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范雎是如何报复仇家的?应该宽宏大量,还是挟秦国之势,睚眦必报

范雎是如何报复仇家的?应该宽宏大量,还是挟秦国之势,睚眦必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八卦爱豆秀 访问量:1371 更新时间:2024/2/5 9:27:22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

上一讲谈到范睢替秦昭襄王密谋,削夺了太后和“四贵”的权力,从此范睢接替魏冉担任秦国总理,备受秦昭襄王宠信。#范雎

回顾当初范睢在魏齐面前被须贾抹黑,百口莫辩,挨了最重的打,受了最深的羞辱,险些在厕所里窝窝囊囊地死掉,还有谁的人生低谷能比这更低的呢?但如今范睢不但绝处逢生,还凭着过人的聪明和隐忍登上了布衣所能达到的权力至高点。在这大起大落之间,他的恨意到底会消融呢,还是会郁积呢?

正是在这个时候,魏国使节团来到咸阳,带队的刚好就是须贾。

范睢和须贾的这场重逢充满了戏剧元素,特别被后人津津乐道。

司马光为了保持正史的严肃性,仅仅浓缩出了一个梗概,这实在太糟蹋原材料了。所以我们有必要回到《史记》,看看司马迁笔下绘声绘色、活灵活现的小说家言。

话说范睢从魏国逃亡之后,改名张禄,所以直到在秦国拜相,用的都是张禄这个名字。魏国并不知道张禄就是范睢,还以为范睢早就死了。范睢给秦国制定的基本国策是“远交近攻”,军事行动的重点就在韩、魏两国。魏国吃不消,派须贾出使秦国,希望谋求一个外交解决方案。

范睢听说须贾来了,并没有立即发作,而是换上一身平民百姓的破衣服,找到须贾下榻的宾馆。须贾着实吃了一惊,问范睢说:“范叔固无恙乎?”

这句话是《史记》原文,《资治通鉴》也照录了。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为什么要拎出原文讲一讲呢?原因在于,这是当时日常场景下的口语,即便它是小说家言,至少也是司马迁时代的口语,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活生生的场景感。

口语里边,打招呼称呼“范叔”,据《史记》说范睢名睢字叔,这倒未必可靠,“范叔”更有可能是“小范”的意思,但无论如何须贾不会直呼“范睢”,这总是可以确认的。

“无恙”的意思是没病没灾,也没有烦心事。我们听评书,觉得不论什么朝代的人,一见面打招呼总会说“别来无恙”,其实这只是宋以后的剧作家、小说家相沿成习的臆造,是根据史料当中“范叔固无恙乎”这种口语句型改编来的。而且,不要说“别来无恙”,就算仅仅是“无恙”,作为口语当中的问候语,汉朝以后就很少使用了。所以,到了宋朝,朱熹说那是“古人”的问候语。

话说回来,范睢乔装打扮,见到须贾之后就扮可怜,说自己逃亡到秦国,虽然性命保住了,但只能做一点体力活儿,打工糊口。须贾不禁动了恻隐之心,留范睢一起吃饭,见范睢衣衫单薄,还送了一件梯绨袍给他。所谓绨袍,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高级大衣。

赠袍这个举动,后来不但救了须贾一命,也演变成一个文化语码。于是我们读诗会遇到“青云今有故人存,好赠袍哀王孙”这样的佳句,看戏会遇到《赠袍》这样的京剧著名剧目。在京剧《赠袍》里,剧作家在这里增加了一个细节:这件袍是须贾从自己身上脱下来送给范睢的。

须贾接下来跟范睢拉家常,问范睢既然在秦国生活了这么久,不知道能不能辗转跟秦国的张禄丞相攀上关系,自己这次外交活动的成败完全取决于丞相的态度。

须贾大概没想到以范睢这副破衣烂衫的样子真能跟权力顶层攀上任何关系,但范睢竟然答道:“我家主人跟丞相很熟,所以连我都能进得去丞相的门,我带你去好了。”

范睢提到自家主人,原话是“主人翁”,这就是“主人翁”这个词最早的文献出处。

就这样,范睢主动给须贾当车夫,造访相府来了。相府里的人当然认得出真正的主人翁,看见丞相大人亲自驾车,虽然莫名其妙,但低头退避总是没错。到了门口,范睢说自己先进去通报,留须贾在门外候着。须贾左等右等,始终等不到消息,就向门房打听:“范叔怎么还不出来呢?”

