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国反悔送秦六城,引秦军围攻邯郸两年,却致白起自裁、范雎倒台

赵国反悔送秦六城,引秦军围攻邯郸两年,却致白起自裁、范雎倒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琳讲故事 访问量:1225 更新时间:2023/12/22 6:48:20

历经三年鏖战,长平之战终于分出了胜负。白起成功围歼了赵括所率的赵军,坑杀了四十万赵国青壮年,取得了一场决定性的大胜。就在白起想一鼓作气、攻破邯郸时,秦昭王却被范雎说服,居然退兵了!

濒临灭国的赵国,因此获得了喘息之机。

劫后余生的赵孝成王吓得亲自赶往秦国,当面向秦昭王求和。在差点被扣押后,赵孝成王被迫答应割让六座城邑给秦国。不想赵孝成王一回国,在虞卿竭力劝说下,竟又一次反悔,没有如约将六座城邑送给秦国。

听闻赵国毁约,秦昭王怒不可遏。公元前259年10月,秦昭王不听白起劝阻,派五大夫王陵率兵前往攻打邯郸。长平之战的惨败,让赵国损失了百分之七、八十的青壮年。兵强马壮的秦国大军围攻邯郸,照理赵国应很难渡过此劫。

谁都这么想,可赵人的顽强却出乎人们意料。

此次王陵率兵出征,围攻邯郸三个多月,依然没能取得丝毫进展。于是,不服输的秦昭王再次增兵,全力协助王陵。却没想到,增兵后王陵反倒是丢失了五个军营!以秦军之强,攻打几乎全是老弱病残的赵国,居然得到这样的战果,这让秦昭王更生气了。

此时,“战神”白起刚好病愈,秦昭王立刻就想让他去代替王陵。

可白起却坚持认为,现在已错过了攻打邯郸的时机,拒绝领命。秦昭王没法,只得让王龁去替代王陵。可即便是走马换将,邯郸战事依旧是进展不大。王龁又继续围攻了邯郸八九个月,还是未能让赵人弃城而降。

邯郸如此顽强,令秦人身心俱疲。

可说实话,此时邯郸城内也是人心惶惶。

就在秦军攻打最为紧急的时刻,赵宫北堂上突然听到了摇动大铃的声音。大铃是军中常用乐器;北堂却是王宫的内闱,处于王宫最深处。周时军礼规定,军中鼓乐之声,不应在王宫城墙之后还能听见——难不成秦军攻入邯郸城内了?

可赵大夫希卑听到后,马上对赵孝成王说:“秦国攻打赵国,还不至于紧急到这种程度;这摇铃声应该是赵国的内应在招引秦兵。这一定是有大臣想与秦国连横。大王如果想知道这人是谁,明天上朝时可以探访一下,谁先主张连横,谁就是那个摇动大铃的人!”

第二天一早,果然有大臣上来就提出连横。而这位大臣,恰恰就是赵孝成王最为信任的“幼艾”建信君!

建信君是赵孝成王的男宠,这一年还被任命为相国(后世发现了带有“八年相邦建信君”刻铭的矛与剑)。可在危难关头,他竟然会里通外国!幸亏他暴露得早,否则不知赵国什么时候就被他给祸害了。

秦国内应暴露之后,赵国的抵抗更加也坚决了。不过,赵国的危机却丝毫不见缓解。看到秦国全力围攻邯郸,齐、魏二国也趁机来占便宜:齐国抢占了赵国的淄鼠(今地不详,或即区鼠),魏国则攻占了赵国的伊是(今山西安泽西南)。

三国轮番攻击下,赵国似乎就要崩溃了。

危急时刻,平原君赵胜一方面亲自出访楚国乞求援军,另一方面也向小舅子信陵君魏无忌发出了求救信号。

平原君的访楚之行虽然其中略有波折,但在毛遂大力协助下大获成功,楚考烈王答应出兵救赵。

可偏偏魏国却出了意外。

原本在信陵君推动下,魏国已答应出兵救援邯郸。可秦人一看魏国想出兵救赵,于公元前258年派张唐抢先攻打魏国,以威慑魏安釐王。早就成了惊弓之鸟的魏安釐王立刻命老将晋鄙停止进军,暂时驻扎在荡阴(今河南汤阴)。

诸侯援军迟迟不能北上,秦军却趁机加大了攻势,眼看邯郸就要被攻破了!平原君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却没有丝毫办法。

这时,邯郸城内一位旅馆长官的儿子李谈看平原君着急上火,上前询问道:“您不担心赵国灭亡吗?”

