?殉国啊,用现在的话来说是为国捐躯。不过也有一种说法,屈原是投江是殉情,他其实是同X恋,爱慕楚怀王,这种观点被越来越多的史学家论证并认可。

不管是殉国还是殉帝王,屈原的这种忠君爱国的精神都是统治者乐于宣传和传播的,所以他成了千年来华夏儿女心中“爱国主义精神”的化身。

反观复仇狂人伍子胥生前行径,用现在的话说无疑是“卖国贼”和“带路党”,更别说把昔日的BOSS挖出来鞭尸这种大逆不道的事了。太没臣道了!他不招统治阶级的待见也是情理之中。在儒家思想为主导的封建时代的中国,伍子胥不光不被统治者待见,恐怕老百姓也不喜欢他。所以后人自然也就不宣传他。

这种选择性地宣传和遗忘太常见了,古今中外都一样,只是在有些地方更加明显和肆无忌惮。扯远了,这个话题暂且打住,大家懂的。

就我个人而言,更喜欢伍子胥一些,因为他更具有现代性,具有自我,敢于反抗。伍子胥鞭尸楚平王这事过分吗,相比于楚平王干的那些伤天害理的混蛋事,一点也不过分。

如果是你的父兄及全族100多号人的头颅被楚平王割韭菜一样随意割掉,你会怎么做呢?难道还要去祭拜一下这位昔日的主子?再说,伍子胥后来已经是吴国的臣子,除了仇恨也跟楚国没什么关系了。

但在当时他被认为是一个倒行逆施的人,就连他昔日的好友申包胥都写信严厉抨击他。他们认为,楚平王再混蛋,好歹也曾经是伍子胥需要跪拜的国君,这种仇方式实在是惨无人道,堪称禽兽。

伍子胥才不care这些人,老子想要做的事,谁也拦不住。从这点来说,伍子胥是那种鲜有的超越时代的先锋人物。

4

再看屈原大夫,整日哭哭泣泣,一副弱不禁风的模样,不仅毫无攻击性,而且温顺如绵羊。楚王虐我千百遍,我待主上如初恋。主上要是身死国灭了,我自动去跳汨罗江,为其陪葬……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们念这段史书,估计感动得一把鼻涕一把泪。

这就是忠君爱国的典型啊,赶紧加大宣传,隆重纪念,最好整一个节日,让世人永远铭记。

当然,屈原虽然没啥独立人格,毕生的心愿是与他所服侍的君王建立一种紧密的人身依附关系,即恋君,这其实是古代中国士大夫的通病。但他的诗文写得还是很好的,哪怕在他的诗文里也看不出多少爱国来,无非是一些自怜自艾,香草美人之类的东西。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把你塑造成爱国典型以教化世人。

这种教化作用效果极佳。你看从贾谊的《吊屈原》始至梁超的《屈原研究》止,中国士大夫群体中就一再出现有强烈“屈原情结”的人,只能说中国两千年的帝制史上,君臣、君民关系,一直就是不正常的。

按鲁迅的说法,这就是一种求当奴才而不得的心理状态。

5

说到端午节,再说一个近年来的一个怪现象:就是不能说“端午快乐”而要说“端午安康”,因为这是一个祭祀活动。这个怪现象来得莫名其妙,不知所以,但却迅速在全社会蔓延。每一次说端午节快乐,就有不少人过来纠正你,显得他很有知识。实际上正暴露了他的无知。

微博博主、作家@撷芳主人 对此现象十分无语,称“这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说是什么祝福语的问题了,而是用看似‘高大正确’的论调来影响大家的情绪、束缚人们的行为。”

她把这种现象比作是一件侵入文化领域的“黑罩袍”——剥夺你的快乐还让你觉得理所应当。她表示从古代书籍的记录来看,古人在端午这天就很快乐,而且从宫廷到民间都很快乐,不光是端午节是快乐的,连“不能说快乐”的清明节也是快乐的。

按照“端午节不能说快乐”这个思路,那么儿童节也不能快乐了,因为儿童节是为了纪念死去的儿童。

虽然我知道历史总是被遮蔽的,一切文化宣传都是为XXX服务的,但还是希望我们的历史不要总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她应该具有独立的精神和人格,就像伍子胥一样。

