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范雎不仅对战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且快意恩仇

范雎不仅对战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且快意恩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且昕剧场 访问量:3362 更新时间:2024/1/22 22:36:03

战国时期,战火连绵、生灵涂炭,对各色人才而言却是难得的“盛世”:列强的博弈空前白热化,压迫到令君主们窒息的竞争环境,让他们不得不“不拘一格用人才”;那些虽然才华横溢,但却没背景、没关系,而且缺点明显、个性十足的人才,在别的太平盛世中大多没什么机会,但在那时却看到了希望(即使是一时的)。

比如在魏国寂寂无名的商鞅、到了秦国却改变了历史;杀妻求将、声名狼藉的吴起,却能先后在魏国、楚国呼风唤雨......而在战国中期,最传奇的当属范雎

对于范雎,后世常用两个成语来描绘他的一生:平步青云、睚眦必报,如同江湖小说般的传奇曲折尽在其中。

范雎是魏国人,他的早年经历充满了失意与无奈。出身贫寒的他,也试图像当初的张仪苏秦那样飞黄腾达,但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到处奔波,最终也没能在列国谋得一官半职。没办法,他只好返回魏国,但这里的人才资源向来溢出、关系网错综复杂,作为没钱又没人脉的草根,他费尽力气,也只是挤进了中大夫须贾府上,纯属混口饭吃。

有一回,须贾奉魏王之命出使齐国,当时他带了好几位门客,其中就有口才过人的范雎。当时齐强魏弱,他们一行自然是有求于对方。然而一连耗了好几个月也未能获得进展。

偏偏在这个令人尴尬的节点,范雎惹上事了。听闻他口才了得,齐襄王专门派人送来了十斤黄金、牛肉美酒等礼物。虽然范雎没敢接受,但须贾知道后却大为光火:自己没完成任务,已经里里外外丢了面子;此时自己的手下却被齐王高看一眼,这还能忍?

须贾

这件事,实际上也成了须贾推卸责任、为自己无法完成任务开脱的完美借口。回国后,他把这事告诉了魏相魏齐,声称范雎一定是把魏国的秘密出卖给了齐国。

由于这一不白之冤,随后的范雎饱受奇耻大辱:他被人用板子、荆条轮流抽打,肋骨折断、牙齿掉落,几乎体无完肤,不得不装死躲避无休止的折磨;但魏齐仍不善罢甘休,他令人把范雎的“尸体”用席子裹起、扔进厕所,随后让那些喝醉的宾客们都往上面撒尿以示惩戒。

席子里的范雎瞅准机会,靠着过人的口才说服了看守,这才逃出生天;但随后回过神来的魏齐到处派人追查其下落,范雎的处境险象环生,好在朋友郑安平挺身而出,他带着伤痕累累的范雎逃走并隐居了起来。为了避人耳目,范雎改名张禄,苟且偷生。

没多久,秦昭襄王的使者王稽抵达魏国。鉴于秦国向来善于吸纳魏国人才,郑安平假扮成仆人靠近王稽,成功地将范雎推荐给对方。周赧王四十五年(前270年),在二人的努力下,范雎得以逃离魏国、进入咸阳。

如果说魏齐、须贾是范雎不共戴天的仇敌,那么郑安平、王稽就是他的贵人。随后的范雎,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何谓“恩怨分明”。

范雎

进入咸阳后,范雎结合自己对秦国利益格局的判断、发挥自己出众的口才,成功引起了秦昭襄王的兴趣。依靠远交近攻、打拉结合的对外之策,驱逐四贵、巩固王权的对内方略,范雎的能力全面体现,因此逐渐得宠、风头一时无两,迅速跃升为秦国政坛的超级新星。

周赧王四十九年(前266年),当宣太后、魏冉等人被驱逐后,范雎被秦昭襄王拜相封侯,实现了从死囚到大国宰相的惊天逆袭,是当之无愧的“平步青云”。

范雎在政治领域的智谋、胆识让人叹为观止,无愧为一流政治家;然而在另一方面,他也带有寻常人的性格特点:感情丰富,既懂得感恩,也特爱记仇。须贾的经历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范雎当上秦相后不久,须贾出使秦国。为了戏弄、报复这位当初迫害自己的罪魁,范雎打扮得破破烂烂前去拜访。也许是心中有愧,或者因本性并非十恶不赦,须贾见到这位仍存活于世的老下属,又是请吃饭、又是送衣服,让内心原本杀气腾腾的范雎产生了动摇。接下来,范雎饶了这位“绨袍恋恋尚有故人之意”的老上司一命,只是当众对其进行了羞辱;至于魏齐,则被他逼得流窜于各国,最终不得不自杀了事。

