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苏州出土三片竹简,揭开范蠡西施关系:自古男人多是负心汉

苏州出土三片竹简,揭开范蠡西施关系:自古男人多是负心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直证大史官 访问量:2975 更新时间:2024/2/14 7:13:34

传闻范蠡西施一见钟情,但为了遵守命,让西施魅惑吴王夫差,范蠡不得不忍痛将西施送到吴国。勾践灭吴之后,在大摆庆功酒的那天夜里,范蠡悄悄的带着西施离开越国,最终两人泛舟江湖,过着神仙美眷的隐居生活。东汉《越绝书》中记述:“西施,亡吴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范蠡与西施的传说令人神往,这是一段英雄美女的真挚感情故事。然而在本世纪初,苏州出土的三片竹简,却揭开范蠡与西施的真实关系,让人不由感叹自古男人多是负心汉!

越国臣服吴国之后,针对吴王淫而好色的弱点,大夫种献灭吴七策,其中最毒辣的便是美人计。范蠡奉命巡行全国勘察美女,“得诸暨苎萝山卖薪女西施、郑旦”,一见之下,他爱郑旦,更爱西施,而这两人都喜欢范蠡。但西施、郑旦是美人计的关键,所以范蠡和西施感情自然要埋藏在内心深处。

此后三年,越国对西施、郑旦进行了女神级培训(据说郑旦开朗自信,西施内向自卑,郑旦经常鼓励西施),让这两位村姑成为修养有素的宫女,浑身上下都散发出美的气息。训练完毕之后,两人就被送到吴国,她们临危受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扮演了使者和间谍的角色。

史书记载,吴王夫差见西施、郑旦大悦,收西施于姑苏台,收郑旦于吴宫,吴国从此君王不早朝,越国勾践却卧薪尝胆。

吴国灭亡之后,范蠡与西施泛舟江湖,最终范蠡西施功德圆满,既完成了国家复仇计划,又与心上人双宿双飞,这是一个完美的爱情故事。

然而在2003年,苏州一个建筑工地在施工时,发现了一个战国时代的古墓,墓中没有什么值钱的文物,但却有三片竹简,记载的21个字却颠覆了我们的认知。

蠡与施潜通,三年始达吴,以语儿亭为质,施不得不勉。

范蠡与西施有私通,从越国走了三年才到了吴国,范蠡以“语儿亭”为人质相要挟,西施不得不继续前往吴国执行任务。

唐朝陆广微《吴地记》:“县(嘉兴县)南一百里,有语儿亭。勾践令范蠡取西施以献夫差,西施於路与范蠡潜通。三年,始达於吴,遂生一子。至此亭,其子一岁,能言,因名语儿亭。”文人说西施与范蠡私通,属于“红颜祸水”的思维,实际应该是范蠡与西施私通。与范蠡“老狐狸”相比,西施只是一个不懂世事的姑娘而已,所以主动要求私通的应该是范蠡,而私通的结果是生了一个叫“语儿亭”的小孩。

按照这三片竹简记载,范蠡与西施应该翻脸了,西施不想去吴国,而范蠡却以儿子逼迫。因此,范蠡为了自己事业,不惜以子威胁,要自己女人投入别人怀抱,标准的负心汉,典型的始乱终弃。

在西施命运的诸多传说中,有一则是被范蠡沉湖说:范蠡把西施骗到太湖,到湖心的时候,趁西施不注意,狠心将西施从船上推下,西施就这样溺死于太湖之中了。结合苏州出土的三枚竹简,这一种说法反而更可信,因为范蠡私通西施在先,而且还生下一子,为了防止西施透露实情而将她灭口。

另外,与西施一同送给吴王的郑旦命运极其诡异,史书记载是“郁郁不得志,经年而死,夫差哀之,葬于黄茅山”,因嫉妒西施受宠,送到夫差身边只有一年就去世了。但如果结合这三枚竹简,范蠡送西施与郑旦到吴国,途中走了三年,范蠡对郑旦做了什么?语儿亭实际上会不会是郑旦的儿子?原本开朗的郑旦一年“郁郁而终”,会不会与范蠡有关?

更多文章

  • 西施的结局真相:她并没有和范蠡隐居,而是被另外一个女人杀害!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西施,范蠡,勾践,吴国,夫差

    西施是中国的四大美女之一,也是四大美女之首 。越王勾践最终能够复国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利用西施的美色,成功的迷惑了吴王夫差,并且轻而易举的为勾践获取吴国情报。可以说,西施是立了头功的,但是吴国灭亡,越国复国之后,西施却神秘的消失了。关于西施的去向之谜,流传着这样一段传说:当时范蠡是西施的恋人,吴国

  • 你知道范蠡与文种的真实身份吗?勾践为何要除掉他们,今天告诉你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范蠡,勾践,吴国,文种,越国,先秦,金庸笔下角色

    楚昭王统治时期,吴国多次打败楚国。为什么才华横溢的楚国人范蠡和文种没有保卫自己的国家,而去其他国家,而是去遥远落后的越国?他们去越国的目的是什么?范蠡文种的风格叛逃越国后,在最初的13年里,他没有被记录在历史上,只有在夫椒战争之后才被记录下来。为什么两个人能忍受10年以上的孤独?临走前,范蠡给文种留

