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范蠡的商业思维课:办大事要会弃财,别让钱财成为你成事的绊脚石

范蠡的商业思维课:办大事要会弃财,别让钱财成为你成事的绊脚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地宫丝绒 访问量:4930 更新时间:2024/2/13 9:32:37

在阅读此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春秋时期,勾践范蠡和文种各种谋略手段的支持下,最终得以报仇雪恨,灭了吴国,也算大业有成。但是,勾践却对这两个共患难的臣子不太放心,机敏的范蠡觉察到了勾践的心思,招呼都不跟他打一声,转身跑路到陶地经商,没用多久,具有经天纬地之才的范蠡,从一个没有立锥之地的穷人,翻身成了当地首富,人称“陶朱公”。

一天,陶朱公接到消息,二儿子在楚国杀人了,被关在了监狱里,如果没有意外,秋后就去下面找阎做生意了。

陶朱公找家人来商量,看看怎么救二儿子。

陶朱公有三个儿子,大儿子从小跟着他做生意,吃尽苦头;二儿子生下来的时候,家境好了很多,没吃过什么苦;三儿子那简直就是出生在蜜罐里的老鼠,吃穿用度全都是最好的标准。

陶朱公沉思片刻,宣布他的决定:“杀人者死,这不是一般的罪名,还好咱们家有钱,把各方面关系打点到,救老二一命还是不难的。老三,你去楚国,把你二哥给救回来!”

陶朱公说着打开大家面前的箱子,里面装了1000金,足够在楚国运作一番了。

老大一看,这么多钱,都要送出去,不由心疼,再看三弟,这个纨绔子弟,穿金戴玉,浑身上下的装备,加起来得几千金的身价,生怕老三把事给耽误了,赶忙说:“父亲,孩儿作为长子,要为父亲分担重任,作为兄长,现在二弟受难,我又怎么能在家享福呢?三弟年纪还小,救二弟这件事,还是我去办吧?”

要说老大这想法,也没错,老三是一个败家子,办事能力还没看出来,但是,花钱能力肯定是少有的,老大心疼钱,又怕办不成事,这种心理,咱们还是能感受得到的。

但是,陶朱公拒绝了老大的要求,劝解他:“救人不是普通的事,我安排老三去,自然有我的道理,你就不要管了。”

老大还不依不饶,他大概是觉得父亲信不过自己,他为自己辩解说:“长子被称为家督,这么重要的事,父亲你不安排我去,说明你心里不认可我,认为我不成器。父亲你这么做太偏心了,我心里是无法接受的。”

如果只是争辩一番也就罢了,大不了训他一顿,实在不行抽他一顿,但是,老大不仅大吵大闹,还要自杀。

陶朱公的妻子一看,哪能因为这个事让自己死一个儿子呢,赶忙帮助长子说话:“老大救弟心切,还是让他去吧。万一他想不开,整出来点事,那不是更糟了。”

陶朱公也很无奈,只好安排大儿子去楚国救人。出发的时候,陶朱公拿出一封信交给大儿子,并特地嘱咐大儿子:“我有一个老朋友叫庄生,你到了楚国之后,把信和金子给他,然后就一切听他的话就可以了,千万不要质疑他。”

老大很快来到了楚国,带着信和金子来到了庄生家拜访。庄生住的地方很破,生活很贫困,这让老大有点怀疑父亲陶朱公的眼光了。

老大跟庄生简单寒暄一下,就把陶朱公的信和黄金交给庄生,庄生看完信之后,把收起来,对老大说:“没你的事了,你赶快离开楚国回家去,我会尽力帮你,这点你可以放心。等你弟弟被释放后,你也不要打听内情,避免节外生枝。”

按理说,庄生说得一点也没错,如果陶朱公的家人留在楚国,难免会有人说闲话,这个关键时刻,避嫌是很有必要的,也避免卷入一些是非,庄生是一个明白人啊。

但是,这个倔脾气的老大却没有听庄生的话,而是留在了楚国的国都。老大为什么不听庄生的话呢?

他看不起庄生,大概是觉得,你庄生都混成这球样了,家徒四壁,甚至连普通百姓都不如,不像是一个有本事的人。

所以,他质疑的同时,又自作主张,他在楚国也有一些熟人,干脆奔走于楚国权贵之间,还觉得给救弟弟这件事加了一道保险。就算庄生办不成事,自己总不至于落个空吧!

老大的仆人说:“家主已经写信托庄生全面负责救二少爷了,家主的眼光肯定不会差。现在您这么做,分明是对庄生不信任,这岂不是会让庄生不高兴吗?”

老大听了仆人的话,摇摇头说:“我怕是父亲所托非人啊!我去拜访庄生的时候,他家里穷得老鼠都不光顾,我觉得庄生办不成这么大的事。要办成这件事,还得靠咱们自己,我如果能办成了,父亲也会对我刮目相看的。”

老大这真是花钱求人,又不信任人家啊!

