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范雎对秦国过大于功:逼走魏冉、抹黑白起,因一己之私而自掘坟墓

范雎对秦国过大于功:逼走魏冉、抹黑白起,因一己之私而自掘坟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缁尘绮陌 访问量:417 更新时间:2024/2/8 19:02:40

大多数人提起范雎,都会竖起大拇指说:厉害!历史著名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秦国宰相。

看到这样的名头,不得不说一句优秀。但是如果仅仅因为范雎的这些称号,就说范雎对于秦国的发展贡献多多,甚至有功无过,这却是夸大其词的。

范雎对秦国过大于功:逼走魏冉、抹黑白起,因一己之私而自掘坟墓

诚然,能够做到一国宰相,范雎必然是存在贡献的,例如劝谏秦昭王坚守“远攻近交”的外交策略等,但从某种层面上来说,范雎对于秦国是过大于功的。

出生魏国,效忠秦国

像范雎这样的历史名人,往往存在这样一个剧本:出生贫寒,个人努力,又有才能,还有大抱负,但是一般都仕途坎坷。显然,范雎拿着的正是这个剧本。

才华横溢的范雎出生战国时期的魏国,却并没有得到魏昭王的重用,只能在当时的一个中大夫须贾门下做个小官,但是毕竟算是入仕了,范雎还是挺高兴的。

这天,魏昭王找到须贾,让须贾去齐国出趟差、办点事,范雎也跟随须贾一起去了。

来到齐国,他们一待就是好几个月,然而齐襄王并没因为使团从魏国而来就格外优待。

范雎对秦国过大于功:逼走魏冉、抹黑白起,因一己之私而自掘坟墓

当齐襄王听说,跟随使团的小官范雎颇有才能时,他的爱才之心便忍不住了,立刻拨了大量黄金、牛肉、酒水送给范雎,希望以此来将范雎留下来,为齐国效力。

此时的范雎虽然在魏国不受重用,但也毕竟是入仕魏国,忠心是必须的,便婉言拒绝了齐襄王好意。

可好巧不巧,这事儿被范雎的顶头上司须贾知道了,见到自己的下属待遇比自己还高,须贾便想:这小子,一定是出卖了魏国的机密,才能换得齐襄王如此厚待,看我回去怎么收拾你!

果不其然,须贾回到魏国之后,就向魏昭王一一禀告在齐国的所见所闻,还诬告范雎出卖魏国于齐国。

魏昭王一听,这还了得,立刻叫了人,把范雎给打了一顿,直到把范雎骨头打折,牙齿打掉才停住。为了杀一儆百,魏昭王还将范雎扔进了厕所里狠狠羞辱了一番。

最终,范雎在好友郑安平的帮助下,改名换姓才苟且偷生。

范雎对秦国过大于功:逼走魏冉、抹黑白起,因一己之私而自掘坟墓

经过这番,范雎彻底断了效忠魏国的幻想。

许久之后,范雎同样也是经过郑安平的牵线搭桥最终来到了秦国,在自己的一番运作之下最终得到了秦昭王的赏识。

放逐魏冉

范雎来到秦国之后,虽然一番努力之下获得了秦昭王的赏识,但是外来之臣,对于秦国国内的事务还是不太好说,一段时间内,范雎给秦昭王的进言只敢停留在与其他国家的来往相处上。

范雎想要真正的进入秦国的权力中心,魏冉就是他最大的绊脚石。

魏冉这个人与范雎最大的不同,就是实干派与口头派的区别。

且魏冉向来瞧不上范雎这样的说客。而魏冉是秦昭王的母亲宣太后的同母异父的弟弟,身份尊贵,在血缘上,更可以说与秦昭王是十分亲近的。

范雎对秦国过大于功:逼走魏冉、抹黑白起,因一己之私而自掘坟墓

秦昭王刚刚继承王位时,年龄尚小,作为娘舅的魏冉便充当起了摄政者的角色,对于这个国家,那就是一个实际的统治者。

随着秦昭王渐渐长大,俗话说“卧榻之上,岂容他人鼾睡”,自己这个王一直被自己的娘舅压制着,心中必然是不舒服的。

这时候,范雎发现这对君臣之间的嫌隙。

终于,在魏冉想要利用秦国势力去攻打齐国,想要将得到的土地自己收入囊中,以此来扩大自己的领地。

这个把柄被范雎知道了,便立刻告知秦王,秦王一听,当然就不乐意了,便以此为由,罢免了魏冉在朝中的事务,将他赶回了封地。

也许,大家觉得范雎赶走了一大权臣,但是大家却忽略了这个大权臣魏冉对于秦国统一作出的贡献。当我们去分析秦国统一六国的全过程,不难发现,在秦昭王时期的胜利战争奠定了整个秦国统一的趋势。