平原君听了,没好气地回答:“赵国灭亡了,我就会成战俘,怎么会不担心呢?”

这时,李谈却责备起平原君来:“邯郸城内的百姓,现在是用死人骨头烧火,交换子女来当作食物,可以说是危在旦夕;可您的姬妾数以百计,人人都锦衣玉食。百姓困窘,兵器耗尽,甚至用削尖的木头当武器,可您却笙歌依旧。假如秦国攻破了赵国,您还能享用这一切吗?您应该将夫人以下的人都编入士卒当中,分工劳作,散发家财来犒劳士卒;现在士兵正处在危急苦难之时,更容易感化他们!”

虽然李谈的话很刺耳,可平原君却听进去了,马上按他所说的一一做到。这之后,平原君很快就募集到三千敢死之士,由李谈率领,出击骚扰秦军。结果,不知虚实的秦军为此撤退了三十里,大大缓解了邯郸的危机。

恰好在此时,信陵君魏无忌在姐夫平原君赵胜的催促下,矫诏夺取了晋鄙大军,率大军支援邯郸。几乎就在同时,楚国大军也随之北上,赶到了邯郸。

诸侯援军的到来,让秦军攻坚的难度成倍增加了。

为应对突然赶到的诸侯援军,秦昭王又派张唐攻打邺(原文为“郑”,据杨宽说应为“邺”之误,今河南安阳北及河北临漳西南一带),想切断魏、楚援军的退路。可魏无忌矫诏夺军之后,根本就没想过再回魏国,断其后路这招还有用吗?

更何况,邯郸前线的困局,让秦国内部矛盾陡然间变得更尖锐了。

“战神”白起迟迟不肯出战,秦昭王与范雎都以为他是恃功自傲,愤怒地把他从武安君降为了普通士卒。其后听说白起被贬后还怨言不断,秦昭王干脆又赐他一把剑,命他自裁!

公元前257年11月,在被贬至杜邮(今陕西咸阳东)后,白起自杀而亡。

长平之战三年,秦国大获全胜;紧接着的邯郸之战鏖战两年多,秦国不但损兵甚多,还折损一名大将!

12月,眼看邯郸局势愈发紧张,秦昭王被迫再次增兵,屯集在汾城(今山西侯马市西北)附近,准备随时支援。秦昭王就像赌徒一样,不断往赌桌中投放自己为数不多的筹码。

可事不遂人愿,邯郸之战的转折点还是到了。

随着魏、楚大军大加入,邯郸战局的平衡被迅速打破。

郑安平所率的秦国大军,竟然被诸侯联军反包围,陷入了绝境!为了保命,郑安平率领两万秦军投降了赵国,赵孝成王因此而封他为武阳君。郑安平一降,王龁顿时独力难支,匆忙败退回到了汾城!

回到汾城后,王龁又随同汾城驻军一起,反击追击到此的魏、楚联军。在此又鏖战两月,刚在邯郸大败的秦军竟然斩首六千,让魏、楚联军血染汾河!

邯郸之战虽然秦国惨败,可秦军的战斗力依然强悍!

随后,王龁又同张唐一起攻克魏国的宁新中(今河南安阳东南),并将其改名为安阳。至此,刚刚遭遇了邯郸溃败的秦国,总算是把局势稳定了下来。

王龁能再战,却让范雎陷入了尴尬。

邯郸之败的直接原因,就是郑安平的投降。而郑安平,又是范雎的亲信。范雎将郑安平送到邯郸前线,原本是让他立功以报恩,没想到他竟然战场投敌!秦国法律,举荐人而被举荐人犯了罪,那么举荐人与被举荐人同罪。以此而言,范雎应当被灭三族。秦昭王此时还对范雎极为信任,生怕他伤心,便在朝中下令:“谁敢再谈论郑安平之事,就以郑安平之罪来处罚他!”