再说庄生其人,庄生在楚国那是以清廉耿直闻名的,地位崇高,连楚王都把他当作老师。庄生虽然家里穷,但是,影响力却很大。

庄生送走老大之后,对老婆说:“陶朱公是我的老朋友了,他都开口了,我自然不能袖手旁观了。送我的这些黄金,都不要动,将来把事办成了再全退回去。”

庄生老婆有点迷糊了,问庄生:“你既然不想要,为什么还要收下呢?”

庄生给老婆解释说:“如果我当初不收下,人家还以为我敷衍,不会用心帮忙呢,难免会对我有意见。我先收下钱财,再去给对方办事,他们就安心了。”

看人家庄生,多懂人情世故!这其实也告诉我们,你求朋友办事,一定要带着东西去,收不收是人家的事,你不带东西去就是无礼,无礼就是失礼,就是不懂人情世故。

庄生真是一个值得交往的朋友,前脚答应下来的事,回头就找了个时间去办。

这天,他来到了王宫,对楚王说:“天象变化,灾难降临,大王应该及时应对,化解灾祸呀!”

楚王来很信任庄生,赶忙问:“先生一定早就有解决办法了,快快讲出来,本王马上照做。”

庄生郑重地说:“想要化解天灾,大王应该向苍天祈祷,同时大赦天下,自然远离灾祸。”

楚王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决定照着方法执行,召集大臣商谈。

老大买通的楚国权贵,自然也知道了这些消息,马上通知老大,老大觉得自己真是有先见之明,庄生这个人,果然不靠谱!

于是,对仆人说:“楚王要大赦天下,二弟自然就会被释放了,我得找庄生把钱要回来,他什么也没干,不能便宜了他,让自己吃亏。”

老大又跑到庄生家里,庄生看到老大还在楚国,很惊讶,问他为什么不听话离开楚国,老大说楚国有朋友告诉他,楚王要大赦天下,还故意加重语气说:“早知道楚王要大赦这消息,我就不来麻烦先生了。我家里的钱财也总是捉襟见肘,这样也就不用花冤枉钱了。”

庄生听了,脸色很不好看,他知道老大是来要钱的,回身拿了当初的1000金,还给了老大。老大基本的客套也没有,拿了钱,就告别了庄生。

老大这事做得不地道啊,不管是不是庄生把事办成的,这钱哪能自己去要回去呢!这一举动无疑是把庄生推向了对立面。

庄生对老婆说:“陶朱公家的老大真不是东西,简直就是一个势利眼,翻脸无情啊,只惦记着那点俗物,根本不考虑我的感受,我居然还帮助这样的人,被这个小辈给耍了啊!”

君子是实诚,但是,君子不是傻子。利用君子,胁迫君子,尤其是跟君子玩心眼和手段,只会把君子变成敌人。君子玩起来阴谋诡计,未必比小人差了,同样的计谋,效果甚至还要更好!

庄生又到王宫见楚王:“大王,听说陶地有个富豪的儿子在咱们楚国杀了人,他的家人拿出来很多钱,贿赂楚国朝堂官员。现在民间传说,大王之所以大赦天下,是为了找个理由,释放那个富豪的儿子,不是为了免去楚国灾祸。”

楚王听了,非生气,有钱算什么,在王权面前,啥也不是!立刻下令,先把陶朱公的二儿子推上断头台,接着第二天大赦天下,用事实来制止流言。

自作聪明的老大,最终只能带着二弟的尸体回到了家里。

陶朱公看到二儿子的尸首,并没有感到意外,他叹了口气说:“老大从小跟着我做生意,吃过很多苦,知道赚钱不容易,所以,长大后把钱财看得很重,不肯舍财。老三生下来的时候,家里非常富有,他看着赚钱很轻松,所以,花钱大手大脚,从来不会吝惜钱财。不会舍财,别想办大事,只有让别人得到好处,你的事情才会更容易做成。这就是当初为什么我不同意老大去的原因啊。”

更多文章

  • 伍子胥与范蠡同是有功之臣为何结局相差那么多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伍子胥,范蠡,吴国,齐国,夫差

    吴王阖闾在和勾践的战斗中,被勾践用箭射伤之后,病重身亡。阖闾在死之前曾对夫差说:“你不要忘记杀父之仇”,即位后的夫差发誓三年后必定灭掉吴国。三年后,吴军大败越军,勾践被迫投降吴国。此时,伍子胥认为应该联合齐国彻底的覆灭越国,而当时的夫差认为小小的越国经此一役之后会一蹶不振,不足为虑了。夫差的考虑是先

  • 老子啥都悟透,为何一直装低调?范蠡:寒门子弟做好2点更易翻身

    历史解密编辑:桃姐讲故事标签:范蠡,勾践,道教,道德经,老子说,小说家

    一样的人,一样的两个肩膀,一个脑袋,有的人可以登上顶峰,迅速取得成功,但有的人却终其一生都在努力维持一个立足之地。今年疫情爆发,48岁的送货员吴德宏在出租屋内猝死。一辆停放的电动车。疫情期间,我没日没夜地工作,每天高强度工作12个小时以上,只为每月能拿到5000到6000元的工资养家糊口。吴德宏的生

