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齐桓公曾经“援助”京城,却把地盘让给燕国,为什么?

齐桓公曾经“援助”京城,却把地盘让给燕国,为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奇案故事本 访问量:4932 更新时间:2023/12/7 21:43:45

周朝为什么东迁呢?是因为当时周朝都城的镐京被西戎给搞得没法住了。可是西戎一直跟在后边不停地骚扰,一路跟着东进。其中有一支部落居然跑到了现今河北省东部,在那里的山区扎了根,称为山戎部落。

齐桓公称霸之时,山戎部落也是人丁兴旺,到达了一个鼎盛时期。发展得快了自然也会带来别的问题,比如粮食就不够吃了,这可是头等大事。山戎没办法,只能想别的辙。其实也没有什么“解题思路”,抢去呗!

山戎的装备确实与齐国不是一个档次

一般这种事都是“吃大户”,山戎睁开都给饿绿了的双眼,望望四周,天苍苍,野茫茫,只有燕国在一旁!

燕国不管是在春秋还是战国,存在感都很低。地处北京西南郊外,我猜大概是房山、门头沟那一带吧。因为地处偏远,国力不济,只要别人不“揍他”,小日子能过下去,就没什么追求了。可是你没追求,架不住命运给你一记“回旋踢”。

燕国人躲在自己的城墙里舒舒服服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可是一觉醒来,“山里的穷亲戚”已经到了城外。当时的城墙根本就是拿土坯浇在一起的,那会儿也烧不出砖来,能把土搀上稻草浇在一起已经不赖了。

要是有火器估计一炮就能把城墙给轰塌了,可是山戎啥都没有,那就没脾气了。唯有城门是用木头做的,山戎别找了推车点上火要把城门给烧塌了,可是城墙上边的浇下一桶水就把火给熄了。山戎又开动脑筋了,把稻草浇上油,我估计是动物油,那会儿也没汽油,上面一浇水,这火星子飘着往上来。

山戎面对这种战车,只能逃命

燕国人民一看这次要是不拼命,估计自己的这条老命就要交代了。整座城的人民都来到城墙上,玩了命地往下边扔东西,但凡是能对人造成物理伤害的家伙什是全招呼上了。

山戎撞了好几天大门,也没撞开。还浪费了好多“猪油”。好在周边也搜刮得差不多了,口粮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于是一声吆呼,凯旋而归。

当时是燕庄公主政。看着城外的断垣残壁,他想到了“盟主”齐桓公。齐桓公自打做了“盟主”,天天也没什么事干,正愁自己这一身“腱子肉”没用武之地,就接到了燕国的求援“木板子”。

齐桓公纵横捭阖,是个“大人物”

于是乎,齐桓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亲自率领三百乘战车,刷刷地北挺进千里,这一刻,齐桓公就是那“进击的巨人”。

山戎的老窝不在现今北京的郊区,而是在现今秦皇岛西边迁安一带。这边地处平原,特别适合齐国的战车。春秋时代的战车也是包上了青铜,冶金不过关,还没有铁,更别提钢了。坐在战车上的士兵也是武装到牙齿,用现在的眼光看,就是“春秋坦克”。

山戎的装备也不过关,能有把长矛就念弥陀佛了。被“坦克”这么一冲,彻底被揍了一个七零八落,大败而回。但是山戎也是人,还是活人,活人就不能让尿憋死。他们也想出一招来,派人一路“招惹”着“装甲部队”,把齐兵引到了一片荒漠。

图很过瘾,战场很惨烈的样子

这下该齐桓公“喝风”了,连出来的道都找不到了。最后还是管仲找到了一个办法,找了几匹老马,让它们自己走,居然还就走出来了。您听说过老马识途这个成语吧,就是从这来的。这老马是怎么找到出路的,我现在也没搞明白科学原理。但是这几匹老马不仅把齐兵带出“绝境”,居然还找到了山戎的老窝。齐桓公这下可解了气了,对山戎痛下杀手,一顿胖揍。

经过一番血战,齐兵占据五百里的土地,可是这些地跟齐国并不接壤,齐桓公就来了把“流氓假仗义”都给了燕国。这燕庄公对齐桓公那叫一个感激涕零,齐桓公回家时燕庄公一路送,一路谢,一不留神送出了燕国国界。

这是山戎人的发祥地,窝窝头山,估计真是缺粮食

估计齐桓公也是激动了。他对燕庄公说咱们古制两国君主送别,就到国界,今天你都送到齐国境内,显得您屈尊,这多出的五十里土地全都送给你,就当是你送到国界了。燕庄公不要,齐桓公一定要给,最后拗不过,燕庄公只得手下。这个地方被取名“燕留”,在现今河北省沧州。

我只能说齐桓公还真有一个霸主的样子吧。而且他也确实起到了霸主的作用了。作为春秋初期实力最强的诸侯,他维护了中原地区的稳定,保护了一些弱小诸侯的生存空间。

他做了一个霸主应该做的,不愧是春秋五霸之首。

标签: 齐桓公燕国齐国管仲诸侯戎人

更多文章

  • 两人最后都成为霸主,一个是齐桓公,另一个成为霸主让人意外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齐桓公,齐国,诸侯国,郑国,管仲,宋国

    前面说过,自从周天子成为吉祥物以后,各路诸侯则开始争霸大业,那些小的诸侯国陆续被强大的诸侯国兼并,而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五个强大的诸侯国,即齐、宋、晋、秦、楚,接下来我们来一个个介绍这些春秋时期的大佬。第1个:齐国的齐桓公:齐国的地理位置大约位于今天的山东省以及河北省南部,这块地是当年周武王赏给功臣姜太

