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大将军何进借助西北军阀董卓的势力除掉朝中宦官势力,虽然宦官被消灭了,但董卓也入京并掌控了朝中大权,何进被杀。对于董卓这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逆贼,作为朝中重臣的王允密谋杀死董卓,为民除害,重振汉室。
董卓有一位骁勇善战的义子,名叫吕布。吕布与董卓的爱妻关系暧昧不清,吕布担心董卓发现此事后不放过自已,因而与王允联手杀死了董卓。
王允除掉董卓之后,被天下人视为清除逆贼、拯救汉室的大忠臣大英雄,他本身就是朝中位高权重的司徒大人,这时更可以凭借功臣的身份在朝中继续向上发展,辅佐汉献帝治理国家,一展抱负。
但事实恰恰相反,董卓死了两个月之后,王允也被杀死了,汉王朝的命运也岌岌可危。事情之所以发展到这种地步,与王允的所作所为有重要关系。
一、杀害蔡邕心狠手辣
蔡邕是三国时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她的女儿就是历史上顶顶有名的大才女蔡文姬。董卓对于蔡邕这位名士是极其尊重的,他掌权后,强行将蔡邕封为祭酒,还曾“一月三迁其官,拜为侍中,甚见亲厚”。
蔡邕本来无心于仕途,当上此官也是因为董卓给他施加压力才勉为其难地答应。虽然董卓天性残忍粗暴,但对蔡邕说的话还是能听进去的。
听到董卓被杀死的消息时,蔡邕就坐在王允身旁,他回想起董卓对他的好,以及董卓对他的尊重有加,为之动容,不禁叹气。王允看到蔡邕叹气的样子,极为不悦,顿时脸色大变,怒斥蔡邕是逆贼董卓的同伙,立马就要把他打入牢狱并给他治罪。
蔡邕当时正在修著汉史,于是他恳求王允,无论王允要毁掉他的面容还是砍掉他的双脚,只要能留他一命,让他把继续写汉史就好。群臣也纷纷为蔡邕求情,毕竟蔡邕只是叹了口气,总不至于为此而被定下大罪吧。
但王允偏偏不像蔡邕说的那样将他毁容剁脚,而是直接拿走了他的性命。王允的这种一意孤行,心狠手辣的做法极其为人诟病。蔡邕是当时社会上知名度和影响力非常高的名士,连残暴的董卓都对他敬重得很,还给他加官进爵,王允这种做法甚至还不如董卓。
王允杀害蔡邕,不外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董卓刚死,王允担心董卓的旧部对自已不顺从,为了显示自已的威严,想用杀一儆百的方式来震慑他们,于是蔡邕就成了这个牺牲品。二是,自古文人相轻,蔡邕的才华和影响力都超过王允,王允因嫉妒贤能而起了杀心。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王允杀蔡邕的事在当时已经激起了公愤。只不过王允刚设计杀掉了董卓,算是立了大功一件。全国上下的人当时正为除掉董卓而庆祝,就没把对这件事的愤怒表现出来。
但人们私下里都认为蔡邕本身并没犯什么罪,王允却杀死蔡邕,连眼睛都不眨一下,这样做太过狠毒,太没人性了。况且,在董卓被杀后,汉室朝廷将来的振兴和发展还需要像蔡邕这样的人才,而且他正在修汉史,这项重大的工作还未完成,无论如何都不应该杀他。
二、失去人心孤立无援
董卓死后,王允大权在握,但他没能处理好跟内部很多人的关系。他对于先前依附于董卓的大臣进行清算,然而曾经顺从董卓的人很多,连他自已以前也是在董卓的关照之下才保住了官职的。由于他的不近人情,而引起同僚们的诸多不满。
他甚至也没能维护好与吕布的关系。在合谋刺杀董卓的事中,王允是策划者,吕布听从他的计谋并按他的意思行动,但他从来没把吕布当成自已人对待,后来吕布看清王允一直都是利用自已,也就不再拼死为他效力了。
董卓是军阀出身,正是由于握有兵权,他才得以强势地操纵朝廷三年时间。而王允与他完全不同,根本没能得到强大的军队的支持。
这就意味着,如果朝廷再被叛军攻击的话,王允是没有能力抽调强大的部队来进行反击和保卫皇权的。
当时两支主要的军队,一队是西凉残存部队,他们较分散,但把守着军事要地,王允很难攻下他们。另一队是曾讨伐董卓的关东部队,其名义上是汉朝的正规军,其实是在军阀麾下的私人军队,从未真正听命于王允。
三、董卓余部攻占长安
董卓死后,他之前的部将郭汜、李傕等人还指挥着西凉的大批精兵强将,一开始他们想向朝廷请降,跟王允谈和解的事,但王允却拒绝了。别无选择之时,李傕、郭汜听从了贾诩的建议,率领大批人马反攻长安。
长安城很快被李傕、郭汜的军队所围困,吕布的军队被他们打得节节败退,王允想请关东军来支援,但关东军袖手旁观,没有出手援助。吕布军队彻底被打败,叛军即将攻陷长安城。
王允掌权后,任命同郡人宋翼和王宏为左冯翊、右扶风,也就是这两人掌握兵权,作为保护长安的最后一道防火墙。李傕带兵进攻长安时,想出一条计谋,即传了一道圣旨给宋翼和王宏,要把他们二人调离长安。
王宏识破了李傕的计策,但宋翼却相信了李傕,想遵照圣旨行事,王宏让宋翼和自已联手向李傕军队进攻,却遭到宋翼拒绝。不久之后,李傕率军打败宋翼和王宏的军队,攻破长安城的最后一道防线。正因为王允不能任人唯贤,只是重用自已的亲信,才造成这种结果。
生死存亡之际,王允没有选择逃走,而是坚称以死报国,为国捐躯。最后,王允及其全家都被叛军杀死。而此时距离董卓死时只有两个月时间,这是所有人始料未及的。
李傕、郭汜之后完全控制了汉朝廷及上上下下的官员,长安城中的百姓也饱受战争的摧残。原先已经铲除了逆贼的汉室朝廷又一次失去了实权,面对着前途未卜的命运,陷入风雨飘摇之中。
四、总结
王允虽然富于谋略,但他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在处理蔡邕的事情上手段毒辣,而且是出于自已的私心杀害了这个对国家极为有用的人才,足见其心胸狭窄、嫉贤妒能,因此他渐渐失去人心。
同时,没有强大的军队作为他的后盾,在处理董卓余部问题时,缺乏远见,没有做到审时度势。这导致了叛军对汉王朝的强势反攻,而王允一方的抵御能力较弱,从而最终导致了他的毁灭,而朝廷也走向覆灭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