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屈子是吾师”:郭沫若与屈原的不解之缘

“屈子是吾师”:郭沫若与屈原的不解之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中国社会科学网 访问量:4530 更新时间:2024/2/29 16:38:15

编者的话:2009年中国端午节及其节庆活动被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纪念屈原是影响最深最广的一种说法。屈原的作品及其精神内涵是人类文化遗产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然时隔两千多年,今天再读起这些句子,我们仍然深深感慨于屈原初心未改的家国情怀和一心为民的“美政”之思,这里面包含着中国人数千年来对爱国情怀那种浓烈的情感与最深厚的寄托。今天,我们走进郭沫若纪念馆,邀请文物与陈列工作室副研究馆员王静和我们一起聊聊郭沫若与屈原的不解之缘。

1935年开明书店版《屈原》

郭沫若最喜欢的作家就是屈原,他从小就爱读屈原的作品,一生都崇敬屈原精神,他曾说:“屈原还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中国还没有一个诗人超过他的水平”。在其一生中,郭沫若写过多篇以屈原为主题的诗词、文章、专著,他在学术上研究屈原思想,在艺术上塑造屈原形象,并且通过行动纪念屈原、弘扬屈原精神。

研究:剖析屈原思想

郭沫若早在1935年就对屈原的人生、作品、艺术与思想进行了研究,出版了专著《屈原》,后又写作了《屈原时代》和《屈原思想》。1943年,经郭沫若修改撰成了学术专著《屈原研究》,由重庆群益出版社出版。此外,郭沫若还作有《关于屈原》《革命诗人屈原》《屈原不会是弄臣》《人民诗人屈原》《屈原简述》《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等十余篇文章。

郭沫若评价屈原为伟大的诗人、思想家、政治家,赞扬他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的情感,推崇他诗歌中无与伦比的想象力,他认为屈原这位“爱祖国、爱人民、爱自由、爱正义的诗人是会永远不朽的。”

今译:普及传统文化

1935年,郭沫若应邀为上海开明书店“中学生丛书”作了一部《屈原》专著,其中对《离骚》进行了白话文翻译。后来经过修改,又增加了对《九歌》《招魂》《天问》《九章》《卜居》《渔父》等作品的翻译,集为单行本《<屈原赋>今译》,1953年6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郭沫若的“今译”为现代读者理解以屈原作品和《楚辞》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提供了帮助。

《<屈原赋>今译》

《离骚》原文选段: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郭沫若译文:

我哀怜着人民的生涯多么艰苦,

我长太息地禁不住要洒雪眼泪。

我虽然是爱好修洁而自制花环,

在清早做成,晚上便已被人折毁。

不怕他就毁坏了我秋蕙的花环,

我又要继续着用白芷花来替代。

说到头是我自己的情愿而心甘,

纵使是死上九回我也不肯悔改。

剧作:树立屈原形象

早在1920年底,郭沫若就以屈原为主人公写作了诗剧《湘累》,他借由屈原之口抒发了对诗歌创作的渴望:“我的诗,我的诗便是我的生命”,这部作品收入了著名的诗集《女神》。

《女神》初版本

抗战中期,郭沫若迎来了戏剧创作的一个高产期。1941年至1943年间,他先后完成了6部历史剧的创作。1942年1月2日开始,郭沫若只用了10日就完成了《屈原》,它成为郭沫若戏剧创作的最高峰。

初版本《屈原》,文林出版社1942年版

《屈原》描写了南后郑袖勾结秦国陷害屈原,楚怀王听信谗言依附秦国,将屈原囚禁。屈原的弟子宋玉投靠南后,侍女婵娟与宫廷卫士一起营救屈原,婵娟误喝毒酒而死,屈原与卫士出走汉北。全剧愤怒地谴责了无耻的卖国贼人,歌颂了以屈原为代表的爱国者。

郭沫若(前左4)、于立群(前左5)与《屈原》剧组的演职人员陈鲤庭(前左3)、应云卫(前左1)、金山(后左5)、白杨(后左4)、孙坚白(后左3)、顾而已(后右4)等合影。

郭沫若谈到创作《屈原》的缘由时说,当时是“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最黑暗的时候……全中国进步的人们都感受着愤怒,因而我便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的时代里去了”。

《屈原》演出海报

1942年4月3日,郭沫若的《屈原》在国泰大戏院上演,收到了前所未有的热烈反响。金山、张瑞芳、白杨等一批最优秀的演员,连续17天22场演出,场场爆满。

《屈原》演出剧照。金山扮演屈原,张瑞芳扮演婵娟,白杨扮演南后。

纪念:弘扬屈原精神

1941年5月下旬,郭沫若、闻一多郁达夫、田汉、老舍等文化界人士53人联合发起将端午节定为“诗人节”,他们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名义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诗人节缘起》,宣言称:“我们决定诗人节,是要效法屈原的精神,是要使诗歌成为民族的呼声……诅咒侵略,讴歌创造,赞扬真理”。5月30日,郭沫若出席了在重庆举办的首届诗人节大会并作了演讲,他说“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他的死,既非由于牢骚抑郁,更不是消极的自杀,而是以崇高的殉国精神而从容就义!”

郭沫若讲屈原

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将中国的屈原、波兰的哥白尼、法国的拉伯雷、古巴的何塞·马蒂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特别节目中,播放了郭沫若“屈原简述”的录音。郭沫若还作了题词:“在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上,毛泽东主席要我们‘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屈原其人及其作品应该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民主性精华的一部分,两千多年来中国人民都在纪念他,不是偶然的。”同年,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再次将历史剧《屈原》搬上舞台。

郭沫若题词

郭沫若还曾多次挥毫题跋,抒发对屈原的崇敬之情。

郭沫若题傅抱石画《屈原画像》

郭沫若题跋释文:

屈子是吾师,惜哉憔悴死。

三户可亡秦,奈何不奋起?

