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读史|范雎的传奇恩仇录

读史|范雎的传奇恩仇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大老头看史 访问量:285 更新时间:2024/1/19 9:56:34

秦能否一统天下,何时能“统”下来,绝对是一个不可确定的未知数。是范雎,左右了大秦“统”的时间表;是范雎,让大秦在关键几步“走”在了列国的前面;是范雎,让大秦提前有了俯视群雄的野心。

恩怨分明

范雎出生于乡间草野,生长于贫寒之家,曾找魏谋职未果,退而求其次到魏国中大夫须贾家做事。

公元前283年魏王派须贾出使齐国,范雎为随从一同前往。盖因齐国的不断强大让魏王坐卧难安,昔日有旧仇,想趁机修好。哪知,齐襄王对这位善意的使臣很不友好,一旁的范雎站了出来,他充分施展自己的辩才,竟让齐襄王无地自容。没想到,爱才的齐襄王不但没恼怒,反而看上了范雎。于是就“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已有其主的范雎知道轻重,明确表示“不敢受”。

岂知,须贾获悉后,回魏国就诬陷范雎“里通外国”,魏国相国魏齐大怒,吩咐召开一次宴会,要杀鸡儆猴。范雎被拖出宴席,打得遍体鳞伤,佯装死去。

魏齐还不解气,命仆人用苇席裹尸,弃于茅厕之中。宾客三三两两地来出恭,解开腰带就朝尸体上肆意地撒溺,故意凌辱范雎。后来,看见已经死亡的尸体在动,守厕所的老头儿一惊,声若游丝的范雎哀求道:“公能出我,我必厚谢公。”相比韩信的胯下之辱,范雎的境遇或许还要更惨。就这样,可怜的范雎捡回了一条命。后来他躲到好朋友郑安平家里,化名张禄藏匿起来。

秦昭王近侍谒者王稽出使魏国,藏匿于朋友郑安平家中的范雎获知此消息,认定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王稽其实是秦国派来魏国的一个“猎头”,王稽把范雎带到了秦昭王嬴稷的身边。

范雎做了秦国相国之后,秦国人仍称他为张禄,而魏国人对此毫无所知。魏王听到秦国即将东攻打韩、魏两国的消息,便派须贾出使秦国。当须贾之后得知范雎便是相国张禄后,自知犯下“烹杀大罪”,顿时吓得魂不附体,赶紧脱掉上衣光着膀子双膝跪地而行,托门卒向范雎请罪。

范雎请来所有诸侯国的使臣大摆宴席,让须贾坐在堂下,像马一样喂他吃饲料。范雎责令他:“让魏赶快把魏齐的脑袋拿来,不然就要屠平大梁。”魏齐听闻后东躲西藏,惨死他乡。

范雎为人恩怨分明,掌权后先羞辱魏使须贾,之后又迫使魏齐自尽,后举荐郑安平出任秦国大将,王稽出任河东守。

出色的宰相

有历史专家分析,范雎入秦前,只见聪明,不见智慧,从而招来杀身之祸;范雎入秦后,既有聪明,更有智慧。

范雎向秦昭王嬴稷奉献了自己的治国战略:对外实施“远交近攻”,对内采取“强干弱枝”。这样的治国图强称霸伟业的战略战术,与嬴稷的思路不谋而和。作为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杰出的军事谋略家,对天下世事研究烂熟的范雎,对嬴稷的研究当然十分到位。

“远交近攻”,即范雎主张将韩、魏作为秦国兼并的主要目标,同时与齐国等保持良好关系。“强干弱枝”,即剪除皇帝身边的亲信,强化皇帝的统治地位。

“独掌国家大权的称做王,能够兴利除害的称做王,掌握生杀予夺权势的称做王。”范雎利用他的睿智善辩,努力进言嬴稷,“我住在山东时,只听说齐国有田,从没听说齐国有齐王;只听说秦国有太后、穰侯、华阳君以及高陵君、泾阳君,从没听说秦国有秦王。如今太后独断专行毫无顾忌,穰侯出使国外从不报告,华阳君、泾阳君等随心所欲。这四种权贵凑在一起,国家随时都会有危险。”