可范雎的霉运还没走完。

两年后,因为王稽在邯郸之战时得罪了太多军人,众多军士纷纷造谣说他里通外国,结果王稽也因触犯秦法而被处死!

郑安平是范雎的恩人,王稽是范雎的伯乐。范雎在朝堂之上,王稽在河东当郡守,郑安平在军中担任将军,原本构成了一个极其完美的“铁三角”。可如今两个臂膀都离范雎而去,范雎又岂能独善其身?不久后,蔡泽就取代范雎,成为新一代秦相。就在王稽被处死的同年,范雎与郑安平也先后去世。有学者据此推断,范雎应该是被秦昭王赐死。

两年邯郸之战,竟然成为了秦国政坛大清洗的催化剂,事前谁都没有想到。

为什么在长平损失了国中绝大部分青壮年的赵国还能支撑两年多,直至拖垮了秦军?是魏、楚援军特别给力吗?

其根本原因,“战神”白起看得最为清楚。在陈述为何不愿参加邯郸一战时,他如此评价当下的赵国:“赵王能屈尊以待其臣,赵国大臣能身体力行亲近效死力的士兵;至于平原君,更是让自己的姬妾到军中为将士缝补衣物。现在赵国君臣一心,上下共同效力,就如同被困在会稽山上的勾践一样!”

国破家亡之际,赵国君臣能上下齐心、全力以赴,这才是遭遇长平惨败之后,赵人能在邯郸鏖战两年多、拖垮秦军的关键因素。

标签: 应侯秦军白起赵国秦国魏国

更多文章

  • 读史|范雎的传奇恩仇录

    历史解密编辑:大老头看史标签:应侯,秦国,齐国,魏国,魏王,嬴稷,魏齐,范雎,恩仇录,四大名将

    秦能否一统天下,何时能“统”下来,绝对是一个不可确定的未知数。是范雎,左右了大秦“统”的时间表;是范雎,让大秦在关键几步“走”在了列国的前面;是范雎,让大秦提前有了俯视群雄的野心。恩怨分明范雎出生于乡间草野,生长于贫寒之家,曾找魏王谋职未果,退而求其次到魏国中大夫须贾家做事。公元前283年魏王派须贾

  • 秦国名相范雎, 被秦昭王当做叔父, 为何打扮成穷老头去羞辱老友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应侯,秦国,范睢,齐国,秦王,范雎,先秦,周朝,秦昭王,平原君,秦昭襄王,四大名将

    战国时期,魏国人范雎游说诸侯,想侍奉魏王。无奈范雎家贫,没有金钱疏通关系,只好先侍奉魏国中大夫须贾。范雎曾经跟随须贾出使齐国,齐王听说范雎有辩才,就派人赐给范雎黄金十斤和酒肉,范雎推辞不敢接受。须贾得知后,非常愤怒,以为范雎将魏国秘密告诉了齐国,所以才得到齐国赏赐。须贾回国后,将此事告诉了相国魏齐。

  • 长平之战后,逼死白起的范雎,最终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应侯,白起,秦王,长平,秦国,魏国

    长平之战后,将相失和,宰相范雎连番构陷谗害,是造成白起之死的重要因素,范雎可谓是白起的克星。秦昭襄王四十八年,长平之战得胜后,白起休整人马,准备乘胜围攻邯郸。消息传来,赵国惊惧,为了给白起设阻,赵国力请苏秦的族弟纵横家苏代,携带千金悄悄奔赴秦国,苏代设法见到了秦相范雎,奉上千金厚礼,范雎欣然笑纳。酒

  • 范雎恩怨分明之处,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这一点

    历史解密编辑:乱世意梦标签:应侯,范睢,齐国,秦国,齐王,秦王,韩信,魏国,范雎,四大名将

    无疑,范雎的确是睚眦必报,虽然这很小人,但是范雎同时也是真正能够做到滴水之恩必涌泉相报的真君子。这很矛盾,但是在事实上,这才是范雎完整的人生缺一不可。范雎的一生范雎出生贫寒,虽有大才,但怀才不遇屡屡不遭人待见。想报效国家却始终无法如意,只得暂时投靠魏国中大夫须贾。然又因为须贾此人太过于无耻陷害范雎,

