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术成功却战略失败的政治谋杀:王允为何能联合吕布杀死董卓?

战术成功却战略失败的政治谋杀:王允为何能联合吕布杀死董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减水书生 访问量:2869 更新时间:2024/1/18 20:06:28

王允联合吕布杀掉董卓,跟董卓勾结吕布杀掉丁原,全都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从预谋到实施再到形成结果,链条特别短、时间特别短。这期间根本容不得情感戏、美人计以及连环计的铺排。

董卓找到吕布,说:杀了丁原跟我干,让你做骑都尉,干不?吕布说干。于是,丁原被杀,吕布当上骑都尉、封亭侯。

王允找到吕布,说:杀了董卓跟我干,让你当上将军,干不?吕布说干。于是,董卓被杀,吕布当上奋威将军、封温侯。

真实的历史,比演义小说,要残酷得多,也干净得多。链条太长、情节曲折,虽然好看却不好用。所以,成功的阴谋拒绝复杂,也拒绝曲折。

杀死董卓的过程简单,其背后原因也不复杂,纯粹就是冷酷的利益计算,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吕布在董卓那里并非如鱼得水,而是备受排挤。

公元191年,董卓派胡轸、吕布迎战孙坚。胡轸是大督、吕布是骑督,胡轸比吕布官大。然后,官大一级压死人。仗还没打,胡轸就放出话去,“今此行也,要当斩一青绶,乃整齐耳”。今天这趟,必须斩个银印青绶的大官,才能整齐队伍。而吕布就是银印青绶。所以,再明显不过,胡轸这话就是放给吕布听的。

董卓打不过孙坚,索性逃回关中,却把吕布扔到洛阳断后。这就相当于让吕布当炮灰。“坚进洛阳宣阳城门,更击吕布,布复破走”。吕布也不是傻子。所以,仗可以败、脸可以丢,但炮灰不能当。孙坚的淮泗武装集团打不过“并凉劲旅”。但是,一次内部不和、一次打工摸鱼,打不过也就变成打得过。

董卓清醒的时候,还会亲近吕布。但董卓经常不清醒,动不动就抽风,一抽风就杀人。“尝小失卓意,卓拔手戟掷之。布拳捷得免,而改容顾谢,卓意亦解”。稍不如意,便抄起手戟投刺吕布。董卓不是文弱书生,他能双手开弓。所以,这绝对是主客观条件全满足的故意杀人。吕布身手好,所以躲过一死。但事后,他还得给董卓赔礼道歉。所以,陪在董卓身边,吕布压力山大。

地位不高,董卓的手下部将,就有权处死吕布;价值不大,关键时候,也就当个炮灰;还担惊受怕,在董卓身边儿,吕布当真是伴君如伴虎。同时,自己又不争气,吕布还把董卓的女婢给睡了,然后更是天天担惊受怕。

二是王允这种正途出身的名士自带吸引力,关键还是并州人。

吃得苦中苦,未必人上人。因为吃苦跟成功没啥关系,特别是那种超乎寻常的大成功,几乎跟吃苦不沾边儿。很多汉末名士就是一路躺平,然后躺到三公、躺到两千石、躺到人上人。这些人中,有几个吃过苦中苦?大名士陈蕃出道就怼领导,然后一路升官一路怼领导,一直升到三公,也就可以直接怼皇帝。陈蕃吃过什么苦?从来任性、一直任性。而天生命好的王允,跟大名士陈蕃几乎一个路子。在《后汉书》,这俩人放在一部列传,也算冥冥中自有安排。但是,这种人恰恰代表了当时的主流价值。

他们垄断道德制高点、他们霸占排序最高位、他们收获了全部的关注和目光。所以,王允对吕布特别有吸引力。这种大名士向吕布投来橄榄枝,就相当于邀请吕布加入东汉最顶级的名士圈。不入这个圈,吕布拼到死也只能活在董卓的阴影之下。而加入这个圈,吕布立即就能与名士王允共秉朝政。这就是名士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还有就是并州人。吕布是并州五原郡人,王允是并州太原郡人。一个在今天的内蒙古包头、一个在今天的山西太原。现在虽然划在两个省,但当时就是一个州。自党锢以来,汉末朝局的政治斗争非常激烈。所以,大家都在结党拉盟友。要么家族联盟,要么老乡抱团。家族联盟靠姻亲,动不动就搞个联姻;老乡抱团靠籍贯,老乡帮老乡非常普遍。对吕布来说,并州人王允就比凉州人董卓要亲近太多。

