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张骞,人们就会想到“丝绸之路”。张骞是走出看世界第一人,被誉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通过选拔成为西域大使,去寻找月氏国以谋合作,商议与其两面夹击,共同攻击匈奴。
他们一行穿过匈奴地区时,
张骞假意顺从,实则伺机而动。他被困留在匈奴长达十年之久,就在匈奴看守松懈之时,张骞携随从偷偷逃离成功。后完成任务回归大汗,汉武帝大受感动,对其封赏。他最终也人生圆满,与妻子团圆,后世安稳,子嗣绵延,据说已有三千多人,实乃人生赢家。
张骞,字子文,
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匈奴野心勃勃,常年在边关滋扰生事,侵占领土,民生苦不堪言。皇帝颇为恼怒,欲除之而后快,但苦无帮手,有情报消息显示月氏国与匈奴有血海深仇,多年常有争斗。汉武帝即刻下令征募出使使者,去找寻月氏国,共商大计。
爱好探险的张骞毛遂自荐,便由一名小小的郎侍从,摇身一变,成为代表汉朝出使西域的西域大使。出发前,
二、出使西域
张骞带领着胡人堂邑父等一队人马,自长安向西域进发。前路未卜,张骞一行谨小慎微,想偷偷越过河西走廊。但是,想在匈奴的眼皮子底下越过去,实乃困难重重。
他们一行人还是被巡逻的匈奴兵发现并抓住了,随后便被捆送到匈奴单于面前。
期间,匈奴单于多次威逼利诱,但毫无作用。单于便转变思路,逼迫张骞等人在匈奴娶妻生子,繁衍后代。单于想用这份亲情的牵绊和温柔乡,慢慢磨耗他们想离开草原回汉的决心。
黄土高坡、茫茫沙漠,月氏国的寻找之路,千难万险。皇天不负有心人,张骞一行最终还是找到了。但此时的月氏国国土富饶、民生安稳,并无意战事,婉言拒绝。
虽说最初的任务没有实现,但此行张骞也收获颇丰。有时命运就喜欢开玩笑,张骞他们返汉中途又遇到一点小插曲,他们再次沦为俘虏,但很快就因匈奴内乱,成功逃离并回到长安。
张骞与堂邑父终于回到长安,汉武帝看到白发苍苍,手里还拿着当年御赐汉节的张骞时,大为感动。当初一百多人的队伍,到如今归来,只剩张骞堂邑父二人,可想而知这次历时13年的行程是多么的困难重重、艰险无比。
张骞回到久违的故土,并没有过多地感怀,而是马不停蹄地向汉武帝刘彻做汇报,汉武帝对他的表现很是赞赏,张骞和堂邑父也因此加官进爵,受封嘉奖。
此后抗击匈奴大战胜利,西去道路顺畅。汉武帝再次让张骞出使西域,此次西域之行十分顺利。张骞因抗击匈奴的赫赫战功,被汉武帝封为博望侯,并将匈奴边关方城赏赐于他作为封地。
有了封地之后,张骞便将自己的匈奴妻子和孩子都接到此处,一家团聚。此后,
三、成就影响
丝绸之路一开,中国丝绸、瓷器、茶叶等源源不断地走向世界,而西方的奇珍异宝,也涌进了西汉首都长安。丝绸之路把古老的东方世界和遥远的西方世界,就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历史长河中,无论是东方,亦或是西方,张骞的名字都被人们所牢记。张骞的出使,使汉朝与西域各国互通有无,交流贸易往来增多,丰富了物质生活,建立了友好关系,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东西方历史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纵观张骞的一生,凭着一腔孤勇,义无反辞地出使未知的西域,前路茫茫,道阻且长。于困境之中而初心不改,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报效国家舍死忘生。
对于国家大义,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对于家庭妻儿,他守护担当,不离不弃。家国两全衡,人生圆满,死而无憾。汉朝凿空西域,张骞当立首功,人们将永远感念他对丝绸之路的卓越贡献。