  • 弘扬商圣思想、传承范蠡精神!恭贺商圣范蠡经济文化研讨会隆重召开

    历史解密编辑:好品牌科技网标签:范蠡,商圣,经济文化,吕不韦,孔子,老子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璀璨历史长河中,涌现过很多成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经济学家、大商人,然而有一个人的身份确非常特殊,集上述身份于一身,他就是辅佐越王勾践成为春秋霸主的范蠡。范蠡前半生从政,辅佐一个濒临灭亡的国家成为霸主,在政治生涯走到顶峰时又适时隐退;后半生从商,三度富甲天下,财富过千金,在国家

  • 智者范蠡:一个寒门贵子跨越阶层的武器,老子《道德经》里的乾坤

    历史解密编辑:讲史事标签:范蠡,老子,夫差,西施,吴越,唐朝,道德经,科学家,春秋战国,越王勾践

    古代文人喜欢用一句话来激励自己读书上进:“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说白了,好好读书,好好读书,钱自然就来了,美妻随之而来。宋代赵衡的《劝学》撕去文人的温柔,把读书这件事形容为一种没有心理成本和法律风险的创富手段。赵蘅在《劝学》的结尾总结道:“人当随人生志向,窗前勤读六经”。文章图片如下\1

  • 卧薪尝胆一代名臣:范蠡

    历史解密编辑:黑夜慢慢熬标签:范蠡,吴国,勾践,齐国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春秋末期越王勾践时将军。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范蠡是春秋末期卓越的军事家,他殚精竭虑地辅助越王勾践,成就了其霸业。在功成名就之时,他急流勇退,安度余生。一、辅佐越王灭吴称霸越王勾践元年(前496),吴王阖闾举兵讨伐越国,被越王勾践一举打败,阖闾在战斗

  • 「文财神」范蠡深谙道家精神,三次成为大富翁,又三次散财于民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标签:范蠡,文财神,道家,勾践,西施,吕不韦

    趁着越王勾践大摆庆功酒,范蠡将“上将军”的冠带留下,悄悄带着西施从齐门逃出,改名鸱夷子皮,到太湖隐居。这本来是一段浪漫的才子佳人的隐居故事,但对于财神爷范蠡来说,人生的后半场才刚刚开始:三次经商成为富可敌国的大富豪,又三次散财于民。范蠡后半生经商富可敌国,也因此,他被后世奉为“商圣”,尊为文财神。在

  • 范蠡3次成为大富翁,他从老子《道德经》学的这3点经验才是吸金术

    历史解密编辑:讲史事标签:范蠡,老子,道德经,西施,吕不韦,勾践

    趁着勾践王的庆功酒,范蠡留下了“大将军”的桂冠,带着西施悄悄逃离了祁门。改名伊子皮,隐居太湖。这本是才子佳人隐居的浪漫故事,但对于范蠡来说,人生的下半场才刚刚开始:三经商富,三经分家为人们。范蠡后半生经商颇丰,也因此被后世奉为“商圣”、财神爷。在全民经商的现代社会,有些人专门研究范蠡及其经商的成功经

  • 范蠡临走前,给文种留一计策,被后人称赞,却“毒害”中国2500年

    历史解密编辑:我的维修笔记标签:范蠡,勾践,文种,吴国,张良

    01范蠡是春秋战国晚期的政治家,崇尚道家教义,对经济、军事均有过成就。故此当时的君王很喜欢听取范蠡提出的意见。范蠡此人大约在公元前536年诞生,是楚国三户人。早年对接触楚学颇有研究,还因此被人誉“南阳五圣之一”,但他自小家庭贫困,只能靠读书增涨知识来改变命运,后来范蠡有幸结识正在当官的文种,两人相见

  • 范蠡次子入狱,长子吵闹着要去救,范蠡说:你若去,你弟弟必死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范蠡,吴国,勾践,齐国

    范蠡,先秦时期著名的谋士,在越国帮助越王勾践治理越国,日渐强大,最终灭亡了敌对的吴国。俗话说兔死狗烹,范蠡也是认识到了这一点,身为越国大夫,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功高震主。随着越王勾践雄心大志的完成,范蠡也成为了勾践的眼中钉,于是身处高位的范蠡,立马选择了隐退,借此保住了性命。之后的范蠡在陶邑经商,凭

  • 范蠡和西施是不是真爱?江苏出土三片竹简,上面文字颠覆认知!

    历史解密编辑:轻私塾标签:范蠡,西施,勾践,吴国,战国,竹简,周朝,司马迁,江苏省,小说家

    《史记》中,司马迁描述了范蠡泛舟江湖,化身陶朱公慈善天下,但唐朝史学家司马贞、现代国学大师钱穆等古今名人考证,陶朱公和范蠡根本不在一个时代,这是两个人,因此司马迁记载有误!勾践灭吴之后,范蠡命运到底如何?比司马迁更早的汉初贾谊在《新书·耳痹》中,给了一个颠覆历史的答案:事济功成,范蠡负石而归五湖,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