三是吕布的出身和外在环境,决定了他的行为模式。

吕布有野心、敢玩命,特别积极、特别努力。但是,当外部条件不允许的时候,吕布再怎么努力也是努力为别人做嫁衣裳。因为他的出身太低。出身低,也就意味着可利用的资源少。所以,外在环境对吕布这种人非常不友好。即便他本事再大,也很难出头。这时候,就需要天大的好机会配合上特别的不要脸。这种好机会,吕布赶上了三个,第一个是靠努力,后两个全是靠不要脸。

做骑都尉丁原的主簿,这是努力的结果。丁原出身也低、基础也差,但博出了位。相似的人总会惺惺相惜。于是,丁原提携了吕布。这是吕布的第一个机会。但努力得来终有限。靠努力干到六百石,这个可以有;但靠努力干到两千石,在当时几乎不可能。因为努力不是什么稀缺资源。你觉得自己很努力,但比你努力的人还不知道有多少。

再后,吕布遇到了董卓和王允。这是吕布第二、第三个机会。杀了你的老领导丁原,然后让你坐他的位置,你吕布干不?

“刺史丁原为骑都尉,屯河内,以布为主簿,甚见亲待”。吕布干了,然后“卓以布为骑都尉,誓为父子,甚爱信之”。吕布成功做了丁原的位置,也就是骑都尉。这套操作下来,吕布相当于少奋斗二十年。

再之后就是遇到王允。套路一样、说辞雷同。吕布当然也干了,然后“允以布为奋威将军,假节,仪同三司,封温侯”。奋威将军虽是杂号将军,却高于所有中郎将。假节,相当于被赐尚方宝剑,在军中拥有生杀大权。仪同三司,相当于正部级官员享受副国级待遇。温侯,这是东汉爵位中最高级的县侯,比袁绍的邟乡侯、关羽的汉寿亭侯高太多。

后面的两次机会,都不是努力所能争取到的,而只能等老天开眼。等到之后,还要把握得住。但把握这种机会,就不能只靠努力和本事,而必须要靠不要脸。以忠孝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东汉,忠于自己的领导,跟忠于皇帝、孝敬父母,在价值上几乎等同。所以,背叛自己的领导,而且还杀了自己的领导,就是在跟主流价值对着干,纯属大逆不道玩到社死。但吕布全都干了。吕布可以不干吗?当然可以。带着跟自己偷情的丫鬟,然后跑到内蒙古包头隐居起来就行。但到这时候,又有谁能放得下?

这就是丁原能够联合吕布杀死董卓的原因。

但这起政治谋杀有问题。简单说就是战术非常成功,而战略毫无算计。有时候,就是这样。一百个绝对正确的战术成功,也抵不过一个战略错误。王允杀董卓就是一起战术成功而战略失败的愚蠢事件。

身在局中的吕布,只看到了自己的前途,却看不到即将到来的滔天巨浪。因为他的位置决定了他看不了那么远。但王允应该能看到。因为他是这起政治事件的总导演。戏演完了,总要考虑怎么收场。但在怎么收场的问题上,王允不仅没有看到收场的凶险,而且也没有完美收场的能力。

更多文章

  • 任见:心在朝廷的汉家老干部王允

    历史解密编辑:巴黎邮报标签:王允,貂蝉,董卓,吕布,曹操,何进,任见,王昭君

    任见:心在朝廷的汉家老干部王允任见:心在朝廷的汉家老干部王允第四章 美人以身建功21在东汉末年的政治军事纷争中,小美女貂蝉立了大功,现在,她出场了。这个貂蝉,是中国古代美人儿中极其神秘的一个。貂蝉非常热爱政治,似乎天生就是作地下工作者的料,所以就成了政治玩家们相互博弈的筹码。有人考证说貂蝉姓任,小字

  • 董卓死后,东汉中兴有望,王允为何在这个时候拒绝西凉军归降?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董卓,王允,吕布,李傕,贾诩,东汉,三国,汉朝,西凉军

    东汉的彻底衰落,其实并非是董卓入主洛阳时,因为这个时候的东汉朝廷其实还有拨乱反正的机会,真正让东汉陷入至暗时刻是在董卓去世后!王允诛杀董卓后,拒绝了西凉军的投降,引起李傕郭汜等人反叛,最终攻下长安。自此,东汉失去了最后一次中兴的机会,只能不断沉沦,最终灭亡。可以说,东汉的灭亡,就是从王允拒绝西凉军归

  • 东汉末年预言家,董卓死后,他说王允也活不长,没人相信

    历史解密编辑:说史道明标签:董卓,王允,东汉末年,袁术,曹操,司马迁

    东汉末年,三国分立,这句话大多数人都不陌生。东汉末年,先是黄巾起义,宦官横行,董卓进入洛阳掌握朝政。后来,司徒望允打算离间董卓和吕布,一举除掉国贼董卓。国贼董卓之死,首当其冲的功劳就是司徒王允,朝臣百姓的赞誉自然少不了王允本人。王允自己,也开始有些高大上了,成为董卓的二把手,掌控朝政,但王允不是董卓

  • 王允王子师:汉末名士的官场之路,到底怎么走来?

