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国丞相,被外乡人说得辞了职,可能吗?范雎可谓“长袖善舞”者

一国丞相,被外乡人说得辞了职,可能吗?范雎可谓“长袖善舞”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闲人观史 访问量:109 更新时间:2024/4/2 7:59:31

战国时期的魏国芮城(今山西芮城)人范雎,在政治、军事都卓有成就。职任秦国丞相时,因其封邑在应城,所以又称之为“应侯”。

一、功在秦国,名垂青史。

1、出任秦相。范雎早年家境贫寒,不得志。之后,历经磨难的范雎辗转入秦。到了秦国之后,范雎为秦昭襄王献上了“远交近攻”的一统策略。

他主张首先将韩国、魏国作为主要的兼并目标,同时与齐国等远离秦国的国家保持良好的关系,以徐图大业。

范雎被秦昭襄王拜为客卿之后,大力提倡加强王权。在他的强力推动下,秦国原本薄弱的王权得到了加强。

范雎(剧照)

随之,范雎凭借突出的才能,于公元前266年出任了秦国的丞相,辅佐秦昭襄王,在一统天下的征途上阔步前进着。

当时的秦昭襄王曾深情地说:

“昔周文王得吕尚以为太公,齐桓公得管夷吾以为仲父,今范君亦寡人之叔父也。”

2、历史定位。范雎为政秦国期间,与秦昭王齐心协力,上承秦孝公、商鞅变法图强之志,下秦始皇嬴政、李斯一统之帝业,使得自己成为了秦国历史上继往开来的一代名相,成为了我国古代在政治、外交等方面极有建树的谋略家。

在《谏逐客书》中,李斯这样高度评价范雎对秦国的贡献:“昭王得范雎,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可是,就在秦昭襄王、范雎君臣不断合力做大做强大秦王国之时,范雎见到了燕国名士蔡泽。两人一番交谈之后,范雎执意辞职告老,导致秦昭襄王不得不同意。

秦昭襄王(剧照)

那么,这是怎么回事?范雎真的是被蔡泽游说得辞了职吗?

二、蔡泽游说,范雎辞相。

燕国纲成(今河北万全)人蔡泽,聪慧能辩,睿智多谋,深通道家之理。

这一天,来到咸阳的蔡泽见到了范雎,并与其进行了长谈。之后,范雎就向秦昭襄王辞了职。

那么,蔡泽到底说了些什么,竟然让如日中天的秦国丞相主动辞职?

蔡泽从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自然规律谈起,认为一切人、事,应各得其位,各居其所,各拥其有;进而辨析秦国的商鞅、楚国的吴起、越国的文种的悲惨结局的缘由。

蔡泽说,商鞅、吴起、文种虽然都建立了卓越的功勋,但都没有好的结果。为此说,他们都算不得真正的智者。

蔡泽(剧照)

蔡泽认为,生命、功绩都能保全才是上等之举;留存功名,丢了性命,只能算是中等层次;名声败坏,苟且偷生,是最下等的为人处世。

蔡泽进而认为,秦昭王的作为比不上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勾践,范雎的功绩也比不上商鞅、吴起、文种;而官高位显的范雎,却不知见好就收,恐怕会有更惨的结局。

为此,蔡泽提醒范雎应该明确盛极必衰、物极必反的道理,不应像苏秦、智伯那样陷于贪得无厌之中;不应像齐桓公、吴王夫差那样陷于不能自律之中,以致惹来祸端。

之后,蔡泽进一步分析说,商鞅使秦国扬威于诸侯,却被车裂了;白起使原本强大的楚国、赵国屈服于秦国,却被逼自杀了;吴起兴盛发达了楚国,却惨遭肢解;文种辅助勾践成为霸主,却死于非命。

商鞅被车裂(剧照)

这都是因为他们都没能悟解“无往不复”的道理。但是,范蠡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能及时躲灾避难,做个洒脱悠悠的陶朱公。

最后,蔡泽提醒范雎,您的功业也已经到了巅峰,若不及时收手,那么就会重蹈商鞅、白起、吴起、文种的覆辙。

范雎听完蔡泽这一长篇大论后,似有所悟地怅然说道:您说的非常有道理。是啊,只知欲求却不知满足,必将丧失所得;只想拥有而不懂得克制,就会失去所有。

先生自谓雄辩有智,今果然如此,范雎敢不受命!

随之,范雎向秦昭王请辞,并向其郑重地推荐了蔡泽。

三、虑人虑己,进退皆妙。

如果真的认为,范雎是被蔡泽的一通“善进知退”的说教,搞得开了窍,辞了职,那就太小看他了。如果说蔡泽的话帮范雎下了最后的决心,倒是有可能的。范雎毕竟也是以谋略著称的战国达人。

那么,范雎毅然决然地辞职的原因是什么?