  • 风水名师易洪永:范雎、张良、杨玉环是如何种生基的

    历史解密编辑:慈文影视剧集标签:应侯,张良,范雎,唐朝,杨玉环,易洪永,杨贵妃,风水名师

    郑无悔为救范雎而种生基改命:范雎,魏国人,想为国报效,侍奉魏王。但因家中贫困,只得先去中大夫须贾那里做事。风水名师易洪永魏昭王派贾出使齐国,范雎也跟随去了齐国。齐王听说范雎很有辩才,就赏赐给范雎金子十斤和一些牛酒,范雎不敢接受。须贾听说此事,非常愤怒,自己在齐国没有完成任务,齐国却赏赐给范雎钱酒,他

  • 一国丞相,被外乡人说得辞了职,可能吗?范雎可谓“长袖善舞”者

    历史解密编辑:闲人观史标签:应侯,秦国,魏国,丞相,吴起,蔡泽,范雎,四大名将

    战国时期的魏国芮城(今山西芮城)人范雎,在政治、军事都卓有成就。职任秦国丞相时,因其封邑在应城,所以又称之为“应侯”。一、功在秦国,名垂青史。1、出任秦相。范雎早年家境贫寒,不得志。之后,历经磨难的范雎辗转入秦。到了秦国之后,范雎为秦昭襄王献上了“远交近攻”的一统策略。他主张首先将韩国、魏国作为主要

  • 秦国宰相范雎到底有多厉害?远交近攻,促使秦国一统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应侯,秦国,魏国,远交近攻,齐国,李斯

    在战国时期,范雎不仅是秦国的宰相,也是著名的谋略家。不过,和张仪、苏秦等人比起来,范雎的名气显然相对较低,也即远远没有达到妇孺皆知的程度。但是,对于历史上的范雎,却做出了丝毫不逊色于张仪、苏秦的成就。对于范雎这位谋略家,秦昭襄王曾表示:昔周文王得吕尚以为太公,齐桓公得管夷吾以为仲父,今范君亦寡人之叔

  • 范雎是如何报复仇家的?应该宽宏大量,还是挟秦国之势,睚眦必报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应侯,秦国,魏国,丞相,司马迁,信平君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上一讲谈到范睢替秦昭襄王密谋,削夺了太后和“四贵”的权力,从此范睢接替魏冉担任秦国总理,备受秦昭襄王宠信。#范雎回顾当初范睢在魏齐面前被须贾抹黑,百口莫辩,挨了最重的打,受了最深的羞辱,险些在厕所里窝窝囊囊地死掉,还有谁的人生低谷能比这更低

  • 战国时期范雎入秦,春秋时期伍子胥奔吴,两件事有什么关联性?

    历史解密编辑:顾道惊城标签:应侯,秦国,齐国,吴国,魏国,战国,范雎,春秋,先秦,伍子胥,四大名将,周朝诸侯国君主列表

    秦昭王虽然在赵国和燕国的帮助下顺利继位,但他一直生活在宣太后的掌控之下,存在感很低。按照史书的说法是:直到秦昭王六十岁,也就是他执政的第四十一年,因为一位贵人前往秦国,才让事情有了转机。史书说的贵人名叫范雎,曾经是魏国中大夫须贾的门客。有一次,范雎随同须贾前往齐国,齐襄王很欣赏范雎,所以额外赏赐给他

  • 有些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给你搭座桥,蔡泽会为范雎搭这座桥吗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应侯,蔡泽,秦国,白起,秦昭襄王,秦王,秦军,范雎

    在《史记》里,司马迁将秦国宰相应侯范雎与蔡泽放在一个列传中。那么这个蔡泽是谁?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能入太史公的法眼而名垂青史?让我们将视线向前看,先从范雎和战神白起的恩怨情仇开始吧。公元前258年,秦赵长平之战后,秦国攻打赵国。当初,白起想趁长平之战余威顺势攻打赵国、拿下邯郸。范雎受到韩、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