没想到门房的回答是:“里边没有范叔这个人啊。”

须贾忙说:“就是刚刚跟我一道的那个人啊。”

门房答道:“那是我们的丞相张君。”

须贾大惊失色。故事接下来会怎么发展呢?如果你看过京剧《赠袍》,应该记得范睢正是在这个时候迎接出来,和须贾一番客套,最后不但冰释前嫌,还推进了秦魏和平。剧情之所以这么编,是因为时代变了,价值观跟着变了,以和为贵变成了人间正道。而在《史记》的故事原版里,快意恩仇才是主流价值观。须贾听说范睢就是张禄之后,大惊失色,知道自己被耍了,赶紧“肉袒膝行”,诚惶诚恐地摆出谢罪姿态。

“肉袒”,我们已经不陌生了,廉颇和田单都已经做过榜样了,但须贾加上了一个“膝行”,就是跪在地上靠膝盖移动身体。

范睢从乔装改扮到显露真身,须贾从高高在上到肉袒膝行,这个模式后来成为文学作品里最经典的若干模板之一。从传奇到戏剧,从话本到小说,文人们用这同一套模板更换了无数的角色和场景——要么武林高手扮成文弱书生,要么皇帝出来微服私访,读者和观众因为站在上帝视角,暗暗嘲笑那些不知死活的家伙们有眼无珠,等到逆转发生的时候感觉酣畅淋漓。

这个模板之所以长盛不衰,是因为它实在太解压了,可以让人们在无力给自己解压的残酷现实里想象生活的另一种可能。赠袍故事的重要性,正在于此。

话说回来,范睢看到须贾“肉袒膝行”了,这才同意接见,给须贾一个谢罪的机会。

须贾也是个没骨气的,一味自黑,把自己说得各种不是人。范睢听不下去了,亲自来做总结归纳:“你的罪状有3条。第一,我的祖先都埋在魏国,我对魏国并无二心,但你诬陷我对魏国不忠;第二,魏齐羞辱我的时候,你不制止;第三,往我身上撒尿的人里也有你一个,你怎么忍心尿得下去呢!”

话说到这个份上,按说该定须贾的死罪了,但范睢话锋一转:“你之所以还能活着,是因为你赠给我袍的举动还有几分故人之情。”

当天的会面到此为止,但事情并未结束。等须贾辞行的那天,范睢大摆酒宴,宴请各国使臣,却唯独把须贾的座位安排在堂下——那不是客人呆的地方,而是仆人呆的地方——不仅如此,摆在须贾面前不是美酒佳肴,而是“莝(cuò)豆”,这不是人吃的东西,而是喂马的草料。大概怕须贾不肯吃,范睢还安排了两名“黥(qíng)徒”,也就是脸上刺了字的服刑犯人,一左一右伺候须贾吃饲料。

当时的囚犯经常被派苦役,比如参与大型土木工程,但从须贾吃饲料的这个细节我们可以知道,囚犯也可以被政府机关零星征调出来当仆役使唤。

范睢就这样在各国使节面前公开羞辱须贾,而须贾的反应,或者说须贾的没反应,特别能够见出时代精神——须贾不要说作为国家使节,就算仅仅作为一名士人,总该知道“士可杀,不可辱”,但他反过来了,可以辱,只要不杀就好,既在矮檐下,何妨低低头。范睢可以不杀须贾,但不会放过魏齐,他当众对须贾发话:“替我转告魏王,赶紧把魏齐的人头带来,不然我就要把大梁打下来了。”