一席话,说得嬴稷背心凉。他显然对此感触颇深。公元前266年,他果断废太后,将国内四大贵族赶出函谷关外,拜范雎为相。

范雎远交近攻的国策实施后,改变了战国后期七国称雄的战略格局,为秦统一中国的前夜,奏响了胜利的号角。

除此之外,范雎对天下大势也有其独到的见解,最为经典的案例,就是成功瓦解六国的“合纵联盟”。

当时,天下的谋士都聚集在赵国讨论合纵盟约,目的是使六国联合起来抗拒强秦,嬴稷都有些心虚了,胸有成竹的范雎向嬴稷拍胸口:“大王不必忧心,臣可以使他们的合纵之盟约土崩瓦解。”范雎分析道:“秦没有结怨天下策士,他们聚会谋划攻秦,不外乎想借此证明自己而已。”说着,范雎指了指嬴稷家的一群狗,喻道:“睡着的、站着的、走着的、停着的,现在它们都各自好好的,可只要你丢下一块骨头,所有的狗都会立刻跑过来,呲牙咧嘴狗咬狗。这是因为它们都起了争夺的意念。”

至此,嬴稷什么都明白了,他派唐雎用车载着美女乐队,让他在赵国的武安大摆宴席,又广散黄金。果不其然,那些合纵之约的天下谋士,为黄金而大起内讧。合纵联盟不攻而破。

更多文章

  • 秦国名相范雎, 被秦昭王当做叔父, 为何打扮成穷老头去羞辱老友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应侯,秦国,范睢,齐国,秦王,范雎,先秦,周朝,秦昭王,平原君,秦昭襄王,四大名将

    战国时期,魏国人范雎游说诸侯,想侍奉魏王。无奈范雎家贫,没有金钱疏通关系,只好先侍奉魏国中大夫须贾。范雎曾经跟随须贾出使齐国,齐王听说范雎有辩才,就派人赐给范雎黄金十斤和酒肉,范雎推辞不敢接受。须贾得知后,非常愤怒,以为范雎将魏国秘密告诉了齐国,所以才得到齐国赏赐。须贾回国后,将此事告诉了相国魏齐。

  • 长平之战后,逼死白起的范雎,最终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应侯,白起,秦王,长平,秦国,魏国

    长平之战后,将相失和,宰相范雎连番构陷谗害,是造成白起之死的重要因素,范雎可谓是白起的克星。秦昭襄王四十八年,长平之战得胜后,白起休整人马,准备乘胜围攻邯郸。消息传来,赵国惊惧,为了给白起设阻,赵国力请苏秦的族弟纵横家苏代,携带千金悄悄奔赴秦国,苏代设法见到了秦相范雎,奉上千金厚礼,范雎欣然笑纳。酒

  • 范雎恩怨分明之处,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这一点

    历史解密编辑:乱世意梦标签:应侯,范睢,齐国,秦国,齐王,秦王,韩信,魏国,范雎,四大名将

    无疑,范雎的确是睚眦必报,虽然这很小人,但是范雎同时也是真正能够做到滴水之恩必涌泉相报的真君子。这很矛盾,但是在事实上,这才是范雎完整的人生缺一不可。范雎的一生范雎出生贫寒,虽有大才,但怀才不遇屡屡不遭人待见。想报效国家却始终无法如意,只得暂时投靠魏国中大夫须贾。然又因为须贾此人太过于无耻陷害范雎,

  • 风水名师易洪永:范雎、张良、杨玉环是如何种生基的

    历史解密编辑:慈文影视剧集标签:应侯,张良,范雎,唐朝,杨玉环,易洪永,杨贵妃,风水名师

    郑无悔为救范雎而种生基改命:范雎,魏国人,想为国报效,侍奉魏王。但因家中贫困,只得先去中大夫须贾那里做事。风水名师易洪永魏昭王派贾出使齐国,范雎也跟随去了齐国。齐王听说范雎很有辩才,就赏赐给范雎金子十斤和一些牛酒,范雎不敢接受。须贾听说此事,非常愤怒,自己在齐国没有完成任务,齐国却赏赐给范雎钱酒,他