范雎对秦国过大于功:逼走魏冉、抹黑白起,因一己之私而自掘坟墓

后面几位秦王参与的战争,早已是大局已定、水到渠成的事情。而秦昭王时期的胜仗大多是由魏冉领导或者由其推荐的白起领导的。可见魏冉对于秦国的重要。

然而这样重要的一个人就这样被赶出了权利中心,最终悲愤而死。

逼杀白起

魏冉被放逐回领地,白起在朝中孤立无援。而范雎更是深得秦昭王欢心。

公元前262年,秦、赵之间发生一场著名的战争,史称“长平之战”。起初,秦国率军将领是身经百战的将军白起,在白起的预判下,找到了正确的攻打路线,一路势如破竹,原本白起打算乘胜追击,这时自己的国君却说:回来吧!你们在外面挺久了。而这道命令的背后其实是范雎的煽风点火。

范雎对秦国过大于功:逼走魏冉、抹黑白起,因一己之私而自掘坟墓

秦国退兵,让赵、韩两国割地求和,但赵国却没有按照约定把城池奉上,秦昭王一看:这小老弟,真是不懂规矩,既然如此,那我就再收拾收拾你!

秦昭王又让白起带兵打赵国,但这次白起傲娇了:上次我要打,你不让,现在攻打时机已经过去了,你又要我去,我就偏不去!

这君臣俩都是相当的傲娇,秦昭王还是派人出兵,不出白起意料的是,秦军节节败退,秦昭王终于还是忍不住了,让自己最宠信的臣子范雎去劝说白起,范雎的口才那可是有口皆碑的。

范雎来到白起家正欲劝说白起,两人之间虽然素有嫌隙,白起仍将自己不出战的理由一一相告,希望范雎能够劝说秦昭王退兵。

但范雎哪里愿意,他早就准备好了,让自己的好友郑安平代替这个位置,以此来报答当年郑安平的救命之恩。

范雎对秦国过大于功:逼走魏冉、抹黑白起,因一己之私而自掘坟墓

于是,范雎回去见到秦昭王后,没有将实情相告,反而用自己一张“巧嘴”歪曲事实、抹黑白起,激怒了秦昭王,秦昭王执意出兵,但战事绵延了八、九个月,甚至显露出了秦国将败的痕迹。

秦昭王终于忍不住了,亲自去白起府邸请他出战,白起再次说明此战不可继续的原因,然而这时秦王已经不相信了,只觉得白起在看自己的笑话。

最终,白起被削爵,贬为平民,前线兵败,秦王心中原本就不快,而范雎作为宰相,不加以劝阻,反而对秦王说,白起被削爵,心中忿忿不平。

秦王一听更加恼怒,便下令让白起自杀,一代名将就这样陨落。

长平之战后期,白起不愿出兵,范雎如愿以偿让自己的人带兵出征。但可惜的是,范雎任用的郑安平、王稽两人并无什么出色的军事才能,不仅如此,长平之战中,郑安平直接率领部众投向敌军,王稽更是私通敌军,出卖秦国,导致秦国许多城池丢失。

范雎对秦国过大于功:逼走魏冉、抹黑白起,因一己之私而自掘坟墓

不仅如此,郑安平与王稽两人所犯罪责按秦律为死罪,而任用他们的范雎也因此获罪,最终被处死。

标签: 应侯魏冉白起秦国魏国秦王

更多文章

  • 范雎指导工匠做弓,暗藏邯郸大败缘由,人生得意后他做错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应侯,秦国,白起,魏冉,秦军,范雎,邯郸市

    这天,秦昭王坐在朝堂之上,不断地叹气。范雎见了,马上关心地上前询问:“下臣听说,主上忧虑则是臣下之辱;主上受辱那臣下就应为之而死。今天大王临朝而忧,下臣请求治罪!”秦昭王看看了范雎,缓缓地说道:“楚国剑极其锋利,可他们的倡优却很拙劣。楚剑锋利,就意味着楚国士人大多彪悍;倡优拙劣,说明楚人思虑极远。思

  • 长平之战后,白起与范雎产生矛盾的原因,史记记载自相矛盾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白起,应侯,秦国,秦王,长平,秦军

    关于白起与范雎产生矛盾的原因,《白起王翦列传》记载得非常清楚。长平之战后第二年,秦军攻入赵国,并围困了邯郸,白起准备一举灭赵,韩赵两国非常惊恐,派遣纵横家苏代(苏秦族弟)重金贿赂游说秦相范雎:《白起王翦列传》:苏代劝说范雎,“赵亡则秦王王矣,武安君为三公。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馀城,南定鄢、郢、