  • 齐桓公率八国联军伐楚,大军压境,楚使却为何讲起了黄色笑话?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大军,齐国,管仲,楚国,周朝,先秦,齐桓公,周王室,八国联军,历史故事

    春秋时代的带头大哥之齐桓公篇(20)主笔:闲乐生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领诸侯联军南伐荆蛮,这是华夏民族第一次全体动员对抗外虏,总计出动了八国联军,可谓规模空前,史无前例,再加上进军神速,攻其不备,无论从哪方面看,楚国这次恐怕都凶多吉少了。然而,事情的发展再次让天下大跌眼镜,楚国人似乎有预言神力般

  • 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不听管仲遗言,晚年被小人夺权,凄凉死去

    历史解密编辑:Summer的圈子标签:管仲,齐桓公,齐国,易牙,鲍叔牙,宋襄公

    管仲死后不久,齐桓公就忘记了他的临终嘱托,齐桓公时时想起被撤职的易牙、开方、竖刁三个人,因为这三个人平时围绕着齐桓公屈意奉承,投其所好,已经成为了齐桓公的左右心腹,他们被驱逐之后,齐桓公一直闷闷不乐,吃东西也不知道是什么味道,宫里一些善于察言观色的人便对齐桓公说,“易牙他们被撤职之后,您的容颜和精神

  • 一口气看懂齐国称霸!春秋时代诸侯乱战,为何齐桓公能首先称霸?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齐桓公,齐国,管仲,秦国,周王室,宋国

    齐国称霸的关键,其实就在于四个字,尊王攘夷。简单来说,就是当时齐桓公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可以名正言顺地扛起周天子的大旗,合法扩张。因为有了合法扩张权,再加上齐国在扩张的时候,自己又不吃独食,注意团结群众,分蛋糕的时候也没忘了自己的小弟。所以,小弟们得到了好处之后,自然就更愿意追随齐国一起搞事情。就这

  • 春秋霸主齐桓公:如何一步步称霸?“尊王攘夷”使其立于不败之地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故事上集标签:齐国,分封,先秦,周朝,齐桓公,王攘夷,诸侯国,周天子,春秋霸主,历史故事,春秋(书),中国古文献

    春秋霸主齐桓公:如何一步步称霸?“尊王攘夷”使其立于不败之地前言周代自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伐纣成功建立以来,开始实行分封制,并且一直都是天下的共主,受到各诸侯国的尊重。但这种局面在公元前771年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这一年少数民族犬戎贡献首都镐京,犬戎士兵诛杀周幽王,西周至此灭亡,史称“犬戎之祸”

  • 齐桓公、管仲:我们是齐国第一人,齐人:您配吗?齐国第一人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故事上集标签:管仲,齐国,晏婴,齐人,周朝,先秦,齐桓公,晏子春秋,春秋战国,历史故事

    齐桓公、管仲:我们是齐国第一人,齐人:您配吗?齐国第一人是他历史正面人物如明星璀璨,春秋战国时期的明星人物更是如过江之卿。但没有一个形象能像他那样的丰满、高大,一个身高近乎侏懦的人也能够在历史上如此耀眼。一说起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的名人,估计大家第一个想到齐桓公或者就是就是管仲。究其原因,是因为齐桓公

  • 齐桓公的好大喜功和管仲改革的弊端导致齐国霸业只能维持一时

    历史解密编辑:阴雨天讲故事标签:齐桓公,管仲,齐国,周王室,鲍叔牙,齐国霸业,周朝,先秦

    齐桓公被誉为春秋第一霸主,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功业天下闻名。然而,就在周襄王元年(前651年)葵丘之会进行过程中,周王室太宰孔碰到了想去参加会盟的晋献公,便主动劝阻他不要去参会了:“可无会也。齐侯不务德而勤远略,故北伐山戎,南伐楚,西为此会也。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其在乱乎。君务靖乱,无勤于行

  • 齐桓公一家人有多奇葩:身居高位却丧失操守,不输现代的伦理剧

    历史解密编辑:阿乐聊文史标签:齐桓公,齐国,管仲,齐襄公,鲁桓公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霸主,重用管仲让国家实力达到鼎盛,成为春秋五霸中的第一人。许多人对齐桓公的印象,都是知人善用、治理有方,却不想齐桓公一家都很奇葩。亲兄妹相爱昭告天下,妹妹一女嫁三夫,齐桓公更可怕居然爱男宠吃人肉。这些新闻随便一个都是上热搜的爆款,可是,对于身居高位的齐桓公一家来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齐

  • 为何齐桓公死后,齐国再也没能称霸?反而晋国能长期称霸?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齐桓公,齐国,晋国,宋国,周王室,管仲,诸侯国,鲁国,齐桓,先秦,周朝

    春秋初期,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后即国君位,是为齐桓公。齐桓公任管仲为相,使齐国逐渐强盛。齐桓公于公元前681年在北杏同宋、陈、蔡、邾四国诸侯会见,是为平定宋国的内乱。后宋国违背盟约,齐桓公便以周天子的名义率几国诸侯伐宋,迫使宋国求和,此即为“九合诸侯”的第一次。到了公元前679年,各诸侯与齐桓

  • 齐桓公:齐国是侯爵国,应该称我为齐桓侯,为何你们称我为齐桓公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故事上集标签:齐国,秦国,郑国,先秦,周朝,齐桓公,诸侯国,齐桓侯,越王勾践

    齐桓公:齐国是侯爵国,应该称我为齐桓侯,为何你们称我为齐桓公引言《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春秋时期,神医扁鹊路过齐国,齐国国君齐桓侯(因齐桓侯将齐国都城迁往上蔡,故而史书中齐桓侯亦称为蔡桓侯)热情接待了他。谁知扁鹊一眼见到齐桓侯就断定他有病:“君有病在腠理,若不治恐将深”。齐桓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