1、举荐失误。范雎见到蔡泽之前,秦昭襄王在朝堂上的一次叹息,就让范雎嗅到了“主忧臣辱,主辱臣死”的气息。

秦昭王叹息的原因,范雎非常清楚,与自己密切相关。那就是郑安平投降赵国、王稽的私通魏国。

当年,成了魏国中大夫须贾门客的范雎,跟随须贾出使齐国时,得到了齐王的欣赏。魏国以此为由,怀疑范雎通齐卖魏,故而差点被魏国的相国魏齐鞭打致死。

范雎即将被处罚(剧照)

范雎靠自己的智慧脱离魏齐的魔掌之后,好朋友郑安平帮助他见到了出使魏国的秦国使臣王稽,并在郑安平的进一步操作下,范雎易名张禄,偷偷地跟随王稽逃到了秦国。

否则,范雎很难有机会见到秦襄昭王,更别说做秦国的丞相了。因此说,郑安平、王稽都是他的救命恩人,都是他事业的帮扶者。

知恩图报的范雎掌权后,就举荐郑安平为秦国的将军,推荐王稽出任河东郡守。可是后来,郑安平、王稽相继都出了问题。

公元前258年,秦昭襄王命令五大夫王陵率军攻打赵国的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但没能成功。

第二年,秦昭襄王派郑安平率领两万大军增援。结果,郑安平被赵军围困了。无奈之下,郑安平投降了赵国,被赵孝成王封为武阳君。

郑安平投降赵国(剧照)

此事一出,范雎就向秦昭襄王请求处罚,秦昭襄王不但没有怪罪他,而且继续重用他。

可是,祸不单行。公元前255年,秦王灭周后,唯独魏国没有前来朝贡祝贺。为此,秦昭襄王震怒,随即命令王稽率领大军攻打魏国。

但是,多次收取魏国贿赂的王稽,偷偷地把秦军即将进攻魏国的消息告知了魏国。于是,魏安釐王就让太子增到秦国做人质,以求得秦昭襄王的谅解。

秦昭襄王得知王稽的不法勾当后,就将王稽处死了。王稽伏法之后,内心不安的范雎再次向昭襄王请求降罪,但昭襄王仍不予追究。

2、政策规定。接连出现的郑安平、王稽的投降、私通事端,使范雎如坐针毡,处在了进退两难之境。为什么呢?

自商鞅变法后,秦国有个传统政策:“荐贤者与之同赏,举不肖者与之同罪连坐。”

秦国公布“荐贤”等法规(图景)

也就是说,凡是推举了有才能的人,不管此人为何方人士,也不管其出身贵贱,只要此人为秦国立了大功,做出了贡献,就会受到秦王的奖赏,原先的引荐者也会享受同样的奖赏。

反之,被引荐者如果无能,甚至德行败坏,做出了有害于秦国的事情,犯下了大罪,那么引荐者就要连坐,受到同样的处罚。

3、一举多得。政策就是政策,即便秦昭襄王宽恕范雎,但那些嫉贤妒能者,那些敌对者,能让范雎安心执政吗?流言蜚语自然不绝于耳。

时日一长,难保秦昭襄王还会继续信用他范雎。如此简单明了的问题,范雎不会想不到,不会不明白。鉴于此,范雎得想谋退路,得寻一个尽量完美的退路。

辞职后的范雎(图景)

蔡泽的到来,正是时候。范雎不仅借蔡泽的劝导激流勇退,平稳着陆,而且为秦昭襄王推举了贤德之人,以之为替。

这样,秦国的传统政策可以得到落实,秦昭襄王也不至于太为难。而且,秦昭襄王的宠用贤士的名声不仅不会受到影响,还继续拥有贤德的辅佐者,一举多得,何乐不为!

智慧如范雎,于人于己都能虑及;谋略如应侯,进退上下皆有妙策。范雎,真可谓“长袖善舞”(韩非子语)者!

标签: 应侯秦国魏国丞相吴起蔡泽范雎四大名将

更多文章

  • 秦国宰相范雎到底有多厉害?远交近攻,促使秦国一统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应侯,秦国,魏国,远交近攻,齐国,李斯

    在战国时期,范雎不仅是秦国的宰相,也是著名的谋略家。不过,和张仪、苏秦等人比起来,范雎的名气显然相对较低,也即远远没有达到妇孺皆知的程度。但是,对于历史上的范雎,却做出了丝毫不逊色于张仪、苏秦的成就。对于范雎这位谋略家,秦昭襄王曾表示:昔周文王得吕尚以为太公,齐桓公得管夷吾以为仲父,今范君亦寡人之叔

  • 范雎是如何报复仇家的?应该宽宏大量,还是挟秦国之势,睚眦必报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应侯,秦国,魏国,丞相,司马迁,信平君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上一讲谈到范睢替秦昭襄王密谋,削夺了太后和“四贵”的权力,从此范睢接替魏冉担任秦国总理,备受秦昭襄王宠信。#范雎回顾当初范睢在魏齐面前被须贾抹黑,百口莫辩,挨了最重的打,受了最深的羞辱,险些在厕所里窝窝囊囊地死掉,还有谁的人生低谷能比这更低

  • 战国时期范雎入秦,春秋时期伍子胥奔吴,两件事有什么关联性?