标签: 屈原伍子胥阖闾夫差吴国

更多文章

  • 屈原管理区:喜迎二十大 科普向未来

    历史解密编辑:红网标签:屈原,管理区,种植,果树

    红网时刻岳阳9月20日讯(通讯员 宋玉)为了让农业科学技术成为种植户增收致富的“金钥匙”,使科学技术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管大用,近日,屈原管理区凤凰乡联合区科工局、区人社局、屈原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组织开展“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送科技下乡技术培训活动,来自全乡的50余名果树种植能手参加了培训。培

  • 民国年间的“屈原保卫战”,胡适:屈原不存在;郭沫若:胡适胡说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胡适,郭沫若,屈原,楚怀王,张仪

    屈原的影视形象每年阴历的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据说这一节日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但是在民国时期,有的学者却怀疑屈原可能并不存在,这似乎也给端午节存在的合理性蒙上了一层阴影。一、《史记》中所载的屈原生平关于屈原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与楚国

  • 傅抱石笔下的屈原

    历史解密编辑:文艺天下标签:傅抱石,屈原,屈子行吟图,人物画,山水画,画家

    傅抱石 屈子行吟图“端午节”一直都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存在的一个节日。因此“端午节”又叫“屈原日”。今天就给大家带来几幅国画大家傅抱石笔下的屈原像!傅抱石 屈原傅抱石与屈原有着很深的渊源,中学时期就对屈原着迷,在日本留学期间,他曾临摹过老师横山大观的《屈原》,除了受老师的影响,他对屈原的热爱究其原因是对

  • 屈原与端午节

    历史解密编辑:静颖讲故事标签:屈原,秦国,离骚,楚辞,诗人,楚怀王,司马迁,端午节,春秋战国

    屈原投江后,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人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尸体免遭伤害。从此,每年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

  • 绝版连环画《屈原》,不可不看!

    历史解密编辑:散文诗歌诗词悦读标签:屈原,诗文,古诗文,连环画

    赏析古典诗文,聆听先贤心声,感受如画意境!古诗文赏析,与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编辑整理:盛唐辉煌.......................................................................................................

  • 中国人关于屈原的5大误解

    历史解密编辑:学术星球标签:屈原,楚辞,离骚,诗经,班固,天问

    作者 | 龚鹏程 来源 | 龚鹏程大学堂(ID:cjcsmjlgpc),已获授权原题《关于屈原的糊涂帐》01其实吃粽子划龙舟本来都跟屈原无关其实端午跟重阳一样是避灾。五月五日这一天,乃春夏交会,阴阳两气交冲之时,故曰午。午者,啎逆之啎也。人在这时最容易生病,所以要喝雄黄酒,挂菖蒲艾草、煮水洗浴、佩

  • 屈原:一个值得仰望的文化高度!

    历史解密编辑:散文诗歌诗词悦读标签:屈原,司马迁,离骚,孔子,楚怀王,张仪

    赏析古典诗文,聆听先贤心声,感受如画意境!古诗文赏析,与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编辑整理:盛唐辉煌作者:刘汉俊来源:光明日报屈原,是中华民族的一滴眼泪。又逢端午,遥祭屈原。一个人与一个节日、一种民俗关系如此之紧密,中国历史上唯此一人。屈原,一位让世代中华儿女年年记起的先祖,一个让历代文人仕子朝诵夜吟的巨

  • “粽”是情、庆端午、过端午、赛龙舟 、忆屈原

    历史解密编辑:通化发布标签:屈原,汨罗江,怀沙,雄黄酒,龙舟

    端午节传说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

  • 五月初五,屈原投江了

    历史解密编辑:民言民语标签:屈原,岳飞,赵构,司马迁,商鞅,李斯

    本文1700字 | 阅读时间大约5分钟还有三天,就是我们传统的端午节。屈原,这个战国时期楚国曾经的“二把手”,因为在端午节那天投江,后来统治者为了某种需要,就把端午当成纪念屈原的节日。虽然据考证,早在屈原年代以前,端午节已经存在。忧楚而投江的屈原,是不是辜负了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

  • 历史荒原中的屈原

    历史解密编辑:齐遇念别离标签:屈原,离骚,楚辞,天问,司马迁,招魂

    郭汉闵楚顷襄王六年(公元前293年),屈原第二次被楚王室流放。这一次流放地不是汉北,而是江南——洞庭湖以南的荒蛮之地,并在这里过完了他的最后人生岁月。让屈原没有想到的是,他投身汨罗江时激起的阵阵涟漪,一直牵动着无数中国文人的神经。这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根最敏感的神经。随着屈原孤独身影在沮漳原野上的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