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许多神医,最知名也最神秘的当属战国时期的神医扁鹊。在民间传说中,扁鹊是一位可以与华佗、张仲景等人比肩的一代神医,传说他的医术炉火纯青,能令人起死回生,还治好了虢国太子的“尸厥症”。虽然民间传说中对扁鹊的医术描绘的神乎其神,可人们对扁鹊的身世却所知不多,甚至连他的生卒时间都不能确定。
战国时期思想家韩非子所著的《扁鹊见蔡桓公》一文中,对扁鹊的医术也有着非常详细的描述,可以看到扁鹊对医术的理解已经是非常符合现代医学的观念。尤其是蔡桓公“讳疾忌医”的心态,更是非常形象地反映了人们对生老病死的态度,具有很深的警示价值。
一直以来,扁鹊都是人们人们心目中的神医,甚至还有网友发明出了扁鹊三连。在从前的历史教材中,扁鹊也确实是以神医的形象出现的,可是后来扁鹊为何被教科书移除了呢?作为战国时期的一位历史名人,扁鹊被踢出教科书,实在是令很多人产生了疑惑。实际上,扁鹊被移除教科书,是因为考古学家破解了扁鹊的身世之谜,在四川一座古墓出土的9部扁鹊医书说明了一切。
民间传说中的扁鹊形象,太过于戏剧化,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被神化,所以并不符合扁鹊在历史上的真正形象。比如说,民间传说中的扁鹊堪称中医“始祖”,不但发明了望闻问切四诊法,还精通多种医术,无论是内科、外科还是妇科,又或者是疑难杂症之类的,扁鹊可以说是样样精通。而问题正出在这里。
在民间传说中,扁鹊并非是一开始就学医的,他实际上是半路出家开始学医的,师从名医长桑君。医学本身是一门经验学科,扁鹊学医的时间并不长,还精通各种医术,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在传说中,人们将扁鹊的神奇医术归功于他喝了蓬鹊山上的“上池之水”,这显然也是不符合科学的。
而史书中关于扁鹊的记载又太过庞杂,很多说法互相冲突,甚至连扁鹊的名字都有很多种说法。而且在史书中,扁鹊是因为替举鼎受伤的秦武王嬴荡治病,得罪了秦国的太医令李醯,后者派人假扮成猎户刺杀了扁鹊。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扁鹊传》也是依据蓬鹊山遗闻,也就是蓬鹊山的民间传说而作的,因此参考价值也大打折扣。
在《汉书·艺文志》中,曾记载扁鹊著有《扁鹊内经》、《扁鹊外经》两部医术,可这两本医书均已失传,无法证实扁鹊的身份。而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无论是传说中的人物,还是真实存在的人物,其形象肯定要清晰鲜明,如此才能被收录进教科书中。可扁鹊的形象太过于虚幻,甚至连有没有这个人,或者扁鹊究竟是一个人还是一个群体都尚不清楚。直到考古学家在四川挖到一座古墓,出土了9部扁鹊医书,才解开了谜团。
在四川成都市天回镇老官山,考古学家挖掘出了一座汉墓,其中出土了9部古代医书和一尊制作精良的人体经穴漆人。在这些出土的医书中,有一部名叫《敝昔医论》的医书引起了考古学家的注意。考古学家研究后认为,敝昔应该指的就是扁鹊,而这9部医书也就是扁鹊的所著的医书。
可扁鹊明明只有一个人,为何会出现这么多的医书呢?而且根据史书上的记载,扁鹊主要的生活范围是河北、河南地区,他的医书又是如何跑到地势险峻交通不便的四川的呢?况且,这些医书的出土,不是恰好反映了扁鹊的医书确实精湛吗?为何扁鹊还会被移除教科书呢?
原来,考古学家认为,这个扁鹊的称呼指的并不是一个人,而是泛指医术高深的人,只要是医术精湛的人在先秦以前都可以被称为扁鹊。原因是上古时代的黄帝时期,也有一位神医叫“扁鹊”,后世因此用这个称呼泛指医术高明之人。
还有一种说法是,古代医疗条件落后,医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将健康和快乐带到哪里,就如同报喜的喜鹊一般,因此古人也把那些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生称作“扁鹊”。因为扁鹊并非某人的固定称呼,所以教材中才作了移除处理,这也是比较谨慎稳妥的一种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