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战国时代,写下孙子兵法的孙武,当时为何默默无名?

春秋战国时代,写下孙子兵法的孙武,当时为何默默无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镜头下的文化 访问量:4264 更新时间:2023/12/31 14:28:12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兵家之圣,孙武之名可谓家喻户晓,然而在春秋战国时代,写下孙子兵法的孙武,却不闻于诸侯,没什么名气可言。

原因很简单,在司马迁的《史记》之前400余年,不谈《左传》、《吕氏春秋》等这些著名典籍了,即便一般的文献典籍中,也都没有提及“孙武”。如果孙武像后代孙膑一样,有比较高的知名度,史书又岂能不浓墨重彩的记录一笔?

这不免让人奇怪,孙武写下的《孙子兵法》,是一部经久不衰的经典著作,跨越几千年时光,至今仍在商界、军界发挥重要作用,其作者为何在春秋战国默默无名?而且,吴楚之战后,孙武又为何突然神秘失踪?

在解答这一问题之前,先看一看史书上对孙武的记载。最早记载孙武的是《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其次比较详细的是《吴越春秋》(东汉赵晔编撰)。至于孙武到司马迁的400余年内,可谓是“史无记载,一片空白”。(当然,可能某些不出名的书籍记载了,司马迁看到了,但后来却失传了)

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谈及孙武的文字非常稀少,只有大约500字,主要谈的是孙武练兵。

(孙武)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闾)。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孙武操练宫内美女) ........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吴国)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可见,“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说明孙武见吴王之前,已经写好了《孙子兵法》。至于吴楚之战中孙武的军事能力,司马迁记载的很少,只有一句“孙子与有力焉”。

如果孙武只是“与有力焉”,就说明战功一般,可能还达不到名将的标准,在春秋战国时代制作金贵的竹简上,对于普通的将军自然能省则省,于是孙武就“史无记载”了。至于司马迁时代,因为《孙子兵法》显现出了巨大的军事价值,所以才就此记上一笔。

吴楚之战中,孙武究竟有什么样的战功?根据《吴越春秋》的记载,吴国伐楚的大军中,阖闾是统帅,夫概是先锋(阖闾弟弟),孙武排在伍子胥之后,和阖闾一道作战,勉强算一个主要将领。

在这一场伐楚战争中,吴军主要战略是长途迂回奇袭,此后三战三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但决定吴楚的柏举之战中,取胜的原因很奇葩,主要是夫概擅自发起突击,从而一举击溃楚军,由此乘胜追击,最终攻破郢都。

至于孙武独立指挥的战争,《吴越春秋》中只记录了一次,也是目前史料中唯一的记载,即攻打舒城之战,并杀了两个叛将。

孙子为将,拔舒,杀吴亡将二公子盖余、烛佣。

可见,吴楚之战中,孙武贡献可能有二:练兵有效,提供基本战略(迂回奔袭)。然而,前两者往往不为人重视,尤其是练兵一道上,史书上就鲜有记载白起韩信、霍去病等如何练兵的。至于攻克舒城,这次小战发生在吴楚之战前六、七年的样子,更引不起史官的注意。

然而,攻下楚国都城之后,吴军就迎来了厄运。由于吴军在楚国到处施暴(甚至连楚昭王妻妾,都被“淫其妾媵殆遍”,贵族大臣百姓妻妾更遭羞辱),这激起了楚国强烈反抗之心。颠覆人们传统认知的是,在随后的战斗中,伍子胥、孙武等人屡战屡败,最后一溃千里。

因为秦楚一向联姻,所以楚国向秦国求救,秦国大约派出3.7万兵力,于是局势就变成了:秦楚对抗吴国。随后,即便孙武在世,但吴军还是在稷之战、沂之战、淮澨之战中一败涂地。

