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晋文公去世后,晋国和秦国爆发一场大战,结果谁赢了?

晋文公去世后,晋国和秦国爆发一场大战,结果谁赢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信箱 访问量:3088 更新时间:2024/4/13 17:31:04

在春秋时期,齐国、晋国、秦国、楚国是实力最强大的四个诸侯国。其中,秦国和晋国,原本是关系和睦的两个诸侯国,甚至还因为长期联姻,从而被称之为“秦晋之好”。当然,大家都知道,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自从崤之战后,秦国和晋国长期互相进攻,爆发了多场战役。

具体来说,秦穆公(?—前621年),嬴姓,赵氏,名任好,雍城(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南郊)人。公元前659年,秦穆公正式继位,继位后任用百里奚、蹇叔为谋臣,励精图治,击败晋国,俘获晋惠公,灭亡梁国、芮国、滑国等。于是,秦穆公自然有问鼎中原的打算。但是,秦国东出的道路上,存在晋国这个强国。

因此,秦穆公主动和晋国搞好关系,先后支持晋惠公、晋文公这两位君主即位。特别是在晋文公即位后,秦穆公选择出兵帮助晋国对付楚国,以此将晋文公推上了中原霸主的宝座。但是,晋文公称霸之后,却不愿意和秦国平分霸业。而这,促使秦穆公决定和晋国分道扬镳。当然,晋文公生前,秦穆公还不敢公然和晋国相抗衡。

晋文公在位期间,任用狐偃先轸、赵衰、贾佗、魏犨等人,设立三军六卿,使晋国国力大增。对外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受到周天子赏赐。公元前632年,在城濮之战以少胜多,大败楚军,并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公元前628年,重耳逝世。在得知晋文公去世的消息后,秦穆公自然是比较激动。在他看来,自己终于获得了问鼎中原的契机。

趁着这一机会,秦穆公命令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等将领率军东进,准备袭击郑国。彼时,郑国不仅是晋国的盟友,也因为自身的地理位置,从而受到周边大国的觊觎。从秦穆公的角度来看,一旦拿下了郑国,自己就能在中原之地大展拳脚。不过,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从秦国到郑国,不仅距离遥远,还要经过崤山、函谷关等关隘,这其中包含了不小的风险,一旦有人在秦军的必经之路埋伏,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值得注意的是,秦军在奔袭郑国的途中,正好遇到了郑国商人弦高,后者得知秦军的意图后,谎称自己是郑国的使者,前来慰问秦国大军的。而这,促使秦军主将孟明视误认为郑国已经有了准备,所以不能再攻打对方了。

于是,秦军果断调整策略,顺手消灭了郑国旁边的滑国。滑国(?~公元前627年),周朝姬姓封国,爵位为伯爵。建都于滑(今河南睢县西北)。公元前691年至公元前678年之间徙都于费(今河南偃师市西南),具体何时何因迁于费,因史料的缺乏不得而知。周襄王二十五年(公元前627年),滑国被秦国所灭。

在获得大量的战利品后,孟明视就率领大军返回秦国。在得知秦军偷袭郑国不成,又顺手消灭滑国的消息后,晋国决定发兵袭击秦军。虽然滑国是一个小国,可是,秦国不打招呼,就对晋国旁边的诸侯国动手,实在让刚刚即位的晋襄公难以忍受。

晋襄公,姬姓,名欢,晋文公之子,母逼姞,继位前称公子欢。晋文公九年(公元前628年)冬天,晋文公去世,公子欢继任晋国国君之位,是为晋襄公。虽然晋襄公性格宽厚,但是,晋文公尸骨未寒,秦国此举,自然有趁火打劫的意思。于是,为了巩固自己的霸主地位,晋国决定发动崤之战。