  • 范蠡的智慧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小琪爱搞笑标签:范蠡,老子,端木,下人,道德经,小说家

    几个人按着老农的指点,驾车来到了山头前,范蠡和端木赐首先下了马车,见山前面有一个道观,盖的气宇轩昂,犹如宫殿一般。道观前门上方有个匾额,写有三个大字:天静宫。两人进到里边,见正厅雕有老子塑像,高有丈二,披发持拐,昂首向天。阔大道袍,遮住玉体,粗豪银须,飘撒胸前。真是天赐英姿,人间少有的贵体。观内有一

  • 渡江夜袭,神出鬼没,不逊于孙武的先秦伟大军事家范蠡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孙武,范蠡,吴国,夫差,渡江,小说家,科学家,春秋战国,越王勾践

    这才是真正的春秋之吴越争霸篇(22)主笔:闲乐生公元前482年冬越国偷袭姑苏成功后,吴国日渐衰弱,越国却日渐强盛。五年后公元前478年,觉得时机差不多成熟了,于是率全国兵力倾巢而出。这次越国的兵力不再是五年前的五万,加上楚军,足足八万之多。这些增加的兵力是哪儿来的,一部分是五年前夫差割让给越国的土地

  • 04年范蠡墓被发现,西施间谍之谜揭开,或许范蠡从没爱过西施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星主张标签:范蠡,西施,吴王,吴国,周朝,先秦,小说家,越王勾践

    迄今为止,全国至少发现了五六座范蠡墓葬。其墓葬在湖南、山东、安徽、湖北、江苏等地均有发现。难不成范蠡和曹操一样,死后还埋下了可疑的坟墓?当然不是,事实上,这些古墓大部分都是人们为了纪念他而修建的墓葬。在这些古墓中,也有不少关于范蠡生平的书籍。尤其是范蠡墓于2004年在江苏被发现,墓中的竹简不仅揭开了

  • 勾践复国后,范蠡选择逃走,文种不听范蠡的忠告,最终自刎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画个圈圈吧标签:范蠡,勾践,吴国,夫差

    春秋时代,在我国东南部有两个国家。一个是以现在浙江省绍兴市为国都的越国,一个是以现在江苏省苏州市为国都的吴国。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大举伐楚,站在楚国一边的越国,趁吴国后方空虚的机会,出兵攻打吴国。从此,两国不断互相攻伐。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不听贤臣范蠡的谏劝,兴师伐吴,结果,被吴王夫差率精兵

  • 范蠡离开勾践时,暗示文种“狡兔死、走狗烹”,文种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婉兮清扬标签:范蠡,勾践,吴国,夫差,齐国

    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英雄见白头。韩信是汉初名将,他帮助刘邦灭魏、灭赵、灭齐,以及击败项羽等,立下了赫赫战功,但韩信因为打仗太过厉害,让刘邦忌惮,最终刘邦以巡游云梦泽为借口,将前来谒见的韩信擒拿了。这一刻,韩信预料到了自己的结局,说道:“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

  • 把绝世美女当作棋子,即便赢了,范蠡也得不到历史的尊重

    历史解密编辑:斯基栀子标签:范蠡,吴国,西施,勾践,夫差

    春秋末年苎萝村有一女子姓施,又因为住在苎萝村西边,所以大家便唤她作西施。西施长得美若天仙,肤若凝脂,可惜西施患有心绞痛,常常走几步路就会觉得心痛,只能捧着自己的心走路,我见犹怜、楚楚动人。苎萝村东边有名女子唤作东施,以为大家觉得西施美是因为其捧着心走路让人心生怜爱,便也学着西施捧着心走路,但是大家见

  • 名人故事范蠡为什么是财神爷?

    历史解密编辑:尘埃未浅标签:范蠡,齐国,吴国,齐王,财神爷,小说家,名人故事,越王勾践

    #历史开讲#范蠡,春秋时期楚国人,公元前536年出生于宛地,因不满楚国的腐朽统治,转而投奔越王勾践,官拜大夫后,邀请楚宛令文种一起辅佐勾践。因越王勾践在公元前494年执意伐吴,兵败于会稽,史称"会稽之耻"。为帮助勾践振兴大业,42岁的范蠡毕其心于一役,施展了一生才华,主动请文种留在越国总揽政务,自己

  • 范蠡留下一语,只有区区十二字,却给中国开了一个坏头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范蠡,勾践,商鞅,韩信

    关于春秋范蠡的传奇,如今人们早已耳熟能详,今天我们讲一讲范蠡“为恶”的一面。范蠡,越国复兴的灵魂人物,在勾践灭吴与争霸中原之后,事了拂衣去,立即远在他乡,留下了一句家喻户晓的名言,即“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似乎一旦帝王成就大业,功臣几乎必死无疑。千百年来,历史一遍又一遍的上演鸟尽弓藏、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