尤其是淮澨之战前,吴王阖闾受伤,夫概认为阖闾逃不了秦楚联军,所以率先逃回国内自立,阖闾急忙回国平叛,让伍子胥、孙武留下守住郢都。

子胥、孙武、白喜留,与楚师于淮澨,秦师又败吴师。楚子期将焚吴军(战场上留下的尸骨)......遂焚而战,吴师大败(此后楚军收复失地,吴军退回国内) 。

从这一段记载中可见,伍子胥、孙武等人率领的吴军,一再遭遇惨败。即便孙武,也未能挽救败局。总而言之,面对秦楚联军的反击,吴王阖闾、夫概、伍子胥、孙武等人,统统不是对手。同时,孙武就此神秘失踪,史书上此后没了他的记载。

显然,可以还原这么一个孙武:一个地位不高的齐国人,无奈去了吴国才求得一官,孙武尽管精通军事理论,但指挥作战能力一般,所以吴楚之战中没有立下什么战功,加之后来吴军遭遇大败,孙武难辞其咎。面对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将军,史书自然不屑一记了。

以今天眼光来看,优秀的战略家未必就擅长打仗,他的后代孙膑也只是军师角色。其实,这就犹如足球教练,弗格森、穆里尼奥等球员生涯没什么可言,但却在教练行业大放异彩。但在重军功的春秋战国时代,孙武自然难以被人重视。

当然,孙武的默默无闻,还可能与《孙子兵法》的价值观有关。春秋时期,列国还是将就一定的贵族礼仪,行事有一定的底线,但孙武却提出“兵者,诡道也”,不惜一切阴谋诡计杀敌致胜,显然有悖于当时主流价值观,《孙子兵法》也因此明珠蒙尘,不为时人所重视。

让人不解的是,吴楚最后一战之后,史书上就再也没了孙武的记载,于是孙武神秘失踪就成了一个历史谜团。目前,关于孙武下落主要有三种观点:战死沙场或被俘而死,战败回国被处死(被俘战败之责),(或伍子胥被杀之后)隐居乡野。

不管孙武生前如何,但他留下的《孙子兵法》,才是实实在在的宝贵财富。让人遗憾的是,就,如果孙武没有被杀,而是善终的话,那么他手里一定还有兵法总结(尤其结合实践或吴军失败之后的总结),可惜已经湮灭了历史风云之中。

更多文章

  • 伍子胥逃亡吴国,攀上王族公子光,隐居窟窿山机缘巧合结识孙武

    历史解密编辑:春秋战国简标签:孙武,吴国,楚王,杨吴,伍子胥,公子光,科学家,春秋战国,历史故事

    公元前522年,东周周景王二十三年。37岁的伍子胥,人生再次面临生死抉择。伍子胥一家,算得上是楚国最为显赫的家族之一。芈姓,伍氏。祖上可以追溯到楚国的一代雄主楚庄王,从楚庄王时期的重臣曾祖父伍参开始,祖父伍举,父亲伍奢,都位列楚国大夫。而今伍奢更是高居太子太傅的高位。这一年是楚平王在位第七年。伍子胥

  • 孙武参加“面试”遭遇难题,仅用一招轻松解决,阖闾表示:很后悔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孙武,阖闾,吴国,齐国,伍子胥

    春秋末期的中国,人才辈出,先后诞生了两位圣人,一位是儒学的创始人孔子,另一位就是兵圣孙武说到孙武,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作为中国的兵学之祖和兵家之圣,孙武拥有极高的历史地位,是一个至今还在影响世界的人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孙武为何能被尊称为“圣”?他的身上又有怎样的故事?身份不简单,贵族后裔,高干子弟孙

  • 孙武和孙膑两人是指的同一个人吗?孙武和孙膑之间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去闻历史标签:孙武,孙膑,孙伯灵,科学家,孙子兵法,春秋战国

    中国的历史上有两本著名军事著作《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这两部著作都是中国珍贵的军事兵法。《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孙膑兵法》的作者是孙膑,那么孙膑和孙武是同一个人吗?如果不是同一个人,那么他们两个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小编搜集了一些他们的资料,一起来看一下吧。孙武和孙膑两人是指的同一个人吗?孙膑

  • “兵圣”孙武的故里是在广饶还是在惠民?