    历史解密编辑:减水书生标签:董卓,曹操,张让,何进,宦官,王允王子师

    #历史开讲#可以说,王允这个人天生命好。首先是出身。汉末三国这段历史,英雄必问出身。否则,你根本搞不清这些人的立场秉性和成败由来。王允出自太原王氏。太原王氏是跨越时代的顶级豪门。从汉朝到唐朝,这个家族一直人才辈出。在当时,王允他们家算不上累世公卿、家世两千石,但也是正儿八经的“世仕州郡”,且“为冠盖

  • 把一把好牌打得稀烂的王允先生

    历史解密编辑:聊聊身边的法律标签:王允,董卓,吕布,貂蝉,曹操,蔡文姬

    读《三国演义》就一定会想到下述关联词:美女貂蝉、帅哥吕布、人渣董卓、连环计……然而,这儿却有两个昙花一现的人物最不应该被忽视,一个是连环计的实施者王允,另一个在当时颇有名气的史学家蔡邕。董卓是个十恶不赦的杀人狂魔,荼毒天下,人人都想得而诛之残害百姓的超级人渣,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包括各路诸侯讨伐董卓

  • 马愉:汉朝名将马援之后,明朝前期阁臣,六代均为儒生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马愉,马援,杨士奇,杨荣,尚书

    马愉是明王朝前期的一个知名内阁大臣,出生在山东临朐朱位村人,汉朝时期的名将马援是他的父亲。马愉出身于书香门第,他的家族里前后六代的人,都是苦心专研儒家经典的儒生,在这样氛围下长大的马愉,自然也是一个十分有才华的人,在宣德二年的时候,成功以进士第一名的好成绩,进入朝廷当官,被授予了翰林修撰的官职。宣宗

  • 马援的选择

    历史解密编辑:休闲读品杂志标签:马援,王莽,刘邦,匈奴,高帝,隗嚣,汉朝,光武帝刘秀

    生逢乱世,选线站队是头等大事,选什么人跟什么人,决定自己有什么样的命运。东汉的名将马援无疑是在人生的每个关节点上,都选对了“路线”的人,他留下的经验,千古以来反复被人回味。 陕西扶风县 马援铜像, 位于 扶风县 新城区东 。 扶风县 伏波村 是马援墓所在地 ,因此 在此 立有 马援铜像。 1 马援

  • 西凉马超的先祖:东汉“伏波将军”马援

    历史解密编辑:路白与你说历史标签:马超,马援,伏波,西凉,太守,匈奴

    在三国时期,西北有一支劲旅。那就是以马腾、马超父子为代表的西凉马家。很多人不知道,马氏父子有个更为显赫的先祖,他就是东汉时期的伏波将军马援。马援是扶风郡茂林人(今陕西兴平),曾经担任过陇西太守,对青海的历史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今天咱们就来讲讲他的故事。图1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在西汉末年的时候社会动荡,

  • 其实中国差点放弃了青海,还是威震塞北的马超先祖马援争取了回来

    历史解密编辑:仰天微笑只为泪回眼眶PLUS标签:马超,马援,太守,汉朝,赵充国,公孙述,青海省,光武帝刘秀

    永远追求精彩的人生——伏波神将汉马援(6)凉州略定,刘秀就可以专注于成都公孙述了,陇地诸军也开始积极筹备南下伐蜀,但就在这时,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原来,在陇地后方的金城郡(治今甘肃兰州西北),本与西羌聚居地西海郡(今青海湖一带)相邻。当年赵充国平定西羌,自此历西汉一朝,羌人都少有叛乱,可到了王莽执政

  • 马援打胜仗归来,送给刘秀一匹铜马,它堪称最“不靠谱”的礼物

    历史解密编辑:拍客探德州标签:马援,刘秀,马超,皇帝,张飞,汉朝,汉光武帝,史说三国

    东汉时期,朝廷大将军马援在外征战得胜归来后,曾送给刘秀一个特别的礼物。然而您可能并不知道,虽然这件礼物十分珍贵,但却透露出马援本人“自以为是”的性格特点。这件礼物究竟是什么?马援的“不靠谱”又体现在哪里?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