    历史解密编辑:顾道惊城标签:应侯,秦国,齐国,吴国,魏国,战国,范雎,春秋,先秦,伍子胥,四大名将,周朝诸侯国君主列表

    秦昭王虽然在赵国和燕国的帮助下顺利继位,但他一直生活在宣太后的掌控之下,存在感很低。按照史书的说法是:直到秦昭王六十岁,也就是他执政的第四十一年,因为一位贵人前往秦国,才让事情有了转机。史书说的贵人名叫范雎,曾经是魏国中大夫须贾的门客。有一次,范雎随同须贾前往齐国,齐襄王很欣赏范雎,所以额外赏赐给他

  • 有些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给你搭座桥,蔡泽会为范雎搭这座桥吗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应侯,蔡泽,秦国,白起,秦昭襄王,秦王,秦军,范雎

    在《史记》里,司马迁将秦国宰相应侯范雎与蔡泽放在一个列传中。那么这个蔡泽是谁?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能入太史公的法眼而名垂青史?让我们将视线向前看,先从范雎和战神白起的恩怨情仇开始吧。公元前258年,秦赵长平之战后,秦国攻打赵国。当初,白起想趁长平之战余威顺势攻打赵国、拿下邯郸。范雎受到韩、魏高

  • “远交近攻”这么浅显的道理,为什么秦昭襄王,却要让范雎来教

    历史解密编辑:彦祖普法标签:应侯,秦昭,秦国,远交近攻,秦王,秦宣太后

    “ 远交近攻 ”这个词来源于《战国策》,原文中是魏国人范雎,献给秦庄襄王的治国之策。看到这里,骆驼有了一个疑问,当时已经年过知天命的大秦之王,为什么不懂“ 远交近攻 ”这种浅显的常识,却要向一个外国人来请教呢? 远交近攻的背后 秦昭襄王是大秦朝最重要的君王之一,能在功勋上和他并列的,只有一统六国的

  • 商鞅、张仪与范雎,三个“外国人”,是怎么接力把秦国抬上天的?

    历史解密编辑:窗前外的红杏标签:商鞅,张仪,应侯,秦国,魏国,齐国

    战国历史,就是秦国的崛起、奋进史;而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掌舵的秦王外,对秦国贡献最大的还有三位秦相:商鞅、张仪与范雎。这三个人都不是秦国人,而且他们为秦国服务的时段也很有意思:商鞅(公孙鞅)公元前361-338年,张仪公元前333-310年,范雎公元前270-255年(张、范两人之间,掌握秦国大权的是

  • 秦王范雎千里追杀的恶人是谁,竟牵出平原君信陵君?-读战国(58)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应侯,秦王,秦国,赵胜,魏国,范雎,平原君,信陵君,春秋战国,历史故事

    “松鼠父子读战国”系列故事之(58):范雎复仇记文/松鼠爸爸范雎前266年,秦昭襄王采纳范雎(jū)的“远交近攻”之策,东伐魏国。魏国国相魏齐认为秦强魏弱,不是对手,决定派部下须贾前往秦国求和。魏齐和须贾就是数年前差点害死范雎的两个恶人,而他们的求助对象,正是化为“张禄”的秦国国相范雎。但须贾并不知

  • 【战国时代】32魏国就是秦国的人才库——这不,又把范雎赶到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衣赐履读通鉴标签:应侯,秦国,魏国,齐国,秦王,嬴稷,范雎,战国时代,四大名将

    衣赐履按:又一个在秦国统一天下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人物登场了,他就是推行远交近攻大战略的魏国人范雎(读如驹)。前270年,魏国的中大夫须贾出使齐国,随从人员中有一个人叫范雎的。齐襄王田法章因为范雎口才敏捷,十分欣赏,私下赠送给范雎许多贵重礼物。须贾觉得奇怪,怀疑范雎把魏国的秘密告诉了田法章,所以才受到

  • 会玩制衡术的秦昭襄王,注定了战神白起必死,而国相范雎必须下岗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秦昭,应侯,白起,秦国,魏国

    战国后期,秦国与赵国在长平,上演了一场决定两国命运的决战,也彻底地决定了战国历史的走向,战后,能与秦国掰掰手腕的赵国,从此一蹶不振,秦国独大,狼视六国,一统天下已是指日可待,果然,38年后天下归于秦,秦始皇成为了天下共主。而秦国的强大,与秦昭襄王个人的雄才大略有关,而在他身边的一文一武,更成为他让秦

  • 范雎:因小人诬陷险丧命,远交近攻让秦国强大,睚眦必报一代名相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应侯,秦国,齐国,秦王,魏国,远交近攻

    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中,范雎为了换主子,他给王稽送礼,在厕所拜见魏冉,甚至给魏冉擦屁股,极尽献媚之事。虽然他的名气虽然比不上商鞅,张仪,李斯等,但也是当过秦国的丞相,在秦国大一统中,他的贡献功不可没。不过在电视剧中,他被黑成了一位小人丞相,最后还被秦王给诛杀了。历史上的范雎,可不是秦国的小人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