而对于自己的恩人,范雎也大方得几乎“毫无原则”。在他的争取下,原本只是担任谒者(国君身边跑腿、传达信息的近侍)的王稽被任命为河东郡守,并且获得了三年之内擅自做主、无须向朝廷汇报辖区内情况的特权,这等同于官方许可他以权谋私、攫取利益。另外,郑安平也被任命为将军,获得了独掌一军的权力。

王稽

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严格贯彻了职务、爵位与功劳挂钩的制度,不滥赏、不滥罚;王稽、郑安平的破格待遇,既体现了秦昭襄王对范雎的宠信、信任,也侧面证明了范雎的举荐力度之大。

不仅如此,范雎还大度地散发财物,凡是当初帮助过他的人,即使一顿饭的小恩小惠,也必定涌泉相报;但在同时,微小到瞪过自己一眼的仇怨,他也必定报复,生动地为我们演示了何谓“睚眦必报”。

若以一名合格政治家的要求对照,范雎的上述作为显得有些幼稚、好笑;但若放在一个正常人类的视角,这反而显得有血有肉、极为真实。这种快意恩仇,在讲究顾全大局、隐忍自控的古代政治圈何等稀缺。

然而,范雎最终为自己的耿直性格付出了代价。

周赧王五十八年(前257年),秦军在邯郸战败,统帅王龁不得不撤退,而被围的郑安平则率领麾下二万将士降赵;同时,在此战中,王稽依仗范雎的关系、秦昭襄王的关照,拒不赏赐、激励所部将士,引来了朝野不少人的指责。秦昭襄王五十二年(前255年),因下属告发其犯有私通诸侯之罪,被秦昭襄王处死,尸体弃市。

由于邯郸之战前后的一连窜失策,加上上述两人的糟糕表现,秦昭襄王渐渐失去了对范雎的信任。《史记》、《资治通鉴》称,王稽被杀的同一年,范雎辞去相国一职,告老还乡,不久后去世。但根据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编年纪》暗示,他更像是与王稽一同被处死。

不管怎样,范雎的经历都堪称一代传奇。作为一名寒族才子,在魏国,他毫无机会,甚至因无妄之灾险些被羞辱而死;但逃到秦国,他得以展露才学,帮助秦王强化集权、奠定远交近攻对外方针,并且在长平之战中立下奇功;无论在宏观还是微观层面,他都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于他的快意恩仇,则更让其形象生动而立体;这也正是历史人物当有的真实面貌。

标签: 应侯秦国魏国周赧王齐国张仪苏秦范雎

更多文章

  • 睚眦必报的范雎,逆袭人生大起大落,其中隐藏着怎样的人性密码?

    历史解密编辑:一颗牙疼标签:应侯,秦国,魏国,秦王,齐国,白起,苏代,范雎,四大名将

    #历史开讲#范雎,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代名相。他的人生,充满了各种传奇。出身贫寒的他,为得到一展其才的机会,奋力抗争、历经艰难;并因此遭遇不白之冤,差点丢了性命。他凭借出色的才能,协助秦昭襄王成就霸业,并由此跳出原有圈层,成为权势赫赫的大秦相国。李斯评价他:“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

  • 范雎本是魏国人,成为秦国相国后,他为何要对魏国下手呢?

    历史解密编辑:雾里五里标签:应侯,魏国,秦国,齐国,宦官,魏王

    引导语:战国时期涌现了许多知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不过,并非所有政治家都能得到重用。魏国曾出现了一名德才兼备的人才,可他却因才能而蒙受了奇耻大辱。迫于无奈,他转而投靠秦国。在秦国,他不仅得到了重用,而且还报仇雪耻,此人究竟是谁呢?一、范雎遭受的凌辱范雎出生于魏国芮城,他的家境贫寒。虽然家庭的经济条件无

  • 赵国反悔送秦六城,引秦军围攻邯郸两年,却致白起自裁、范雎倒台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应侯,秦军,白起,赵国,秦国,魏国

    历经三年鏖战,长平之战终于分出了胜负。白起成功围歼了赵括所率的赵军,坑杀了四十万赵国青壮年,取得了一场决定性的大胜。就在白起想一鼓作气、攻破邯郸时,秦昭王却被范雎说服,居然退兵了!濒临灭国的赵国,因此获得了喘息之机。劫后余生的赵孝成王吓得亲自赶往秦国,当面向秦昭王求和。在差点被扣押后,赵孝成王被迫答