  • 《大秦史话》秦国丞相范雎辞相

    历史解密编辑:素意花开标签:应侯,秦国,大秦史话,丞相,秦王,范蠡

    蔡泽献计然书,计然书是一本绝世富国富人之书,书中有七策,乃是治国富人的一本奇书。计然书是晋国的一位智者计然所写,后传给布衣之土范蠡,范蠡用书中之策,不到十年功夫富甲天下,因范蠡在陶地以朱公名号经商,因此被称为陶朱公。计然书献给范睢后,范雎被这本奇书惊到了,书中有养息富国六策:通货物,振百工,平物价,

  • 商鞅,张仪,范雎和李斯皆为外客秦臣,他们结局如何,谁下场最惨

    历史解密编辑:马通宁小骑士标签:商鞅,张仪,应侯,李斯,范雎,秦朝

    秦国从秦献公改革拉住衰败之势,到秦孝公变法图强,日渐崛起,再到秦始皇武力兼并六国,完成统一大业,除了秦国在正式进入战国时期历代秦君皆为明君雄主的原因外,还离不开一众外来士子人才的辅佐。比如外客秦臣中的佼佼者有秦孝公的卫国人商鞅,辅佐孝公变法强秦,国力自此与日俱增,奠定秦统一基础;秦惠文王时期的魏国人

  • 《大秦赋》背后的故事:秦王为何要5跪范雎,范雎为何不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彦祖普法标签:应侯,大秦赋,秦国,秦王,魏国,秦宣太后

    段奕宏、张鲁一等人主演的《大秦赋》即将即将迎来大结局,但有关这部大剧的评价却褒贬不一,不过大家唯一的共识是,老戏骨 王庆祥 饰演的秦昭襄王是真演得好。骆驼在追《大秦赋》时,除了佩服老戏骨的演技之外,也想到了有关秦昭襄王的一段悬案,那就是当年他为什么对范雎要连续5跪,而被他如此看重的范雎又为何不得善

  • 被范雎赶出关中的魏冉,是个什么样的人?白起的伯乐、秦国的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正史漫谈标签:魏冉,白起,应侯,秦国,魏国,秦武王

    虽然最终因政治斗争被秦昭襄王、范雎赶出关中,但魏冉并不是个“反派”;相反,他是个既有态度、又有能力的出色政治家、军事家,为了秦国的发展壮大,他任劳任怨、甘当“工具人”,在政治、军事以及人才举荐方面都作出了杰出贡献。公元前307年,秦军攻破宜阳,周王室门户大开,秦武王终于见到了自己惦记许久的“九鼎”。

  • 范雎逼迫魏齐自杀, 真因为范雎是小心眼吗!

    历史解密编辑:动漫特摄评价标签:应侯,魏齐,魏国,秦国,范雎,平原君,四大名将

    范雎是魏国人,有才但很穷,很穷就意味着在“亲亲,贵贵”的魏国是没有出头之路的,没有出路怎么办?只能投靠到中大夫须贾门下,打算夤缘而上,借以实现人生抱负,当然,须贾也很欣赏他。那年须贾出使齐国,就带范雎去见世面。齐襄王未料朝堂之上,齐襄王随便非难了几句,须贾就张口结舌,不知怎么回答,倒是范雎不卑不亢,

  • 魏国为何错失七大鬼才,商鞅、张仪、范雎等反助秦成就统一大业?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商鞅,张仪,应侯,魏国,秦国

    话说三国时代蜀汉刘备将帅有五虎上将,谋臣有卧龙凤雏,倘戏说一番那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庞统、诸葛亮七人皆去汉归魏,投诚在曹操麾下,恐怕古往今来的三国迷们都会目瞪口呆,无法接受这样的假设。然而在战国纷争,七雄并立的先秦时代,却真出现过这么一出一国鬼才尽投敌国的传奇大戏,从而使得原本七国之中最为

  • 五国伐齐之后,范雎向秦昭襄王献上一计,五十年后发现真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应侯,秦昭,秦国,齐国,魏国,乐毅

    继商鞅变法后,范雎提出的一项外交策略又让秦国统一天下的步伐进了一步。而这个外交策略提出五十年后,秦始皇攻灭六国,一统天下,不得不说这个外交策略是真的很不错。当然,在实行这个外交策略之前,秦国的外交政策一直在摸索中前进,而且并不固定,只要是能让秦国的东进之路顺畅一些,秦国都会去做。历史上提到的战国纵横

  • 商鞅、张仪、范雎和李斯,谁的能力更大?谁的人品最差?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商鞅,张仪,应侯,李斯,范雎,艺术家

    秦朝是古代王朝里面,第一个完成了“大一统”的王朝,其在历史上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的。熟读历史的人想必都有所了解,秦国先后歼灭了齐国、楚国、燕国、赵国、魏国以及韩国,完成了统一六国,建立王朝的历史霸业。而大秦王朝之所以能够建立,和秦国几代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这几代人除了秦国的国军以外,还有为秦国出计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