范睢放出这番话,实属公私两便:魏国不管杀不杀魏齐,秦国反正都要吞并魏国,索性先拿魏齐当由头,将魏国一军再说。

再看须贾,一身狼狈,但总算有惊无险地回国交差去了。魏国能怎么办呢?反正魏齐真的怕了,堂堂大国总理竟然逃跑了,跑到赵国,藏身在平原君家里。

正是在这一年里,《资治通鉴》有交代说,赵惠文王过世了,儿子赵丹继位,这就是赵孝成王,平原君出任赵国总理。这就意味着,此时的平原君既是国家总理,又是元老贵族,还是新任赵王的叔父,一举一动都牵动国运,必须谨慎。那么,偏偏这时候魏齐登门避难,该不该接下这块烫手的山芋呢?范睢的做法到底是对是错,有什么资治意义,司马光会怎么评价呢?

我们下一讲再谈。

上期回顾:秦昭襄王毫无存在感可言,只能当个摆设,他是怎么收回权力的?

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转发!下期再会!

标签: 应侯秦国魏国丞相司马迁信平君

更多文章

  • 战国时期范雎入秦,春秋时期伍子胥奔吴,两件事有什么关联性?

    历史解密编辑:顾道惊城标签:应侯,秦国,齐国,吴国,魏国,战国,范雎,春秋,先秦,伍子胥,四大名将,周朝诸侯国君主列表

    秦昭王虽然在赵国和燕国的帮助下顺利继位,但他一直生活在宣太后的掌控之下,存在感很低。按照史书的说法是:直到秦昭王六十岁,也就是他执政的第四十一年,因为一位贵人前往秦国,才让事情有了转机。史书说的贵人名叫范雎,曾经是魏国中大夫须贾的门客。有一次,范雎随同须贾前往齐国,齐襄王很欣赏范雎,所以额外赏赐给他

  • 有些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给你搭座桥,蔡泽会为范雎搭这座桥吗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应侯,蔡泽,秦国,白起,秦昭襄王,秦王,秦军,范雎

    在《史记》里,司马迁将秦国宰相应侯范雎与蔡泽放在一个列传中。那么这个蔡泽是谁?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能入太史公的法眼而名垂青史?让我们将视线向前看,先从范雎和战神白起的恩怨情仇开始吧。公元前258年,秦赵长平之战后,秦国攻打赵国。当初,白起想趁长平之战余威顺势攻打赵国、拿下邯郸。范雎受到韩、魏高

  • “远交近攻”这么浅显的道理,为什么秦昭襄王,却要让范雎来教

    历史解密编辑:彦祖普法标签:应侯,秦昭,秦国,远交近攻,秦王,秦宣太后

    “ 远交近攻 ”这个词来源于《战国策》,原文中是魏国人范雎,献给秦庄襄王的治国之策。看到这里,骆驼有了一个疑问,当时已经年过知天命的大秦之王,为什么不懂“ 远交近攻 ”这种浅显的常识,却要向一个外国人来请教呢? 远交近攻的背后 秦昭襄王是大秦朝最重要的君王之一,能在功勋上和他并列的,只有一统六国的

  • 商鞅、张仪与范雎,三个“外国人”,是怎么接力把秦国抬上天的?

