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权臣,他利用宦官、外戚之间的争斗,趁机带兵进入洛阳,夺取了东汉朝廷的大权。之后,他废掉少帝,改立汉献帝,自称太师、相国,权倾朝野,震动了整个天下。董卓虽然手握凉州精兵,但最终未能篡夺皇位,还被王允杀死,这位叱咤风云的权臣,为何会落得这样的下场呢?
一、与士族结怨
东汉时期,士族门阀崛起,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占据着特殊的地位,是当时最重要的一股政治力量,比如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弘农杨氏等。而董卓出身庶族,是靠着军功成为地方大员的,所以注定与这些士族格格不入。董卓进京后,也做出了一些拉拢士族的举措,“自为太尉,以御史大夫杨彪为司空,以豫州牧黄琬为司徒”。
董卓还积极启用那些受到贬黜的士大夫,比如蔡邕“三日之间,周历三台”。在商讨废立皇帝的会议上,袁绍与董卓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但董卓并没有干掉袁绍,反而委以官职,这主要是因为袁绍出身汝南袁氏,董卓并不想与士族门阀决裂。然而,士族门阀对董卓的行为并不领情,他们还是举兵反对董卓,并且组建了“关东联军”。
二、内部出问题
董卓的嫡系力量是凉州军团,在进入洛阳后,又扩充了一些力量,其中最主要是以吕布为首的并州军团,至此,董卓麾下就有了两股军事力量。虽然董卓对吕布非常信任,但是凉州军团还是与并州军团产生了矛盾。胡轸就曾公开扬言:“今此行也,要当斩一青绶,乃整齐耳。”意思是说为整肃军纪,他要杀死一个佩青绶的官员,而那个人指的就是吕布。
与此同时,董卓与吕布之间也产生隔阂,主要是因为一个女人。原来,吕布在侍奉董卓的时候,与董卓身边的一个侍女有染,吕布为此事担惊受怕。另外,董卓的脾气非常暴躁,有一次吕布得罪了他,董卓不管不顾,拔起手戟就向吕布扔去。幸亏吕布身手矫捷,才躲过了手戟。之后,董卓虽然气消了,但吕布却怀恨在心。
三、敌对力量联合
前面已经说过了,反对董卓的主要有两股力量,一个是士族门阀,另一个是以吕布为首的并州军团。在董卓迁都长安后,这两股力量实现了联合,实现此事的人就是司徒王允!董卓杀掉了一些反对他的士族门阀,但同时还任用了一些貌似忠心士族,其中就包括王允。早在洛阳的时候,董卓就对王允信任有加,“朝政大小,悉委之于允”。
来到长安后,王允一方面敷衍董卓,另一方面联合反对董卓的各种力量,“密与司隶校尉黄琬、尚书郑公业等谋共诛之”。之后,王允还亲自游说吕布,“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最终,以王允为首的士族门阀,联合以吕布为首并州军团发动了这场诛杀董卓的政变。不过,他们未能彻底解决凉州军团,导致了后面的失败。
参考资料:1.《三国志》;2.《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