    历史解密编辑:李大脚标签:孙武,孙武的,广饶,伍子胥,阖闾,齐国

    名人故里之争是近年来各地开发旅游点所引起的一个热潮,一点都不奇怪。像诸葛亮故里之争、赵子龙故里之争、梁祝故里之皱,甚至连小说虚构人物西门庆的故里之争、孙悟空的故里之争也卷了进来,争得不亦乐乎。孙子故里之争,据我所知,除了广饶和惠民两地争得不可开交,临淄、乐昌、博兴等地也参与了进来。孙子到底是哪里人呢

  • 为了取得吴王的重用,“兵圣”孙武不得不如此对待吴王的宠妃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孙武,吴王,吴国,阖闾,伍子胥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经常发生战乱,各个国家都可以说是将星云集,群英荟萃,在战乱纷飞的年代,各国的军事实力会成倍地增加,那么那些出名的战略家和军事家就成为了最为重要的人才资源。与这些战略家、军事家许多相关的故事就会逐渐涌现在我们的脑海里,比如著名的围魏救赵,还有和氏璧将相和故事的蔺相如与廉颇,这些人的故事

  • 惠民县孙武街道召开党工委2022年度民主生活会

    历史解密编辑:齐鲁壹点标签:惠民县,党工委,孙武街道,民主生活会

    记者王文彬通讯员谢严苇张硕近日,惠民县孙武街道召开党工委2022年度民主生活会,县委书记王玮一行参会指导。会上,孙武街道党工委书记石涛代表班子作对照发言,班子成员依次结合工作实际作对照检查,严肃认真地指出了问题和不足,其他班子成员提出批评意见,深入查找剖析存在问题及原因,进一步明确了努力方向和整改措

  • 孙武是姜子牙后代还是陈姓田氏后人?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孙武,姜子牙,田氏,齐国,吴国,孙伯灵

    孙武是姜子牙后代还是陈姓田氏后人? 中华龙 2020/09/01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人一旦出了名,就都来抢了。孙武和孙膑就是例子。 山东广饶和惠民都来争孙武。 那孙武和孙膑是谁的后代呢?有人说是田氏后人,有人说是姜太公后代,还有说是其他祖先的。 中华龙研究,孙武祖宗是一个崭新的旧课题。崭新是

  • 春秋战国时代,写下《孙子兵法》的孙武,在当时为何并不得志?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孙武,吴国,阖闾,伍子胥,勾践

    《兵圣》中的孙武(右)到春秋晚期,中原各诸侯已经厮杀了200多年,他们早就抛弃了春秋早期在礼乐制度下进行的温和战争,转而使用谋略与诈术并存的生死搏杀战,战争的目的已不再是争霸,而是灭国和吞并。被后世称为兵圣的孙子,就出生于这样的时代。孙子,原名孙武,出身于齐国贵族。因为出身高贵,所以自幼就博览兵书,

  • 孔丘叫孔子,孙武叫孙子,李耳为何不叫“李子”而叫“老子”?

    历史解密编辑:轻私塾标签:老子,孔子,孙武,史记,墨子,孔丘,李耳,李子,乐器,道德经,齐特琴,儒家思想

    孔丘叫孔子,孙武叫孙子,李耳为何不叫“李子”而叫“老子”?在中国文化的历史中,老子以智慧著称,他所撰写的《道德经》是中国古代最具中华民族色彩的传奇著作,其流传之广,影响之深,是其他哲学著作难以企及的。因为这种影响力,老子不断被后人神化、演绎,真实的老子越来越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关于老子的生平,比较权威

  • 宦官吹嘘好友比孙武吴起还厉害,郭崇韬听后大怒:这是个败军之将

    历史解密编辑:九天历史记标签:孙武,郭崇韬,吴起,李存勖,王彦章,朱温

    公元924年,已经灭掉后梁的后唐庄宗李存勖派遣客省使李严前往前蜀,想要交易一些珍宝回来。没想到的是,前蜀不但拒绝了,还坚持原先的做法,不让好的丝织品流入中原,只肯给一些比较低劣的物品。这让李存勖愤怒不已,再加上李严声称前蜀混乱,他下定决心要出兵讨伐前蜀。不过对于让谁担任伐蜀的主将,李存勖一时之间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