    历史解密编辑:窗前外的红杏标签:商鞅,张仪,应侯,秦国,魏国,齐国

    战国历史,就是秦国的崛起、奋进史;而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掌舵的秦王外,对秦国贡献最大的还有三位秦相:商鞅、张仪与范雎。这三个人都不是秦国人,而且他们为秦国服务的时段也很有意思:商鞅(公孙鞅)公元前361-338年,张仪公元前333-310年,范雎公元前270-255年(张、范两人之间,掌握秦国大权的是

  • 秦王范雎千里追杀的恶人是谁,竟牵出平原君信陵君?-读战国(58)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应侯,秦王,秦国,赵胜,魏国,范雎,平原君,信陵君,春秋战国,历史故事

    “松鼠父子读战国”系列故事之(58):范雎复仇记文/松鼠爸爸范雎前266年,秦昭襄王采纳范雎(jū)的“远交近攻”之策,东伐魏国。魏国国相魏齐认为秦强魏弱,不是对手,决定派部下须贾前往秦国求和。魏齐和须贾就是数年前差点害死范雎的两个恶人,而他们的求助对象,正是化为“张禄”的秦国国相范雎。但须贾并不知

  • 【战国时代】32魏国就是秦国的人才库——这不,又把范雎赶到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衣赐履读通鉴标签:应侯,秦国,魏国,齐国,秦王,嬴稷,范雎,战国时代,四大名将

    衣赐履按:又一个在秦国统一天下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人物登场了,他就是推行远交近攻大战略的魏国人范雎(读如驹)。前270年,魏国的中大夫须贾出使齐国,随从人员中有一个人叫范雎的。齐襄王田法章因为范雎口才敏捷,十分欣赏,私下赠送给范雎许多贵重礼物。须贾觉得奇怪,怀疑范雎把魏国的秘密告诉了田法章,所以才受到

  • 会玩制衡术的秦昭襄王,注定了战神白起必死,而国相范雎必须下岗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秦昭,应侯,白起,秦国,魏国

    战国后期,秦国与赵国在长平,上演了一场决定两国命运的决战,也彻底地决定了战国历史的走向,战后,能与秦国掰掰手腕的赵国,从此一蹶不振,秦国独大,狼视六国,一统天下已是指日可待,果然,38年后天下归于秦,秦始皇成为了天下共主。而秦国的强大,与秦昭襄王个人的雄才大略有关,而在他身边的一文一武,更成为他让秦

  • 范雎:因小人诬陷险丧命,远交近攻让秦国强大,睚眦必报一代名相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应侯,秦国,齐国,秦王,魏国,远交近攻

    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中,范雎为了换主子,他给王稽送礼,在厕所拜见魏冉,甚至给魏冉擦屁股,极尽献媚之事。虽然他的名气虽然比不上商鞅,张仪,李斯等,但也是当过秦国的丞相,在秦国大一统中,他的贡献功不可没。不过在电视剧中,他被黑成了一位小人丞相,最后还被秦王给诛杀了。历史上的范雎,可不是秦国的小人丞相

  • 范雎对秦国过大于功:逼走魏冉、抹黑白起,因一己之私而自掘坟墓

    历史解密编辑:缁尘绮陌标签:应侯,魏冉,白起,秦国,魏国,秦王

    大多数人提起范雎,都会竖起大拇指说:厉害!历史著名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秦国宰相。看到这样的名头,不得不说一句优秀。但是如果仅仅因为范雎的这些称号,就说范雎对于秦国的发展贡献多多,甚至有功无过,这却是夸大其词的。范雎对秦国过大于功:逼走魏冉、抹黑白起,因一己之私而自掘坟墓诚然,能够做到一国宰相,范雎

  • 范雎指导工匠做弓,暗藏邯郸大败缘由,人生得意后他做错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应侯,秦国,白起,魏冉,秦军,范雎,邯郸市

    这天,秦昭王坐在朝堂之上,不断地叹气。范雎见了,马上关心地上前询问:“下臣听说,主上忧虑则是臣下之辱;主上受辱那臣下就应为之而死。今天大王临朝而忧,下臣请求治罪!”秦昭王看看了范雎,缓缓地说道:“楚国剑极其锋利,可他们的倡优却很拙劣。楚剑锋利,就意味着楚国士人大多彪悍;倡优拙劣,说明楚人思虑极远。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