为了确保崤之战的顺利进行,晋国还联合姜戎一起行动。对此,在笔者看来,这很可能是因为姜戎比较熟悉崤山一带的地形,所以能够更好的埋伏秦军。

戎狄主要用来称呼周原附近与周为敌的各部落,其劲敌集中于周原以西陇山地区,比如西戎、姜戎等。公元前789年,周宣王讨伐姜戎。此战,周王室的大军和姜戎战于千亩(今山西省介休县南),南国(今长江与汉江之间的地区),结果周王室全军覆没。而这,说明姜戎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对此,在笔者看来,一个晋国,就足够让秦国头疼了。现在,晋国还和姜戎联手,自然为崤之战的胜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公元前627年,晋襄公一声令下,晋国大军和姜戎大军在崤函地区的东、西肴山之间设下埋伏,等到即将返回的秦军。对此,在笔者看来,这说明在崤之战中,晋国已经提前掌握了秦军的动向,拥有信息上的优势。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与此相对应的是,秦军则对晋军的动向一无所知。正所谓敌暗我明,信息上的差距,成为影响崤之战走向的重要因素。

当然,这也是因为秦军比较顺利地消灭了滑国,所以心态膨胀,从而忽略了对晋军动向的侦察。公元前627年四月,秦军进入埋伏圈。对于劳师远征的秦军,在进入崤山后几乎没有防备,也即此时的秦军,已经是归心似箭了。尤其是他们还带着丰富的战利品,更让他们憧憬回到秦国后,该如何瓜分这些珍宝财物。

所以,晋国和姜戎大军的突然出现,无疑让秦军上下猝不及防,在以逸待劳之下,晋国大获全胜,而秦国派出的3万兵马则全军覆没,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等三位主将被俘获。

最后,当然,前面已经说过,秦国和晋国长期联姻,晋文公的夫人文嬴是秦穆公女儿,她出面要求晋襄公将三位秦将释放,让他们回秦受罚,以免影响秦国和晋国的关系。所以,晋襄公虽然取得了胜利,却还是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人放回了秦国。

总的来说,崤之战可谓古代历史上第一场大规模的埋伏战。因为之前的战役,基本上都是正面的交锋。而在崤之战后,埋伏战自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在战国时期,孙膑在马陵之战中埋伏了庞涓,直接让魏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从而帮助齐国成为中原霸主。

此外,在崤之战后,虽然晋襄公主动向秦国示好。可是,秦穆公却不愿意接过晋国抛来的橄榄枝。孟明视等人回到秦国后,秦穆公穿着白衣、白服到郊外迎接三位秦国将领,他把失败的责任承担下来,仍然任用孟明视执掌秦国兵马。对此,孟明视励精图治,准备向晋报仇。比如公元前625年,秦穆公派遣孟明视进攻晋国,双方爆发了彭衙之战。并且,秦穆公还选择和晋国的对手楚国结盟,以此来抗衡强大的晋国。所以,非常明显的是,没有参加崤之战的楚国,反而成为了赢家。

标签: 重耳晋国秦国齐国秦军周王室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史:晋文公的故事与政治举措,原来清明节也与晋文公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重耳,介子推,骊姬,秦国,晋献公

    晋文公姓姬,名重耳,生于公元前697年,卒于公元前628年,晋文公死的时候已经69岁了,在古代来说这已经是非常长寿的年龄了,所以说晋文公走的时候是非常祥和地离去的。晋文公虽然是安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他的故事与他的政治举措却影响了后世的发展。单单给我们留下的成语故事就有多达十一条之多,比较出名的就

  • 匪议东周(十九)介子推割股奉君却被恩将仇报,晋文公腹黑手狠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重耳,狐偃,卫国,秦国,骊姬,先秦,周朝,介子推,秦穆公,晋文公,匪议东周

    在中国古代史上出现了很多仁人志士,他们为国奉献不为名利,最终成了史书上道德模仿之一。本章节要讲的介子推便是其中之一,他割股奉君的传说一直以来都被儒家学者所推崇,成为忠君爱国的典范。但是介子推的结局却不怎么好,他为了不食晋文公的俸禄与母亲隐居山林。而晋文公为了逼他出山居然做出了焚山的举动,最终介子推和

  • 被推上位的晋文公,其实是军政复合体选出的代言人,寡头出笼了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重耳,秦国,郑国,宋国,周朝,先秦,介子推,晋文公,历史故事

    公元前636年,重耳在姐夫秦穆公的斡旋和保护下,结束了19年的流亡生涯,回到晋国坐上晋国的铁王座,史称晋文公。当年,晋文公准备封赏一同流亡十九年患难与共的忠臣贤士,封赏的名单中遗漏了介子推,介子推就带上母亲隐居到深山中。想把隐居起来的介子推找回来一起安顿后奖赏,结果没找着介子推,就先封赏了一处田地作

  • 齐桓公与晋文公两人有何异同?