吁嗟怀与襄,父子皆萎靡,

有国半华夏,荜路所经纪,

既隳前代功,长遗后人耻。

昔年在寿春,熊悍幽宫圮,

铜器八百余,无计璧与珥。

江淮富丽地,谀墓亦何侈!

无怪昏庸人,难敌暴秦诡。

生民复何辜,涂炭二千祀?

斯文遭斲丧,焚坑相表里。

向使王者明,屈子不谗毁,

致民舜民,仁义为范轨。

中国安有秦?遑论魏晋氏。

呜呼一人亡,中国留污史,

既见鹿为马,常惊朱变紫,

百代悲此人,所悲亦自己。

中国决不亡,屈子芳无比,

幸已有其一,不望有二矣。

民纪卅一年夏 郭沫若

郭沫若为湖北秭归县题“屈原故里”

我们要继承什么样的屈原精神?这可以从郭沫若对屈原的评价中看出来。郭沫若认为,屈原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真理、热爱正义,是人民诗人、爱国诗人;屈原在艺术上有卓越的诗才,他的诗感情真挚,幻想自由,形式多样。屈原用他全部的生命来创造诗歌,因而他的一生也就成为了一首不朽的悲壮的史诗。

编辑:刘岩

标签: 郭沫若屈原离骚诗歌闻一多楚辞

更多文章

  • 端午节,真的是在纪念屈原吗?

    历史解密编辑:非虚构故事标签:屈原,伍子胥,阖闾,夫差,吴国

    一个冷知识:屈原也过端午节。说起端午节,大家都知道这是用来纪念屈原的。相传,屈原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当地老百姓闻讯后划船捞救,但却没有找到其尸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人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 屈原管理区:喜迎二十大 科普向未来

    历史解密编辑:红网标签:屈原,管理区,种植,果树

    红网时刻岳阳9月20日讯(通讯员 宋玉)为了让农业科学技术成为种植户增收致富的“金钥匙”,使科学技术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管大用,近日,屈原管理区凤凰乡联合区科工局、区人社局、屈原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组织开展“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送科技下乡技术培训活动,来自全乡的50余名果树种植能手参加了培训。培

  • 民国年间的“屈原保卫战”,胡适:屈原不存在;郭沫若:胡适胡说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胡适,郭沫若,屈原,楚怀王,张仪

    屈原的影视形象每年阴历的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据说这一节日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但是在民国时期,有的学者却怀疑屈原可能并不存在,这似乎也给端午节存在的合理性蒙上了一层阴影。一、《史记》中所载的屈原生平关于屈原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与楚国

  • 傅抱石笔下的屈原

    历史解密编辑:文艺天下标签:傅抱石,屈原,屈子行吟图,人物画,山水画,画家

    傅抱石 屈子行吟图“端午节”一直都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存在的一个节日。因此“端午节”又叫“屈原日”。今天就给大家带来几幅国画大家傅抱石笔下的屈原像!傅抱石 屈原傅抱石与屈原有着很深的渊源,中学时期就对屈原着迷,在日本留学期间,他曾临摹过老师横山大观的《屈原》,除了受老师的影响,他对屈原的热爱究其原因是对

  • 屈原与端午节

    历史解密编辑:静颖讲故事标签:屈原,秦国,离骚,楚辞,诗人,楚怀王,司马迁,端午节,春秋战国

    屈原投江后,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人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尸体免遭伤害。从此,每年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

  • 绝版连环画《屈原》,不可不看!

    历史解密编辑:散文诗歌诗词悦读标签:屈原,诗文,古诗文,连环画

    赏析古典诗文,聆听先贤心声,感受如画意境!古诗文赏析,与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编辑整理:盛唐辉煌.......................................................................................................

  • 中国人关于屈原的5大误解

    历史解密编辑:学术星球标签:屈原,楚辞,离骚,诗经,班固,天问

    作者 | 龚鹏程 来源 | 龚鹏程大学堂(ID:cjcsmjlgpc),已获授权原题《关于屈原的糊涂帐》01其实吃粽子划龙舟本来都跟屈原无关其实端午跟重阳一样是避灾。五月五日这一天,乃春夏交会,阴阳两气交冲之时,故曰午。午者,啎逆之啎也。人在这时最容易生病,所以要喝雄黄酒,挂菖蒲艾草、煮水洗浴、佩

  • 屈原:一个值得仰望的文化高度!

    历史解密编辑:散文诗歌诗词悦读标签:屈原,司马迁,离骚,孔子,楚怀王,张仪

    赏析古典诗文,聆听先贤心声,感受如画意境!古诗文赏析,与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编辑整理:盛唐辉煌作者:刘汉俊来源:光明日报屈原,是中华民族的一滴眼泪。又逢端午,遥祭屈原。一个人与一个节日、一种民俗关系如此之紧密,中国历史上唯此一人。屈原,一位让世代中华儿女年年记起的先祖,一个让历代文人仕子朝诵夜吟的巨

  • “粽”是情、庆端午、过端午、赛龙舟 、忆屈原

    历史解密编辑:通化发布标签:屈原,汨罗江,怀沙,雄黄酒,龙舟

    端午节传说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

  • 五月初五,屈原投江了

    历史解密编辑:民言民语标签:屈原,岳飞,赵构,司马迁,商鞅,李斯

    本文1700字 | 阅读时间大约5分钟还有三天,就是我们传统的端午节。屈原,这个战国时期楚国曾经的“二把手”,因为在端午节那天投江,后来统治者为了某种需要,就把端午当成纪念屈原的节日。虽然据考证,早在屈原年代以前,端午节已经存在。忧楚而投江的屈原,是不是辜负了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