  • 读史|范雎的传奇恩仇录

    历史解密编辑:大老头看史标签:应侯,秦国,齐国,魏国,魏王,嬴稷,魏齐,范雎,恩仇录,四大名将

    秦能否一统天下,何时能“统”下来,绝对是一个不可确定的未知数。是范雎,左右了大秦“统”的时间表;是范雎,让大秦在关键几步“走”在了列国的前面;是范雎,让大秦提前有了俯视群雄的野心。恩怨分明范雎出生于乡间草野,生长于贫寒之家,曾找魏王谋职未果,退而求其次到魏国中大夫须贾家做事。公元前283年魏王派须贾

  • 秦国名相范雎, 被秦昭王当做叔父, 为何打扮成穷老头去羞辱老友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应侯,秦国,范睢,齐国,秦王,范雎,先秦,周朝,秦昭王,平原君,秦昭襄王,四大名将

    战国时期,魏国人范雎游说诸侯,想侍奉魏王。无奈范雎家贫,没有金钱疏通关系,只好先侍奉魏国中大夫须贾。范雎曾经跟随须贾出使齐国,齐王听说范雎有辩才,就派人赐给范雎黄金十斤和酒肉,范雎推辞不敢接受。须贾得知后,非常愤怒,以为范雎将魏国秘密告诉了齐国,所以才得到齐国赏赐。须贾回国后,将此事告诉了相国魏齐。

  • 长平之战后,逼死白起的范雎,最终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应侯,白起,秦王,长平,秦国,魏国

    长平之战后,将相失和,宰相范雎连番构陷谗害,是造成白起之死的重要因素,范雎可谓是白起的克星。秦昭襄王四十八年,长平之战得胜后,白起休整人马,准备乘胜围攻邯郸。消息传来,赵国惊惧,为了给白起设阻,赵国力请苏秦的族弟纵横家苏代,携带千金悄悄奔赴秦国,苏代设法见到了秦相范雎,奉上千金厚礼,范雎欣然笑纳。酒

  • 范雎恩怨分明之处,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这一点

    历史解密编辑:乱世意梦标签:应侯,范睢,齐国,秦国,齐王,秦王,韩信,魏国,范雎,四大名将

    无疑,范雎的确是睚眦必报,虽然这很小人,但是范雎同时也是真正能够做到滴水之恩必涌泉相报的真君子。这很矛盾,但是在事实上,这才是范雎完整的人生缺一不可。范雎的一生范雎出生贫寒,虽有大才,但怀才不遇屡屡不遭人待见。想报效国家却始终无法如意,只得暂时投靠魏国中大夫须贾。然又因为须贾此人太过于无耻陷害范雎,

  • 风水名师易洪永:范雎、张良、杨玉环是如何种生基的

    历史解密编辑:慈文影视剧集标签:应侯,张良,范雎,唐朝,杨玉环,易洪永,杨贵妃,风水名师

    郑无悔为救范雎而种生基改命:范雎,魏国人,想为国报效,侍奉魏王。但因家中贫困,只得先去中大夫须贾那里做事。风水名师易洪永魏昭王派贾出使齐国,范雎也跟随去了齐国。齐王听说范雎很有辩才,就赏赐给范雎金子十斤和一些牛酒,范雎不敢接受。须贾听说此事,非常愤怒,自己在齐国没有完成任务,齐国却赏赐给范雎钱酒,他

  • 一国丞相,被外乡人说得辞了职,可能吗?范雎可谓“长袖善舞”者

    历史解密编辑:闲人观史标签:应侯,秦国,魏国,丞相,吴起,蔡泽,范雎,四大名将

    战国时期的魏国芮城(今山西芮城)人范雎,在政治、军事都卓有成就。职任秦国丞相时,因其封邑在应城,所以又称之为“应侯”。一、功在秦国,名垂青史。1、出任秦相。范雎早年家境贫寒,不得志。之后,历经磨难的范雎辗转入秦。到了秦国之后,范雎为秦昭襄王献上了“远交近攻”的一统策略。他主张首先将韩国、魏国作为主要

  • 秦国宰相范雎到底有多厉害?远交近攻,促使秦国一统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应侯,秦国,魏国,远交近攻,齐国,李斯

    在战国时期,范雎不仅是秦国的宰相,也是著名的谋略家。不过,和张仪、苏秦等人比起来,范雎的名气显然相对较低,也即远远没有达到妇孺皆知的程度。但是,对于历史上的范雎,却做出了丝毫不逊色于张仪、苏秦的成就。对于范雎这位谋略家,秦昭襄王曾表示:昔周文王得吕尚以为太公,齐桓公得管夷吾以为仲父,今范君亦寡人之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