  • 一国丞相,被外乡人说得辞了职,可能吗?范雎可谓“长袖善舞”者

    历史解密编辑:闲人观史标签:应侯,秦国,魏国,丞相,吴起,蔡泽,范雎,四大名将

    战国时期的魏国芮城(今山西芮城)人范雎,在政治、军事都卓有成就。职任秦国丞相时,因其封邑在应城,所以又称之为“应侯”。一、功在秦国,名垂青史。1、出任秦相。范雎早年家境贫寒,不得志。之后,历经磨难的范雎辗转入秦。到了秦国之后,范雎为秦昭襄王献上了“远交近攻”的一统策略。他主张首先将韩国、魏国作为主要

  • 秦国宰相范雎到底有多厉害?远交近攻,促使秦国一统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应侯,秦国,魏国,远交近攻,齐国,李斯

    在战国时期,范雎不仅是秦国的宰相,也是著名的谋略家。不过,和张仪、苏秦等人比起来,范雎的名气显然相对较低,也即远远没有达到妇孺皆知的程度。但是,对于历史上的范雎,却做出了丝毫不逊色于张仪、苏秦的成就。对于范雎这位谋略家,秦昭襄王曾表示:昔周文王得吕尚以为太公,齐桓公得管夷吾以为仲父,今范君亦寡人之叔

  • 范雎是如何报复仇家的?应该宽宏大量,还是挟秦国之势,睚眦必报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应侯,秦国,魏国,丞相,司马迁,信平君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上一讲谈到范睢替秦昭襄王密谋,削夺了太后和“四贵”的权力,从此范睢接替魏冉担任秦国总理,备受秦昭襄王宠信。#范雎回顾当初范睢在魏齐面前被须贾抹黑,百口莫辩,挨了最重的打,受了最深的羞辱,险些在厕所里窝窝囊囊地死掉,还有谁的人生低谷能比这更低

  • 战国时期范雎入秦,春秋时期伍子胥奔吴,两件事有什么关联性?

    历史解密编辑:顾道惊城标签:应侯,秦国,齐国,吴国,魏国,战国,范雎,春秋,先秦,伍子胥,四大名将,周朝诸侯国君主列表

    秦昭王虽然在赵国和燕国的帮助下顺利继位,但他一直生活在宣太后的掌控之下,存在感很低。按照史书的说法是:直到秦昭王六十岁,也就是他执政的第四十一年,因为一位贵人前往秦国,才让事情有了转机。史书说的贵人名叫范雎,曾经是魏国中大夫须贾的门客。有一次,范雎随同须贾前往齐国,齐襄王很欣赏范雎,所以额外赏赐给他

  • 有些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给你搭座桥,蔡泽会为范雎搭这座桥吗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应侯,蔡泽,秦国,白起,秦昭襄王,秦王,秦军,范雎

    在《史记》里,司马迁将秦国宰相应侯范雎与蔡泽放在一个列传中。那么这个蔡泽是谁?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能入太史公的法眼而名垂青史?让我们将视线向前看,先从范雎和战神白起的恩怨情仇开始吧。公元前258年,秦赵长平之战后,秦国攻打赵国。当初,白起想趁长平之战余威顺势攻打赵国、拿下邯郸。范雎受到韩、魏高

  • “远交近攻”这么浅显的道理,为什么秦昭襄王,却要让范雎来教

    历史解密编辑:彦祖普法标签:应侯,秦昭,秦国,远交近攻,秦王,秦宣太后

    “ 远交近攻 ”这个词来源于《战国策》,原文中是魏国人范雎,献给秦庄襄王的治国之策。看到这里,骆驼有了一个疑问,当时已经年过知天命的大秦之王,为什么不懂“ 远交近攻 ”这种浅显的常识,却要向一个外国人来请教呢? 远交近攻的背后 秦昭襄王是大秦朝最重要的君王之一,能在功勋上和他并列的,只有一统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