    历史解密编辑:钦点历史标签:重耳,齐国,管仲,范睢,战国,周朝,先秦,齐桓公,晋文公,历史故事

    齐桓公和晋文公是中国历史上两位杰出的君主,他们的统治时期分别属于春秋时期晚期和战国时期早期。尽管他们的统治时间相隔较远,但他们在政治、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贡献和影响力却非常相似。齐桓公、晋文公经历之比较齐桓公是春秋时期晚期的君主,他执政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旨在削弱诸侯的势力、减少贵族的特权,以

  • 跳出中国历代明君“年老昏庸”的怪圈,晋文公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琳之说史标签:重耳,明君,卫国,狐偃,秦国,先秦,周朝,晋文公,历史故事

    遥想当年,晋惠公、晋怀公父子出尔反尔、背信弃义的小人行为早给天下人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晋国的公信力也为此大打折扣。再加上经受诸多磨难和遍游各国的经历,已经使得年过花甲的重耳深深认识到重诺守信是一个人,进而言之,是一个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如果说,晋文公大义凛然、“退避三舍”的践诺行为还重在对楚成

  • 为什么齐桓公身死霸灭,而晋文公死后,晋国仍可延续其百年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齐桓公,重耳,晋国,齐国,管仲,刘邦

    提到春秋五霸,有一个问题经常被人忽视,那就是在五霸之中,只有晋国保持了长期的霸权,同时作为中原霸主,他东面是齐国,西面是秦国,南面则是楚国,在这样的不利环境下,自然能够保持长久的霸业和威慑,和开创晋国霸业的晋文公有很大关系,尽管重耳在位不过几年。尊王攘夷:身死霸灭的齐桓公。齐桓公最早称霸于诸侯,得益

  • 成功男人背后的故事-一代霸主晋文公重耳身后的三个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话情谈心标签:齐国,秦国,骊姬,周朝,先秦,诸侯国,晋献公,晋文公重耳

    春秋时期是一个礼乐制度逐渐崩坏的时代,是各个诸侯逐渐开始苏醒争雄之心的时代,是一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时代。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征战逐渐变多,政权更迭、兼并时有发生。可以说春秋时期就是一个群雄逐鹿,诸侯并起的时代。晋文公重耳是留下印记最深的那位,晋国在他的带领下长期占据春秋时期第一强国的宝座,即使后

  • 介子推真的被晋文公烧死了吗?寒食节的起源或与介子推无关

    历史解密编辑:林屋公子标签:重耳,皇帝,周朝,先秦,介子推,寒食节,晋文公

    虽然今天清明节算是一个重要节日,不过在唐宋及以前,清明还真不算什么大节日;在清明节前一两天的寒食节,就远比清明更为热闹,甚至可以说,寒食节就是清明节的前身。寒食节有哪些习俗?正如说到端午节就要说屈原一样,说到寒食节就离不开介子推。东汉桓谭在《新论》中就说,东汉的太原郡(今山西太原)一带,民众在隆冬有

  • 晋文公为什么要助周天子平叛?

    历史解密编辑:顾道惊城标签:周天子,秦国,周王室,宋国,重耳,诸侯国

    晋文公重耳刚继位没多久,就有了一次露脸的机会,那就是周王室发生了动乱。当时的周天子是周襄王,据说他的胞弟王子带与嫂子有私情,东窗事发之后恼羞成怒,居然与周边的蛮族联手,把周襄王赶走了,史称“子带之乱”。且不论这种记载的真实性有多高,但周王室爆发内讧显然是不争的事实,于是秦国和晋国都准备出手,帮助周襄

  • 晋文公如何从流亡走向了人生的巅峰,为什么不想与秦穆公交战?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重耳,楚王,骊姬,晋国,周朝,先秦,晋文公,秦穆公

    晋国一直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战国时期纵然分裂,韩赵魏仍然能够拥有那么强大的实力,那么晋国是什么时候强大起来的呢?晋国能够强大离不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晋文公。这晋文公可不是一般人,他就是春秋五霸之一,曾经的流亡公子重耳。重耳能够称霸,与他早年的经历也有关。重耳其实远可以当一个公子潇洒的生活,就算不能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